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梁、隧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桥梁、隧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桥梁、隧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0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1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

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 ,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

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于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于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

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1B411062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

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

压密实。

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

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

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质路堑边坡的塌落

土质路堑边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浸入后易于失稳的土,而在设计或施工时一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

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大多数介于55°一70°之间)的地形条件。

3.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4.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人土体,一方面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压,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

5.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边坡坍塌。

(二)石方路堑边坡的塌落

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是:

1.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坡顶上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水分沿裂隙渗人岩层,降低了岩性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浸蚀而影响了岩堆的稳定性。

2.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体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坡体重量。

[案例1B411062]

1.背景

某山区一级公路,路堑岩质边坡高度多在15-40m,坡度多在70°以土,土质边坡坡度多在40°以上。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十分破碎且风化严重,风化深度可达数十米。形成厚度大于20m的残积层。残积物颗粒为松散的砂泥质结构。沿线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以上。

该公路施工时采用大爆破,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XX年XX月通车至今,该路发生大量路基边坡病害,高边坡路段出现密集的鸡爪状纵向水沟,中下部冲刷成直径1-5m,深5-7m的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支离破碎。部分路段右侧边坡顶部厚约10m的残积层在雨后顺坡向下坍滑,越过下挡墙淤埋测沟,部分淤埋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2.问题

(1)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属于路基边坡常见的哪两种病害?请从施工角度分析造成这些

病害的原因。

(2)针对上述病害提出可能的治理措施。

3.分析与答案

(1)边坡冲沟和边坡坍塌。施工时采用大爆破,使原木条件很差的边坡岩体松动开裂,抗冲刷能力下降加上残积层松动而发生冲沟;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造成坍塌。

(2)清理边坡后,植树、植草或采用砌石(混凝土)块防护等防护加固措施。

1B411063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如路线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不大,并且路基用土、机械设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无显著变化的路段。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地质、地形、地下水、地表水、填挖结合部及筑路材料发生显著变化处。

一、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

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

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

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上密度不同,衔接

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而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

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

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

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

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

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

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二、预防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

2.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处理。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

5.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每层

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

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效果比较好。

9.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0.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1.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1B411064 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一)原因分析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

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

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7.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二)预防措施

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

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

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6.若遇有软弱层或占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三)处理措施

采取边坡加设护坡道的措施。

二、路基横向裂缝

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

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

(二)预防措施

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

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三、路基网裂

开挖路床或填筑路堤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强度。

(一)原因分析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

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4.路基下层土过湿。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

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

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上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真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

5.若因下层土过湿,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

1B413050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B413051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骨料级配差,混凝土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混凝土坍落度小;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般为20一35cm),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上初凝前未能疏好,中断施工,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理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塌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间歇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问,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二、防治措施

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允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 22cm。对混凝土数量大,浇筑时间长的大直径长桩,混凝土配合比中宜掺加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竹;对每节导管进行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5.认真测量和计算孔深与导管长度,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一40cm 之间(注意导管口不能理人沉淀的回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理住导管至少1 .0m,21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理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 0m--

6.0m的范围内。

6.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

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人导管内来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

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1B413052钢筋混凝土梁桥预拱度偏差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I.现浇梁:由于支架的形式多样,对地基在菏载作用下的沉陷、支架弹性变形和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所依据的一些参数均是建立在经验值上的,因此计算得到的预拱度往往与实际发生的有一定的差距。

2.预制梁: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强度的差异、混凝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的不稳定、施加预应力时间差异、架梁时问不一致,导致预拱度计算时各种假定条件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造成预拱度的偏差;另一方而,理论计算公式本身是建立在一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理论

计算与实际本身存在偏差。如用标准养护的混凝上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

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大;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

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小,这样造成实际预应力不够;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值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大,将造成超张拉;实际预应力超过设

计预应力易引起大梁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第三方面是施工工艺的原因,如波纹管竖向

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则最大正弯矩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

二、防治措施

1.提高支架基础、支架及模板的施工质量,并按要求进行预压,确保模板的标高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按要求设置支架预拱度,使上部构造在支架拆除后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外形。

2.加强施工控制,及时调整预拱度误差。

3.严格控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控制张拉的试块应与梁板同条件养护,对于预制梁还需控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要严格控制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应准确;控制张拉时的应力值,并按要求的时间持荷。

