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_黄三胜

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_黄三胜

美术学ART EDUCATION 2013 / 12 14218世纪,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在法国兴起,很快席卷欧洲。

它兴起于路易十四(1643~1715年)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年)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Rococo一词是从法语 rocaille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后来指以贝壳、岩石为装饰特色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很大,虽保留了其一些特性,但缺乏巴洛克风格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

洛可可风格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贝壳、卷曲的草茎、花朵、藤蔓成了最常用的装饰元素。

洛可可艺术是当时宫廷贵族精神生活的新宠,并带动了普通阶层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这种新的艺术样式最初表现在家具、建筑与室内装饰上,很快又延伸到绘画、雕塑和其他领域,带来巨大的风格样式变化。

一、洛可可艺术与绘画洛可可风格的绘画,构图经常离开中心,以使其充满活泼与轻盈,减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沉稳与典雅。

人物则不停运动,或者跳舞、或者卷曲、或者转身,总之,要制造大量曲线、弧线,使画面结构变得生动、复杂。

画面色调轻淡、柔和,充满悦目的光线,使空气中弥漫着薄雾般的柔淡气氛,还有牛奶浸润般滑腻、通透。

为了合适地表现这些情景,画家们经常选择室外的、田园的、森林的贵族式恋爱、游乐题材,尽情地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想象力。

华托(1684—1721年)的《发舟西苔岛》,是18世纪绘画表现恋爱情景的著名例子。

画中人物穿着华丽,在明亮的天空下,穿过森林,向神秘、浪漫的目的地——爱情之岛进发,享受恋爱的激情与快乐。

画面展现了一幕盛大的爱情歌剧,远方云烟浩渺,爱情岛若隐若现,人们沉浸在对甜蜜的爱情仙岛的向往中。

画面用“S”形和“C”形的线条和柔和的明暗建立起结构,交织运动的人物显隐在这些弧线和光影中,充满了浪漫、神秘、缥缈、空灵的味道。

布歇(1703—1770年)是法国洛可可艺术特征最充分的体现者,他的作品里弥漫了路易十五时代的审美趣味。

罗可可工艺美术

罗可可工艺美术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 1.概述
• 2.染织工艺 • 3.陶瓷工艺 • 4.木工艺 • 5.其他工艺
• 概述
• 罗可可( Rococo)是源于法文"岩石”的复合词。
• 罗可可风格实际上就是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的艺术风格。 该名称最初出现于19世纪,是欧洲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形容 18世纪中期盛行的装

• 特点: ( 18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罗可可式的染织纹样大体形成) • 1、注重自然主义的织物纹样的表现
• 2、在构成上注意对称性的处理
• 3、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一 丰富的层次和明暗关系
• 题材: • 18世纪40年代一50年代 :方形的连续纹、蛇行纹、贝壳纹、带有情节性的
人物风情等、 • 18世纪60年代70年代: 自然主义纹样逐渐趋向于图案化,显示了向新古典主
• 罗可可染织工艺的中心地:法国 • 罗可可染织工艺的发展: • 17世纪后期,欧洲欧洲织物工艺中心由意大利转到法国 • 18世纪以后,法国织物和制造工艺和装饰纹样出现了新的特色 • 罗可可织锦主要用于高档家具的衬垫、室内的壁毯、服装面料 • 代表:戈贝兰织物18世纪中期进入黄金时代,罗可可绘画大师也参与设计例如法国宫廷画家布
的蔓滕纹样
• 2.坎德勒初期受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影响制作大件瓷、雕喜欢制作动物形瓷雕。后期 受奥古斯都三世影响制做小型动物着色瓷像。
• 装饰花瓶JOHANN GREGOR HOROLDT (赫罗尔特)
• 在器物的边缘绘制金色的花纹, 在器物中心部蓝黄底色上绘制 金、红、绿等色的中国人物, 其中有手拿长长的烟管、头戴 斗笠的老人,有衣服华丽的贵 妇等等。
• 饰样式。这种风格源于法国宫廷,吻合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求,很 快在欧洲诸国宫廷中盛行。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Art & Craft of Rococo词源⏹罗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 rocaille )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在英、意、德等国,则指18世纪中期。

形成因素⏹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

⏹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

风格特征⏹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风格特征:多用S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促进了欧洲各国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

罗可可时期瓷器工艺⏹16至17世纪,东方瓷器在欧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各国竞相仿制瓷器。

