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过热区、过冷区加热是高压。
缺点在过冷区,高压加热,减少平均温差对热效率是不利的,但对简化设备有 很
大的好处。
1、压缩比容为Q'的水较压缩比容Vc的水汽混合物容易得多, 简化设备用泵代替 压缩机。
2、采用过热蒸汽对增加了平均吸热温度膨胀终了时乏气的干度增加,这些都是有
禾U
的。
二、朗肯循环热效率
用T-S图分析,设工质是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故循环有效吸热量
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 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 按卡诺循环进行。
水大的多32320002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从锅炉过热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 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
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 过程一朗诺循环。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C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是实现热能7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水蒸汽。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匀速
朗肯循环二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T的计算公式
T的影响因素分析
T的提高途径
10-1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循环
注意不计泵功时:
4 3 2
h4=h3=h2′
则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可近似地表示为:
0
s
h
p1
1
w12 h1 h2 h1 h2 t ' q1 h1 h3 h1 h2
式中,h1、h2及h2′由p1、t1及p2在水蒸气 图表中查取。 2
t1
p2 x=1
s
2.汽耗率:表示每产生1kw· h(即3600kJ)的功所
33
供 热
热用户
能量利用系数: K w q 被利用的能量 0 2 工质从热源得到的热量 q1
2、调节抽汽式热电机组
优点:
供电
调节阀
①可同时满足供热、供 电的需要; ②供热可满足不同压力 的需要; ③热效率比背压式高。
供 热
热用户
缺点:
①系统及运行较复杂; ②其能量利用系数比背 压式低。



朗肯循环的装置图、T-s图及蒸汽参数对循环热 效率的影响; 再热的定义,采用再热的目的,再热循环的装 置图及T-s图; 抽汽回热的定义,回热循环的装置图及T-s图, 采用回热循环的意义; 热电合供循环的类型及经济性指标; 提高火电厂实际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的途径
7
二、朗肯循环的热经济指标: 1.循环热效率:
在锅炉定压吸热: 在凝汽器定压放热:
T 1
q1 h1 h4
q2 h2 h3
4 3 2
在汽轮机绝热膨胀作功: w12 h1 h2 在水泵绝热压缩耗功:
w34 h4 h3
0
s
循环净功: w0 w12 w34 (h1 h2 ) (h4 h3 )
15
新课引入

工程热力学 课件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工程热力学 课件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循环净功为 wnet wt wp h1 h2 h4 h3
p v图上面积 1234561
循环净热量为 qnet q1 q2 h1 h4 h2 h3 h1 h2 h4 h3
T s图上面积 1234561
Ps mT P0 mT Dh1 h2

耗汽率d:装置每输出单位功量所消耗的蒸汽量 理想耗汽率d0为 D 1 d0 P0 h1 h2 以实际内部功率Pi为基准,则内部功耗汽率为 d0 D 1 1 di Pi h1 h2act T h1 h2 T 考虑有效功,则有效功耗汽率为
可得热效率的近似式 h1 h2 p1 p2 v2 h1 h2 p1 p2 v2 t h1 h3 p1 p2 v2 h1 h2 p1 p2 v2 略去wp简化为
h1 h2 t h1 h2
循环初压力p1甚高时,水泵功约占汽轮机作功的 2%左右,精确计算时不应忽略水泵功
提高初压使乏汽干度降低,引起汽轮机内效率降低 并缩短使用寿命,通常不使乏汽干度低于88% 在提高p1的同时提高t1,可以抵消因提高初压引起 的乏汽干度的降低

背压p2对热效率的影响 在相同的初温初压下降低背压p2也能使热效率提 高 背压降低意味着冷凝器内饱和温度t2降低,故受环 境温度的限制 降低p2若不提高t1也会引起乏汽干度x2降低,后果 与单独提高p1类似
d0 D D de Ps P0Tm Tm
11-2 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

新蒸汽膨胀到某一中间压力后撤出汽轮机,导入 锅炉中特设的再热器或其它换热设备中,使之再 加热,然后导入汽轮机继续膨胀到背压p2 再热循环热效率 循环所作的功(忽略水泵功)为