5.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应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预制梁存梁时问不宜过长。

1B413053箱梁两侧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箱梁模板设计不合理。

2.模板强度不足,或箱梁内模没有固定牢固,使内模与外模相对水平位置发生偏差。

3.箱梁内模由于刚度不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牛变形。

4.混凝土没有对称浇筑,由于单侧压力过大,使内模偏向另一侧。

二、防治措施

1.内模要坚固,刚度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2.将箱梁内模固定牢固,使其土下左右均不能移动。

3.内模与外模在两侧腹板部位设置支撑。

4.浇筑腹板混凝土时,两侧应对称进行。

1B413054钢筋混凝上结构构造裂缝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是指由于结构非荷载原因产生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裂缝,影响因素有:

(一)材料原因

1.水泥质量不好,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等,浇筑后导致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骨料含泥料过大时,随着混凝土干燥、收缩,出现不规则的花纹状裂缝。

3,骨料为风化性材料时,将形成以骨料为中心的锥形剥落。

(二)施工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整个结构产生细裂缝。

2.模板移动鼓出将使混凝土浇筑后不久产生与模板移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3.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支架下沉、不均匀下沉,脱模过早,

导致混凝土浇筑后不久产生裂缝,并且裂缝宽度也较大。

4.接头处理不当,导致施工缝变成裂缝。

5.养护问题,塑性收缩状态将会在混凝土表面发生方向不定的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尤以大风、干燥天气最为明显。

6.在混凝土高度突变以及钢筋保护层较薄部位,由于振捣或析水过多造成沿钢筋方向的

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路基部分 一、路基回填质量问题 1、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 原因:1、路基填土中含有机物质。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 预防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 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 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2、带水回填 原因:1、由于路基平整度较差、无横坡或倒坡是使雨水无法排出。 预防措施:1、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在分层回填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2、应提前进行路基的降水工作,排水沟里的积水要及时抽排。 3、路基横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无法排出的要用人工进行排除。 二、路基压实质量问题 1、路基压实度不足 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2、压路机质量偏小。3、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预防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

