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查法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氯化物检查法。
3.编制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4.责任4.1 QC质检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2 QC主管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5.正文5.1简述5.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存氯化银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5.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5.2仪器与用具5.2.1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5.3试药与试液5.3.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5.4 操作方法5.4.1 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5.4.2 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5.4.3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5.4.4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两分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产浑浊。
48-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1 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存氯化银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1.2 本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 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2. 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 试药与试液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4. 操作方法4.1 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4.2 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两分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产浑浊。
5. 注意事项5.1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应同时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
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1.实验目的检测样品中的氯化物含量,以确定样品中的氯化物浓度。
2.实验器材与试剂-电子天平-烧杯-镊子-高温炉-石英坩埚-水浴-试剂瓶-玻璃棒-滤纸-纯水-盐酸(HCl)-溴酸亚铁(FeBr3)3.实验步骤步骤1:样品准备1.1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待测样品。
1.2将样品称量至电子天平上,记录样品的质量。
步骤2:氯化物提取2.1将样品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足够的纯水,使得样品完全溶解。
2.2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HCl溶液,以促进氯离子的析出。
2.3将混合物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加热时间约为30分钟。
2.4将混合物过滤,去除残余的固体。
步骤3:氯化物检测3.1取一定量的氯化物提取液,转移到石英坩埚中。
3.2将石英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并加热至高温(约900℃)。
3.3加热后的石英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质量。
3.4将冷却后的石英坩埚中的残余物转移至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纯水,溶解残余物。
3.5加入FeBr3溶液,反应生成亚铁氯化物沉淀。
3.6沉淀经过滤纸过滤,收集沉淀。
3.7用纯水反复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中不再有氯离子溶出。
3.8将过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石英坩埚中,并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高温(约900℃)。
3.9加热后的石英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质量。
步骤4:数据处理4.1根据步骤3中的质量记录,计算石英坩埚中的氯化物的质量。
4.2根据样品的质量及氯化物质量,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浓度。
4.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试剂。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热源和高温炉,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HCl溶液的加入量,以避免溅溶液及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挥发,避免挥发物的吸入。
-操作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及废液妥善处理。
5.结论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样品中氯化物的浓度。
同时可以根据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和结果,讨论实验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有需要,还可以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饮用水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

饮用水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饮用水中氯化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饮用水中的氯化物是评估水质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精确的检测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检验仪器和试剂2.1 检验仪器: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2.2 试剂:氯化银标准液、氯化银指示剂、稀硝酸等。
3. 检验操作步骤3.1 样品采集:按照水质监测要求,在不同供水区域、时间段和水源中采集多个样品,并确保样品代表性; 3.2 样品处理: - 样品酸化:取100 ml样品,使用稀硝酸按比例加入,并充分混合; - 过滤:将酸化样品过滤至250 ml锥形瓶中; - 试剂配置:根据需要,配置氯化银检测试剂; 3.3 标定: - 取不同浓度的氯化银标准液,分别加入试管中; - 加入适量氯化银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找到与样品颜色相近的标准液; -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 3.4 样品测定: - 取经过处理的样品,加入适量氯化银指示剂; -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 检测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4. 数据记录4.1 检测结果: - 记录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检测日期等基本信息;- 记录样品的吸光度值、氯化物含量,以及标品的浓度、吸光度值等数据; 4.2 数据处理: - 按照所采用的方法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 - 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绘制数据图表; - 比较不同样品的氯化物含量,评估饮用水质量。
5. 结论与建议根据氯化物含量的检测结果,对于饮用水质量给出综合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以保障公众饮用水的安全性。
6. 安全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 使用化学试剂时,戴好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操作过程中,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避免吸入试剂的气体,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 使用化学试剂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妥善处置废液。
氯化物操作安全规范

氯化物操作安全规范一、引言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
正确使用和操作氯化物是确保实验室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氯化物操作的安全规范,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二、储存和标记1. 氯化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得将其与有机物、酸、可燃物等存放在一起。
2. 氯化物容器应标记清晰,上面应注明化学品的名称、浓度、储存日期以及危险性标志。
三、个人防护措施1. 在操作氯化物前,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防护眼镜、实验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
