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首先,从重量上看,人脑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动物脑。

其次,从构成来看,人类大脑皮层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动物脑。

动物脑在复杂性上是无法超过人脑的。

这就决定了动物脑机能是无法赶上人脑的水平。

人脑的功能——运动中枢、感觉中枢、书写中枢、语言表达中枢、听觉中枢、听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视觉语言中枢。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这是由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的。

1、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不等于电脑)。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师: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谈谈你的看法。

生:……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没有人脑一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语言注释】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具体刺激引发的反射,如受惊吓时的表情。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意识产生于二者的基础上。

反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其中无条件反射,
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4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教案

必修4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教案
A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5近年来,日本朝野某些人士否认历史事实,否认侵华的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2000年5月公演的《自尊,命运的瞬间》,肆意美化和吹捧当年发动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把侵略战争描述成“自卫战争”。这表明( )
A 意识不一定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B 错误的意识纯属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C 历史是由意识决定的 D 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
6之所以对牛弹琴是愚蠢的,是因为( )
A 牛的意识与人的意识不同
B 牛脑没意识,无法欣赏音乐
C 牛没有神经生理系统
D 牛欣赏音乐的能力过于低下
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和高尔夫.这是因为
C 动物的动机是主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D 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
3 狼孩的事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形成意识 B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C“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D 早期教育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4 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房奴、车奴、超女、快男、恐怖分子等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了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结论:
结论: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材料五:狼孩的故事
材料六:科幻片《地球一号》剪辑片段
1狼孩为人所生,他的大脑与普通的人脑有区别吗?为什么它不能产生意识呢?
2你见过外星人吗?影片中外星人的摸样你喜欢吗?你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外星人吗?
结论:
结论: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课时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课时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课时分析论证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通过意识的指导对世界的改造,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这一课思想的落脚点,具有方法论意义,也成为这一课的重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之一,是我们学好下一课的基础。

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1.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能力目标1.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2.通过意识作用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2.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3.通过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系,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理解】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从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决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加: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问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什么) 物质确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确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其次性;从地位上看: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靠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靠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肯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知识导引一、本课主要目标1.了解意识的起源,理解意识的本质,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理解意识的作用,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既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又要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5.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意识的起源及意识的生理基础(1)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帝赋予的,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2)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动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的区别。

①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

动物的心理是动物脑的属性、机能;人的意识是人脑的属性、机能。

②二者的反映形式不同。

动物通过感觉、知觉以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反映外部世界,是直接的,不需要语言;人的意识主要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即理性的形式反映外部世界,是间接的,离不开语言。

③二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动物反映外部世界是出自本能,是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它的感性直观形式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贫乏、肤浅、没有预见性。

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出自改造世界的需要,它的理性反映形式能深入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丰富、深刻、有预见性。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曹睿,准备选拔一个有才能的人到朝廷做官。

曹睿对他的大臣说:“选择人才,不能只找有虚名的人。

虚名好像在地上画了一个饼,只能看,不能解决肚子的饥饿问题!这就是画饼充饥典故的由来。

而他的父亲带兵到一个没有水喝的地方,士兵口渴难行。

曹操传令说,前面有许多梅树,又酸又甜。

士兵听后不再感到饥渴,最终坚持到有水的地方。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画饼不能充饥,而望梅却能止渴,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主干知识梳理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

⑵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_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拓展提升】意识的产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探究反思】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

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几十年来诊断的经验和所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八个主型、36个亚型,输入电脑,从而可以可以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电脑和人脑有哪些区别电脑能进行意识活动吗三、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拓展提升】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高中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课标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基础预习】(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 _____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 ________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_____ __________,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_______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_____ _______。

不管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_________,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 ____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系,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理解】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从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判断】1、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错。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错。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2)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3)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知识理解】1、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正确理解二者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世界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第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第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这一原理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之间的关系A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否则属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承认后者同时也必须承认前者,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因为前者是基础、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后者受前者制约,是第二位的。

2、正确把握意识的特点和能动作用1)意识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B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实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能动的作用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从深度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跨度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从进程看,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加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的自觉的反映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很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

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能动性的表现【判断】1、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错。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含义: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二)要求: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判断】1、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错。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2、科学的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疑难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哲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动作用哲理原理: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消沉。

方法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