原因:1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 —75cm) 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预防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两侧需加宽0.5m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和碾压顺序,保证机具碾压到位;3、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路基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小于行车带。 3、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3、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预防措施:1、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或换填后重新碾压。2、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三、路基积水严重、翻浆 原因:1、路基表面不平整。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3、路基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 预防措施: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2、路基表面应按设计设置横坡。3、清除过湿土、翻浆土。4、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 四、路基开裂的问题 1、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原因:1 ?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4.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预防措施: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2. 填充墙墙面裂缝; 3. 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 4.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 3. 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 4.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 5. 外窗渗漏; 6.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 7. 屋面渗漏; 8. 栏杆、扶手施工不符合要求; 9. 安全玻璃施工不符合要求; 10.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超差; 11.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 12.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13.地面辐射采暖安装不规范; 14.通风、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15.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 16.金属配管及桥架电气接地(含跨接)不可靠; 17.新型电气金属导管机械连接不良; 18.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 19.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一)楼板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民形状突变。 2.设计单位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时,在确保楼板承载力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4.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5.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小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6.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7.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8.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 1.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2.建设单位应认真组织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3.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止专项施工方案。 4.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 (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4)末班周转套数 (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 (6)电器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板厚控制 (8)混凝土浇捣控制 (9)混凝土初凝倩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拆模时间控制 (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5.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简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止监理要点。 6.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三)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设计。 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 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注意事项。 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四)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现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 (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基坑开挖 1、1、基坑泡水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连续不断下雨,使基坑内积水。 (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 (3)排水不及时,进水量大于出水量。 (4)基坑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在不断渗透情况下使基坑被水浸泡。 (5)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使露坑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 (1)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5~1m处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 (2)挖土时应挖到距基坑底0、3~0、5m处为止。不下雨时,把剩余0、3~0、5m土方挖除,并立即做好基础垫层。 (3)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时,宜采用井点降水及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与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底深0、5m。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方随排水。排水设备要根据水量而定,排水量应大于进水量,排水时间应自挖方开始到填方完成为止。 (5)在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的地方,应在基坑外设一道截水沟,截水沟距离基坑边线3m以上,使外界水流入截水沟,而避免流入基坑内。截水沟内的水也应及时排除。 (6)基坑开挖后,应连续作业直至浇筑垫层混凝土。在无法连续作业时,也应保证0、3~0、5m土方,待有条件作业时再挖出,同时应随时排水,避免基坑内因积水而引起基坑泡水。 (7)基底已被泡软的土方应预挖出,并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土基标高。 1、2、基坑超挖、基底扰动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2、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就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3、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经常复测高程。 (2)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时,应由人工开挖修整。 4、治理方法 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应挖出扰动土并回填砂、石或其她建筑材料,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 1、3、填方出现橡皮土 1、现象 在填土过程中或填土完成后,人走在上面局部出现颤动现象。 2、原因分析 (1)带水还土,水包在土中不易排除。 (2)雨天填土或者回填土的含水量过大。 3、防治措施 (1)基坑内积水应抽干,然后分层填土分层夯实。 (2)雨天不宜填土,回填的土方含水量要适中。 (3)出现橡皮土后挖松爆晒后再压实或挖除后重新回填合适的材料。 二、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2、1、灌注桩成孔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2、1、1、孔底虚土问题 孔底虚土在灌注桩施工中属常见病,一般采取超过灌注桩设计底高程0、 5~1、 2 m ,以消除虚土沉降对设计底高程的影响。这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为增加了施工成本。 2、1、1、1、孔底虚土的成因 (1) 土质:对地质情况缺乏了解,就是造成孔底虚土不容忽视的因素。松散性质的炉渣、砂卵石层易于坍塌,尤其就是孔底含卵石较多的砂层易于坍塌,形成虚土,难以取出。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1 填土路堤沉降量过大1. 现象 路堤用细粒土填筑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路基完工后产生较大的沉降,运营后更为严重,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路肩宽度不足、不能保持道床的稳定等,给线路养护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2. 原因分析 (1)地基处理不当。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包括填土本身的压密下沉和在填料土体重力作用下地基的压密下沉。地基在路基填筑前,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施工调查,没有针对不同地质和水文状况,按照设计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在路基填筑后,地基的沉降将造成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 (2)路基填料压实密度不足。路基压实密度的平均压实系数达0.9 ,其工后下沉约0.1% ,或者可按经验公式S(mm)=h 2。估算工后沉降量,其中h 为填土高度,以m计。压实系数为0.85时,下沉量约为0.5%?1%。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工艺不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压实机械的选择或操作上存在问题,都会造成路基压实密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3)填料的鉴定与选择。施工准备阶段对于取土场的填料进行取样试验时,取样的方法不当,不能真实地反映取土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取土的范围超出了取样试验的范围而又未及时补作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参数。 (4)没有根据填料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试验段进行填筑前的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而是用一种填料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代替全部,简化了施工工艺,以致造成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3. 防治措施

(1)路基基床以下及路基基床在填筑前均应选择试验段作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当填料性质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试验。 (2)路基摊铺压实应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式作业。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 0.3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m 。 (3)严格控制填土厚度。根据试验段得出的最佳填土厚度,按照运输车辆的吨位,计算卸土间距,并设专人指挥,防止卸土量过大或卸车不均,造成填土层过厚。 (4)压实机械的性能应根据填料的性质和试验段的试验结果选用,禁止用拖拉机或推土机作为压实机械。 (5)由于路基施工是在自然环境下实施的,填料的含水量在不断变化,因此, 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时测定填料的含水量,当其结果与最佳含水量比较超出-3? +2% 范围时,应洒水或晾晒,达到标准后再进行碾压。洒水或晾晒要经常翻动填料层。 (6)对取土场应根据取土范围及取土深度确定试验坑的布置,按土层分层取样试验。施工过程中,发现土层性质与试验结果不同时,应重新试验。试验结果未出来以前,不得取土填筑施工。 附录路基用细黏土填筑时的压实标准 附录略早喟湘站1址筑时的压实标椎 M# 迄: 2.耳沖3d 岀B1 堆蓦JML —■■下01 ■悅0125 寸HF9?■ 1.1.2昭墓基味压实标准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作者:————————————————————————————————日期: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路基填筑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路基填筑过程中如何控制中线偏位 路基填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线的偏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导线点受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的频率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和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 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处理措施: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2、路基填前清表如何控制 路基填前清表不彻底,潜伏着滑坡、差异沉降等隐患。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管。 (2)、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3)、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后,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量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3、土路堤适宜的填筑方法和控制要点 (1)水平分层填筑法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不论使用哪类土填筑,均应按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以利排水与填筑层密实稳定。不同类型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避免因填土杂乱导致出现“水囊”与滑动现象。 (2)、开蹬填筑法 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横坡为1:10~1:5时,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埴土,并翻松表土再行填筑;横坡陡于1:5时,除进行填前清表外,还应开蹬(将原地面斜坡挖成台阶宽度不小于1.5m,高度一般为0.6m左右的阶梯)填筑。 (3)横向填筑法 填筑陡坡路堤时,往往受地形限制,运土车难以通行,需要从横向直接卸土于路堤基底,然后逐渐沿纵向向前伸展。此法填筑层较厚不易压实,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并选择高效能压实机械碾压。(4)、联合填筑法

