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PPT

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PPT

神经系统,抑制疼痛感受,从而缓解疼痛。
02 03
非阿片类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轻度至中度疼 痛的治疗。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疼痛介质的产生来发挥作 用。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等,可用于局部疼痛的治疗,如创伤、手术等引起的疼痛。 它们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认知功能评估
通过询问患者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等方面的表现,了解患者认 知功能受损情况。
精神症状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以及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 等表现,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
04 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 妄的治疗
镇痛治疗
01
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芬太尼等,是急诊镇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
多学科协作的加强
急诊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 来需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共同提高 急诊医疗水平。
对急诊医疗实践的建议和指导
提高医护人员认识
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镇痛镇静与谵妄 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规范临床操作流程
制定并推广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的临床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在急 诊治疗过程中得到合理、安全的药物使用。
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
与镇痛药物的协同作用
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可联合使用镇静药物以提高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同 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与非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非药物治疗如心理干预、环境改善等可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因此,在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中,应注重药物治疗与非药物 治疗的协同作用。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急诊医学在镇痛镇静与 谵妄管理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和生存质量。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评估患者病情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谵妄类 型、严重程度、合并症等。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组合。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并发症 处理与康复指导
率。
术后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镇静药、抗精神 病药等,可增加术后谵妄的风
险。
03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预防策 略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全面评估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和心理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精 神状态、营养状况等,以识别潜
在的风险因素。
术前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谵妄的相 关知识,减轻其焦虑与应用时机
1 2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谵妄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 疗,如抗精神病药物、镇静药物等。
药物应用时机
在患者出现谵妄症状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药物副作用监测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长期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长期随访计划,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执行情况反馈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随访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 估,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鼓励患者 和家属积极参与随访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和意义回顾
提高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防治水平呼吁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全文)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全文)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二、术后谵妄病因学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预防六、治疗谵妄是急性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指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其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主要发生在术后24~72h。

但谵妄识别率相对较低,在ICU中<35%,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

术后谵妄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围手术期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起,组织12位专家,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提高大家对术后谵妄的重视。

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与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以及医疗处理的差异有关。

2006年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5项临床试验,其术后谵妄发生率范围为5.1%~52.2%。

谵妄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低。

老年患者各类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白内障手术后约为4.4%,耳鼻喉科手术后约12%,普外科手术后约13%,神经外科术后约21.4%,大动脉手术后约29%,而腹部大手术和心脏手术后分别高达50%和51%.另外,术后谵妄发生率在有创手术中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或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长时间体外循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但体外循环与谵妄的关系仍有争议。

二、术后谵妄病因学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目前有胆碱能学说、应激反应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等假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表39-1)和促发因素(表39-2)。

谵妄的发生是易感人群在促发因素诱导下出现的结果。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识别术后谵妄的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易感因素常见的易感因素如下:1、老年高龄是术后谵妄易感因素。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综合征,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POD 常导致患者一系列不良临床结局甚至死亡,故其防治成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POD 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国内外也发表了多部POD 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但是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患者POD 的指南以及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组织国内麻醉学科专家,制定了《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OD 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制定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群POD 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围手术期管理,改善老年手术患者预后。

一、POD概述『POD』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暂时性脑功能异常,多数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变化和认知功能急性改变为特征,病程和严重程度常有波动,有中间清醒期,可有多种临床表现。

01临床表现注意力障碍:患者对各种刺激的警觉性及指向性下降,如注意力难唤起、表情茫然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意识水平紊乱:表现为对周围环境认识的清晰度下降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木僵或昏迷。

认知功能障碍:是POD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常表现为白天昏睡、夜间失眠,间断失眠,甚至完全的睡眠周期颠倒。

神经运动异常:警觉、烦躁不安、易激惹或嗜睡、运动活动明显减少或两类行为交替出现。

情绪失控:间断出现恐惧、妄想、焦虑、抑郁、躁动、愤怒、欣快等。

02临床分型POD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3 种类型,即高活动型、低活动型及混合型。

高活动型:约占25%,以躁动、攻击、幻觉和定向障碍为特点,一般易被护士或家属关注。

低活动型:约占 50%,以安静不动、沉默不语、运动迟缓、嗜睡和互动减少为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医护人员忽视。

