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共45页

合集下载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论文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论文

血吸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摘要:血吸虫病是一种以人畜为终末宿主,以钉螺为中间宿主的人畜共患疾病,建国前,我国许多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猖獗,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生命、生长、生育、生产、生活,是压在疫区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曾使许多地方田园荒芜,家破人亡,一片凄凉,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这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血吸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疾病防控前言: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的肝、肠组织中发现了日本血吸虫卵,证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血吸虫病190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和报告,为我国系统地开展血吸虫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纪元。

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田地荒芜,家毁人亡,毛主席在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正是旧中国血吸虫病猖獗流行的真实写照。

中国现有血吸虫病人80万左右,其中每年出现的急性病例有一、两千例,为了加强血吸虫病的控制,我们需要更深刻地认识血吸虫病,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它的症状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治。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血吸虫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病原学血吸虫病的病原是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人畜是终末宿主,钉螺为中间宿主。

血吸虫的生活是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幼虫6个阶段。

从毛蚴钻入钉螺至尾蚴形成,为无性生殖阶段,在中间宿主钉螺内完成;而从尾蚴、幼虫至成虫成熟产卵,为有性生殖阶段,在宿主内完成。

二、流行病学(1)流行环节1.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护宿主。

保护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狗、猫及鼠类。

防控动物疫病就是保护人类健康

防控动物疫病就是保护人类健康

防控动物疫病就是保护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这也就造成了更多的人参与养殖行业,因而动物疫病也就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与猪流感病毒类似的H1N1病毒)。

可能来源于感染突变H1N1病毒的猪或禽类,大流行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

自2003年首次暴发禽流感疫情至今,越南已有92人患病,其中42人死亡。

全球死亡人数已达64人。

霍乱,被称为“可以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

霍乱最早来自鸡瘟,也就是鸡霍乱,后来由鸡传给人,死亡率在30%到100%间,首次出现于18世纪的印度。

但由于地区封闭,传播范围主要局限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

后来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霍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至今,霍乱仍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更要小心防止从畜禽感染上病毒或病菌;动物
养殖场里人的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饲养宠物的人士要学习一些有关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知识,知道宠物应定期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懂得任意与宠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这些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食物要讲究卫生,如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品,并提倡熟食。

食生蛋、食鱼生、饮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爱好,都有可能从动物染上共患病,小心为好。

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
动物疾病对生态的影响
动物疾病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动物疾病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动物疾病可能影响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人类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经济影响:疾病导致生产力下降, 增加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心理影响:疾病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与疾病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02 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03 动物和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4 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社会影响
05 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科学研究
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第一章
健康定义与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影响:疾病导致家庭破裂,影 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教育影响:疾病导致学生缺课,影 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疾病对经济的影响
医疗费用:疾病治 疗和预防的费用对 家庭和政府造成经 济负担
生产力损失:疾病 导致劳动力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
旅游业损失:疾病 爆发可能导致旅游 业收入下降
国际贸易影响:疾 病可能导致国际贸 易受限,影响全球 经济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跨物种疾病传播:研究动物和人类疾病之间的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性疾病和传染病
人工智能与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 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 传染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疾病带来的压力和 焦虑
疾病对家庭和社会 的影响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宠物俨然已成为许多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宠物与人们之间各种的亲密行为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宠物疾病更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又以狂犬病最为常见!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

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

潜伏期长短不同,视被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剂量而异。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

狂犬病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

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 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

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

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

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

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

此期一般为1~3 天, 有时可达7 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 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

病人想饮水时, 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 呼吸困难, 十分痛苦。

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 甚至想到水, 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 所以又称“恐水病”。

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 导致呼吸困难。

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 可见瞳孔散大。

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 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 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 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 很快即出现脱水, 体温高达39~40℃。

医学知识一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医学知识一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1.1 布病疫区的开展趋势 80年代前疫区主要集中于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
夏和西藏。
2022年27个省均有人间布病报告。
1.2 受害人群的变化 8O年代前:职业人群的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率在1O.0% ~20.0
%之间,其他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为0.5%~4.5%。 80年代后:职业人群感染率几乎都低于5.0%,而其他非职业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布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
一般
未分级 小计
4
1
5
0
9
9
0
13
13
0
9
9
1
5
6
3
19
22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发病数
7 9 15 9 10 38
波及 人口数 1500 3228 8721 4472 7505 6984
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 2.4 中医中药疗法适用对各期患者治疗对慢性期患者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3.1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畜是经验证的有效措施 在检疫隔离和淘汰疫畜上,对染疫经济价值高、产奶量
高的奶牛、奶羊,可以实行分群饲养隔离措施,经三 次检疫均为阴性者解除隔离。对检出染疫的小家畜一 律淘汰。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 2.3 治疗研究进展:
•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治疗。本病的治疗需选 择能够渗透到巨噬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内酸性环境能发挥作用的药 物。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目前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多西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链霉素的联合 。

