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污染课程设计培训讲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培训课件

1.4.1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污水外排,进行综合
利用和回收。必须外排的污水,其处理方法随水质和要求而异.
1.4.2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按对污染物实施的作用不同,大体上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各种外力作用,把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分
降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很大,其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
重金属和污泥直接污染地面水源。
1.3 水体要污染物质的种类大致可作如下划分:固体污染
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1.3.2 水质指标
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等的影响下不停地流
动和转化,通过降水、径流、渗透和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构
成水的自然循环,形成各种不同的水源。
水在自然循环中几乎在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
生了变化。
2.社会循环
人类为了生存,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
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把代谢
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
和吹脱法等。
(4)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态、
胶体态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的污
水处理方法。
根据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好氧生物
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浮物和漂浮物。
水污染课程设计授课内容

水污染课程设计授课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常见类型,掌握水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水污染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污染数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水污染防治的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水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关注我国水环境质量,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行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导向,确保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基本概念- 水污染的定义与成因- 常见水污染类型及特点2. 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 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法规4. 案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水污染案例分析- 水质检测实验与数据分析5.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第五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章节关联:《初中环境科学》第四章: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1. 水污染及其危害2. 水污染防治技术3.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水污染及其成因培训课件

3、水体污染表现
a、水体富营养化
(N、P)等营养物质
进 入 藻类大量繁殖
缓流水体
爆 发
水华、
赤潮
消 耗
氧
气
遮 蔽 阳 光
鱼类死亡、水质变坏。
水污染及其成因
水深变浅,湖沼变迁。
1/26/2021 9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无 锡
苏 州
讨论
湖 州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从哪里来?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
二、水污染
1、定义:
松花江污染前后
2、污染物来源:
① 工业废水 ② 农业污水 ③ 生活污水
水污染及其成因
1/26/2021 7
3、水体污染表现
楚天都市报 “世界杯结束了,我们这的球场咋还不撤?”这是汉江边一位市民的玩笑话。
武汉每日清理汉江浮萍30吨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水污染及其成因
1/26/2021 8
水污染及其成因
1/26/2021 3
4、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 :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1
2
流动速度 更新周期
快
短
3
溶解氧
多
自净能力强
水污染及其成因
1/26/2021 4
学以致用
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C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水污染及其成因
1/26/2021 5
1/26/2021 16
走进高考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 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 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 青草沙(见下图)。
(完整版)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
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防治水培训教案》课件

《防治水培训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高学员对防治水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防治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员的防治水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了解防治水的重要性,认识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防治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知道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污染问题;能够制定简单的防治水措施;能够参与水环境保护活动。
3. 情感目标:增强学员的防治水意识;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节:防治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状况和利用;防治水的基本概念;防治水的重要性。
2. 第二节: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的危害;实例分析:某地区水污染案例。
3. 第三节: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技术;实例分析:某地区水资源保护实践。
