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保护措施

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保护措施

作为围护结构的砖墙,由于它嵌砌在木柱之间, 虽然不承受竖向荷载,但能传递和承受一定的水 平地震荷载,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对提高结构 的抗震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木结构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它对于瞬 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其破坏过程是一个渐变的屈服过程,当房屋 在地震中晃动时,木结构骨架仍然可以保持结构 的整体稳定。
加固保护措施
(1)对木材质量好,木结构框架强度下降不多、维护保养较好的房屋,主 要是观察建筑的节点连接、填充墙材料和砌法及其与木柱的联结方式等, 视情况采取构件间的拉接和墙体的加固; (2)对木结构框架的木材已有腐朽、强度下降较多的房屋,或木结构房屋 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其它强度方面的问题,要进行主体的加固措施, 若房屋无保留价值,应考虑退役; (3)对于木结构框架完好,填充墙为土坯或为砖砌体但已开裂损坏的,可 考虑加固或更新墙体,在加固或更新的过程中,应注意柱与墙体的连接, 如采取沿墙高每600~800mm设置一木压条,压条与木柱钉牢等措施。
由于填充墙的存在减小了木框架的侧移,即加大了木框架的刚度,在地震 时会增加整个框架的地震力。但也由于墙元的存在,它又相当于剪刀撑, 使得木框架的空间整体性能更好,有利于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这一点在分 析中未考虑,它是结构分析中的安全储备。
木结构房屋抗震存在的问 题
通过对古建木结构房屋的调查研究和单体房屋 的受力分析,认为木结构房屋本身具有很多有利 于抗震的特性,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但古建木结构房屋大多数建造年代久远,抗震能 力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采用的木材种类、 构造形式、工匠技艺、保护措施等,特别是木材 的腐朽程度与填充墙体的形式、质量和联结措 施,对其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木结构房屋中,结构构件的联结均采用 榫卯联结,虽然榫卯削弱了木构件的承 载面积,使结点处的承载力有所下降, 但古建筑结构中材料余度很大, 削弱 后的木截面面积仍足以承受较大荷载, 从而充分利用了半刚性接头的柔性。 榫卯联结不仅改变了结构的特性,而且 在地震中由于榫卯接触面的摩擦, 耗 散了地震能量,相当于在节点处安装了 阻尼器,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响应, 典型的榫卯结构如图所示。

地震灾害中建筑物安全评估与加固方案

地震灾害中建筑物安全评估与加固方案

地震灾害中建筑物安全评估与加固方案地震是一种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自然现象,经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尤其是在强震区,建筑物的安全评估和加固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安全评估和加固方案,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和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安全评估是基于建筑物所处的地震区域、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进行的综合评估。

首先,要了解地震区域的地震烈度和频率,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调查,评估建筑物所处区域的地震危险性。

其次,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评估,包括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刚度、抗震设防状况等。

最后,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评估在地震中建筑物对人员安全的保护程度。

针对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安全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首先,应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固现有结构,提高抗震设防状况。

其次,考虑到地震震源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支撑和加固节点,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在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抗震设计规范,如合理设置剪力墙、框架等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对于存在地震灾害风险的老旧建筑物,更应该重视其安全评估和加固工作。

在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同时注重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对于老旧建筑物,可以采用加固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加固、增加剪力墙等手段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此外,还可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结构缺陷,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除了结构加固,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安全评估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筑物的基础承载能力、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物的非结构性构件等。

在加固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地震灾后的建筑物修复和重建工作。

在灾后重建中,除了考虑抗震能力,还应注重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

尤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地震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和损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行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预案,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后进行建筑结构的评估与修复,保障人们的安全。

一、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灾害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动力荷载,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主要的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结构破坏:地震会对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产生巨大的力和位移,导致结构的破坏,例如柱子的折断、墙体的倒塌等。

1.2 地基失稳:地震可能导致土壤的液化、下滑、沉降等现象,进而使建筑物的地基不稳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

