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寺院

合集下载

北京报国寺简介历史

北京报国寺简介历史

北京报国寺简介历史
北京报国寺,是中国重要的著名宫殿之一。

历史悠久,始建于元
代(1271-1368),原本名为报国庙,清朝以后改称报国寺,位于南长
安街南面50多米处,与皇城相望,是闻名遐迩的寺院。

报国寺依山而建,登步曲径,寺内依次有佛殿、二十一堂、十八香炉及古树古花,
被称为“ 中国十大禅寺”之一。

报国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融汇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
建造精美,塑就细节,宏伟雄浑。

报国寺的建筑有四合院式的廊檐,
宏伟的牌楼,精雕细琢的屋顶瓦檐;古朴的木雕、藤蔓式窗棂,以及
银钉绣金穿插而成的精美纹饰,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精致高雅。

在文字
方面,报国寺保存着大量的古老文物,石雕、壁画、木雕彩绘等,都
可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报国寺中,最著名的是佛殿,佛殿入口上
立着一幅悬挂有“报国寺”大字的对联,对联内容为“开明之源古今至,诚然圣人究谁臻”,写的是报国寺的历史沿革。

报国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把古代的精髓融入到现代中,为现代世界注入了非凡的文化元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与宗
教于一身的瑰宝。

它历经风雨,一直传承着古老的文化遗产,令人让
人惊叹,值得人们去参观探究。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分别是指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和证果寺。

这些寺庙都位于北京西郊五环外,历史悠久且香火旺盛。

其中,灵光寺内供奉着一颗佛牙舍利,是全世界仅存的两颗之一,在佛教寺院中非常著名,传说十分灵验。

1. 长安寺:是八大处的第一处寺院,又名善应寺和善应长安禅林。

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经清顺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两度重修,堂阁寮舍日臻完善、佛像器属一应俱备,遂成为明清时期西山诸寺中的一座名刹。

2.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

创建于唐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

公元1900年,灵光古刹被“八国联军”炮火彻底摧毁。

后经长达23
年鼎力重建才得以再生。

重兴后的灵光寺坐北朝南,纵向布局,南部为大悲院和金鱼池院。

北部分别为方丈院、塔院、居士院和大雄宝殿。

另外六处寺庙的信息,您可以通过旅游类网站或APP查询。

这些寺庙园林
静美,有很多银杏、枫树等,每到秋季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此登山拜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安寺目前正在修缮中,未对外开放。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众多古老而庄严的寺庙。

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圣地,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

潭柘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之一。

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

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古朴典雅。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庄严的佛像。

毗卢阁位于寺院的高处,登上毗卢阁,可以俯瞰整个寺院的美景。

寺后的龙潭泉水清澈,周边景色秀丽。

春天,寺内的玉兰花开,洁白如雪;秋天,银杏金黄,枫叶如火,为古寺增添了几分诗意。

红螺寺也是北京的著名寺庙之一。

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景色宜人。

红螺寺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殿内的佛像工艺精湛。

这里的竹林颇为有名,漫步在竹林小径,听着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外,红螺寺还有“红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和紫藤寄松。

雌雄银杏高大挺拔,树龄已逾千年。

紫藤寄松更是奇特,藤萝缠绕着松树生长,形成独特的景观。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这里曾经是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也出生于此。

雍和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多种民族的特色。

万福阁内的弥勒大佛高达 18 米,由整根白檀木雕成,极为壮观。

寺内香火旺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祈福。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

它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

法源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

寺内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如唐代的白皮松、宋代的木雕佛像等。

法源寺的丁香花也非常有名,每年四月,丁香盛开,花香四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

观内建筑宏伟壮观,主要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邱祖殿等。

白云观的庙会历史悠久,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有各种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品。

北京寺院工作总结

北京寺院工作总结

北京寺院工作总结
近年来,北京寺院在宗教信仰活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寺院工作人员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传播者,更是社会和谐的守护者。

在此,我们对北京寺院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北京寺院工作在宗教信仰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寺院工作人员积极
组织各类宗教仪式和活动,满足了信众们的宗教需求,增强了信众的宗教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其他宗教团体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宗教和谐共处。

