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卷】物理第一部分·阶段滚动检测卷二

合集下载

阶段检测卷(一)-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

阶段检测卷(一)-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检测卷(一)考试范围:力;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重约为0.5N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1.6dmC.体育课上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10kgD.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答案】A【详解】A.两个鸡蛋约1N,所以一个鸡蛋约0.5N,故A符合题意;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B不符合题意;C.体育课上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2kg,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约1s,即跳动60次约需60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B.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只有人才能产生力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答案】B【详解】A.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来形状会产生弹力,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都能产生力,故B 项错误,符合题意;C.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拔河比赛正酣,甲队眼看胜利在望——绳子正缓慢匀速地向甲方移动!此时甲队拉绳的力F甲拉绳与乙队拉绳的力F乙拉绳的大小关系是:A.F甲拉绳﹥F乙拉绳B.F甲拉绳﹤F乙拉绳C.F甲拉绳=F乙拉绳D.无法确定【答案】C【详解】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在拉乙的同时,乙也会给甲一个反作用力,甲对乙的力和乙对甲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甲队拉绳的力F甲拉绳与乙队拉绳的力F乙拉绳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ABD错误.4.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1,一个在地球上能6搬动600N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A.大于600N重的物体B.小于600N重的物体C.等于600N重的物体D.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人能够举起的物体的重量与人的最大上举力有关.人的最大上举力不受所在星球的影响.【详解】在地球能举起重力为600N的物体,在月球上也可以举起物体的重力为600N的物体.故选C.5.“足球进校园”增强了青少年体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阶段性训练(二)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阶段性训练(二)

2023-2024学年度八下物理阶段性训练(二)(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卷g取10N/kg,ρ水=1.0×103kg/m3)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小钢球被磁体吸引 B. 用力压弹簧C. 挥动网拍击球时,球对网拍的力D.跳水前压弯跳板2.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受到的重力约为60NB. 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5×104Pa C.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 D.密度约为1.0×103g/cm33.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2N,乙重8N,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A.12N B.8 N C.20 N D.4 N第3题图第4题图4.下列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图象描述的是()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B.物体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C.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D.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密度的关系5.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大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踢向空中的足球,下落过程中足球运动越来越快,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6.小明梳理了教材中相关的力学知识,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在甲图中,所砌墙壁与铅垂线平行时,说明墙壁竖直B.在乙图中,锤柄向下撞击凳子时,锤头受到惯性就紧套在锤柄上C.在丙图中,拉动木块的力越大,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就越大D.在丁图中,用力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就伸长或缩短,说明力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7.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wzwB.乙图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防滑粉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C.丙图冰壶运动员在刷冰时,使冰面变得粗糙,从而使冰壶迅速停下来D.丁图滚动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8.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1、F2及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乙、丙所示,则关于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3N,水平向左B.3N,水平向右C.4N,水平向左D.4N,水平向右10.以下示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B.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C.铁轨下面铺枕木D.滑雪使用滑雪板11.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砝码对小桌压力大小等于小桌对海绵压力大小B.砝码对小桌压力大小等于海绵对小桌压力大小C.小桌对海绵压强的大小等于海绵对小桌压强的大小D.砝码对小桌的压力和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下图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是()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B.地漏的存水杯C.三峡船闸D.压强计的U形管13.如图所示,一个空茶壶质量为0.5kg,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壶内底面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均为0.01m2,用茶壶盛满水后,水的质量为1.5千克,水的深度为12cm。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阶段检测卷(二)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阶段检测卷(二)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阶段检测卷(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广口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