4. 第四节: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水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实例分析:某地区水环境治理实践。
5. 第五节:防治水的责任和行动个人和社区的防治水责任;政府和社会的防治水责任;实例分析:某地区防治水行动计划。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防治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员对防治水的理解和认识;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践活动:组织学员参与防治水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员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4. 防治水知识测试:评估学员对防治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防治水知识读本》2. 课件:防治水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3. 案例材料:实际案例分析文本4. 实践活动材料:防治水实践活动指南5. 评估工具:课堂参与度记录表、案例分析报告评价表、实践活动报告评价表、防治水知识测试卷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防治水的重要性(45分钟)讲解水资源状况和利用(15分钟)介绍防治水的基本概念(15分钟)讨论防治水的重要性(15分钟)2. 第二节: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45分钟)分析水污染的来源(15分钟)讲解水污染的危害(15分钟)案例分析:某地区水污染案例(15分钟)3. 第三节:水资源保护(45分钟)介绍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15分钟)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技术(15分钟)案例分析:某地区水资源保护实践(15分钟)4. 第四节:水环境治理(45分钟)介绍水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15分钟)讲解水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技术(15分钟)案例分析:某地区水环境治理实践(15分钟)5. 第五节:防治水的责任和行动(45分钟)讨论个人和社区的防治水责任(15分钟)讲解政府和社会的防治水责任(15分钟)案例分析:某地区防治水行动计划(15分钟)6. 实践活动:组织学员参与防治水实践活动(45分钟)实践活动介绍和指导(15分钟)实践活动实施(20分钟)7. 评估和反馈(45分钟)课堂参与度评估(15分钟)案例分析报告评价(15分钟)实践活动报告评价(15分钟)防治水知识测试(10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员按时到达上课地点,准备好相关材料;2. 讲解清晰,语言简练,注重学员的理解和参与;3. 鼓励学员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4. 注意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指导,确保学员能够充分参与和实践;5. 及时给予评估和反馈,帮助学员提高。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1. 设计题目某城市日处理量7万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2.设计任务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对处理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对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进行工艺计算(附必要的计算草图);3、按初步设计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4、按初步设计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原污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设计内容1.设计规模: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70000m3/d2.进水水质:COD Cr=250mg/L,BOD5 =150mg/L,SS =200mg/L,NH3-N = 25mg/L,pH=7.0~8.53.污水处理要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出水:CODCr ≤ 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mg/L4.基本资料4.1气象资料该市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9~13.2℃,最热月平均气温21.2~26.5℃,最冷月-5.0~-0.9℃。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4.9℃。
年日照时数2045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集中于7、8、9月,占总量的50~60%,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或东南风,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米/秒。
4.2 污水排放接纳河流资料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50.0m,常水位为48.0m,枯水位为45.0m。
4.3 厂址及场地现状该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城郊,位于大河北岸河堤内一块长方形地带,场地地势平坦,由西北坡向东南,场地标高54.5~53.5米之间,位于城市中心区排水管渠末端,交通便利。
水体污染与自净培训资料(ppt 25页)

生物净化
水体的生化自净作用,可以 使污染物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有 机物无机化,有害物无害化,浓 度降低,总量减少。
氧垂曲线: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 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氧垂曲线方程:
有机物降解:
dL
dt
K1L
L
eK1t
L0
x L(01eK1t)
二级处理 深度处理
去除漂浮物和易沉物外,进而稳 定污水中的有机物,基本上消除污水 的耗氧性能。使水体接纳污水后不至 于出现严重缺氧情况,水体生态系统 将基本上维持原有的平衡状态。
降低出水中的氮、磷化合物浓度。
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厂
3. 加强管理
为了加强管理,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有关 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法规、标准。
第二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第一节 水体污染 第二节 水体自净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方式
第一节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概念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 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 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 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一般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是水中的DO。
影响水中氧平衡的因素
(1)有机污染的进入; (2)影响大气复氧的物质; (3)热污染。