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质量通病的概念 所谓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而易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影响到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此对工程质量中出现的通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防治、消除,确保工程质量。 二、本工程应防治的质量通病内容及控制措施如下: (一)、钢筋混凝土工程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内容 模板接缝不严,造成漏浆:模板强度、刚度、稳性差,造成混凝土变形、位移等。 (1)、柱模板 现象:底部漏浆、平面尺寸变形,高低不平。 原因分析:底部模板不严,模板加固不紧,标高未严格控制。 预防措施:清除底部垃圾,将柱模底部封堵严密,使用定型加固件进行加固,用水准仪抄平标高,严格控制柱子标高尺寸。 (2)、现浇板模板 现象:板中部下沉,板底混凝土面不平,边模嵌入梁内、墙内不易拆模。

原因分析:板搁栅用料小且间距过大造成挠度过大,板下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板底模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差:侧模伸入梁或墙身内,浇灌混凝土后,梁模外胀,造成边模板嵌入混凝土内。 预防措施:选择底模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刚度,板底模拼接必须平整,且支撑件必须牢固、可靠:板模与梁板搭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或墙体外侧,避免模板嵌入混凝土梁内,以便于拆除。 2、钢筋工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内容? (1)、钢筋弯曲、不顺直。 现象:沿钢筋长度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原因分析:钢筋在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堆积起来后或多或少都弯曲。 预防措施:采用长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加挂车身车辆运输。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直接捆绑钢筋。(2)、钢筋位移变形以及绑扎间距不符合要求,缺扣松扣等。 原因分析: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当?绑扎形式不正确。 预防措施:钢筋在绑扎前,应先在支好的模板上画线,按线绑扎,绑扎后必须垫好垫块。绑扎12mm 以下的钢筋用22#铁丝绑扎,直径12-25mm 的钢筋用20#铁丝绑扎,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铁丝绑扎。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梁板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应每点绑扎其中间部分可成梅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6969624.html,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作者:陈红杰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5期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Chen Hongjie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11 Bureau Group,Shiyan 442013,China) 摘要:桥梁工程在施工中或使用中经常出现系列通病,其不仅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功能,且会导致质量安全事故而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损害,文章从支座危害、钻孔灌注桩、梁体裂损等角度论述了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r use of bridge engineering, it often often appears series common problem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the bridge and would result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ncidents and cause damage to life and property of people.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rom the bearing damage, bored pile, cracking of beam. 关键词:桥梁质量通病 Key words: bridge;quality;comm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77-02 0引言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多年来的质量通病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顽固性,在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支座危害、钻孔桩病害和梁体裂损等质量通病,其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桥梁质量通病进行研究并预防对实现桥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支座病害及整治方法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填筑 一、路基沉陷 1、现象 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 (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6)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不足,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 (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以试验段数据为准,基床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二、路基边坡滑塌 1、现象 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