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A.打气的过程B.打气过程中瓶内水的情况C.瓶塞跳起的高度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答案】D【解析】实验是研究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即瓶内空气的内能变化情况),所以实验时需要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这是转换法研究问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温度下降,内能减小C.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有热传递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答案】B【解析】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是热量传递,温度不能传递,故A错误;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有热量损失,温度是下降的,内能也会减小,故B正确;C.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不是只有热传递,故C错误;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主要利用了水蒸发,要吸收周围热量,使室内降温,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3.用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c甲>c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正确的是A .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少B .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C .甲的质量与乙质量相同D .甲的质量比乙质量少【答案】D【解析】由题知,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液体和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 错误;在0~90min 时间内,甲的温度变化是80℃,乙的温度变化是50℃,相同的时间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Q 甲=Q 乙,根据Q =cm △t 可得,m =Q c t , m 甲=80Q c 甲甲℃,m 乙=50Q c 乙乙℃, 又c 甲>c 乙,所以m 甲小于m 乙,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4.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必须有不同的( )A .热量B .温度C .质量D .高度【答案】B【解析】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热量从高温物体(或部分)转移到低温物体(或部分)的过程,当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故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高一物理上学期单元检测卷(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高一物理上学期单元检测卷(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物理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与速度无关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2.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第4 s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 s末甲、乙速度相等C.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位移总随时间而增加B.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C.位移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速度的增量总跟时间成正比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5.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6.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时间图象B.加速度﹣时间图象C.位移﹣时间图象D.速度﹣时间图象7.一质点,从t=0开始从原点以初速度为0出发,沿X轴运动,其v﹣t图如下列图,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0.5s时离原点最远B.t=1s时离原点最远C.t=1s时回到原点D.t=2s时回到原点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A.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B.第1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C.前1s、前2s、前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9.A、B两个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为a1=1.0m/s2,B的加速度为a2=﹣2.0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答案是〔〕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如此物体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时间的比值为〔〕A.〔﹣1〕:1 B.1:〔﹣1〕C.:1 D.1:11.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1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4s,这列火车的节数为〔〕A.3节B.5节C.16节D.9节1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A.a1t1B.a2t2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一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依次经过A、B、C三点.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如此小球的加速度为,A、C二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依次是、.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3m,第二个3s内的位移是6m,如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m/s,加速度是m/s2,9s末的速度为m/s.15.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设子弹穿透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如此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6.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D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出物体A做的是运动:物体C做的是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m,物体D运动的位移为m.17.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依次为、、小车的加速度m/s2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v0=4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a=0.4m/s2.求:〔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三、计算题19.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20.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了5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0s停止运动.求:〔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1.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s0=200m处以v0=5m/s 的速度同时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2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下列图,测得S AB=15cm,S BC=20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拍摄时B球的速度V B;〔3〕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物理单元检测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与速度无关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B错误.C、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故C错误.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2.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第4 s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 s末甲、乙速度相等C.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解答】解:A、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第4s末甲对应的速度为v=kt==20m/s,如此甲的位移:=40m,乙的位移x乙=4×10=40m,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在2s末时速度相等都为10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在2s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应当选:AB【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结合初始条件进展分析处理.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位移总随时间而增加B.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C.位移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速度的增量总跟时间成正比【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速度时间关系为v=v0+at.【解答】解:A、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位移x总是随时间t增加而增加,故A正确;B、由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平均速度均匀增大,故B正确;C、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只有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D、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v=v0+at,故速度的增量△v=at,与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此题选错误的,应当选:C【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列式后分析讨论,根底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一定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可能是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可能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变化.【解答】解: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运动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可能速度方向在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错误.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知速度一定变化,即速度的方向或速度的大小至少有一个发生变化.故C正确.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变速运动的特点,即速度一定发生变化,可以是大小变化,也可以是方向变化,当然也可以同时变化.5.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进展有关问题的解答,如:,△x=aT2等.【解答】解:A、A点为该过程中时间的中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点的瞬时速度等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故A正确;B、由△s=aT2得物体的加速度为,故B错误,C正确;D、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其中s2=3s1,所以有,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很多推论公式,对于这些公式同学们要会正确推导和熟练应用.6.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时间图象B.加速度﹣时间图象C.位移﹣时间图象D.速度﹣时间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根据位移公式x=v0t+,可知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线;由速度公式v=v0+at,可知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解答】解:A、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加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故A正确,B错误.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可知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线;故C正确.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可知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此题在紧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恒定不变,根据位移和速度公式,选择图象.7.