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与临床输血培训教程

合集下载

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知识培训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涉及到献血者、输血者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与合理应用。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人民医院特举办了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课程。

本文将从输血前准备、输血的基本原则、输血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输血前准备1. 病史与体检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因、病程、治疗方案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体检,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并评估输血的风险。

2. 血型鉴定与配血在确定患者需要输血后,必须进行血型鉴定。

常用的方法是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根据患者的血型,选择合适的供血者,进行配血,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输血的基本原则1. 安全措施在输血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

医护人员需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输血的操作无菌,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血制品选用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适合的血制品进行输血。

常用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浓缩液、新鲜冷冻血浆等。

3. 输血速度控制输血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始输血速度较慢,逐渐加快,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出现输血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输血并发症及应对措施1. 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 输血传染病输血传染病是指通过输血而传播的各类病原体感染。

为了防止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医院需要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体检和疾病筛查,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过量输血过量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导致心脏衰竭等并发症。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血管状况,确保输血量适当,避免过量输血的发生。

四、结语临床输血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术的医疗行为。

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Word 文档

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Word 文档

十九、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一)定义
指为提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水平,对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学习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培训目标
(1)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全面提升临床输血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

(2)完善临床医务人员岗前和在岗教育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医学人文、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满足医务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的需求。

2.培训计划制定: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以临床输血和输血相容性检测需求为导
向,根据输血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需求,制定本年度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授课人、学时、参加人员范围。

3.培训方式
通过举办各类讲座、知识问答、网上学习等多种不同形式,对各类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4.培训内容:涵盖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我院临床用血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输血技术、临床用血知识新进展以及无偿献血相关知识。

5.考核管理办法
(1)每年新进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临床用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每年所有在岗医务人员必须统一参加 1 次以上临床用血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

(3)输血科专业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输血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4)培训后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参加率及考核成绩记入合理用血考核档案。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节约用血技巧分享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01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是否
需要输血及输血量。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02
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验室指标,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
胞、血浆、血小板等。
采用自体输血和血液回收技术
03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或血液回收技术
,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
完善输血操作规范
不断优化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错误和操 作失误的可能性。
加强患者监测和随访
建立完善的患者监测和随访机制,及时发现 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05
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
合理用血概念阐述
合理用血的定义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科学、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血液制品,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和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实践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加强合理用血管理, 成功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提
高了医疗质量。
案例二
某医生在处理一例大出血患者时, 根据临床用血指南制定了科学的输 血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某医院通过推广节约用血技巧,有 效减少了血液浪费,提高了血液资 源的利用效率。
06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规定了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评估、输血操作及输 血后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血站管理办法》
明确了血站的设置条件、职责、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和供应的安全有效。
《血液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对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提 出了具体要求。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临床用血及无偿献血知识培训

临床用血及无偿献血知识培训

2、无偿献血者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报销,须向当地血站提交以 下材料:
1)无偿献血证 2)献血者、用血者和代办人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 3)用血者与献血者的关系证明;
双方在同一户籍,可携带户口本;双方不在同一户籍,需携 带关系证明,证明可由:单位、街道、派出所、社区、村委会开据。
4)就诊医院输血记录单(复印件) 5)就诊医院用血发票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医保公章) 3、献血在前,用血在后。
临床用血知识及 无偿献血知识培训
检验科:刘继霞 2021.08
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负哪些责任
1、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 能少输血者不多输;如有输血指征要开展成分输血,尽可能不输 全血;若患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则应积极开展自身输血,不输 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2、临床医师要熟悉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 性质、适应征、剂量及用法。 3、输血治疗时,临床医生须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 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 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 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 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 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 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人
后,签署姓名及时间。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4、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血标 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再次输血必须重新采集血 样。
取血时应注意什么

《无偿献血与临床输血培训教程》作业1(36分)

《无偿献血与临床输血培训教程》作业1(36分)

第( 1 )题国家标准要求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因子Ⅷ含量应≥()/ml。

•A、0.4IU/ml•B、0.5IU/ml•C、0.6IU/ml•D、0.7IU/ml第( 2 )题下列关于血型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A、血清异常影响反定型结果.•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C、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不会导致定型困难.•D、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