其次,北京寺院工作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寺院工作人员们致力于
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积极开展佛经讲解、书法绘画、传统文化展览等活动,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最后,北京寺院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寺院工作人员们积
极关注社会民生,开展慈善救助、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等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帮助和关爱。

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北京寺院工作在宗教信仰活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寺院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八大处证果寺典故

北京八大处证果寺典故

北京八大处证果寺典故
证果寺是八大处建寺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名“史陀林”,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朝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成“感应寺”。

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正统景泰年间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名证果寺。

证果寺最传奇的典故是卢师在此收服了大小青龙,施法降雨,解除旱情,皇帝十分高兴,为卢师建寺庙。

这个传说流传了近千年,甚至发展成为国家的祭典,也激发了文人墨客来此赋诗题咏,成为北京一大文化奇观。

此外,民国时期的证果寺最为破败,海峰法师在朝拜证果寺西侧的卢师岩龛时,在草丛之中找到一块残碑,读过之后才知道是明朝初年福海大师曾重修此寺。

海峰与崇理一同读碑,崇理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奇怪!我怎么原先没发现这块残碑?”陪同游览的证果寺僧人,向海峰法师行跪拜礼,请求海峰重修庙宇。

海峰法师深为僧人的赤诚之心所感动,翌年病愈,便向证果寺进香的施主募捐,搜集优质建材,准备重修证果寺。

先营建大殿、天王殿、东西禅堂、厨房、浴室、排水沟;又建大悲坛五间,方丈室三间,山门、云游僧人居住的房屋;佛像装饰成金色,庄严美丽,与彩绘交相辉映。

以上是北京八大处证果寺的相关典故。

北京33座寺庙

北京33座寺庙

北京33座寺庙1、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

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后海广化寺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後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

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3、宣武法源寺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东城雍和宫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

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5、宝珠峰潭柘寺详细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

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6、门头沟戒台寺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

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北京十大寺庙历史资料

北京十大寺庙历史资料

北京十大寺庙历史资料北京作为历代国都不仅有故宫等诸多景点们还有很多文明古刹可以一游,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影视剧中后宫妃嫔什么的没事就念经拜佛什么的,可见佛教在皇家心中的地位,北京寺庙很多。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北京十大寺庙资料背景十大寺庙-TOP1雍和宫雍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4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将汉、满、蒙、藏等民族建筑融为一体地独特艺术风格,以其规模宏大的佛家丛林、帝王宗教活动场所及联系蒙、藏上层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

历史上,此处曾为明朝内宫监房,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禛晋封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随之升为“雍亲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驾崩,胤禛登基继位。

雍正三年(1725),胤禛降旨将“雍亲王府”升为行宫,赐名“雍和宫”。

至乾隆九年(1744)仲春初九日,乾隆皇帝降谕将其父雍正皇帝的潜邸、自己的出生地——雍和宫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改庙以后的雍和宫则发展成为藏区域外佛学传播的重要中心之一,香火延续至今已有260余年。

雍和宫南北约跨400米,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六进大殿和七进院落组成。

东西两厢设有讲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密宗殿,雅玛达嘎楼,照佛楼,及被辟作文物展室的戒台楼、班禅楼。

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寺内石狮、宝坊、殿宇、亭台、楼阁俱全。

油漆彩画,金碧辉煌。

不仅是中国寺院建筑形式的完整体现,还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雍和宫的大经堂——法轮殿,其建筑的顶部既是仿西藏建筑的风格,五座琉璃镏金宝瓶状的天窗顶饰,加强了古刹的神韵更显庄严华美。

北京雍和宫的介绍

北京雍和宫的介绍

北京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道营胡同。

雍和宫始建于清康熙33年(1694年),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整个寺庙建筑风格兼具藏、汉传佛教特色,是北京市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雍和宫的建筑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整个建筑布局宏伟庄严。

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殿、三大殿和玉佛殿等,其中大殿内供奉着高达6米的雍正大佛,气势恢宏。

而在玉佛殿内供奉的则是由缅甸玉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工艺精湛。

除了建筑本身,雍和宫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珍品。

其中包括大量的佛教文化手稿、古籍和佛像等,深受藏传佛教信徒和历史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除了寺庙本身,雍和宫所在的地区也是京城文化的重要标志。