2、原因分析 (1)路基边坡坡度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行滑裂验算。 (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 (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挡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有设计说明的以设计为准),然后削坡成型。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底应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 (3)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路基边坡较高时,可设置拦水带,并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 (4)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可设边坡防护。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或加大边坡,一般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1:(1.75~1.2),常水位以下为1:2~1:3。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层、反压护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西京花园(一标段)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通病得防治及解决施工难点得目得: 为了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控制质量通病,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针对本工程特点,依据国家、省、本公司等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对本工程各个部位得质量通病明确产生得原因及各个工序施工难点得控制,并制定具体工艺操作措施,做好技术交底与样板示范,成立以项目经理以为第一责任人得通病防治小组,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群防群治,力创精品工程。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中原新区起步区安置区西京花园项目(一标段)工程。 地址:郑州市渠南路与常州路交叉口西北角。 工程工期:720日历天。 工程质量:合格。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9#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10#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11#、12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地下车地下二层,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3、7。 项目规模:9#总建筑面积为28202、55㎡。10#楼总建筑面积为15965、10㎡。11#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12#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96894、29㎡。 本标段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得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3、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就是工程建设得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管理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就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得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又为施工与运营安全提供必要得资料与技术依据。施工测量质量牵涉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怎样把施工测量质量搞好,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桥梁墩身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

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工程 JQGTJL-5标段 桥梁墩身质量通病 防治与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瑞特建设监理有限责公司济青高铁监理站 二〇一六年一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济青高速铁路长度为307.9km,正线桥梁22座总长 253.792 Km,占8 2.43%;占线路长度的5.63%;路基总长36.758 km(其中区间路基长度1 3.778km,站场路基长度22.98km),占11.94%。济南东客站至红岛站共设11个车站,其中新设10个车站,由西至东分别为济南东客站、章丘北站、邹平站、淄博北站、临淄北站、青州北站、潍坊北站、高密北站、青岛机场站、红岛站。利用改造1个车站,即胶州北站。平均站间距30.8km,最短站间距为胶州北~机场站5.82km,最长站间距为潍坊北~高密北62.9km。到发线有效长度均为650m,车站站坪均设计为平坡。 1.1.2本标段为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不含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JQGTJL-5标段,位于青州市和淄博市郊区,起迄里程DK113+831.47~DK136+326.44,标段长2 2.494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场2.2km/1个,桥梁20.3275km/1座;制架梁594孔(其中20m箱梁3孔;24m箱梁25孔;32m箱梁603孔);支架现浇简支伸缩梁1孔,悬臂现浇连续梁2联;支架现浇连续梁4联,40m移动模架现浇梁8孔,框架式小桥1721.658顶平米/2座,框架涵46.18横延米/2座,有砟道床39.6万方,无碴道床44.161km(其中CRTSⅠ无碴道床0.556km,CRTSⅢ无碴道床4 3.605km),铺新轨697.7km,铺新岔206组及相关大临设施等。 1.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引入枢纽地区可适当降低。 正线数目:双线。 线间距:5.0米。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7000米。 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地段30‰。 到发线有效长:650米。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 1.3、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沿线所经地貌类型有平原区,低山丘陵区。本标段为冲洪积平原,地形平缓,呈南高北低微倾,地面高程10~50m。 1.3.2气象特征及水文特征 线路经过地区属温暖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天气清爽;旱劳不均;冬季干燥,雨雪稀少。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沿线多年平均降水量594—770mm年内降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 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是土质边坡坍塌、滑坡、雨后冲刷严重(甚至出现浪窝),石质边坡塌落、崩塌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质量通病处理措施.doc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7) 二、工程概况 三、针对分为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砌体工程。 一)混凝土工程 1、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出现酥松、砂浆、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实,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3)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2)控制措施 模板组装前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砼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拼装严密,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砼浇捣后要进行合理的养护。 (3)处理办法

1)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产生原因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到位,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塌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隙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根子”。