一质点,从t=0开始从原点以初速度为0出发,沿X轴运动,其v﹣t图如下列图,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0.5s时离原点最远B.t=1s时离原点最远C.t=1s时回到原点D.t=2s时回到原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刻的速度,根据速度变化可知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图象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开始时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5s时物体匀减速,1s时开始正向匀加速,1.5s后开始减速运动;ABC、0至1s时一直沿反向运动,故离原点的距离一直增大,1s时物体距原点最远,故AC错误,B正确;D、1s至2s时,物体从最远处向原点靠近,由图形面积可知,2s时物体返回原点,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面积在第四象限表示物体的位移为负,面积在第一象限表示物体的位移为正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A.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B.第1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C.前1s、前2s、前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v=at可知,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故A正确;B、由x=求出物体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位移之比为1:3:5,由v=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B错误;C、由x=求出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由v=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即为0.5s、1s、1.5s时刻的速度,由v=at 可知,速度之比为1:2:3,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道其由来,并能熟练运用.9.A、B两个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为a1=1.0m/s2,B的加速度为a2=﹣2.0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答案是〔〕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通过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解答】解:A、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可知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故A正确.B、由于不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如此无法得出A、B的运动规律.故B错误.C、两个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能为零,故C错误.D、两个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方向未知,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如此物体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时间的比值为〔〕A.〔﹣1〕:1 B.1:〔﹣1〕C.:1 D.1:【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方程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连续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1:〔﹣1〕:〔﹣〕.【解答】解:设每段位移为h,如此两段时间分别为t1、t2,所以有:h=gt122h=g〔t1+t2〕2如此t1:〔t1+t2〕=1:所以t1:t2=1:〔﹣1〕即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经过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应当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1:〔﹣1〕:〔﹣〕…,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11.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1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4s,这列火车的节数为〔〕A.3节B.5节C.16节D.9节【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分析4s内的位移是1s内位移的倍数,从而得出火车车厢的节数.【解答】解:设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一节车厢的长度为L如此L=4s通过的位移x==16× a如此这列火车的节数n=,故C正确;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A.a1t1B.a2t2C.D.【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规律,熟练应用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所以末速度为:v=a1t1,因此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同理物体加速过程中有:v=a2t2因此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故AB正确C、全程的位移为x=,故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应当选:ABD.【点评】对于运动问题要明确物体运动形式,然后选择适当的公式求解,因此要熟练掌握各种运动学公式,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一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依次经过A、B、C三点.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如此小球的加速度为1m/s2,A、C二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依次是2m/s 、6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通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A、C的瞬时速度.【解答】解:根据△x=aT2得,a==m/s2=1m/s2,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如此 V B==m/s=4m/s,由 V=V0+at 得A点的速度:v A=v B﹣at=4﹣1×2m/s=2m/s,C点的速度:v C=v B+at=4+1×2m/s=6m/s.故答案为:1m/s2,2m/s,6m/s.【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逐差相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有时推论解决问题会更加简洁.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3m,第二个3s内的位移是6m,如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5 m/s,加速度是m/s2,9s末的速度为 3.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利用逐差相等求解加速度,然后可求初速度和末速度.【解答】解:根据逐差相等△X=aT2 得:==由得:V0=0.5m/s由V=V0+at得:9s时的速度为:V=0.5=3.5m/s故答案为:0.5 3.5【点评】此题关键是第一个3s,第二个3s位移,利用逐差相等处理求解加速度.15.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设子弹穿透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如此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进展求解.【解答】解: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子弹穿过第三个木块、第二个木块、第一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可知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6.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D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出物体A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物体D运动的位移为37.5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根据纵坐标的变化求解位移.速度图象根据“面积〞求解位移.【解答】解:甲图是位移﹣时间图象,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直线的斜率不变,如此物体速度不变,说明物体A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速度﹣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物体C做的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在0﹣3s的时间内,根据“面积〞读出物体D的位移为x D=m=37.5m,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匀加速直线,10,37.5.【点评】此题根本的读图能力,从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是关键.17.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依次为0.26m/s 、0.36m/s 、0.34m/s小车的加速度0.4 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C、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B===0.26m/sv C===0.3m/sv D===0.34m/s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位移之差相等,即△x=4m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有:a==0.4m/s2故答案为:〔1〕0.26m/s,0.36m/s,0.34m/s;0.4.【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与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单位的换算.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v0=4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a=0.4m/s2.求:〔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速度减小为2m/s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停车时间,再由位移时间关系求得位移.【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此汽车的加速度a=﹣0.4m/s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汽车停车时间t=〔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V0+at得汽车减速到2m/s所用时间因为汽车停止时间10s<20s所以在2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实为汽车匀减速10s内的位移即:=20m答:〔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为5s;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为20m.【点评】汽车刹车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汽车的加速度取值与初速度相反,二是注意停车时间.三、计算题19.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设屋檐距窗台高为h,水滴下落至窗户下沿用时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设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为h,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时间为th=gt2h﹣1.4=g〔t﹣0.2〕2解之:h=3.2m答: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为3.2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20.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了5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0s停止运动.求:〔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直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即可求出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先求出质点开始减速时的初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可求出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解答】解:〔1〕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2m/s2,加速时间为10s故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v=v0+at=0+1.2m/s2×10s=12m/s;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等于v,末速度为0,减速运动的时间t3为20s如此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反答:〔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为12m/s;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0.6m/s2,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反.【点评】第问质点做匀减速时的加速度还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求解,匀减速运动到停止就是逆向的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也能方便求解,但要注意加速度是矢量,不要忘记说明方向.。