兽医公共卫生学 课件共45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 课件共45页
概念、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4. 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 5. 寄生虫
第四讲 动物性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
九、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的评价指标
1. 安全系数 人和动物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差异(100倍)
2. 最高残留限量(MRLs) 允许在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最高浓度。
3. 休药期 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产品许可上市的间
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弓形虫病 隐孢子虫病 利什曼病 日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猪囊尾蚴病-牛囊尾蚴病 旋毛虫病
第三讲 人兽共患病监控与人类健康
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1. 一类动物疫病:17种(重点) 2. 二类动物疫病:77种 3. 三类动物疫病:63种
第四讲 动物性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
四、健康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对机体的联合作用 协同-相加-独立-拮抗作用
六、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七、环境污染物对动物个体的影响
动物行为-动物繁殖-生长发育 八、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类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地方病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第一讲 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三、微生态平衡 1. 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2. 微生物在机体内的分布
常住菌系-外来菌系 3. 微生态系统的功能
营养作用-免疫抗病作用
第一讲 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4.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 5.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 6.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7. 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8. 微生态平衡的保护措施 9. 微生态调节剂
第三讲 人兽共患病监控与人类健康
一、人兽共患病概述 1. 人兽共患病的定义 2. 人兽共患病的特点 3. 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4. 人兽共患病新种和危害举例 5. 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地 6.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页PPT文档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页PPT文档

口蹄疫
病原:口蹄疫病毒 主要症状:高热、口和蹄有水泡和烂斑 流行情况:传播迅速,能形成全球大规 模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 严重性:是世界性家畜(牛、羊、猪) 烈性传染病,也感染人。被国际兽疫局 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造成的损失:去年在英国发生的口蹄疫 直接经济损失90亿英镑;2019年在台湾 暴发的口蹄疫病,直接经济损失136亿新 台币和1000亿新台币的对外贸易损失, 因此台湾农委会委员被撤职,所以口蹄 疫又被称为“政治经济病”。
主要归纳为四类: (1)环境因素; (2)生物因素
外界的生物因素—— 致病生物与有害动植物
自身因素—— 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
(3)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饮食习惯); (4)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医疗保健机构、 健身)
一、绪言
2.什么是动物疾病?
动物疾病是指动物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
互作用产生的机体平衡失调的结果 外界致病因素包括: (1)机械性致病因素(跌打损伤等) (2)物理性致病因素(烧伤冻伤等) (3)化学性致病因素(农药中毒等) (4)生物性致病因素(传染病、寄生虫病) (5)营养性致病因素(营养过剩、营养不良)
பைடு நூலகம்
禽流感(称高度致死性禽流感)
病原:A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为A、B、 C3个血清型。其中,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 而A型既感染人,也感染其它种属的动物。 严重性:主要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禽;国 际兽疫局将其确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此 病给养禽业造成很大损失。 香港的禽流感事件:自2019年8月香港首 次报道了一起在人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 例后,又从18人中分离到这种病毒,其中 有6人死亡。一时港人“谈鸡色变”,不 少大陆群众也因对该病缺乏了解而不敢吃 鸡。
二、简介几种常见的人畜共病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摘要】: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 )的简称,是A 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传染病。

人禽流感是由A 型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感染禽流感病毒发病病例,蔓延迅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本文查阅有关资料,试图对人禽流感的病毒类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进行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禽流感;人禽流感;A 型禽流感病毒;预防1.概况: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神秘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fowl plague ),1918年fowl plague 引起西班牙大流行曾使全球数千万人丧生。

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A 型流感病毒。

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1997年,香港发生高致病性病毒H5N1毒株感染人类,导致18人严重感染,6人死亡[1,2]。

2003年以来,香港、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先后出现人禽流感疫情。

土耳其2006年1月上旬报告人患禽流感已死亡5人。

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国共有11个省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7人,已经死亡3人。

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别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方法防止其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WHO )等多个国际组织已建立禽流感检测网络系统,并强调有禽流感流行的地区必须宰杀所有家禽[3]。

2.禽流感病毒2.1 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A型,呈球形,有囊膜,直径80~120 nm,平均为100 nm,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根据外膜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 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任何一种HA与任何一种NA结合后即为一种血清亚型,不同禽流感病毒亚型,甚至同一亚型不同病毒株之间对不同宿主的毒力也有很大差别,血凝素抗原能使病毒颗粒吸附在细胞表面受体上并与病毒的血凝活性有关;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则是通过对受体内神经氨酸的作用、使新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4],对人和禽类毒性较强的是H5N1和H7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