1.3 损坏累积:地震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结构破坏,还可能引发二次灾害,如火灾、泥石流等,进一步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二、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重要性地震灾害后,对建筑结构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评估与修复的重要性:2.1 保障人员安全:通过评估和修复,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避免人员在建筑物内发生意外和灾害。

2.2 保护财产安全:及时评估和修复建筑结构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

2.3 恢复社会秩序:评估与修复可以缩短灾后恢复的时间,重新建立秩序和正常生活。

三、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步骤3.1 灾后调查:在地震灾害之后,需要进行灾后调查,了解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包括结构整体情况、损坏程度等。

3.2 结构评估:根据灾后调查的数据,进行建筑结构的评估,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损坏情况等。

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和工程师的意见进行评估。

3.3 修复方案制定:基于结构评估的结果,制定修复方案,包括结构补强、部分重建等措施。

3.4 修复实施:根据修复方案进行实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四、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手段4.1 静力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c类木结构抗震鉴定

c类木结构抗震鉴定

c类木结构抗震鉴定
C类木结构抗震鉴定是指对C类木结构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检测的过程。

C类木结构是指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建筑结构,包括木框架结构、木框架剪力墙结构、木桁架结构等。

抗震鉴定的目的是评估C类木结构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确定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以提高建筑的地震抗力。

抗震鉴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分析,包括对各构件受力状态、连接节点受力等进行评估;
2.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参数的评估,包括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析,评估其是否符合地震设计标准要求;
3.木结构建筑的振动特性分析,包括固有周期、振型等参数的确定;
4.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通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破坏性能;
5.根据抗震性能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包括结构整体加固和连接节点加固等。

抗震鉴定需要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震鉴定结果可以为C 类木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建筑的地震抗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木结构古建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木结构古建
cn
gxd@b
j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6
第 54 卷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a
tah
i
rr
i
sk.
ghe
Ke
r
d
s:
t
imbe
rs
t
ruc
t
u
r
eanc
i
en
tbu
i
l
d
i
ngs;
imp
r
ovedex
t
ens
i
on mode
lo
f ma
t
t
一系列评估方法,如:徐帅等、郭小东 [3-5]等采用层次
模型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评估。尽管这一类方法提
高了评估效率,但 仍 存 在 主 观 性 强、评 估 精 度 低、评
估结果差异性大、样本需求量大等局限性,此外这些
方法大多集中于结 构 的 安 全 性 评 估,对 影 响 结 构 自
身抗震性 能 的 因 素 进 行 了 描 述 分 析。 实 际 震 害 表
2023,
54
(
1):
125
133.
ZHAIChen
z
i,
GUO Xi
aodong,WANG We
i.
Se
i
smi
cr
i
ska
s
s
e
s
smen
to
fanc
i
en
tt
imbe
rs
t
r
uc
t
u
r
e
sba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古建筑木结构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变迁等原因,古建筑木结构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和老化问题,需要进行维护与加固,以保证其长久的保存和安全使用。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以及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方法。

1.清洁和保养:对古建筑木结构表面的尘土、污垢进行清洁,并保持其干燥,防止湿气渗透导致木材腐朽。

2.防腐防虫:选用合适的防腐剂和防虫剂,在木材表面施加涂层或进行浸泡处理,提高木材的抗腐败和防虫性能。

3.补强和修复:对已经损坏的木构件进行修复和补强,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完整性。

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木材,并采用传统的连接技术,以保持古建筑的历史特征。

4.加固和加强:对结构已经严重损坏或承载力不足的木构件进行加固和加强,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加固方法包括增加木材的截面尺寸、增加连接件的数量和强度、加固构件之间的连接等。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是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的重要环节。

结构可靠性鉴定首先需要对古建筑的木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测,获取结构材料、截面尺寸、连接方式等相关信息。

然后,通过结构力学分析,评估木结构的受力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最后,根据鉴定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与加固方案。