⏹1709年3月,欧洲第一件瓷器在德国烧制成功⏹18世纪的麦森窑、维也纳窑、塞弗尔窑、斯普特窑等都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欧洲第一件瓷器的诞生⏹约翰·弗里得里希·伯蒂格尔(1682~1719)⏹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1651~1708)⏹1709年,德国麦森窑德国麦森窑⏹1710年1月23日,“麦森王室瓷窑”建立。

生产的复活节王室用瓷,令其名声大振。

⏹重要陶瓷艺术家:伯蒂格尔、斯特采尔、赫罗尔特、坎得勒等。

赫罗尔特⏹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1696~1766),麦森窑艺术总监。

⏹赫罗尔特的初期作品多为中国式的纹样。

1725年以后逐渐发展为欧洲风情。

⏹组织能力很强的经营者,贡献重大。

坎得勒⏹约·约·坎得勒(1706~1775)。

⏹作品风格多变。

除了大型动物雕塑外,还创作了不少小型动物瓷像和人物胸像。

⏹从事瓷塑艺术44年,作品1000多件。

法国塞弗尔瓷窑⏹塞弗尔窑是法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庇护者为路易十五宠姬蓬巴杜夫人。

外国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

主要工艺品种:
雕像:部落英雄、地神像
面具、凳子、颈枕、烟管、盖碗、三叉武器架、宗教仪式上 的崇拜物及日用器皿
二、巴库巴族工艺
巴库巴的意思为“闪电部族”
地理位置:开赛河(Kasai)及其支流桑库鲁河之间的各部落
木雕工艺极其丰富,在非洲占据首要地位,影响了邻近各部 族:向北影响了登格赛人、雅利马人和斑库楚人;向东南影 响了巴宾吉人和巴克特人;向西影响了巴希勒人和巴旺戈人
主要作品:
立像、头像、群像 人面装饰、装饰浮雕、小型面具 腰间佩带的作为官职证物的小装饰品 动物雕刻 祭祀器皿
青铜装饰浮雕 ——“阿玛” (长方形青铜饰板)
发展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末 表现内容:国王和侍从、武士、欧洲商人和战争、狩猎、出 游及动物等 装饰手段:蔷薇图案浮雕背景 主要功能:钉在宫殿的木柱上,在国王举行盛大典礼和上朝 时作为背景之用
以织锦较为出色,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图案设计都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 装饰题材上有宗教神话故事、中世纪的骑士、淑女以及各种花卉图案等,手法 写实。

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
► 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主要体现在家具上 ► 文艺复兴风格的家具最早兴盛于 15 世纪后半
期的意大利,随后很快风靡法、英、德等国。
塞拉利昂——石工艺、木工艺、象牙工艺、 陶器、染织、编织和金银制品 尼日利亚——木制面具和其他日用工艺品

蓬——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品
欧洲中世纪

时间:约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 时代特点: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 人们精神生 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工艺美术的特征:带着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的成就: 1,独特而辉煌 2,欧洲 各国都各具特色 3,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或得新发展

13罗可可工艺美术

13罗可可工艺美术

• 书柜
中 国 式 床 铺
• 齐彭代尔椅子设计
3、德国
• 造型高大
• 装饰相对单纯,以木片、象牙、铜、锡等做镶嵌 材料
有雕刻装饰的桌子
• 扶手椅
• 墩式珍品厨
•镶 嵌 象 牙 螺 钿 小 桌
中国漆饰抽屉柜
• 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和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宫 廷贵族气息。
• 设计和制作受东方工艺风格影响
1、法国罗可可式家具
• 可分为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两个阶段。
• 前者是过渡阶段。特点是对后期巴洛克式家具的某些不 足之处进行了修饰。
• 后者是繁荣阶段。特点是新型家具不断出现,新装饰形 式大量运用。
• 浮雕人物纹银壶
三、罗可可式染织工艺
• 罗可可式染织纹样体系
• 主要特点:一、是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 二、是构成上注意非对称性的处理; 三、是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
罗 可 可 织 物
• 中国风情织物
• 菊花织物
• 植物纹织物
• 菱形纹织物
• 白地红花织物
四、罗可可时期家具工艺
• 彩绘堆雕盖罐
瓷 雕 人 物 钟 表
• 金饰瓷瓶
赫罗尔特
麦森窑艺术总监 • 初期作品多为中国
式的纹样
• 黄地多彩高瓶
• 坎得勒
作品风格多变。除 了大型动物雕塑外, 还创作了不少小型 动物瓷像和人物胸 像
• 雕刻中国人物
• 戏剧小丑
2、法国
• 塞弗尔窑----蓬巴杜夫人
• 装饰特点: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纹样,多以青、 绿、黄或玫瑰色为底。
彩色玻璃制造
• 花坛式玻璃吊灯
紫晶葡萄纹玻璃长颈瓶
• 威尼斯玻璃杯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7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例如,华多的《舟发西苔岛》。

