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
三个儿子教案3篇

三个儿子教案3篇三个儿子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3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三个儿子教案篇1一、授课时间:二、教学目标: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育听读观赏的力量,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六、教学预备:1、同学预习课文,自同学字。
2、同学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同学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常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预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支配: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沟通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沟通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1、出示“我会读”图标,同学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同学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慧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1、同学保持诞生字卡,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2、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识字方法。
3、嬉戏检查同学把握生字的状况。
朗读课文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争论,老师巡察点拨。
3、全班汇报沟通4、如同学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争论,重点理解;如同学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同学争论: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指导写字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现。
《三个儿子》 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希望能够帮到你!《三个儿子》教案1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西永小学周瑜李煊毅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会写“聪、拎、桶、停、甸”这5个字。
3、学习课文1——6自然段,读出三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难点:识字,读准语气课前准备:1、小木桶2、课件3、生字游戏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看着孩子们张张可爱的小脸,不禁让老师想起自己刚刚两岁的孩子,孩子在我这个做妈妈的心目当中是最让我关心,最让我牵挂,也是最让我骄傲和自豪的。
那是我的掌中宝,心头肉。
我想问问你们,在你的妈妈心里谁是他们的最亲的宝贝,最骄傲和自豪的人呢?在全天下的母亲心里最亲的那个人就是你们——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妈妈与儿子之间的故事。
《三个儿子》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打开书104页,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究竟读得怎么样。
来,谁能读读这三个句子。
(出示三个妈妈的话)3.读了这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生说(这三句话都有引号,是三个妈妈说的话。
)师:对,这是三个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第一个句子,识记“既”字。
(1)谁来读第一个妈妈说的话?(2)生读。
从这个妈妈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喜欢、称赞)(3)师:是呀,儿子可有两个优点呢!怪不得妈妈要这样夸他。
来,谁来学学这个妈妈的样儿,夸夸这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抽生读,读出赞美、骄傲)(4)这个妈妈在夸自己儿子的时候,用上了两个连接词把儿子的两个优点连在一起说出来了,是什么?(既------又------)(5)出示“既”,这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生字朋友,谁来和它打打招呼。
生读。
它喜欢和“又”一块出来玩,看,课文中的妈妈用上它们,就把儿子的优点说得清清楚楚。
孩子们,你们能用上“既……又……”夸夸别人吗?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呀!因为你们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张勇于表达的嘴巴,还会用心去体会呢!(一边说一边在田字格书写“聪”字)师:要想成为聪明的人,眼、耳、口、心可是一样都不能少哟!第二个句子:识记“嗓”字(1)第二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K12学习】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案

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探究汉字部件表音和表意的规律。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胳”“膊”“拎”“桶”4个字,探究汉字部件细小的变化规律,从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在文本语境中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并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3.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写好4个字。
2.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记忆特例。
2.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突破随文识字以“一”带“串”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在识字能力上有所提升。
在随文识字中找到读词、认字的规律和特例,提升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直奔课题,了解学情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3课《三个儿子》。
(生齐读课题)二、规律识字,高效识记.在自主学习中读准字音师:请大家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字音,等会儿接受挑战。
2.在检测反馈中探寻规律探寻部件的读音规律。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词语“水桶”“拎着”“沉甸甸”)谁来读?预设:“拎”字正音出示“令”字,与“拎”字读音作比较。
师:回忆一下,我们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也带有这个“令”字?(生答,师板书。
)师:像这样念后鼻音的字远远不止这些。
(出示字典中所有读“ling”的字)师:读一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呢?(生读,师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师:看来带这个部件的字有着念后鼻音的规律。
而今天学习的“拎”字却是一个特殊字,它念前鼻音。
请大家齐读3遍。
师:在探寻规律中我们发现了记忆特殊字的好方法。
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探索声旁表音的规律中发现记忆方法。
通过学生认读、教师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认读生字的难点。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发现字音认读的矛盾,通过借助工具书验证,并得出方法。
《三个儿子》的语文教案