2021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物理试题

2021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物理试题

2021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部分2分)1.交流发电机在工作时的电动势为,若将其电枢的转速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A. B.2 C.2 D.2.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

3.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50 W4. 如图所示为理想变压器,3个灯泡L1,L2,L3都标有“5V,5W”,L4标有“5V,10W”.若它们都能正常发光,则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n1∶n2和输入电压u应为()A.2∶1,25伏 B.1∶2,20伏C.1∶2,25伏 D.2∶1,20伏5.山区小型水力发电站的发电机有稳定的输出电压,它发出的电先通过电站附近的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通过输电线路把电能输送到远处村寨附近的降压变压器,经降低电压后再输送至各用户.设变压器都是理想的,那么在用电高峰期,随用电器总功率的增加,将导致()A.升压变压器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小B.升压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C.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变大D.降压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小6.下列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物质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C.温度降低,水的饱和汽压增大D.荷叶上面的水滴呈现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8.如图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可将无摩擦移动的绝热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忽略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二)(原卷版)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二)(原卷版)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八年级物理试卷类型:A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全卷共6页,总分8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答作图题时,先用铅笔作图,再用规定的签字笔描黑。

5.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个红薯的重力约为( )A. 0.03NB. 3NC. 30ND. 300N2. 攀岩这项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惊险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岩壁芭蕾”。

攀岩运动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力学知识,下列攀岩设备或动作与增大摩擦无关的是( )A. 攀岩者攀登时,脚用力蹬紧岩石B. 攀岩者佩戴宽厚的腰带,安全又舒适C. 攀登鞋采用特殊的橡胶,且攀登时与岩石贴合紧密D. 攀岩者随身携带的粉袋,方便手掌出汗时蘸取镁粉3. 如图所示,这是汽车上用于紧急情况下破窗逃生的安全锤,安全锤的尖端设计为圆锥形。