抗震鉴定是指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古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力,然后根据结构形式、构件连接方式等因素,对木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是结构的抗震等级或抗震性能指标,例如古建筑木结构的耐震等级或抗震位移角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案,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综上所述,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包括清洁保养、防腐防虫、补强修复和加固加强等措施。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则是通过结构调查与分析,评估木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制定合理的维护与加固方案。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前言我国是一个地震区广为分布的国家,20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分析历次的破坏性地震,可以发现多层砖混房屋遭到破坏的程度普遍比拟严重,而我国木结构古建筑都保存较好。

木结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体系,该体系用木材作为主体建筑材料,以柱、梁为承重骨架,用其他材料作为围护物,并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特征、不同的地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木构架结构形式,从而形成了柔性的框架体系以抵抗地震造成的破坏。

这种结构体系使得我国传统的木构架结构体系的建筑到达在经历一场场大的地震灾害后,主体结构仍保持原来的形态而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效果。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建筑史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的组成局部,它一如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始终连续相继,完整和统一的开展【1】。

对于近现代使用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往往因为缺乏对它的历史沉淀,文化传承过程的深入了解,加之语言文字等障碍,对于古建筑有关结构受力方面的科学研究一直以来较难展开,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关于“建筑的〞方面研究较丰富而关于结构方面研究较少【2】。

随着近代社会开展陆续出现了一些对古建作法,结构受力的文章和著作发表出版,如1992年出版的?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中,力学工作者王天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的静力受力特征,其中逐一地计算了主要结构构件的受力情况。

1993年,喻维国、王鲁明编著出版的?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中,简略地介绍了古代木构建筑的做法。

1997年出版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以明清古建筑为蓝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古建木结构的作法及工艺要求。

在此根底之上对于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对于中国古建筑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其抗震能力的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古代木结构建筑虽然在中、低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具有易损坏性,但大多表现为屋面部件、山墙或维护墙的破坏,震害相对较轻,即使在9度以上的强震作用下,其主体结构能保持不倒毁【2】,这一特点引起了广泛研究。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
第3 6卷 第 3 0期 2010年 10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 RE
Vo【3 _ 6 No. 0 3
Oc. 2 1 t 00
-7 ・ 5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3 —0 50 10 —8 5 2 1 )007 —2
的关系。
首先 , 木材有很好 的弹性和塑性 , 它能 承受剧烈 、 高频 的冲击 和振动作用 。其次 , 由于木材具有很强 的顺纹抗拉 强度和较强 的
首先我 国木结构 古建 筑主要采用 的结构体系一 种是 抬梁式 , 抗弯强度 , 在受 到弯 曲或剪切 作用 时 由于纤维 本身并 不破 坏 , 所
图 2 木 结构 建 筑构 件 间 的榫 卯连 接
木结构古建筑 主要是 以木构架 为主的结构体 系 , 该体 系用 木 2 木 构架 结构体 系的抗 震性 能分 析 材作为主体建筑材料 , 以柱 、 梁为 承重 骨架 , 其他材料作为 围护 2 1 建 筑材料 用 . 物, 并且根据 不同地域 、 不同气候特 征 、 同的地质特点采取不 同 不 木材 是建筑工程 中被广 泛使 用的三大建材 之一 , 国在木材 我 的木构架结构形式 , 而形成 了柔性 的框架 体系 以抵抗 地震造 成 建筑技术 和木材 装饰艺 术上 都有很 高 的水平 和独特 的风格 。如 从 的破坏。这 种结构体系 使得我 国传统 的木构架 结构 体 系的建 筑 举世 闻名 的天坛祈年 殿 、 被誉 为“ 天下 第一 ” 的山西应 县木塔 , 都 达到在经历 一场场大 的地震 灾害 后 , 建筑构 架依 然挺 立 , 主体 结 是我 国木结 构古 建筑 中的杰 作。我 国木结构 古建 筑之 所 以能 经 构仍保持原来的形态 而没有 遭 到严重 破坏 的效果 。这 主要与 以 受地震而得 以保存完 整 , 主要 是 因为在抵 抗地 震灾 害方 面 , 木材 木构架 的结 构体系及其 在建 筑材 料 、 结构选 型 、 构造 特点 和建筑 本身具有其 他建材所 没有的优越性和特殊性。 布局等方 面具有抵抗 地震 波 的特殊 性 和优越 的抗震 能力 有直 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
易损性分析
木结构地震需求概率模型分析
表2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等级标准 Earthquake risk ranks standard
风险等级 灾害性风险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可忽略风险
2. 1. 1
有限元模型分析 采用 Ansys 对西安钟楼进行有限元建模, 如图 1 所示。 3 5] 参考文献[ 将古木材料密度取 410kg / m , 抗弯弹性模量取

