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鲁教版)
2021年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五四制)第一试卷网提供26短文两则练习

26课《短文两篇》同步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 )是陋室鸿( )儒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亵玩( ) 濯( )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二、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5.渔人甚异之。
之:三、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五、阅读训练(36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_9

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训练积累运用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B.用c.截D.引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 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4.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妈妈:①。
儿子:没关系。
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
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
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
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儿子:那可不行。
③,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
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妈妈:有那么严重吗?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19

第2课《安塞腰鼓》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ǐng不惮dàn撺掇chuān蕴藻yùnán晦暗huì 冗杂rǒng戛然jiáé 铮铮zhēn花坞wū霍然huòè 粗犷kuàng作孽niè 屈从q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真情实意左右逢圆含蓄委婉俯拾即是B.如泣如诉五体头地时过境迁水银泻地C.高谈阔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百变不穷D.屏气凝神奇伟磅薄童趣盎然铿锵激越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叹为观止(极点) 戛然而止(中止) 歌喉遽发(急速,骤然)B.周匝数遍(环绕) 余音绕梁(环绕) 三日不绝 (连续)C.俯拾即是(拣) 雍容博大(文雅大方) 时过境迁(容易)D.人弦俱寂(寂寞) 有戚戚焉(心动的样子) 秀而不媚(妖媚)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____(a.愉快 b.轻松 c.放下)了,身体也似乎_____(a.膨胀 b.伸展 c.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②我们已经_____(a.点 b.撑 c.摇)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a.敲 b.磕 c.撑),_____(a.往 b.倒 c.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_____(a.隐约 b.模糊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_____(a.笼 b.遮 c.罩) 着了。
⑤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⑥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_____(a.看 b.瞥 c.盼)。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

第10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训练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门槛.为.难流氓.下颏.模.仿头颅.喧嚣.惹.人注目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愁苦:巴望:锁闭: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
请根据下面的概括进行划分。
然后讨论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敲开贝多芬的家门,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子,以及女佣对贝多芬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见到了贝多芬。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下楼以及他和客人的交谈。
第四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
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答;4、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1、1—5 6—9 10—24 25—272、“两肩极宽阔,……及命运的担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生的意志。
”这些外貌描写都显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⑴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3

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训练课内阅读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枯黄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
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
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
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练习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
因为但是因此不是……而是……2.仔细读文章中打有横线的句子,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特技:(2)行径:3.判断。
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说它“最珍贵”是因为:A.它美丽。
()B.它像枯叶。
()C.它美丽,阖起翅膀像枯叶。
()(2)“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①“这样做”指的是:A.第3自然段的内容。
()B.第4自然段的内容。
2021年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五四制)第一试卷网提供25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课内当堂训练(一)基础题1.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B.便yāo( )还家C.yuán( )溪行D.xún( )病终E.欣然ɡuī( )往F.后suì( )无问津者2.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3.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拔高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要: 绝境: 遂: 惋: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二、课外拓展提升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初一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鲁教版五四制)

初一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鲁教版五四制)6口技练习4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A.xǔ B.hǔ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jǐ B.jī 6.夫?声起()A.hān B.hōu7.夫叱大儿声()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A.jìng B.jǐng9.曳屋许许声()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A.qǐng B.qīng二、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1.虽()人有百手2.会()宾客大宴()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两股()战战5.不能名()其一处6.几欲先走()7.妇抚儿乳()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0.京中有善()口技者三、按照。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3、中有三处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示出屏气凝神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示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⑵妇抚儿乳(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几:;走:)⑻儿含乳啼(乳:)⑼侧目,微笑(目:)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妙:;毕:)⑾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少:;舒:;稍稍:)⑿会宾客大宴(会:;宴:)⒀虽人有百手(虽:)⒁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⒂群响毕绝(毕:;绝:)⒃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5、中总领全,集中表示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五四制)5

30杜甫诗三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如闻泣幽咽咽()(7)三男邺城戍邺()戍()(8)老妪力虽衰妪()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3.填空(1)杜甫是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三别”是指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3)吏呼一何怒,!(4)夜久语声绝,。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二)阅读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的景象。
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由遥想将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鲁教版)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泊位()呼吁()剥豆()豆壳()
湖泊()吁气()剥削()地壳()
2.简答。
①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
②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③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是为什么?
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 ______
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练习。
(02天津)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
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
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4.在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5.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6.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一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