洛可可时期的绘画题材多选上流社会男女享乐为主,逐渐脱离宗教、国家等题材,逐渐开始表现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田园式风情。

本作品取材自当时的一部歌剧,主要描写的是一群贵族青年幻想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乌托邦式的爱情乐园。

构图非常的梦幻,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近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彩照在地上,出游的贵族青年们互相拥抱或交谈,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出十分绮丽梦幻,展示出了贵族男女的生活趣味及心理需求。

作品线条优美,多用曲线,少了一分刚硬,多出了些许梦幻感。

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洛可可艺术ppt

洛可可艺术ppt
·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 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 殿上。
雕塑
室内装饰
·内部装潢五彩缤纷,形式多样 ·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 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
法国巴黎·苏比兹府邸
凡尔赛宫镜厅
服装
电影
《绝代艳后》 《加勒比海盗》 《茜茜公主》 《凡尔赛的玫瑰》 《下妻物语》
洛可可艺术概念
·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 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 ,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Hale Waihona Puke 韦尔顿堡修道院教堂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
▪ 蓬帕杜夫人 ▪ (1721---1764) ▪ (原名)让娜·安托瓦内
家具
洛可可家具的特点 把截为弧形发展到平面 的拱形
面板上镶嵌了镀金的铜件以及用 不同颜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 雕饰,如槭木、桃花心木、乌檀 木和花梨木等等。
诗尼曼推出的洛可可系列
洛可可雕花系列——魅力红
洛可可雕花系列——典雅白
音乐
亨德尔的《弥赛亚》 J.S.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L.-C.达坎 《杜鹃》
谢谢观赏
弗朗索瓦·布歇
( 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法国画家
、版画家和设计师,是 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 挥到极致的画家。曾
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 家首席画师。出版过《 千姿百态》画册 。
让·安托万·华铎
(A.Watteau 1684~ 1721)
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1)一.罗可可时期瓷器 (2)1.罗可可时期的德国瓷器 (3)2.罗可可时期的法国陶瓷 (3)3.罗可可时期的英国骨灰瓷 (3)二.罗可可时期玻璃工艺 (4)三.罗可可时期金属工艺 (4)四.罗可可时期染织工艺 (4)五.罗可可式家具工艺 (4)1.法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2.英国“乔治时期”的家具 (5)3.德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4.意大利的罗可可式家具 (6)5.西班牙的罗可可式家具 (6)18世纪,一种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风格出现于法国宫廷,由于它吻合了王公贵族的审美需求,很快就在欧洲宫廷中盛行起来。

这种风格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成之为“罗可可”。

“罗可可”(Rococo)是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在英意德等国它则指18世纪中期。

罗可可风格的形成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当时的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它们是罗可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其次,晚期的巴洛克艺术已在某些额方面呈露出罗可可艺术的端倪,两者具有较为相同的宫廷艺术的一致性,罗可可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收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罗可可式工艺美术纯粹是宫廷艺术,它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其创意多用C形、S形和涡卷型的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你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

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精巧的发展和提高。

但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它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以致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 可 可 时 期 工 艺 美 术
张夫也
第一节


罗可可 Rococo ロココ
源于法文“rocaille岩石”的复合词 罗可可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的艺术风格 该名称最初出现于19世纪初 是欧洲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 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盛行的装饰样式 起源于法国宫廷 由于吻合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求 很快即在欧洲诸国宫廷中盛行
蓬巴杜夫人 油画 弗朗索瓦· 布歇 法国
室 内 装 饰
凡尔赛宫 阿德莱特公主的音乐室 法国 1689-1782
凡尔赛宫 路易十五的寝室 法国 罗可可 1698-1782
黄色的客厅 法国 路易十五时代
青绿色的客厅 法国 路易十五样式 罗可可
罗可可椭圆形客厅 法国 设计:杰尔曼· 波夫朗 1735年左右
彩 绘 描 金 双 耳 杯 高 46.5 1765 1770 厘 米 法 国 塞 弗 尔