2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55 ; 2. 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 3.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2 )

— —西安钟楼, 要: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 以 PGA 为地震动强度指标, 层间位移角为结
木结构古建筑的地震破坏等级及量化指标 Table 1
震害等级 基本完好
Earthquake fracture rank and quantized indices of timber stru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e[4]
破坏特征 破坏指数 D≤0 . 1 量化指标 C 1 / 442
3 CHEN Ping1 , XIE Xiaoning1, , CHEN Te2
Hale Waihona Puke ( 1. School of Civil Eng. ,Xi’ an Univ. of Arch &Tech. ,Xi’ an 710055 , China; 2.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China; 3. Shaanxi Tongji Architechtural Desig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 Xi’ an 710002 , China)
第 31 卷, 第1 期 2015 年 3 月
世 界 地 震 工 程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 31 , No. 1 Mar. 2015
文章编号: 1007 - 6069 ( 2015 ) 01 - 0016 - 06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1 1, 3 平, 谢晓宁 陈
1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木结构理论易损性曲线 , 再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结构地震损失评判标准 , 计算出木结构
收稿日期: 2014 - 06 - 08 ; 修订日期: 2014 - 10 - 20
作者简介: 陈平( 1956 - ) , 男, 教授, 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古建筑修复与加固研究. E - mail: cping86@ 163. com
轻微破坏
0 . 1 D≤0 . 35
1 / 442 ~ 1 / 148
中等破坏
0 . 35 < D≤0 . 6
1 / 148 ~ 1 / 48
严重破坏
0 . 60 < D≤0 . 9
1 / 48 ~ 1 / 16
倒塌
D ﹥ 0. 9
1 / 16
作用下的响应值超越某一极限值的概率公式 , 如下式( 3 ) , 可以计算出地震需求超越结构极限状态的年 。 平均概率 P LS = P[ PS / I ∑ X = x] P[ I = x] ( 3)
[2 ]
前述木结构易损性曲线采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形式作为结构地震易损性数学计算模型 , 其表示公式如 : Pf = ( C / D) [ - ln ] β +β
C 为结构抗震能力中位数, 其中, β c 为与之相对应的对数标准差; D 为结构地震需求中位数, β d 为与之相对 应的对数标准值。 在本文研究中对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为基本完好 、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与毁坏等 5 种破坏状态; 并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木结构破坏状态的量化指标 ( 如表 1 所示 ) , 以反映上式中的结构抗震 能力中位数 C 。 1 . 2 结构地震失效理论 根据文献统计
屋盖侧移量很小; 斗拱无损坏及脱落; 围护墙有少量轻微裂缝; 不需修缮仍可 木构架完好, 继续使用。 承重构架基本完好, 屋盖侧移量较大, 局部飞檐溜瓦; 斗拱滑移量较少; 围护墙体轻微裂缝 个别裂缝明显, 墙体表层脱落; 个别墙体轻微外闪; 需经少量修缮即可继续使用。 较多, 承重构架多数轻微倾斜或部分明显倾斜 ; 出现拔榫现象; 柱脚发生位移, 梁、 柱之间产生裂 缝; 斗拱局部劈裂或脱落 ; 屋面溜瓦较多; 墙体倾斜、 倒塌; 需要一般修理。 构架整体倾斜, 多处斗拱劈裂、 断折、 移位; 节点拔榫较多, 柱脚移位较大; 部分檩条及椽条 断落; 承重木柱明显倾斜 , 部分柱压劈; 围护墙局部倒塌或开裂严重, 需要大修, 个别建筑修 复困难。 柱、 枋多处脱榫; 屋盖塌落; 承重木柱折断或倾倒; 围护墙几乎 木构架严重倾斜或坍塌 ; 梁、 全部倒塌, 结构濒于崩溃或已倒 , 已无修理可能。
18