关于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控的研究

关于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控的研究 摘要:质量责任,重于泰山。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展开,同时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频繁出现的一些质量事故,如路基沉陷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对于公路建设,由于多年来工程质量通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加强质量通病的研究和预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把好质量关,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地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对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和预控,我们要求建设单位有明确的制度、监理单位有明确的目标、施工单位有明确的措施,并在合同文件、监理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明确、具体的体现。下面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进行逐一分析,供参考: 一、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粗糙 混凝土结构物表面不光滑,外观不美观,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1)模板面要清理干净。(2)尽量采用刚度好的大模板,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模板湿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应拼严,控制跑模,防止漏浆。(3)钢模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重视外掺剂的使用研究。(5)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应不漏振不过振。 二、高填土下沉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在工程中宜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3)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其原因主要有:施工控制问题。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预防措施有:(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5)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 四、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案)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一、概述 1、由于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技术不先进、工具不适用施工环境等等因素引起的建筑产品质量粗糙,观感差,忽略细部节点等,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等级的一些通病。主要表现在:钢筋加工、焊接草率不平整;混凝土断面超标,缺棱掉角;抹灰不平起砂、起壳等;施工工序混乱:任意打洞剔槽,回填土不夯实并灌水,成品、半成品污染严重;施工缝处理不认真,伸缩缝高低不一致等等。 2、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要消除质量通病,,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做好三检及验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二、质量控制问题处理程序图

三、基础不匀下沉预防措施 (1)回填土前必须将槽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2)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土厚度控制在250—350mm之间。土壤含湿量应符合规定。回填质量要抽样检查,三七灰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宜间隙一个小时后进行载荷试验,质量验收,达到规定要求。 (3)填土时不得有大量大于50毫米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3:7灰土填土时,石灰应化透过筛,严控石灰粉粒粒径。 (4)合理选用回填土,控制最佳含水量,严格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验收。 (5)采用3:7灰土替代土层时,严格控制其配比。分层回填夯实,及时取样送试,保证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四、砌体工程常见通病现象的预防措施 (1)常见通病现象 1)砂浆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 3)灰缝砂浆不饱满。 4)墙体留置阴槎,接搓不齐,拉结筋遗漏。 5)墙面出现“游丁走缝”: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丁砖不中。 6)砌体内部的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不好。 7)墙体垂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8)墙体裂缝。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由有资质的试验室按设计强度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的设计 2)严格执行规范,砖墙砌筑砂浆稠度控制在7—10cm,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砂浆拌和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 4)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不作考虑)。 5)加强对材料控制,由专人送试验收合格后的砌块方可使用。 6)采用铺浆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 cm。 7)在砌筑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同时提高工人自检频率,做到“三皮一靠,五皮一吊” 8)电线导管在多孔砖砌体中不斜向敷设。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方案

专业文档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填筑 一、路基沉陷 1、现象 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 (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6)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不足,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 (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以试验段数据为准,基床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二、路基边坡滑塌 1、现象 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

2、原因分析 (1)路基边坡坡度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行滑裂验算。 (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 (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挡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有设计说明的以设计为准),然后削坡成型。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底应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 (3)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路基边坡较高时,可设置拦水带,并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 (4)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可设边坡防护。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或加大边坡,一般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1:(1.75~1.2),常水位以下为1:2~1:3。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层、反压护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1、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项目技术交底制度,实行三级质量技术交底,即公司总工程师向项目交底。项目工程师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项工长向各自分管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特别是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从思想上加强操作者质量意识教育,务使操作者对任务明确,心中有数,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2、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 工程施工前,项目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学习有关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轴线、标高在测量员施测后,应由项目工程师、工长、质安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在建筑物上作出标记。隐蔽工程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3、质量否决制度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坚决进行返工,直至合格后才准转入下道工序。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在施工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坚持: (1)严格坚持施工中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2)严格坚持按施工规范、规程操作,克服管理和操作上的随意性; (3)严格坚持按程序施工,形成有机统筹的良性循环局面;

(4)严格坚持总体质量控制和细部处理完善,保证成品良好的观感效果,克服质量通病,提高一次成优率,提倡作业班组交优质产品有奖; (5)严格防止交叉污染,注重成品保护,按规范规程要求,分别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交叉工程进行技术复核及检查验收,切实做好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4、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1)项目工程师要对施工中采用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等进行熟悉,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2)重要工序施工应该进行技术复核,地基验槽、隐蔽验收工程应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工程的测量放线由专职测量员进行施测后,专业工长、质安员进行复核,经复核合格后用于施工控制。 (3)重要部位隐蔽工程应经公司自检后,由发包人、监理单位、设计院、质监站等检查合格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业务考评并取得上岗证。 (2)班组施工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技术等级,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6、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查,坚持“三检制”。 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各工序的交接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并做好文字记录,各工序交接要由质安员、专业工长、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未经三检合格的工序不得交下道工序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