五道营胡同周边聚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特色小吃店,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古老的京味文化和品尝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总的来说,北京雍和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寺庙,更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寺院1、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

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后海广化寺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

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3、宣武法源寺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东城雍和宫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

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创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5、宝珠峰潭柘寺详细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

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后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6、门头沟戒台寺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

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7、怀柔红螺寺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

该寺初建于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

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8、阜成门妙应寺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妙应寺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搭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9、翠微山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

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

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

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

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

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

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

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淮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10、石经山云居寺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开山琬公塔与碑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

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

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11、东城智化寺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

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

“土木之变”王振诛族。

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天顺六年颁赐藏经一部、经橱两座,供藏于如来殿。

万历和清康熙年间曾重修。

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

该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

寺内主要建筑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兽铺砌,虽经历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征。

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旸台山大觉寺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

金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

寺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无量寿佛殿、龙王堂等建筑,寺宇最高处藏经楼院内有玲珑舍利塔一座。

布局谨严,深幽而宽阔。

寺内泉水自石缝汨汨而下,汇成碧潭,又经石槽顺山势缓缓回流,使全寺呈现一派生机。

蜿蜓走起伏的山峦,恰似一头卧狮。

莲花、善照二个配寺耸立在东西两个圆形山包上,当地人曾用“狮子滚绣球,一佛二菩萨”来形容该寺院的位臵和地形之奇巧。

辽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门志廷撰《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述了该寺的历史沿革。

13、颐和园法幢北京西郊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城12公里。

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

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一百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以及展出的无数艺术珍品外,还有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建筑文物。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历史要回到八百多年前金朝第一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迁到燕京后,在这儿设立“金山行宫”。

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

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

元朝时金山改名“瓮山”。

14、寿安山卧佛寺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南麓卧佛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又名寿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开阔的田野,离城约20公里。

15、香山碧云寺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

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规模。

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

整个寺院布臵,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

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

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后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馀米。

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16、虎头长安寺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长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处”之一。

西山八大处,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这里山势蜿蜓,峰峦叠翠,四时景色绮丽迷人,是箸名风景区。

有诗赞之曰:“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云盘阁道幽。

白*烟霞林谷迥,长风鹤颧海天浮。

僧归黄叶峰前寺,水向青龙口中流。

祗道长安天五尺,谁云此处减瀛州。

”八大处所在地素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说。

“三山”指翠微、平坡、卢师;翠微山在西,卢师山在北,这两座山好像一座椅的靠背,东、北、西三面支脉环抱,苍劲耸翠,气势非凡。

南面是一片平原,一望无际,四季风景又各有妙处。

“八刹”是:长安寺(一处)、灵光寺(二处)、三山庵(三处)、大悲寺(四处)、龙泉庵(五处)、香界寺(六处)、宝珠洞(七处)、证果寺(八处);八大古刹缥缈于云端深处的翠微山和卢师山之间,八大处就是八座古刹的总称。

“十二景”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五桥夜月、水谷流泉、虎峰叠翠、深秋红叶、高林晓*、雨后山洪、层峦睛雪。

自1978年起,国家投资百万元,对各处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1953年开始引种红叶树种,开辟北京第二红叶景区。

到1984年已引种火炬树等六万馀株,长势旺盛。

如今的八大处已大展新颜。

17、佛牙灵光寺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灵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18、翠微三山庵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三山庵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

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

清乾隆年间(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19、隐寂大悲寺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大悲寺位于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处,从三山庵上去,山道两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寺宇朝南,入门翠竹满院(竹名“黄皮刚生”,为稀有品种。

),拾级而上,中有香草和假山盆景,大殿匾额为“悲源海”。

前殿丛生的翠竹,茎节匀称,枝叶秀丽。

一般丛竹,每逢深秋,势必凋零。

这里的丛竹,却独具特色,即便是雪絮冰封,依然青翠欲滴,为八大处稀有景致。

寺就建在平坡山的半腰上。

大悲寺旧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后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

现在殿檐的北面,有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块碑记,上刻建寺经过:“今隐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圆,通翠微之界,山势至此,冈陇盘回,风气郁积,有树木泉源之胜,四方云水缁流,多集其间,寺后有馀地,遂起为大悲阁。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为“大悲寺”。

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20、螭汤龙泉庵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龙泉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