工程热力学课件10蒸汽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课件10蒸汽动力循环

`
作业
第4版:P345 习题10-2
二、回热循环
从汽轮机中某个部位抽取经过 适当膨胀后的蒸汽,其温度总高于 凝结水的温度,用来预热锅炉给水, 使得水的加热过程从较高温度开始, 使平均加热温度增高,而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从而提高循环热效率。
0’-1—1kg水蒸气的定压吸热过程, 1-a—1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a-b—从汽轮机中抽出的αkg蒸汽回热器中定压回热过程; a-2—抽汽后剩余的(1-α)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2-3—(1-α)kg乏汽的定压放热过程, 3-0—(1-α)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0-b—(1-α)kg水在回热器中的定压预热过程; b-0’—回热后重新汇合后的1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第一节
水蒸汽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1.汽水混合物压缩过程c-5难以实现。
2.循环局限于饱和区,上限温度受限于临界温度(647.3K),
效率不高。
3.膨胀末期水分过多,不利于动力机。
第二节
基本蒸汽动力装置的理想循环——朗肯循环
一、朗肯循环及其工作过程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 的主要热力设备:蒸汽 锅炉、汽轮机、冷凝器 和给水泵。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的高 压汽缸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 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引出, 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 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 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 循环。
蒸汽再热循环的热效率
再热循环本身不一 定提高循环热效率 与再热压力有关 x2 ,给提高初压创 造了条件,选取再 热压力合适,一般 采用一次再热可使 热效率提高2%~ 3.5%。
四、 汽耗率
汽耗率也是衡量蒸汽动力装置工作好坏的重要 经济指标之一。汽耗率d表示每产生1千瓦小时的功 (等于3600kJ)需要消耗多少kg的蒸汽。 1kg蒸汽在一个循环中所作的功为

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及循环)

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及循环)
rmodynamics
三、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
1、初温 t1的影响: ( p1 const, p2 const )
t1 TH t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2、初压 p1的影响: t1 const, p2 const
p1 TH t
x2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wT qH
h1 h2 h1 h2
(h1 h2 )ηT h1 h2
ηt T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例1.我国生产的300MW 汽轮发电机组,其新蒸汽压力和温度分别 为 t1 550 oC 、p1 17 MPa ,汽轮机排汽压力 p2 5 kPa 。若按郎肯循环 运行,求(1)汽轮机所产生的功 wT ;(2)水泵功 wP ;(3)循
p2 3
p1 4
Q23
2 1
Qfa
ns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Q23 2 1
Qfa
t
1 Qfa Q23
t
1
Qfa Q51 Q23
wp
0
h1 h2 h1 - h3(h2 )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ηt
h1 h1
h2 h3
如何求各点的焓值?
点1:锅炉出口(汽轮机进口) 设计参数,已知:p1,T1→h1
点2: p2设计参数,1-2定熵, s1=s2→h2
点3: p2对应的饱和水的焓,h3=h2´
点4: 3-4定熵,s4=s3→s2´ 4-1定压,p4=p1(已知)
T
wT wT
h1 h2 h1 h2

h2 h1 T (h1 h2 )