通过增大压强的方式使得玻璃更容易被敲破,下列物体在使用时与安全锤改变压强的效果相同的是( )A. 注射器的针做得很尖B. 载重汽车安装多个车轮C. 挖掘机有宽大的履带D. 滑雪板板面做得很大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C. 光线无论通过凸透镜还是通过凹透镜,光路都是可逆D. 凹透镜的焦距越小,其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大5.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生态园用数码相机(焦距不变)先后拍摄的同一个品种花菇的两张照片,结合照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同一类透镜B. 拍照时,花菇所成的像位于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靠近花菇,镜头向外伸D. 图乙照片花菇的像较大,拍摄时物距小于镜头焦距6. 如图是小榕在实践活动中用带抽屉的纸盒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将手机放入抽屉中,通过推拉抽屉,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二第一~六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二第一~六章含解析新人教版

滚动测试卷二(第一~六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放置,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答案:D解析:小棋子受到重力G、棋盘面的吸引力F、弹力F N和静摩擦力F f,共四个力作用,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竖直向上,且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和引力为一对平衡力;棋子掉不下来的缘由是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和它的重力大小相等,即棋子受棋盘的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D正确。

2.右图为水上乐园中的彩虹滑道,游客先要从一个极陡的斜坡由静止滑下,接着经过一个拱形水道,最终达到末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坡的高度和拱形水道的高度差要设计合理,否则游客经过拱形水道的最高点时可能脱离轨道B.游客从斜坡的最高点运动到拱形水道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做加速运动C.游客从斜坡下滑到最低点时,游客对滑道的压力小于重力D.游客以某一速度运动到拱形水道最高点时,游客对滑道的压力等于重力答案:A解析:斜坡的高度和拱形水道的高度差要设计合理,不能让游客经过拱形水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超过√gg,选项A正确;游客从斜坡的最高点运动到拱形水道最高点的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选项B错误;游客从斜坡下滑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游客对滑道的压力大于重力,选项C错误;游客以某一速度运动到拱形水道最高点时,游客对滑道的压力小于重力,选项D错误。

3.如图甲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长为10 m,一小滑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起先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滑块的动能E k随位移x的改变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斜面底端的重力势能为零,小滑块的重力势能E p 随位移x的改变规律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部分学校高三阶段性诊断检测试题物理(答案在最后)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等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等,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厚玻璃板b 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将一标准样板玻璃a 放置在厚玻璃板b 之上,在两玻璃板右端插入薄片c 。

