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总则1.0.1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
门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门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规模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规模应按照门路交通设计局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DB5301∕T 20-2019

目 次前 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1)4.1依据 (2)4.2基本要求 (2)4.3设计要求 (2)4.4绿地率 (2)4.5树种要求 (2)4.6绿地选择 (2)4.7附属设施 (3)5绿化设计 (3)5.1中央分隔带 (3)5.2机非隔离带 (3)5.3人行道 (3)5.4集雨绿地设计 (4)5.5立体区域绿地 (4)5.6露天停车场绿地 (5)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5.8树种选择 (5)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5)6.1地下管线、管廊 (5)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 (6)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7)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道路绿化设计原则、集雨型道路绿化要求、道路绿化设计、间距控制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道路绿地,包含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化设计,改扩建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下凹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
3.2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的铺装结构。
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3.3下凹树池低于周边地面的树池。
3.4植草沟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植草通道,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
4一般规定DB5301/T29—20194.1依据道路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的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围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围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最新版】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 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
并应协调空间层次 树形组合 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毗邻山 河 湖 海的道路 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 突
出自然景观特色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 生长稳定 观赏价值 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
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交通岛 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 在行车视距范围 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 布置成装 饰绿地
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负责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 月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目次
总则 术语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 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交通岛绿地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 导向岛绿 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 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侧绿带设计 •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 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 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 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 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 透景线。 •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交通岛
交通岛绿地设计 •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 采用通透式配置。 •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 地。 •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 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广场绿化设计 •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 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 环境气氛
•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 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 植物, 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 有所变化; •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 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 然景观特色。
行车视距是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可视距离,主要分为停车 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此外,道路设计中还涉及弯道视 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设计要求
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要求
视距三角形
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 •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 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 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 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 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 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 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 式配置。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 路、支路、广场和停车场的绿地规原则
•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 裸露土壤; •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 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 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 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 失; •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 安全视距与视距三角形 在道路转弯处空出一定的距离,使驾 驶员在拐弯或通过路口之前看到侧面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并有 充分的刹车距离和停车时间,防止交通事故发生,这种从发觉 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不致发生撞车的距离成为安全距离。根据 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 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 道路红线 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
停车场绿化设计 •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 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 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 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 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道路绿地相关名词术语
交通岛是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设置成装饰绿 地,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应利于 人流、车流集散。
道路绿地指标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 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 较好的一侧。
• • • • • • • •
导向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 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 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 比。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 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 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 0.9m至 3.0m之间的范围内,其
•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 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 选择落叶树种。 •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 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 种。 •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 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 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术 语
•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 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 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 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 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 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 绿带。 •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 带。 • 交通岛绿地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 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行道树绿带设计 •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 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 盖池箅子。 •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 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 于8cm。 •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