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个体化确定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镇静治疗的注意事项
监测与记录
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应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 状态、呼吸情况等,并详细 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镇静治疗可能引起 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 血压、谵妄等,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谵妄
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 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感知 障碍等。谵妄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管理原则和目标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方 案。
安全性原则
确保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安全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管理原则和目标
01
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 谵妄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概述 • 镇痛管理 • 镇静管理 • 谵妄管理 •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建议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水平
当前,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选择不当、剂量控制不准确、 监测不到位等,导致患者疼痛、焦虑、躁动等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因此,制定专家共识,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内容
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情绪状态等,了解患者的疼痛、 不适、恐惧等主观感受。
镇静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镇静目标,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咪达唑 仑、地西泮等)、丙泊酚等。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万小健(共同执笔人)王东信(共同执笔人)方向明邓小明(负责人)江米宋青张西京周建新思永玉袁世荧皋源诸杜明康焰目录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二、术后谵妄病因学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预防六、治疗谵妄是急性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指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其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主要发生在术后24~72h。

但谵妄识别率相对较低,在ICU 中< 35%,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

术后谵妄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围手术期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起,组织 12 位专家,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提高大家对术后谵妄的重视。

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与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以及医疗处理的差异有关。

25 项临床试验,其术后谵妄发生率范围为2006 年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5.1%~52.2%。

谵妄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低。

老年患者各类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白内障手术后约为 4.4%,耳鼻喉科手术后约12%,普外科手术后约13%,神经外科术后约21.4%,大动脉手术后约29%,而腹部大手术和心脏手术后分别高达50%和 51%.另外,术后谵妄发生率在有创手术中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或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长时间体外循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但体外循环与谵妄的关系仍有争议。

二、术后谵妄病因学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目前有胆碱能学说、应激反应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等假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表 39-1)和促发因素(表 39-2)。

指南与共识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20版)

指南与共识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20版)

a
=1
=2
=3 =8
b
=1 =2 =8 =9
c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1
=2
=3 =8
b
=1 =2 =8 =9
c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1
5
=2
=3
=4
=5
=8
b
=1 =2 =8 =9
c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
=1
=2
=3 =8
b
=1 =2 =8 =9
c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a
=1 =2 =8
b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a 2b 3b 4b=1 2 2a=2 3 3 3a=2 3 4 4a=2 3 4 5
2. Evered L, Silbert B, Knopman DS, Scott DA, DeKosky ST, Rasmussen LS, Oh ES, Crosby G, Berger M, Eckenhoff RG, Nomenclature Consensus Working 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omenclature of cognitiv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anaesthesia and surgery-2018. Br J Anaesth 2018; 121: 1005-1012
3. Kostas TR, Zimmerman KM, Rudolph JL: Improving delirium care: preven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Neurohospitalist 2013; 3: 194-202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万小健、王东信、方向明等(首先消除引起谵妄的诱因:疼痛,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调整全身情况;躁动型可给予抗精神药物:奥氮平等)注意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变。

谵妄(意识内容障碍分类)是急性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指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其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主要发生在术后24~72h。

但谵妄识别率相对较低,在ICU中<35%[1],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

术后谵妄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围手术期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起,组织12位专家,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提高大家对术后谵妄的重视。

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与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以及医疗处理的差异有关。

2006年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5项临床试验,其术后谵妄发生率范围为5.1%~52.2%[2]。

谵妄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低。

老年患者各类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白内障手术后约为4.4%,耳鼻喉科手术后约12%,普外科手术后约13%,神经外科术后约21.4%,大动脉手术后约29%,而腹部大手术和心脏手术后分别高达50%和51%[3-13]。

另外,术后谵妄发生率在有创手术中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或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应增加[8-13]。

长时间体外循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14],但体外循环与谵妄的关系仍有争议。

二、术后谵妄病因学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目前有胆碱能学说、应激反应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等假说[15-18],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表39-1)和促发因素(表3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万小健(共同执笔人)王东信(共同执笔人)方向明邓小明(负责人)江米宋青张西京周建新思永玉袁世荧皋源诸杜明康焰目录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二、术后谵妄病因学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预防六、治疗谵妄是急性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指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其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主要发生在术后24~72h。

但谵妄识别率相对较低,在ICU中<35%,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

术后谵妄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围手术期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起,组织12位专家,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提高大家对术后谵妄的重视。

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与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以及医疗处理的差异有关。

2006年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5项临床试验,其术后谵妄发生率范围为5.1%~52.2%。