工程热力学12-蒸汽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12-蒸汽动力循环
假定新汽温度和压力保持为 T1 和 p1 不变,将乏汽压力由 p2 降 低到p2’
•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 显著降低,平均吸热 温度降低很少。 •因此随着乏汽压力的 降低,朗肯循环的热 效率有显著的提高。
乏汽的压力(终压 p2 )的影响
乏汽温度(即相应于乏汽压力的饱和温度) 充其量也只能降低到和天然冷源(大气、海水 等)的温度相等,乏汽压力的降低是有限度的。 目前大型蒸汽动力装置的乏汽压力 p2 0.004 MPa(相应的饱和温度为29 ℃),可以说已经 到了下限。
蒸汽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在温熵图中如图所示
•只要再热参数 (p1‘、t1’)选择得 合理,再热循环 (循环 01a1‘2’30) 的热效率就会比朗肯 循环( 循环01230) 的热效率高 •图中再热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高于朗肯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Tm1 Tm1 , 而二者的平均放热温 度相同
蒸汽再热循环
•采用再热循环还可以显 著地降低乏汽的湿度( y’2 < y2 ) •目前大型超高压蒸汽动 力装置几乎都采用再热 循环
蒸汽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的热效率计 算如下
t再热
1
q2 q1
1
h2' h3
(h1 h0 ) (h1'
ha )
抽汽回热肯循环
从卡诺定理对热机的指导原则可知,在循环平均放 热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热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循 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在朗肯循环中,定压吸热过程(图中过程0→1)的 平均吸热温度远低于新汽温度,这主要是由于水的 预热过程温度较低。
第十二章 蒸汽动力循环
12-1 基本的蒸汽动力循环 —朗肯循环
基本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蒸汽动力装置构成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教案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教案

■汽轮机的相对内部效率 T 实际作功与理论作功之比,
T
h1 h2act h1 h2
一般为0.85~0.92。
■耗汽率(steam rate)
输出单位功量的耗汽量称为耗汽率,单位为 k g / J
工程上常用 kg/(kWh) 。
●理想耗汽率:d 0 D /P 0 1 /w T 1 /( h 1 h 2 ) ●实际耗汽率:d i D /P i 1 /w T ,a c t 1 /( h 1 h 2 a c t)
(2)吸热量不变,热效率: iw net,act/q10.3972
实际耗汽率:d i 1 /( h 1 h 2 a c t) 7 .5 9 7 1 0 7 k g /J
(3)作功能力损失
查水和水蒸汽图表,得到:
新蒸汽状态点1:s16.442kJ/(kgK ),h13426kJ/kg
乏汽状态点
胀到状态2,然后进入冷凝器,定压放热变为饱和水2
再经水泵绝热压缩变为过冷水4,也进入回热器。
在回热器中, kg的水蒸汽 0 1 和(1 )kg的过
冷水4混合,变为1kg的饱和水 0 1 。然后经水泵绝热压
缩进入锅炉,定压吸热变为过热蒸汽,开始新的循
环。
2、回热循环分析
■抽汽量
能量方程(吸热量=放热量):
说明:质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从T-s图上判断热量的 变化。
●热效率(提高):
t wnet / q1
锅炉给水的起始加热
温度由 2 提高到 0 1 ,平均
吸热温度提高,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热效率提高。
吸热量:
q 1 h 1 h 4 h 1 ( h 3 w p ) h 1 ( h 2 w p ) 3 2 7 1 . 2 2 k J / k g

工程热力学_曾丹苓_第十一章蒸气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_曾丹苓_第十一章蒸气动力循环

第十一章蒸汽动力循环(5+1学时)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掌握蒸汽动力循环的分析方法;理解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掌握利用蒸汽性质图表进行有回热和再热的蒸汽动力循环计算的方法;熟悉在h-s和T-s图上表示和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了解新型动力循环。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1-1 概述(0.5学时)11-2 蒸汽卡诺循环(0.5学时)11-3 朗肯循环(0.5学时)11-4 蒸汽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1学时)11-5 蒸汽再热循环(0.5学时)11-6 回热循环(1学时)11-7 热电循环(0.5学时)11-8 工质性质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联合循环(0.5学时)★习题课:回热循环计算(1学时)3. 重点难点蒸汽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复杂循环(回热、再热)的计算。

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新型动力循环。

5.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ppt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蒸汽不要当理想气体计算,如∆h = c p∆T。

计算流速开平方前勿忘单位制统一。

7. 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教材的课后自检题(部分在课堂上讨论)习题:教材习题1~68. 师生互动设计讲授中提问并启发讨论: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不高,其冷源损失很大,若取消冷凝器而代以压缩机将湿蒸汽压回锅炉,如何?若保持给水温度不变,回热抽汽的压力是高些好是低些好(只讨论一级回站)?9.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 11-1 概述水蒸气:使用最早且最广泛。

