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PDF 100页)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完整word版)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

1 绿道功能 (2)3。

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

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5.1 规划设计原则 (5)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

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2)7.1 绿道游径系统 (12)7。

2 绿道绿化 (15)7。

3 绿道设施 (16)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2)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3)1 总则1。

0。

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

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2。

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小型 城 市
1 ~5
<1
2 ~3 5 5
2 ~3 5 0
1 ~1 2 5
l 2~ 1 5
2 内分泌 干扰物 的性质
最近 , 一项调查显示 , 日本的 10条河流 、 3 湖泊和港湾 中,3 9%
1 A C 。韩 国也在水体 中发现 6 6种此类 物 从化学结构和化学 、 生物 学等角度 分析 , 内分 泌干扰物 具有 的样品 中发现了 1 种 F3 s 嘉陵江( 重庆段 ) 原水 的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 以下 7个特性 : ) 环结构 居多 , 相对分 子质量 一般 在 2 0 1苯 其 0 ~ 质 。我国长江、 滑性。19 - 20 99年- 02年杭州地 面水 中检 测出多环芳烃 (A l [ 。 P i )J s3 4 0 间, 0之 与一些天然 的蛋 白质 和多糖物质等相 比, 分子结构 比较 珠 江干流河 口 6个水样均检 出有 2 种有机氯农药( lP ) 1 C 、‘。官厅 ( ; 简单 , 分子尺寸也 比较小 。2 分子 结构 的大小与生 体激素相 似 , ) 水库水 中检测出阿特拉津 ( .7t / -3 9肛 / ) ] 06 g L . g L E 。  ̄ 4 所 以这些化学物质能扰乱生体激素的 内分泌活 动。3 脂 溶性 , ) 由 于其 分子结构 中不含有 强的水 溶性基 团 , 易溶于 油脂类物 质。 4 结语 较
体外 。7 高毒性 , ) 极微量 即有显 著效果 , 通过 口腔或 呼吸道摄 人 究课题的内分泌干扰物质这类持久性危害污染物 的控 制研 究 , 考 人体或动物体的极微 量环境 内分泌 干扰物就 可 以扰 乱生体 的 内 察内分泌干扰物质 的转移和存 赋特征 , 行风险评 价 , 时提 出 进 适
分泌系统 的正常代 谢。这些化 学物质 中有一 部分 已被 国际癌 症 技术对策 , 找出适合 当地经济技术水平 的最 有效处理方法是新形 机构认定为人 体致癌物或很可能是人体致 癌物 , 毒性 比较 大。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第32卷 第3期2000年9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J.Xi ’an Univ.of Arch.&Tech.V o l.32 No.3Sep.2000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刘 宁,吴左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5)摘 要:分析现今我国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建立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构架,提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研究内容,最后提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维护计划概念,以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架构;维护计划;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 U 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00)03-0252-04Design of urban roadside green -landL IU N ing ,W U Zuo -bin(Institute o f U r ba n Planning a nd Desig n ,Xi ’an U niv .o f A rch .T ech .,Xi ’an 710055,China )Abstract :This ar ticle presents a n a nalysis o f so me pro blems in today ’s ur ba n r oad g r een-la nd desig n a nd a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rban ro ad g r een-la nd design.In o rder to co nst ruct the f ramew or k of urban ro ad g reen-land desig n ,it also raises th e research co ntent o f urban ro ad g r een -la nd desig n ,and th en puts for wa rd the concept of ur ban r oad gr een -la nd desig n ,in th e ho pe o f fin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 pment ur ba n r oad g reen -land landscape .Key words :urban road green -land design ;the f ramework ;the sustain pl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收稿日期:1999-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9638210)作者简介:刘 宁(1965-),男,陕西咸阳人,工程师.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在不断地完善.作为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骨架——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猛,相应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广东省深圳市截止1994年现有城市道路绿化431.54km ,城市道路绿地面积450ha ,规划城市道路绿地面积将增加到753ha [1].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问题.本文试图就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提供参考.1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概念理解1.1 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含义及分类城市道路绿地主要指城市各种道路用地上的绿地,包括街心花园、街头绿地、行道树、交通岛绿地、桥头绿地等.城市道路绿地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根据位置不同可划分为隔车带绿地、人行道绿化(基础绿化)、街头休息绿地、广场绿地、滨河路绿地、花园林荫路绿地及立体交叉路绿地.也可根据各种植目的的不同可划分为景观绿地和功能绿地.1.2 城市道路绿地的作用(1)城市道路绿地与城市道路、广场等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绿色空间体系.(2)形成有特点的景观,具备优雅的道路环境,具有培养人类情操、体育及教育、保健卫生的价值.