用红光照射标准样板,从上往下可看到干涉条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由a 的上表面和b 的上表面反射的光叠加而成的B.干涉条纹是由a 的下表面和b 的上表面反射的光叠加而成的C.当薄片c 向左移动少许时,干涉条纹间距将增大D.若将红光改为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将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AB .干涉条纹是由a 的下表面和b 的上表面反射的光叠加而成的,选项A 错误,B 正确;C .当薄片c 向左移动少许时,a 、b 板间的夹角变大,导致同级的光程差的间距变小,则干涉条纹间距会减小,即干涉条纹变密,故C 错误;D .若是用紫光做该实验,则波长变短,则干涉条纹变密,干涉条纹间距将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2.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2161H C X Q +→+,11512417622H N C He Q +→++,方程式中1Q 、2Q 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上表。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原子核11H 42He 126C 137N 157N 质量/u 1.0078 4.002612.000013.005715.0001A.X 是137N ,21Q Q > B.X 是157N ,21Q Q >C.X 是137N ,21Q Q < D.X 是157N ,21Q Q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X 是137N ,前一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1Δ 1.007812.000013.0057u 0.0021um =+-=而后一核反应的质量亏损()2Δ 1.007815.000112.0000 4.0026u 0.0053um =+--=12m m ∆>∆根据质能方程2E mc =∆可知21Q Q >A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阶段滚动检测卷二(力和运动)[作业帮小册子P83]
(满分:100分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2018无锡中考)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B )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解析】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保持相对静止;为了节省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两运动员需在奔跑过程中完成传接棒,故B正确.
2.(2018宜昌中考)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B )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A选项中的两个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C选项中的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选项中的两个力大小不等且方向相同,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3.(2018扬州中考)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0~t1时间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大
【解析】由s-t图像可知,汽车在0~t1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错误;从s轴上可以看出,汽车在0~t1比在t2~t3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短,选项C错误;从线段的斜率上看,斜率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故汽车在0~t1比在t2~t3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大,选项D正确.
4.(2018漳州质检)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D )
A.人可以正常走路
B.老师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C.火柴头可以划燃
D.自行车刹车失灵
【解析】因为有摩擦力,人才可以正常走路、老师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火柴头才可以划燃、自行车才可以正常刹车,假如没有摩擦,以上现象均不能发生.故选D.
5.(2018长沙中考)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在美轮美奂的光影中,冰上少年与智能机器人随音乐共舞,20多台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精准优美,和冰上少年相得益彰.关于正在表演的机器人和冰上少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机器人在弯道滑行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机器人在冰面上运动时,不受力的作用
C.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滑行中的机器人是运动的
D.相对于自己的溜冰鞋,滑行中的少年是运动的
6.(2018重庆中考A卷)《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时惯性会消失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
7.(2018莆田质检)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主要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D )
A.鞋底有花纹
B.车轮加防滑链
C.瓶盖上有纹线
D.旱冰鞋安装滚轮
【解析】鞋底上的花纹、车轮上的防滑链、瓶盖上的纹线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旱冰鞋上安装滚轮,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选D.
8.(2018扬州中考)如图所示,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解析】物体A单独放在斜面上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沿斜面向上的.如题图所示,当物体B 对A的拉力较大时,A可能有向上的运动趋势,则A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沿斜面向下的;当物体B 对A的拉力较小时,A仍可能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则A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沿斜面向上的;当物体B对A的拉力恰好使A没有运动趋势,则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选项D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3分)
9.(2018兰州中考)图中A物体的长度是 3.45 cm.
10.(2018哈尔滨中考)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车里,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3 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 km,则=80 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解析】==80 km/h.
11.(2018绥化中考)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2018河南中考)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13.(2018泰安中考)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 N的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 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6 N.
三、作图题(4分)
14.(2018福州质检)如图所示,木块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解析】重力G和支持力F支的作用点都在重心.以重心为起点沿竖直向下的方向作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打上一个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在箭头旁边标出“G”,即为重力的示意图.以重心为起点垂直斜面向上作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打上一个箭头表示支持力的方向,在箭头旁边标出“F支”,即为支持力的示意图.
四、简答题(8分)
15.(2018龙岩质检)交警在处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时,前车司机说:“我的车速很慢,后车突然加速撞了
我的车尾,导致我的头撞到前方玻璃.”后车司机说:“前车司机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撞上了.”你认为哪个司机在说谎?理由是什么?并写出一条交通安全警示语.
答:前车司机在说谎.如果是后车突然加速撞了前车的车尾,前车由于受到撞击会加速向前运动,前车司机的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可能撞到前方玻璃.互相礼让,安全有保障(答案合理即可).
五、实验题
16.(2018南京中考)(12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水平木板和毛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操作是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鞋底做得凹凸不平,应用了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
(4)从本实验的器材中选择木块、水平木板,并添加斜面和小车还可以做“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实验.
六、计算题
17.(2018福建中考A卷)(12分)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了返回舱的降落过程.他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面4 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速度为5 m/s.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与速度v满足关系f=kv2,k=3 N·s2/m2.求: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力.
解:(1)t===0.8 s
(2)匀速下落时, f=kv2=3 N·s2/m2×(5 m/s)2=75 N
G=f=75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