“外燃动力装置”:可使用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及核燃料,可使用劣质煤,还可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能源。

(比较:内燃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Law I : w q =21q q q q −==∫δP T w w w w −==∫δ循环热效率 1212111q q q q q q w t −=−==η平均吸热温度 s q T ∆=/11 平均放热温度 s q T ∆=/22 121T T− 121q q t =−=η11-2 蒸汽卡诺循环用湿蒸汽可实现卡诺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 :水蒸汽。

用途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朗肯循环匀速回热循环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 T 的计算公式 y 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 T 的提高途径10-1 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按卡诺循环进行。

1-2 绝热膨胀(汽轮机) 2-C 定温放热(冷凝汽)可以实现 5-1 定温加热(锅炉)C-5 绝热压缩(压缩机) 难以实现原因: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1、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3点的湿蒸汽比容比水大的多'23νν>'232000νν≈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p v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论效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机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限温这就需要对卡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10-2 朗肯循环过程: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C,对冷却水放出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朗诺循环。

1-2 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2-3 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3-4 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4-1 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4-1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技术功交换。

1-2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1)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C 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2)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3)过热区、过冷区加热是高压。

缺点在过冷区,高压加热,减少平均温差对热效率是不利的,但对简化设备有很大的好处。

1、 压缩比容为Q 2′的水较压缩比容v c 的水汽混合物容易得多,简化设备用泵代替 压缩机。

2、采用过热蒸汽对增加了平均吸热温度膨胀终了时乏气的干度增加,这些都是有利的。

二、朗肯循环热效率用T-S 图分析,设工质是1kg 。

则1kg 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q 1=h 1-h 4 则1kg 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q 2=h 2-h 3 故循环有效吸热量q 0=q 1-q 2=(h 1-h 4)-(h 2-h 3)1kg 工质在T 中绝热过程所作的功 12T w h h =-1kg 工质在P 中绝热过程消耗的功 43P w h h =- 故循环净功01234()()w h h h h =--- 则 00w q = 01211t w q q q q η-∴==142314124314()()()()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由于过冷水在泵中绝热压缩过程,水具有不可压缩性故水温变化很 小。

0u ∆=即 43v v = 0w = 0q = 故 4343212()wp h h p p v h h '=-=--即 43h h =∴ 上式可简化:1214t h h h h η-=- 参数确定:1h 、2h 可表示or 图,3h 只可查表三、改变水蒸气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1.提高蒸汽初温对热效率的影响设初压p 1=const ,乏汽压力p 2=const,↑T 1→ T 1'→ (T m1' >T m1 ) 。

过程2'-3和原过程2-3放热温度相同,即T m2' =T m2 =T 2于是,由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ηt=1-(T 2/T m1)可知,蒸汽初温由T 1提高到T 1'时,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此外,当蒸汽的初温提高时,如果蒸汽的初压不变,绝热膨胀终了状态比原状态2有较大的干度。

乏汽的干度增大。

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减少,这有利于减少汽轮机内部的功耗散,也有利于改善汽轮机叶片的工作条件。

但另一方面,为提高蒸汽的初温,则要求锅炉过热器所用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2.提高蒸汽初压对热效率的影响设初温T 1 =const ,乏汽压力p 2 =const 。

↑p 1→p 1'→(T m1' >T m1 ) 。

过程2'-3和原过程2-3放热温度相同,即 T m2' =T m2 =T 2于是,根据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ηt =1-(T 2/T m1)可知,提高蒸汽初压p 1,可使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当提高蒸汽的初压时,如果蒸汽的初温不变,则绝热膨胀终了状态2'比原状态2有较小的干度。

干度减小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增加,这会引起汽轮机内部的耗散增加。

特别是干度较低而水分过多 时,由于水滴的冲击,汽轮机叶片的表面受破坏,甚至引起叶片振动,影响叶片的使用寿命。

因此,一般同时提高蒸汽的初温及初压,既能提高热效率,又能保证汽轮机内部良好的工作条件。

3.降低乏汽压力对热效率的影响设初温T1=const ,初压p1=const降低乏汽的压力p 2→与乏汽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也随 着降低,放热过程2'-3'要比原过程2-3有较低的放热温度 ,即T 2‘<T 2。