其他影响水体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 (1)有毒物; (2)酸碱物污染; (3)悬浮污染; (4)N.P营养性污染。
水体污染的危害 1. 粪便污水的污染 2. 城市污水的污染
由于造成水体缺氧的污染物是有机体的排泄物和 机体残余,故这类污染称有机物污染,简称有机污染。
生物净化:水中 微生物对有机物 的氧化分解作用
水污染与控制工程培训课件(ppt 58页)

0.05)
0.1)
0.2)
0.2
0.5
1.0
1.5
2.0
0.01
1.0
1.0
1.0
1.0
0.05
1.0
1.0
2.0
2.0
1.0
1.0
1.0
1.5
1.5
0.01
0.01
0.01
0.02
0.02
0.05
0.05
0.05
0.1
0.1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0.01
0.05
0.05
0.05
0.1
0.01
0.01
0.05
0.05
0.1
0.005
0.05
0.2
0.2
0.2
二、水体的水质标准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案例分析
某大型湖泊位于两个不同的行政管理区域,根据省政府对 该水域的中长期规划建设要求,必须对该水域进行水环境 容量核算,以确保该水域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其中,该 水域的一侧要求的水质标准为三级,以保证生活饮用水和 渔业资源利用的需要,另一侧的水质要求之需要满足工业 生产用水IV类即可。 问题: 1.该水域的水质标准如何确定? 2.如何计算确定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二、水体的水质指标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污染物分类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不分受纳水 体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水污染课程设计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题目:污水流量为65000 m3/d的城市污水生物滤池法处理工艺设计指导教师:晋日亚职称: 教授2013年6月26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污水流量为65000 m3/d的城市污水生物滤池法处理工艺设计起迄日期: 5月26日~6月26日课程设计地点:化工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指导教师:晋日亚系主任:王海芳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5月26日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污水流量为65000 m3/d的城市污水生物滤池法处理工艺设计摘要:针对流量为65000 m3/d的城市污水,其初次沉淀后BOD5浓度为220 mg/L,要求处理后出水BOD5浓度为30 mg/L。
由于处理水量大且有机负荷高故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法,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使废水得以净化的。
本论文将对生物滤池作简要介绍并按照设计手册计算各部分尺寸,参照国际标准ISO5815 1983,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浓度,确保处理后的出水BOD5浓度为30 mg/L,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93,符合污水排放对有机物浓度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污水净化;生物膜法;高负荷生物滤池;稀释与接种法目录1 前言 (1)2 生物滤池的简介及选型 (1)2.1 生物滤池的基本构造 (1)2.2 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 (3)2.3 生物滤池的作用 (4)2.4 生物滤池选型 (4)3 城市污水生物滤池法处理方案设计 (6)3.1 工程概况、构造及要求 (6)3.1.1 工程概况 (6)3.1.2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构造 (7)3.1.3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要求 (7)3.2 工艺流程 (8)3.3 高负荷生物滤池设计计算 (11)3.3.1 设计参数 (11)3.3.2 设计计算 (12)3.3.3 池壁的设计 (14)3.3.4 其它部件及相对位置 (15)4 结论 (15)4.1 生物滤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15)4.2 污水处理效果分析 (16)4.3 方案设计评价 (17)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图 (22)1 前言1893年在英国试行将污水在粗滤料上喷洒进行净化的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1900年后,这种工艺得到公认,命名为生物过滤法,处理构筑物则称为生物滤池,开始用于污水处理实践,并迅速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应用[1]。
生物滤池是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2]。
早期的普通生物滤池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都很低,虽净化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易于堵塞。
后来开发出采用处理水回流,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都较高的高负荷生物滤池;以及污水、生物膜和空气三者充分接触,水流紊动剧烈,通风条件改善的塔式生物滤池。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就生物滤池的三种基本类型即普通生物滤池(低负荷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而言,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针对不同的污水,生物滤池的选择也不同。
2 生物滤池的简介及选型2.1 生物滤池的基本构造生物滤池在平面上一般呈矩形或圆形,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滤床、池壁、池底、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3]。
(1)滤床滤床由滤料组成,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
理想的滤料均具备下述性质:①能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大量的表面积;②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③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④不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良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⑤有一定机械强度⑥价格低廉。
因而,滤床常采用拳状滤料,如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近年来,由于塑料滤料密度小,空隙率大也常采用。
(2)池壁滤池的池壁是为了围挡滤料保护布水而建,一般用砖,毛石,混凝土或预制板砌块等筑成。
通常,池壁高于滤料表面层0.5~0.9 m,以防风力干扰,保证布水均匀。
(3)池底滤池的池底主要由支撑渗水结构、底部空间、排水系统、排水口、通风口等部分组成。
支撑渗水结构能够支撑滤料和渗水,是架在混凝土梁或砖垫上的穿孔混凝土板,有足够的渗水和通风面积,其面积应为滤池横截面积的15%~20%,而负荷高的滤池,通风面积应适当大些。
底部空间用于通风和布气,对于面积较大的滤池,应适当加高一些,以增大通风量,并使气流均匀地进入滤料层。
(4)布水设备布水设备设在滤料层的上方,用以均匀喷洒废水在整个滤床表面上,此外还应具有适应水量的变化、不易堵塞和易于清通、不受风雪的影响等特征。