彩 绘 描 金 双 耳 杯 陶 瓷 法 国 塞 弗 尔 窑 高 46.5 18 厘 米 世 纪 中 期
罗 可 可 式 钟 表 法 国 18 世 纪
船 型 香 壶 法 国 塞 弗 尔 窑 高 44.5 56 1758 厘 米 , 长 厘 米
1. 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 宫廷贵族气息浓重 2. 受东方艺术风格影响,充满情调
3. 同在罗可可时期,不同国家各具风格特征
4. 设计、制作和装饰……空前丰富、精良 形成了欧洲制木工艺史无前例的灿烂局面
一、法国
两个发展阶段:
摄政时期:从巴洛克发展到罗可可的过渡阶段(摄政时期风格) 路易十五时期:罗可可式家具繁荣发展的阶段(路易十五风格)
瓷雕人物 英国 1758年 高19.5厘米
陶瓷茶具 意大利 1770年
彩绘神话图陶盘 荷兰 18世纪中期 直径40cm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罗可可
蓝彩风景图陶盘 荷兰 德尔夫特 1753 直径25 描写将德尔夫特陶器运往阿姆斯特丹的情景 德尔夫特市立博物馆
彩绘花卉纹套碟 陶 荷兰 德尔夫特窑 直径75厘米 1750年 荷兰 德尔夫特市立美术馆
黄金大厅 巴黎 法国银行 1713-1719
罗可可式小沙龙 法国 巴黎装饰美术馆 1750年代
古漆之厅 奥地利 维也纳 美泉宫 1743-1749
罗可可式室内装饰
奥地利 维也纳 1720-1725
镜之厅(中央大厅) 德国 慕尼黑 1734-39
慕尼黑宫 华丽大厅 德国 罗可可 1730-37

瓷雕鹦鹉 德国 麦森窑 高35厘米 1734年
瓷 雕 人 物 德 国 宁 芬 堡 1754 27
年 高 厘 米
瓷 雕 人 物 德 国 宁 芬 堡 窑 1760
瓷 雕 人 物 德 国 宁 芬 堡 1755 年 高 厘 米

14.8
中 国 人 像 德 国 柏 林 窑 1768 39.8 37.3
彩绘神话纹瓷瓶 法国 塞弗尔窑 1781年 高32厘米
船型香壶 法国 塞弗尔窑 高44.5厘米 1761年
“玫瑰色蓬巴杜式”
1757~1764年间塞弗尔窑的主要产品
大多以蓬巴杜夫人所喜欢的玫瑰色作底色
代表作品:《水壶与水钵》
水壶与水钵 1760年 法国 塞弗尔窑
彩绘人物纹盖罐 法国 塞弗尔窑 1763 高36.5厘米
巡礼圣堂(内部) 菲尔兹.海利根 1743-1772 德国
奥地利 维也纳 美泉宫室内装饰 米里奥奈· 兹茵玛 1743-1749
陶瓷小客厅(有花鸟及中国人物) 1757-1759
陶瓷之厅 罗可可 1760-65 阿朗霍埃斯离宫
兹维法尔廷大教堂室内局部 1740-1765
圣 格 拉 高 利 乌 斯 和 圣 马 尔 泰 尼 教 堂 ( 莱 比 奈 迪 克 特 派 僧 院 )

彩绘瓷盘 法国 马赛 18世纪 高9.6 长30.5 宽20厘米
彩绘椭圆形陶盘 18世纪 长径60厘米 卢浮宫 罗可可
彩绘花卉纹瓷盘 1725年 纵23/横22.8厘米 巴黎装饰美术馆
描金彩绘花鸟纹瓷壶 英国 约1760年
蓝地描金花鸟纹瓷器 英国 18世纪
瓷罐 英国 布里斯托尔 1758年 高25.4厘米
风格特点:
纤细、轻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 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
艳丽浮华的色彩装饰
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
罗可可时期:
摄政时期(1715—1723) 法国 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英国、意大利、德国……:18世纪中期
罗可可风格形成因素:
1.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 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尚 2.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的进步 为罗可可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4.东方· 中国宫廷艺术风格的影响
年 左 高 厘 米 , 右 高 厘 米
贴塑盖罐 德国 柏林 高50厘米 1751-1757
瓷器系列 德国 赫希斯特窑 1755年
瓷罐 德国 路德维希堡窑 高57.5厘米 1765年
喜剧人物 德国
彩绘陶塑人物 德国 1757 高31.1厘米
有风景图案的瓷盘 德国 宽21/长24.7厘米 18世纪
罗可可服装——宫廷或贵族等上流社会的流行服装 特点:质地优良 款式新颖 做工精细
法 国 式 长 袍 英 国 制 1760
男 式 盛 装 意 大 利 制 1750
年 代
年 代
第三节
陶瓷工艺
一、欧洲瓷器的诞生
1709年 德国 德累斯顿(Dresden)
约翰· 弗里得里希· 伯蒂格尔 (Johann Fried rich Bottger, 1682—1719)
描 绘 着 罗 可 可 画 家 布 歇 的 《 音 乐 》 1715
瓷罐 德国 左高24.7cm/1766年,中高13.1cm/1762年,右高25.5cm/1765年
三、塞弗尔窑(Sevres)与法国陶瓷
1769年开始掌握了硬质瓷的烧制方法 但18世纪法国主要是以软质瓷为主
路易十四时期:宫廷提倡用陶瓷餐具代替金银餐具
路易十五时期:釉陶受到富裕市民和中产阶级欢迎
彩绘花鸟纹瓷盘 德国 麦森窑 1730年 长30厘米
船 长 像 德 国 麦 森 窑 1745
瓷 雕 人 物 德 国 麦 森 窑 1810