虽然这时加热过程的起点T 0也降低为T 0',但它对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影响很小。

因而,由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可知,降低乏汽的压力p 2,可以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率。

乏汽的凝结温度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中冷却介质的温度。

当乏汽的凝结温度降低到28℃时,乏汽的压力相应地降低为0.0039MPa 左右。

10-3 回热循环(抽汽循环)上次课我们重点讲了朗肯循环,水加热或过热蒸汽不是在定温下进行的。

所以朗肯循环热效率小于同温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另外我们从它的状态分析可知。

当20.04p bar =时29t →=℃198p bar =时310t →=℃将水从29℃加热到310℃,在朗肯循环中是直接由锅炉的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供给,产生1kg 蒸汽所需的热量1q 中大约有50%的热量被凝气器中的水带走,因而热效率不变,所以为提高t η,蒸汽功力装置都采用给水回热气的回热循环。

一、回热循环为分析方便,以一次抽气为例。

如图叙述,每千克状态"1"的新蒸汽进入汽轮机中绝热膨胀到状态101010(,)p t 时,即从汽轮机中抽出αkg ,被引进回热器。

R 中使之在定压下凝结放热。

成为1α千克的饱积水,剩下的(11α-)千克的蒸汽继续绝热膨胀到状态"2"然后进入冷凝气凝结成2'饱和水。

经给水泵进入回热气,在其中接受α千克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将温度提高到10'并与α千克蒸汽凝结成水R 或1kg 10'的饱和水。

然后由泵进入锅炉,接受外热源加热,在高压下成为1kg 的"1"状态新器。

这种不是全部工作蒸汽在热机中膨胀放热而是取出其中一部分用以回热给水→抽气回热 2、循环热效率 tR η 根据 01tR w q η= a:0w 的确定回热循环中1kg 蒸汽在汽轮机中所作的功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α千克工质从p 1-p 01所作的功,一部分为()1α-kg 蒸汽从p 1-p 2所作的功,则01101112()(1)()w h h h h αα=-+--101012()(1)()h h h h α=-+-- b: 1q 的确定1101q h h '=-10101211()(1)()tR o h h h h h h αη-+--∴='-为了与郎肯循环比较,确定01h ' 首先:根据热平衡得1012010(1)()()h h h h αα'''--=-or 根据稳定流动方程011012012012(1)h h h h h h h ααα''=+-''-='-从而可得 0121012()h h h h α'''=+-2-3过程线下面的面积不表示(1)kgα-蒸汽所放出的热代入 tR η 得 1121011121101(1)()()(1)()()tR h h h h h h h h ααηαα--+-='--+-1121121212(1)()(1)()t h h h h h hh h ααη-->---=='-结论:这一循环与朗肯循环122'561-----不同之处(1) 水自2’到10'的加热不由外热源供给(在锅炉中吸热量减小)(2) α千克的蒸汽在作了一部分功后不再向外热源放热向外热源放热的只有(1)α-千克,因而减少了排向低温热源的热损失。

∴循环中向外热源吸入的热量1q 和向外热源放出的热量2q 及0w 都比朗肯循环中小,而tR η增大.现代大型蒸汽动力装置大部分采用回热措施。

一般抽汽回热的级数为3~8级,而且往往回热和再热同时并用,以求使蒸汽动力装置得到尽可能高的热效率。

但这将使装置的复杂性大为增加,装置的投资成本也大为增加。

10-4 再热循环为了提高热效率,可以采用再热的方法来提高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引出,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循环。

由0-1—定压吸热过程,1-a —绝热膨胀过程,a-1'—定压再热过程,1'-2'—绝热膨胀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3-0—绝热加压过程等组成。

量。

不能用面积反映循环中真实热量关系及循环热效率。

要使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比没有再热时的高,应使a-1‘的平均加热温度高于0-1的平均加热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