谵妄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低。

老年患者各类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白内障手术后约为4.4%,耳鼻喉科手术后约12%,普外科手术后约13%,神经外科术后约21.4%,大动脉手术后约29%,而腹部大手术和心脏手术后分别高达50%和51%.另外,术后谵妄发生率在有创手术中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或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长时间体外循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但体外循环与谵妄的关系仍有争议。

二、术后谵妄病因学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目前有胆碱能学说、应激反应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等假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表39-1)和促发因素(表39-2)。

谵妄的发生是易感人群在促发因素诱导下出现的结果。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识别术后谵妄的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易感因素常见的易感因素如下:1、老年高龄是术后谵妄易感因素。

65岁以上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2、基础疾病(1)认知功能储备减少:术前存在认知功能改变(如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等)的患者易于发生术后谵妄。

术前对认知功能状况进行筛查有助于发现术后谵妄的高危患者。

(2)生理储备功能降低:术前存在自主活动受限、活动耐量降低或存在视觉、听觉损害的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谵妄。

(3)摄入不足: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和脱水等与谵妄的发生有关。

(4)并存疾病:病情严重往往意味着多个器官系统受累或存在代谢紊乱(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率乱、高血糖等),均可导致术后谵妄风险增加。

3、药物术前应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以及酗酒、吸烟等均可增加术后谵妄风险。

术前应用药物品种过多,预示发生术生谵妄的风险增加。

4、遗传因素ApoE8-4等位基因可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增加。

其他与谵妄相关遗传因素仍在研究中。

(二)促发因素常见的易感因素如下:1、药物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地西泮、咪达唑仑等)可增加谵妄发生风险。

抗胆碱能药物(如格隆溴铵、阿托品、东莨菪碱、戊乙奎醚等)可引起谵妄和认知功能损害,老年患者尤其敏感,可能与其通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M受体有关。

常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血脑屏障通过率:格隆溴铵<阿托品<东莨菪碱<戊乙奎醚。

因此,围手术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透过血脑屏障少的药物,如格隆溴铵和阿托品。

2、手术种类术后谵妄在心血管手术和矫形外科手术后较为多见,非心脏大手术和高危手术后也较多见,而小手术后发生率较低。

长时间体外循环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

3、ICU环境ICU是谵妄的高发病区,除了ICU患者多为高龄、高危患者外,与ICU的特殊环境可能也有关。

4、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会增加谵妄发生的风险。

并发症的数量越多,发生谵妄的风险越大。

三、临床表现术后谵妄最主要特点是意识水平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术后24~72h,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广乏的认知功能障碍为术后谵妄最主要表现,其主要症状如下:(1)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知觉的鉴别和整合能力下降,常见各种形式的错觉幻觉,以幻觉居多。

乙醇或镇静药物戒断引起的谵妄表现为警觉性、活动性增高,而代谢性(肝性、肾性)障碍引起的谵妄表现为警觉性、活动性降低。

(2)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结构解体及言语功能障碍。

思维连贯,推理、判断能力下降,有时伴有不完整、不系统、松散的类偏执症状。

(3)记忆障碍:记忆全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可有障碍,包括识记、保持、记忆、再认、再现。

2、注意力障碍表现为患者对各种刺激的警觉性及指向性下降,即注意力难唤起,表情茫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注意力保持、分配和转移也有障碍。

3、睡眼-觉醒周期障碍典型表现为白天昏昏欲睡,夜间失眼,间断睡眼,或完全的睡眠周期颠倒。

4、情绪失控主要表现为间断出现恐惧、妄想、焦虑、抑郁、躁动、淡漠、欣快等,且症状不稳定有波动。

谵妄的临床表现有两个明显的特征:①起病急;病程波动:②症状常在24h内出现消失或加重、减轻,常有中间清醒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术后谵妄可分为三种类型:躁动型、安静型和混合型。

期中躁动型约占25%,患者有明显行为躁动,烦躁不安,易激惹,突发攻击,幻觉和胡言乱语等症状,一般易为护士或家属关注。

安静型谵妄约占50%,患者主要症状为嗜睡,沉默不语,安静不动和认知分离,常为临床怱视。

混合型谵妄约占25%左右,有运动过多型和运动减少型谵妄一些临床特点。

(一)诊断精神状态诊断分析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是谵妄诊断的金标准,但此标准不能量化评分,目前临床常用评估方法大多是基于DSM的量化表。

有一些量化评估方法需要专业精神科医师操作执行,并不适合推广。

护理谵妄筛选评分(NuDESC)(表39-3)常用于围手术期谵妄筛选,其最大特征是其便捷性和易用性,利用与患者简单交流得到的信息就能完成评估,适用于护理人员日常评估,但敏感性和特异略低。