(3)抑止公害及灾害的发生,有利于发生灾害时的避难、救援,具有净化大气、防音、隔热等作用.1.3 城市道路绿地的构成要素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可以用不同的构成,组成反映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景观,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富于变化.城市道路绿地的构成要素包括:(1)动态要素:人、交通工具等; (2)静态要素:树木、绿地、花坛及地形地貌等;(3)影响要素:时间(昼夜、季节、气候)、日照等;(4)控制要素:道路性质、周边建筑物风格等.2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现状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城市道路绿地,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等问题,而且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中都有城市道路绿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但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对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关心不足.其中主要问题是:(1)城市道路绿地缺乏整体设计.整体风格不统一,设计思想模糊不清,反映不出时代气息;(2)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在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新区中,城市道路绿树成荫,绿带通达,线面结合.而国内许多城市道路绿地面积偏少,立体构成很弱,不能为市民遮荫避日,营造绿色的环境气氛;(3)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照抄照搬园林绿地的做法,失去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在树种选择及草地花卉配置上,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其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不足;(4)草坪种植一阵风,不分城市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采用固定模式,缺乏必要的变通和研究;(5)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低.设计中地方性、地域性的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现,形成似曾相识的弱点.管理不到位,不是一栽了之,就是一浇了之,缺乏时间跨度中的再造和维护.3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原则及要求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是城市景观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设计的实质是人们对空间的一种追求、创造和提高,是主体“人”和客体“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综合产物.城市道路绿地就是人利用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服务于人、满足于人、取悦于人的线性空间.同时,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离不开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人们总是在和接触到的物质实体打交道,不知不觉中对物质实体产生依赖性和共融性.这些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组织起来就构成了城市道路绿地,从而决定了城市道路绿地的本质特征.规划设计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应考虑以人为本,观赏与功能并重.应能展现地方特色,美化街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与可持续发展.3.1 规划设计要求(1)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特点、自然地理气候及文化内涵等条件,研究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特色;(2)弄清城市道路的性质,研究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可行性;(3)根据城市道路的性质及断面设计,使城市内道路各具特色,表现丰富的自然形态;(4)考虑周边建筑的风格,使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与之有机结合,互相映衬,形成立体复合的绿化景观;(5)与城市道路环境及小品设计相结合,形成环境的季节性效果和夜景效果.4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架构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阶段,应建立一种全局的概念,在每个步骤与每个步骤之间,建立一种连续且密切的关系.4.1 资料研究分析阶段目标确定以后,通过对城市道路性质的分析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道路绿地设计的性质,确定设计方向.253第3期 刘 宁等:城市道路绿地设计4.2 设计构思阶段由道路绿地设计的基本构思开始,根据资料分析成果,多元地确立道路绿地设计基本构思.4.3 设计成果阶段通过多方案比较后,选定初步方案,向有关部门提出规划设计,经审核通过,形成设计成果.4.4 设计施工维护阶段按照道路设计成果进行施工及施工完成后进行维护.5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内容5.1 城市道路的分析研究一般意义上,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也可根据性质将其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类.交通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而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据此,我们认为,在有较高车速(40km /h —60km /h 以上)的城市主要干道的城市道路绿地,可考虑作为线性绿地景观来确定.而对用路者运动速度不很高或较低的道路,则沿用传统的构图美原则,结合现代城市对城市道路的功能分工要求来设计城市道路绿地.5.2 城市道路绿地视觉环境设计视觉是人类对自然界最主要的感知方式.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产生关系到主体“人”和客体“城市道路绿地”之间距离的问题.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社会性视域——0~100m ”,此外,芦原义信提出“外部空间模数”,也是大约25m 左右.因此,可以这样说,距离的接近有利于交流,25m 左右对城市市民为视觉模数,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以25m 为转换.在城市道路大约25m 左右距离形成一个较为有序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能使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出现在视觉范围内.此外,在城市道路绿地视觉设计上,应考虑“汽车城市的尺度与步行城市的尺度”.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主体“人”按观察速度的不同基本可分为机动车驾驶者和步行者,两者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视觉感应不同.机动车驾驶者由于机动车速度较快,无法观察细节,对他们而言,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缺少细部处理的景观,草地花卉的识别及观赏上看不清楚.而对步行者来说,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中的细部处理让人觉得温馨而宜人,草地花卉成为市民重点观察的对象,细部和整体都能欣赏.