第( 3 )题急性溶血引起严重贫血时输血量无须过大,以能改善患者的()为原则。

•A、Hb迅速提高•B、肤色红润•C、Hct提高•D、缺氧症状第( 4 )题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昏目眩或呼吸急促者为轻度。

•A意识丧失•B恶心•C惊厥•D抽搐第( 5 )题慢性贫血的输血方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应制定输血方案,实施有计划的输血• B 、使Hb浓度或Hct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C、症状明显加重时才临时输血•D、评价输血效果,寻找出最佳输血量和输血间隔时间。

第( 6 )题献血()原则是在输血医学领域内贯彻尊重人和知情同意原则。

•A、无偿•B、有偿•C、义务•D、安全•E、自愿第( 7 )题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监测记录。

•A、8小时/次•B、12小时/次•C、24小时•D、24小时/次第( 8 )题()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红细胞制剂。

•A、浓缩红细胞•B、冰冻红细胞•C、洗涤红细胞•D、悬浮红细胞第( 9 )题全血保存一般主要是( )的保存。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第( 10 )题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

•A、3%~4%•B、5%~6%•C、7%~8%•D、9%~10%第( 11 )题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A、 ABO亚型的检查中,A和B抗原可能为弱抗原,难以检出•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C、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D、Wharton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凝集,影响正定型结果。

临床医师用血知识及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临床医师用血知识及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制度一、培训形式1.举办各类学习班、讲座、知识问答、医院管理简讯等不同形式,对各类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2.每年新进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3.每年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统一参加1次以上临床用血知识培训。

二、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三、培训内容一、相关临床用血制度的法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度二、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负哪些责任三、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负哪些责任四、输血病人的血样采集及送检五、取血时应注意什么六、输血时应注意什么七、输血不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处理八、参与输血的医务人员如何保护自己免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医院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一、培训形式1.举办各类学习班、讲座、知识问答、医院管理简讯等不同形式,对各类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全体人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2.每年新进人员必须参加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

3.每年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统一参加1次以上无偿献血知识培训。

二、培训对象全体人员三、培训内容1、什么是无偿献血2、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3、血液基本知识。

血液有哪些成分4、成分输血与成分献血5、临床输入成分血有何好处6、献血小常识(1)献全血间隔期为半年或180天(2)献全血后3个月才能再次献血小板(3)献血小板之后的1个月可以献全血7、献血者的健康标准,流程及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献血者的健康标准;献血程序(流程)8、献血前后及献血过程注意事项;献血前注意事9、无偿献血者的优惠待遇;无偿献血后哪些人可以免费用血;报销血费需要什么手续。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培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六年级的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液循环”。

具体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功能以及输血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输血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输血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心脏的功能。

2.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输血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血液循环模型、心脏模型、输血演示道具。

2. 学具:学生实验操作套件、彩色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输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输血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血液的组成,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功能。

3. 课堂演示:利用教具模型,演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输血的注意事项,分享彼此的看法。

5. 输血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讲解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血液循环和输血的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循环图、心脏功能、输血注意事项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绘制血液循环图,并简要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写一篇关于心脏功能的小短文。

3. 列举至少三条输血的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血液循环和输血的知识,下一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血液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功能以及输血的相关知识。

其中,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和心脏的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两个部分是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而血液的组成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则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两个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较为复杂的概念。

输血科应知应会培训

输血科应知应会培训

血液制品输注的时间限制
• 1、浓缩红细胞开始时间: •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 4小时以内输注结束; • 2、血小板制品: • 立即开始输注,(以最快的速度) • 30分钟以内输注结束;
• 3、冰冻血浆开始时间: • 30分钟以内, • 40分钟以内; • 4、冷沉淀开始时间: • 立即开始输注, • 40分钟以内。
•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 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 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 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
• 原因(1)老年心功能较差、儿童血容量少, 这都不能耐受大量输血。(2)原有心肺功 能不全者,慢性严重贫血者。(3)大量快 速输血输液。
• 症状 :
• 早期的信号是全身静脉压升高,伴肺血管 内血量增加和肺活量减少。输血中或输血 后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 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
• ⑦枸橼酸盐中毒:
•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数是用ACD或 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 中的枸橼酸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 1g/L),这是由于过量的枸橼酸盐同血 钙结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钙。
• ⑧氨血症与酸碱失衡:

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
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
四、临床输血指征
• 1、创伤与手术患者输血指征:
• 红细胞合理输注理由: • ①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 • ②血红蛋白70-100g/l,根据病人情况决
定(有缺氧症状时)
• ③严重创伤合并感染,HCT可达0.35
• 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理由: • ①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 ②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输红细胞 • ③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供血技术与临床输血知识读本(输血知识读本)(献血与输血)第一章无偿献血第一节我国无偿献血发展概况第二节无偿献血招募的基本原则一、自愿的原则二、无偿的原则三、安全的原则第三节无偿献血招募的健康条件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概述二、永久不宜献血的条件三、延期献血的条件四、献血前体检和化验的条件第二章血液采集第一节血液采集前准备一、采血场所准备二、相关人员要求三、采血器材准备第二节血液采集一、献血者核对二、静脉穿刺部位准备三、采血过程四、单采血液成分五、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第三节血液采集后护理一、血液采集后现场护理二、血液采集后健康指导三、献血后的生理恢复第四节献血不良反应一、献血不良反应诱发因素二、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三、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第三章血液成分的保存、运输及领发第一节血液保存发展史及趋势第二节全血的保存一、血液保存液二、全血在(4±2℃)的保存三、血液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四、“全血不全”的原因第三节红细胞的保存一、红细胞的液态保存二、红细胞的冷冻保存第四节血小板的保存一、血小板的常温保存二、血小板的质量标准及检测第五节血浆的保存一、血浆的液态保存二、血浆的冰冻保存三、冰冻血浆的融化方法第六节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保存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保存方法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三、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融化方法第七节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库存管理、领发和报废一、血液外观检查二、血液入库三、血液库存管理、隔离和放行四、库存血的质量检查五、血站的血液领发六、医院血库的血液领发七、血液的报废八、血液质量投诉与处理第八节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一、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二、冷链三、血液的运输管理第四章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生理功能第二节全血输注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二、剂量和方法三、疗效判断四、注意事项第三节红细胞输注一、红细胞制品的种类二、适应症三、各种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四、剂量和方法五、疗效判断六、注意事项第四节血小板输注一、适应证和相对禁忌症二、剂量和方法三、疗效判断四、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五、特殊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第五节血浆的输注一、血浆制品的种类二、适应证和相对禁忌症三、剂量和方法四、不合理应用五、注意事项第六节冷沉淀输注一、适应症二、剂量和方法三、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四、注意事项第五章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第一节输血前的准备一、输血前的评估二、用血征询三、用血申请第二节输血前检测一、患者识别与血标本采集二、血标本的保存三、血型鉴定四、抗体筛选和鉴定五、交叉配血试验第三节紧急情况下的非同型血输注策略一、ABO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二、Rh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第四节血液的发放和领取一、血液的发放和领取二、发出后血液的退回三、输血前血液的储存四、血液成分输注前的检查和核对第五节输血过程监护一、血液的输注二、输血患者的护理三、输血疗效评估第六章内科输血第一节急性贫血的输血一、急性贫血的原因二、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三、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和抢救措施第二节慢性贫血的输血一、慢性贫血的原因二、慢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三、慢性贫血的输血指证四、慢性贫血的输血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节红细胞疾病的输血一、再生障碍性贫血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五、造血原材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第四节恶性血液病的输血一、白血病第五节出血性疾病的输血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三、血友病第六节非血液系统肿瘤的输血一、输血对恶性肿瘤的影响二、恶性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第七章外科输血第一节围手术期患者的输血一、术前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二、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查和治疗三、术前对术中失血量的估计四、术中失血量的评估五、失血耐受性的评估六、减少术中失血的措施七、容量治疗和输血第二节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一、容量替代疗法的应用二、输血需求的判断第三节创伤患者的输血一、初期评估二、控制出血三、静脉通路四、体液复苏五、输血治疗六、手术治疗第四节大量输血一、大量输血的定义二、大量输血时血液成分的选择三、大量输血的并发症第五节烧伤患者的输血一、烧伤后的贫血二、烧伤后的失血三、成分输血四、减少烧伤患者输血的策略第八章产科输血第一节妊娠期孕妇生理变化特点与输血一、妊娠期输血相关的生理变化特点二、输血与妊娠间的免疫学影响第二节产科输血治疗原则和方法一、成分输血治疗的原则和要点二、自体输血原则和方法第三节妊娠合并症的输血一、妊娠合并贫血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第四节产科并发症的输血一、产科出血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九章儿科输血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的生理学特征概述一、造血特点二、血液生理学特性第二节新生儿疾病的输血一、新生儿溶血病二、新生儿失血性贫血三、早产儿贫血四、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六、新生换血疗法第三节儿科疾病的输血一、缺铁性贫血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四、血友病第十章自体输血第一节概述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二、自体输血的分类三、自体输血的优缺点四、自体输血的原则五、自体输血的分工与责任第二节储存式自体输血一、适应症与禁忌症及病例选择标准二、采血前的准备三、采血方案和采血量四、采集方法五、储存方法六、取血与回输七、注意事项八、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第三节稀释式自体输血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二、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理论依据三、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优点四、适应症和禁忌症五、稀释式自体输血实施前准备六、血液稀释和采血处理七、血液保存及回输八、注意事项九、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第四节回收式自体输血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三、适应证和禁忌症四、自体血液回收方法五、自体血液的回输六、不良反应、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七、注意事项八、临床应用第五节自体血液成分输血一、自体血小板输血二、自体纤维蛋白胶第十一章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第一节输血不良反应一、输血不良反应概述二、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三、输血相关性疾病第二节输血传播疾病一、艾滋病二、病毒性肝炎三、梅毒四、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五、疟疾六、巨细胞病毒感染七、弓形虫病附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14年修订)第一章无偿献血第一节我国无偿献血发展概况一、我国献血工作的发展历程多年来,我国曾经先后存在三种献血形式,即个体供血、义务献血、无偿献血。