第 31 卷
单体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结构自身破坏损失可参照《文物建筑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 》 进行核算。 其核算模型为 P L = C h × ( X B + X BT ) × DR
2
( 5)
其中,C h 为古建筑的重建费用, 由地震时该类房屋、 构筑物工程造价 C ( 元 / m ) 与受灾房屋的建筑面积的乘 积求得。DR 为古建筑价值损失率; X B 为文物建筑保护级别系数; X BT 为文物建筑保护级别调节系数。 ( 6) 室内财产价值损失计算模型为: P S = C I × A : P ; C ; A 。 式中 S 为室内财产的损失价值 I 为室内财产的总价值 为室内财产损失率 最后由地震危险性、 易损性及地震灾害损失分析三者的综合结果得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值 , 并将求 得地震风险值与木结构古建筑的地震风险等级标准 ( 表 2 ) 进行比较, 便可评价该木结构古建筑的风险等级 。 后文将以西安钟楼为例详细介绍此风险评估方法 。
第1 期

平, 等: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17
古建筑在发生地震时的损失价值情况 , 以作出其地震风险等级评估。 具体步骤为: ( 1 ) 采用增量动力时程方 法建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 ( 2 ) 根据结构可靠度理论中经典概率积分得出结构地震危险性概率; ( 3 ) 在前 二者的基础上结合木结构古建筑地震损失研究结果 , 作出其地震风险评估。 1 . 1 木结构古建筑易损性理论 下
7 拟, 其中弹簧刚度值均取为 10 N·m / rad, 本文通过以集中质 , 量的形式将屋面质量施加于柱顶 以考虑大质量屋面的惯性
力的影响, 集中质量采用 Mass21 单元进行模拟, 木柱底端采用铰接以反映台基对木柱转动基本无约束作用 。 本文采用 ATC - 63 给出的地震动输入选择规则从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 ( PEER) 强震记录数据库中选取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 ( USGS ) 工程场地分类为 C 类( 相当于我国 II 类场地 ) 的 9 条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 以峰值加速 度 PGA 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 对每条地震动记录均调幅为 8 个等级, 即 0. 05g, 0. 1g, 0. 15g, 0. 2g, 0. 25g, 0. 3g, 0. 35g 和 0. 4g。 按照所分等级进行增量动力时 程分析, 得出钟楼地震响应层间位移角 ( 如下表 3 ) , 用于结构地震需求模型的 建立。
引言
我国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分布广泛,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 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具 “ 5 ·12 ” 艺术、 科学价值。然而在 汶川地震中, 四川地区多座木结构古建筑彻底倒塌, 大 有极其珍贵的历史、 量木结构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文化损失, 亟需对其地震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 [1 ] 估 。目前我国在文化遗产地震风险评估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 需尽早攻克文化遗产地震风险评估的技术 难题, 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遗产风险评估体系 , 以指导我们对风险水平高的文化遗产建筑物及时采取加固修 缮工作。本文就此提出一种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方法以供参考 。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attention on an typical timberstru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e‘Xi ’ an Bell Tower,the storey drift ange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 PGA) was chosen as the intensity index of earthquake,while the interwas taken as the seismic response index.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structure seismic capacity analysis, the vulnerability curv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eismic hazard of site, at where the timberstructur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located and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research on seismic loss of ancient building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pecific method for earthquak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timber - stru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e. Key words: timberstru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e; risk assessment; vulnerability cur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