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分为两类:可动布水和固定布水系统。
现一般使用可动布水系统,使生物膜表面形成一层流动的水膜,这种布水装置,布水均匀,能保证生物膜得到连续的冲刷。
常用的可动式布水装置是旋转布水器。
(5)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池子底面及开设于其上的沟渠。
池子底面及排水沟都应有一定的坡度。
排水渠穿过池壁的地方,设有排水和通风孔洞,通风面积一般不小于过水断面。
通常,排水口设于池壁的一侧或数侧,但通风口必须均匀分布于池壁的两对边或四周。
2.2 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污水通过布水设备均匀喷洒在整个滤床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在滤料表面上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和细菌的粘膜,这层粘膜即为生物膜,由细菌(好氧、厌氧,兼性)、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
生物膜是高亲水性物质,当污水流过生物膜表面时,可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附着水层,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可利用附着水层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使生物膜不断增厚。
当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溶解氧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内层即形成厌氧层。
成熟的生物膜由好氧和厌氧两层组成。
好氧层的厚度一般为2mm左右。
在生物膜内、外,生物膜与水层之间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传递过程。
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机污染物由流动水层经附着水层进入生物膜,被微生物所利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带走,其中的气体生成物(如CO2,H2S,CH4等)则从水层散逸到空气中。
由于微生物的不断增殖,生物膜逐渐增厚,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生物膜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滤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因得不到营养进入内源呼吸阶段,同时厌氧层内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气体不断溢出,也减弱了生物膜在滤料表面的固着力,处于这种状态的生物膜成为老化生物膜,易于脱落而随水流出,经一段时间后滤料表面又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2.3 生物滤池的作用生物滤池处理废水的实质就是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属二级处理常用的方法。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其中的漂浮物和大的悬浮物得到分离,但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当废水通过生物滤池时,流过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物质间的物质交换,从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生物滤池的出水可以直接利用。
2.4 生物滤池选型普通生物滤池一般适用于处理每日污水量不高于1000m3的小城镇污水或有机性工业废水。
它的BOD5去除率高达95%以上,且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约能源。
但是,其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处理水量较大的污水,滤料易堵,卫生条件较差。
相比而言,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有机负荷大,一般为普通生物滤池的6~8倍,因此池体较小,占地面积也少。
它的BOD5去除率稍低,一般为75%~90%。
高负荷生物滤池内的生物膜生长非常迅速,为防止滤料堵塞,必须采用较高的水力负荷,利用水力冲刷作用及时冲走过厚和老化的生物膜,促进生物膜更新,防止滤池堵塞。
塔式生物滤池的滤料层高达8~12m,污水自上而下滴流,通风条件好,氧气供给充足,促进了污水、空气和生物膜的充分接触,加快了污染物质的传质速度,大大提高了滤池的有机负荷;塔内的微生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特点,可以承受较大的有机负荷和有毒物质的冲击。
但由于污水在塔内只停留短短的几分钟,BOD5去除率较低,一般仅为60%~85%。
塔式生物滤池除用于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外,还可用于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处理。
但不管是哪种废水,水量都不能太大,否则不宜采用此法处理。
污水处理具体要求是:设计污水流量:65000 m3/d;初次沉淀后BOD5:220 mg/L;处理后出水BOD5:30 mg/L。
上述三种生物滤池具体详细参数见表2.1。
经过初步计算,污水处理过程中,要求 BOD5去除率为86%,因此塔式生物滤池不符合要求;设计污水流量为65000 m3/d > 1000m3/d ,因此如果采用普通生物滤池将会占用极大的面积,增加处理成本。
综合各方面要素,只有高负荷生物滤池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污水将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进行处理。
为了保证在提高有机负荷率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出水水质,并防止滤池的堵塞,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运行常采用回流式的运行方式。
利用出水回流至滤池前与进水混合,这样,既可提高水力负荷率,又可稀释进水的有机物浓度,可以保证出水水质。
表2.1 三种生物滤池参数对比表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水力负荷15 10~30 (包括回流) 16~97(不包括回流) (m3/m2·d)BOD负荷0.15~0.3 0.8~1.2 高达4.8(kg/m3·d)深度(m) 1.8~3.0 0.9~2.4 8~12或更高回流比无1:1~1:4 回流比较大滤料多用碎石等多用塑料滤料塑料滤料比表面积(m2/m3)43~65 43~65 82~115孔隙率(%)45~60 45~60 93~95蝇多很少很少生物膜脱落情况间歇连续连续运行要求简单需要一定技术需要一定技术投配时间的间歇不超过5min 一般连续投配连续投配二次污泥黑色、高度氧化棕色、未充分氧化棕色、未充分氧化处理出水高度硝化BOD5≤20mg/L未充分硝化BOD5≥30mg/L未充分硝化BOD5≥30mg/LBOD5去除率(%)85~95 75~90 65~85悬浮物去除率(%)70~80 65~75 45~653 城市污水生物滤池法处理方案设计3.1 工程概况、构造及要求3.1.1 工程概况设计污水流量:65000 m3/d;初次沉淀后BOD5:220 mg/L;处理后出水BOD5:30 mg/L。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处理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3.1。
表3.1 设计进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项目COD cr BOD5SS 氨氮TP pH(mg/L)(mg/L)(mg/L)(mg/L)(mg/L)进水500 220 250 60 4 6~9 出水100 30 30 25(30) 3 6~93.1.2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构造高负荷生物滤池具有生物滤池的基本构造,表面多为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