每个症状依据其严重程度记为0~2分,最高分10分,总评分≥2分即可诊断为谵妄。

ICU患者常用ICU意识错乱评估方法(CAM-IC,表39-4)和加强治疗谵妄筛选检查表(ICDSC)筛选术后谵妄,该两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标准可靠有效,是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推荐的ICU筛选诊断谵妄的常用方法。

CAM-CIU评估首先应进行镇静深度评估,推荐使用Richmond躁动镇静分级(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

处于深度镇静或不能唤醒状态的患者不能进行谵妄评估;如果患者能够唤醒,则继续进行下一步CAM-ICU评估。

(二)鉴别诊断术后谵妄常需要与下列临床症状与疾病相鉴别:1、痴呆痴呆是指慢性(通常是陷匿的)的认知功能下降,其是谵妄首要的危险因素,痴呆患者中超过2/3的发生谵妄。

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谵妄可出现病情的流动变化,即时好时坏;而痴呆则为持续的认行功能障碍,甚至可逐渐加重。

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POCD是指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所有急性或持续存在的功能障碍,包括脑死亡、中风、细微的神经症理体征和神经心理障碍。

严格意义上来说,POCD反映术后与思考记忆相关的问题,但其并未在《诊断分析手册》中列出,故其仍不属于诊断名称。

3、苏醒期躁动麻醉手术后躁动发生于麻醉手术后苏醒时,患者因麻醉未完全清醒,疼痛或其他不适(如导尿管或气管导管等刺激)而出现的运动、言语不配合,给予有效镇痛治疗待全身麻醉苏醒后症状多可缓解。

而术后谵妄多发生于术后24~72h内,症状可出现反复波动。

4、其他术后谵妄需要与其他一此中枢器质性疾病相区别,如韦尼克脑病、脑卒中、恶性肿瘤脑转移等。

一般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脑部MRI或CT检查等多能鉴别。

五、预防(一)非药物预防由于谵妄通常是由多种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谵妄也应针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并存疾病、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识别危险因素。

表39-5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在ICU呼吸机治疗患者中,每天唤醒(Awaken)和自主呼吸试验(Breahting trail),选择(Choice)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谵妄监测(Delinum monitoring)和早期下床活动(Early mobilization and Exercise)(简称为ABCDE)可有效预防和发现谵妄,改善患者预后。

家属陪伴也有助于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二)药物预防由于无可靠证据表明药物或联合非药物的预防策略可以减少成年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因此不做推荐常规用抗精神病药预防术后谵妄。

褪黑激素在睡眠-觉醒节律中起重要作用,预防性给予褪黑素有助于谵妄预防。

(三)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1、麻醉方法选择目前没有研究提示区域阻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在对术后谵妄发生率有明显区别。

2、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药物与术后谵妄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初步研究结显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能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如果必须实施丙泊酚镇静/麻醉,应尽可能采用浅镇静/麻醉。

3、阿片类药物镇痛哌替啶可增加谵妄的发生,可能与其抗胆碱能特性有关;其他阿片类药物之间则未发现明显差异。

原则上不应限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完善的镇痛可减少谵妄的发生,但应避免使用哌替啶。

4、辅助镇痛药物加巴喷丁(及其同类药普瑞巴林)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也用作术后镇痛的辅助药物,可改善镇痛效果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有研究发现加巴喷丁用作术后镇痛辅助药物可明显减少谵妄的发生,但这种作用还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 S)也是术后常用的辅助镇痛药,有两项研究将其用作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结果均可减少术后谵亡的发生。

六、治疗谵妄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争取最好的长期预后。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与药物治疗方法,通常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躁动型谵妄患者。

治疗的重要一步是发现确定和管理患者谵妄促发因素,如疼痛、睡觉剥夺或睡眼节律破坏、营养不良、感官障碍或感染等。

一般建议,若患者谵妄症状对改善环境没有任何反应,可短期给予临床有效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一)非药物治疗检查患者当前用药情况,筛选可能导致谵妄症状发作的药物,停止使用或给予替代药物。

给予患者支持对症处理,全身情况好转的情况下,谵妄可自愈。

谵妄治疗需要改变环境和行为支持。

不直接对症处理妄想或幻觉而使患者恢复可能更有益。

回到相对熟悉的环境,由熟悉的护理人员或家庭成员护理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