瓷雕人物 高25厘米 德国 麦森窑 1725-1730年
瓷雕人物 德国 麦森窑 高15厘米 1740年
瓷 雕 人 物 德 国 麦 森 窑 高 24 1732 厘 米
) 英 国 世 纪 中 期
18
冬宫餐厅 俄国 受法国罗可可影响
会客厅 布留尔宫 奥古斯特堡
市长宅邸室内 中国情调 1765年左右
第二节
染织工艺
中心地:法国
发展:
17世纪后期:欧洲织物工艺中心由意大利转到法国
18世纪以后:法国织物织造工艺和装饰纹样出现新特色
一、织锦
主要用途:
高档家具的衬垫 室内壁毯 服饰
黄地多彩的高瓶 德国 麦森窑
爱 神 之 殿 德 国 麦 森 窑 高 116 1750 厘 米
年 代
瓷 瓶 德 国 麦 森 窑 高 34.6 1730 厘 米
彩 绘 双 耳 瓷 罐 德 国 麦 森 窑 1719

年 高 厘 米
32
瓷 杯 德 国 麦 森 窑 高 19.5 1725 厘 米

贝形碟 德国 麦森窑 1730年代
装饰题材: 螺纹花卷、蚌纹、茛苕叶簇、彩带
材料运用: 贴木:胡桃木、花梨木、桃花心木 镀金铜饰:抽屉、镶板、边、角的加固与装饰
装饰效果:高贵而纤秀 种类增加:五屉衣柜、扶手靠椅
橱 柜 法 国 路 易 十 四 时 期
衣橱柜 安德烈· 夏路· 布尔 路易十四宫廷家具师制作 法国 1715
屏 风 法 国 路 易 十 四 向 路 易 十 五 过 渡 时 期
瓷雕人物 德国 约.约.坎德勒 1744年
后期:受奥古斯都三世的影响,创作小型着色瓷像 代表作品: 小型着色动物瓷塑、小型意大利喜剧人物系列瓷塑
瓷雕人物 德国 麦森窑 约.约.坎德勒 1770
彩绘花鸟纹方口方足瓶 德国麦森窑
陶 瓷 烛 台 德 国 麦 森 窑
彩绘堆雕盖罐 德国 麦森窑
金饰瓷瓶 德国 麦森窑
彩 绘 陶 塑 人 物 荷 兰 德 尔 夫 特 18 26.8 厘 米 世 纪 后 半 期 高 阿 姆 斯 特 丹 国 立 美 术 馆 罗 可 可
陶 塑 小 提 琴 荷 兰 德 尔 夫 特 窑 青 花 高 63 1720 厘 米 阿 姆 斯 特 丹 国 立 美 术 馆

第四节
木工艺
主要种类:家具 总体特点:
硬质瓷: 用高岭土为原料,烧色程度高
软质瓷: 以陶土和玻璃为原料,烧色程度低 壁体呈白色半透明状
艺术风格: 造型优美、制作工细、装饰豪华、质感柔和细腻
制作技法:采用不透明锡釉,烧成度较低
装饰手法:在乳白色的底子上描绘各种花卉纹样
塞弗尔窑瓷器的装饰特点:
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的装饰纹样 多以青、绿、黄或玫瑰色为底
有 希 腊 神 话 装 饰 的 壁 毯
中 国 式 织 物 ( 局 部 )
东 方 风 情 织 物
人 物 纹 织 物
花草纹织物 罗可可 法国里昂 18世纪
花和缎带/丝带 法国 里昂 路易十五时代 1760-70年
四方连续花卉纹样织物 法国里昂 路易十六时代 1780年 罗可可
二、服装工艺
高 尔 基 乌 斯 祭 坛 埃 基 特 克 维 林 阿 萨 姆
. . 1716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