2.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接触到氯化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在必要时就医。
四、操作规范1. 在操作氯化物前,要对实验室或工作区域进行充分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 在操作氯化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品。
3. 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称量和混合。
严禁将氯化物与不相容的物质混合。
4. 操作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采取合适的废弃物处理措施。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如发生氯化物泄漏,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迅速将泄漏物转移至有密封容器中,然后适当处理泄漏区域。
2. 如发生皮肤接触或溅入眼睛等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六、应急设施和培训1. 在实验室或工作地点应设置紧急洗眼器和应急淋浴设施,并保持其畅通可用。
2. 对操作氯化物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正确认识氯化物的危险性、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七、定期检查与维护1. 定期检查氯化物容器的密封性和标识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 对紧急设施和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正确的氯化物操作是保证实验室和工作场所安全的首要任务。
遵守本文所述的安全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操作氯化物时,请时刻保持警惕,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修订历史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下一次审核时间:目录页码1.目的 (03)2.适用范围 (03)3.责任 (03)4. 内容 (03)5. 参考文献 (05)6.涉及的文件 (05)7.附件 (05)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氯化物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氯化物检查法。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1简述4.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査。
4.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4.3.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10μg的Cl)。
4.3.2硝酸银试液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取硝酸银17. 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4.4操作方法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l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氯化物检查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2文件名称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80-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5.2.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
5.3.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5.3.1.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2/2文件名称: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80-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3.2.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 原理: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的氯化物的限量。
反应式:Cl-+Ag+→AgCl↓3检验操作方法3.1 仪器及用具电子天平架盘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1个100ml烧杯2个50ml纳氏比色管 2个50ml量筒1个20ml量筒1个10ml量筒1个10ml移液管1个1ml移液管1个3.2 化学试剂3.2.1 分析纯:硝酸、硝酸银、氯化钠3.2.2 稀硝酸(含HNO3应为9.5~10.5%):用20ml量筒取硝酸10.5ml置100ml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3 硝酸银试液:用架盘天平称取硝酸银 17.5g,置100ml 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3.2.4 标准氯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0.165g,置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用移液管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3.3操作方法3.3.1 供试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显中性;再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再加水制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3.3.2 对照品溶液:用移液管量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缓缓振摇,即得对照品溶液。
3.4 比浊:用1ml移液管吸取硝酸银试液1ml2次分别加入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置黑色背景从上向下观察比较浑浊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签名部门日期起草人质量控制部
审核人质量保证部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文件修订历史
序号版本号起草/修订人修订内容概述修订日期1
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
下一次审核时间:
目录
页码
1. 目的 (03)
2. 适用范围 (03)
3. 责任 (03)
4. 内容 (03)
5. 参考文献 (05)
6. 涉及的文件 (05)
7. 附件 (05)
1. 目的
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氯化物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2. 适用范围
氯化物检查法。
3. 责任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 内容
4.1简述
4.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査。
4.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
4.3.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μg的Cl)。
4.3.2硝酸银试液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取硝酸银17. 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4.4操作方法
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l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4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l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与对照溶液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5 注意事项
4.5.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应同时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
4.5.2应注意按操作顺序进行,先制成40ml的水溶液,再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以免在较大浓度的氯化物下局部产生浑浊,影响比浊。
4.5.3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时置黑色台面上,自上而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
必要时,可变换供试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4.5.4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在加人硝酸银试液后,应立即充分摇匀,以防止局部过浓而影响产生的浑浊;并应在暗处放置5min,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4.5.5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可预先用含硝酸的水洗净滤纸中的氯化物,再滤过供试品溶液,使其澄清。
4.5.6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4.6记录
记录实验时的室温、取样量、标准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4.7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
不符合规定。
5.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A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氯化物检查法6. 涉及的文件
无
7. 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