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视觉模数,在视觉模数的基础上进行城市道路绿地设计,适应机动车驾驶者和步行者的反应能力和视觉欣赏能力,以设计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城市道路绿地从属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同时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一定的功能,表达一定涵义的空间.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用各种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结合其他要素共同参与,以加强空间感.如城市道路人行道一侧一块铺地,周围植以高树以遮阳光,背后用绿篱形成依托,布置座椅,形成一个休憩空间.根据空间使用者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地空间可分为休憩空间、行走空间等.5.2.1 休憩空间 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应有为人们准备小憩的休憩空间.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人们能够停下来,也是人们能在室外从事富有吸引力的社会性活动的前提.休憩空间应位于人们视线能及的范围内,适当考虑25m 左右的社会性视距.依据边缘效应,边缘空间及凹入空间较易形成休憩空间,空间的形成应考虑采用树木、绿篱、草地花卉等,以形成一个半围合的空间.用城市道路绿地构成要素与环境设施小品、照明等结合,使每一小憩处都能形成相适宜的具体景观空间.设计者应考虑美学效果,对树种绿篱草地花卉的色彩搭配应有所选择,和周边环境能协调,造型应独特、新颖、统一协调,同时考虑其夜间照明效果,以达到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协调.254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2卷5.2.2 行走空间 行走是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行走空间是一种线性空间,人们在其间走过,或快速而过,或漫步而行,对空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快速而过者对空间要求不高,主要满足通行要求、遮日庇荫、防音防尘等.而对漫步而行者,对空间有较强烈的依赖感.要求有较好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美学素养,要分析构成要素,要使空间丰富而连续.5.3 城市道路绿地中树种选择及植物配置5.3.1 树种选择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对在本地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也可适当采用;根据污染及该路段社会文化背景,选择抗性强、易于管理、病虫害少的树种.5.3.2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要符合司机行车及行人行走的安全,避免产生干扰;植物群落配置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包括富于季相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诱引的复合植物群落,作到搭配合理,共生共荣;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如树形、花色、叶色、枝、果等,再配合路段的文化特点,形成特定环境的景观效果;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有机搭配,尽量满足近、远期的生态景观效果.5.3.3 植物搭配的设计 植物搭配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植物的点缀美化使得景观更有生趣,在与其他环境设施配合后,使得城市道路景观更为美丽而舒适,产生和谐的感觉.植物搭配适宜得体,能使城市道路绿地成为较好的景观.如绿地较多,可广植果木松柏,绿地较少,则宜草地花卉.同时又要照顾到周边环境,尤其是环境小品设施,使之互相协调、自然.特别重要的是,要根据草木花卉习性、形态、花色、叶状等特点,巧妙布置.因地制宜栽种不同高度的植物,组成不同功能和审美需求的空间,配合其他环境设施布局,起到遮挡、隐蔽、庇荫、分隔、观赏、衬托、点缀等作用,组成层次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发挥植物最大景观和功能效益.6 城市道路绿地的维护计划城市道路绿地维护计划主要指对城市道路绿地的软质维护计划和硬质维护计划.软质维护计划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专家支持和公众参与等社会性的活动计划,而硬质维护计划主要包括树木绿篱的维护管理,草地花卉的维护管理等计划.在城市道路绿地的维护计划中,我们建议:(1)深化绿地系统规划,增强可操作性,将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建设进一步纳入规划轨道上;(2)完善城市绿化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快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使城市道路绿地管理法制化;(3)寻求有关市政部门及专家的支持,形成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及管理程序;(4)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规划意识、环境意识.要把两个意识的增强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克服利益驱动带来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统筹兼顾,贯彻规划设计原则;(5)在树木绿篱及草地花卉的全局维护管理上,应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本土树种及花卉,建立苗圃作为基地,定向培养多种类型、不同规格的苗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6)在树木绿篱及草地花卉的具体维护管理上,以植栽维护管理为主,主要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防止病虫害、中耕、补植、换支架、诱引、除草等.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组织人力,定期检查.7 结 语反观中国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过去及现状,我们有很多教训,要么简单粗糙,短期行为,要么照搬照抄,似曾相识,缺少经过悉心研究,精心设计的精品.必须提高我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品位,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赋予中国式的特色和激情,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参考文献:[1] 李铮生.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J].城市规划,1994(1):53-55.[2]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倍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4] (日本)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环境绿地Ⅱ城市绿地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 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55第3期 刘 宁等: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都市道路绿化与设计标准(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总那么1.0.1为发扬道路绿化在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和丰富都市景瞧中的作用,防止绿化碍事交通平安,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化,提高道路绿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都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与设计。