《三个儿子》的语文教案《三个儿子》的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
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
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
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
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四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认“既、嗓”等6个生字。
2、能够运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说话。
3、能够通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有感情朗读。
4、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刚才我们见过一面,你们叫我——(生)王老师。
见到你们,王老师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开心!因为我在自己学校教的也是二(3)班,也有五十多个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小朋友。
王老师跟二(3)班特别有缘!当然,王老师今天这么高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今天早上,我妈妈得知我要到杨梅桥小学来上课,夸了我几句!你们猜猜我妈妈是怎么夸我的?是呀,在妈妈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欸,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夸你的?听得出妈妈都打心底里喜欢你们!咱们先聊到这儿吧。
)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故事,题目是——《三个儿子》(师板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2.他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他们的呢?这又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出示思考题:妈妈们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这是三个怎样的孩子?)3.要读懂这两个问题,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看看自学小提示:1.容易读错的生字,连着词多读几遍。
2.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通。
4.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最能干,能独立完成这三步。
轻轻打开课本104页,开始!二、趣味检查识字情况出示(生字带拼音):嗓子晃荡拎着聪明胳膊沉甸甸既然水桶走走停停1、看得出咱们班的小朋友很会学习!词语宝宝都迫不及待地跳到了大屏幕上,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请小朋友把书本反扣桌上,自由读读大屏幕上的词宝宝。
2、指名分行读,正音。
(谁来读第一行……)沉甸甸——ABB式叠词常常连续变调,后面两个重复的字读成第一声(举例:绿油油红彤彤慢腾腾)。
轻声——轻声特别多,这些加点的字常常读轻声。
要读好轻声有一个窍门,就是把第一个音读重、读准。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6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6篇《三个儿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⒈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勾出生字,生词。
标出自然段。
读熟课文。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三个儿子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检查预习情况。
① 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通顺。
一小组读1—2自然段。
② 抽生说说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词?⒈认记生字。
①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齐读。
② 自由读生字记住读音,自己觉得难记的多读几遍。
③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抽生说,师将词板书。
生再齐读。
⑤ 记一记。
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读一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⒈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① 生字朋友能帮你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课文。
②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③ 自由读课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横线勾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④ 抽生读,其他人评价,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前两位妈妈自豪的语气,第三位妈妈平稳的语气)⑤ 师引读,自由读。
⑥ 听课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在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⑦ 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读,齐读。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样说?(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的话)⑩ 四人小组里两人一组,互相评价,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⒈齐读课文。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⒈提出要求;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 抽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 快速抢读生字。
3 齐读。
二学写生字。
1 齐读生字。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自主积累新词,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认清字形,规范生字书写。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准备:课件《三个儿子》。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我的好妈妈》。
一、故事导入1、倾听。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听好了。
有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却说她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课件出示插图)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师生配合,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儿子的表现)。
老爷爷看见了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说的话)2、质疑。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板书“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了句什么话?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板书“为什么?”)他看见的这个儿子又是谁呢?(板书“谁?”)二、初读感知(一)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初步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识字、朗读、明白道理。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朋友,大家看,他们来了!赶快热情地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
(带头打招呼:嗨,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我们班级来!)
师: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谈谈你对他们的初步印象好吗?
(指名说。
)
生:第一个小朋友翻跟头的本领很高,像车轮在转。
师:是啊,他的跟头翻得可真好,说不定以后就是一个体育健将呢!
生:第二个小朋友唱的歌一定很好听。
师:你说得好,老师也好象已经听到他优美的歌声了呢!
生:第三个提着水桶,力气一定很大,而且很爱劳动。
师:我想你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对吗?
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是啊,要交朋友,就得对他们多了解一些。
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份礼物,就是关于这三个小朋友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出示课题,播放课文朗读)
刚才老师看到听得那么认真,一定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吧,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课文。
要求:
①把字音读准,遇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解决;
②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__”划出来。
③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组成的词:既然嗓子拎水水桶晃荡沉甸甸
⑵谁愿意来读这些词语朋友?
指2名同学读,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齐读。
⑶去掉拼音,还能读吗?
开火车读。
⑷出示生字,你特别想记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说给大家听好吗?
指名说。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转盘中间出现了什么字,就请大家大声地读出来。
(课件出示大转盘)
小朋友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
那么课文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提问,集体解决。
三、朗读感悟
1、重点解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提出: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儿子?
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你认为他看见是哪一个儿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老爷爷看见的是第三个儿子。
因为他孝敬父母,关心长辈,热爱劳动,很懂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由读这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3、随机指导:
这里写到了孩子的哪几个动作?
“跑”:孩子为什么要跑?你觉得他在跑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看到孩子的表现,妈妈们会怎么想?老爷爷又会怎么想?
其他两个两个儿子为什么没去提水桶呢?请大家再次讨论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4、集体交流:
那么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孩子在妈妈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呢?找到妈妈评价儿子的话,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好它。
指名回答。
⑴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
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你来当第一个妈妈夸夸儿子?
指名3~4个,同桌互夸。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
⑵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
这个妈妈会怎么夸?你来当第二个妈妈夸夸儿子。
指名2个,齐夸。
(课件出示: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
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想一想,这个妈妈会怎么说这句话?指名2个,自由读。
从三个妈妈的话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原来前两个孩子也是有特长的,他们也给妈妈带来了快乐,在妈妈眼里,他们也是好孩子。
)
现在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是啊,他们也是好孩子,有自己的特长,但是,作为一个儿子,他们仅仅做到这些够了吗?他们怎么样才能做个真正的好儿子,你能来告诉他们吗?
四、总结延伸
小朋友,你平时在帮妈妈做事吗?读了三个儿子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在学习各种本领的同时,记得多为疼爱自己,辛勤持家的妈妈做事,做一个真正的好儿子。
让我们今天回家就行动起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