(一)个体供血是指公民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自身血液而获取一定报酬的行为。

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医疗临床用血主要靠个体供血支撑。

由于个体供血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供血人员大量频繁抽血,血液质量不断下降,有的不法分子非法组织卖血队伍,到处流窜,互争地盘,各霸一方,从中盘剥渔利,严重干扰了献血管理工作,加上有的采供血机构检测手段落后,一些传染性疾病无法查出,由血液传播的疾病时有发生。

其实质是有偿献血。

(二)义务献血是指通过政府献血领导小组或献血委员会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分配献血指标,下达献血任务,献血后给予献血者一定营养补助费的献血制度。

我国1978年11月24日,国务院国发(242)号文件批转卫生部《关于加强输血工作的请示报告》,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开展了公民义务献血活动。

义务献血制度在当时的特定年代,是保证医疗、急救用血的一项根本办法,是输血工作的重要改革,该规定明确了参加义务献血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献血者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对献血者除精神鼓励外,还按规定发给营养补助费,由各单位按计划、按部门组织参加献血。

从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以来,我国的输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相继有十多个省、市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义务献血制度,全国公民义务献血的比例,由1988年的21.5%上升到1992年的45.4%,个体供血由78.5%下降到54.6%。

据统计,上海、北京公民义务献血已分别达到医疗临床用血的70%和55%,义务献血对保障医疗临床用血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义务献血到后期已演变成了日益扭曲的计划献血,摊派指标、高补贴和长休假使得计划献血走入了死胡同。

(三)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

1998年颁布的献血法对无偿献血进行了如上的解释。

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议和提倡的。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

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先后全部或基本上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

1984年,我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深圳市、海南省率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

经过大力宣传,1996年深圳市无偿献血已达到医疗临床用血的42%。

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

无偿献血是一个必然趋势,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群众对献血工作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规范献血活动,保障献血者的合法权益,使无偿献血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于1997年12月29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我国无偿献血的发展现状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献血法》确立了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的无偿献血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自愿无偿献血事业,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对1999年发布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12月28日以卫医政发[2009] 128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的通知”。

该办法第二十条进一步明确“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在无报酬的情况下,自愿捐献自身血液的行为。

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再次献血。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1版测评操作手册(适用于地级城市)Ⅲ-53公益活动类的指标中也增加了与献血有关的规定,参评城市的“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或千人口献血人次>10”。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赏,在其两年的年度报告中也可看出这一显著的进步。

1998~1999年,我国无偿献血率在0%—25%范围内,而2004年,我国则跃升至90%—99.9%。

在2008年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中,虽然分档标准略有调整,但我国仍稳定在90%—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