1.0.3道路绿化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全然原那么:1.0.3.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修建道路时;宜保持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卫;1.0.3.6道路绿地应依据需要配备浇灌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都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道路绿化与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2术语2.0.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能够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2.0.7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行车视线
一:总则
(4)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
二.术语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
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第二组
一.总则
一:总则
(1)本规范目的:
1、发挥道路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 景观中的作用。
2、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3、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 4、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一:总则
(2)本规范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 和社会 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一:总则
(3)设计基本原则行车:净空
1、种植以乔木为主、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
2、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应统筹安排,保证树木有生长空间
4、植物选择应符合地理条件等环境
5、对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和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绿地有适合的坡度,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积水和水土流失
三、道路绿化规划
(1)道路绿地率指标
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③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城市绿地的规划

城市绿地的规划


五.高速公路绿地的规划 (教材278页)
1.为增加行驶人员安全感,道路两侧尽可能保持 原有自然景观,并适当点缀风景树,花灌木群和宿 根花卉群。 2.通过绿地种植预示线形变化,特别是在曲线转 弯方向上,种植要有连续性。 3.在进入光线明暗急剧变化的隧道时,在入口处 种植高大乔木,增加驾驶员适应时间。
教学科研区绿地—注意平面图案构成和线形设计,植 物品种丰富,色彩变化多样。 学生生活区—设置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绿地空间, 如适合集体活动的开敞空间,适合静坐休息的半开敞 空间,适合促膝谈心的私密空间。绿化配置中,以浓 荫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 教职工住宅区—集中绿地为主,设置一定休憩设施和 健身器械,成为教师的休闲场所。 体育运动区——规则和简洁为主, 选择具较强抗尘和 抗机械破坏性能的植物。附近宜布置一定面积耐践踏 草坪和成片树林,为人们运动之后休息提供方便。周围 设置5m以上的绿化隔离带, 减少运动对外界的干扰。
二.与道路绿地相关的概念
1.道路红线: 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 线。 2.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 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 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 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①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 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 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②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③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 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 .工矿企业绿地的特点
工矿企业的绿地由于工业生产而有别与其他用地 绿地不同的特点,工厂的性质、类型不同,生产工艺 特殊,对环境影响要求不同,工厂绿化有其特殊的一 面。 (1).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不同类型,不同 性质的工厂应选择适合的花草,树木。 (2).用地紧凑,绿化用地面插绿。 (3).绿化要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确定适宜的栽植 间距、选择适宜的树种 (4). 工厂绿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本厂的职工为 主—按每个工厂职工的使用要求进行绿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