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可可工艺美术
13罗可可工艺美术

• 书柜
中 国 式 床 铺
• 齐彭代尔椅子设计
3、德国
• 造型高大
• 装饰相对单纯,以木片、象牙、铜、锡等做镶嵌 材料
有雕刻装饰的桌子
• 扶手椅
• 墩式珍品厨
•镶 嵌 象 牙 螺 钿 小 桌
中国漆饰抽屉柜
• 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和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宫 廷贵族气息。
• 设计和制作受东方工艺风格影响
1、法国罗可可式家具
• 可分为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两个阶段。
• 前者是过渡阶段。特点是对后期巴洛克式家具的某些不 足之处进行了修饰。
• 后者是繁荣阶段。特点是新型家具不断出现,新装饰形 式大量运用。
• 浮雕人物纹银壶
三、罗可可式染织工艺
• 罗可可式染织纹样体系
• 主要特点:一、是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 二、是构成上注意非对称性的处理; 三、是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
罗 可 可 织 物
• 中国风情织物
• 菊花织物
• 植物纹织物
• 菱形纹织物
• 白地红花织物
四、罗可可时期家具工艺
• 彩绘堆雕盖罐
瓷 雕 人 物 钟 表
• 金饰瓷瓶
赫罗尔特
麦森窑艺术总监 • 初期作品多为中国
式的纹样
• 黄地多彩高瓶
• 坎得勒
作品风格多变。除 了大型动物雕塑外, 还创作了不少小型 动物瓷像和人物胸 像
• 雕刻中国人物
• 戏剧小丑
2、法国
• 塞弗尔窑----蓬巴杜夫人
• 装饰特点: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纹样,多以青、 绿、黄或玫瑰色为底。
彩色玻璃制造
• 花坛式玻璃吊灯
紫晶葡萄纹玻璃长颈瓶
• 威尼斯玻璃杯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充满了优雅、娇媚、精致和浪漫的气息。
在洛可可艺术中,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的贵族社会追求放荡、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因此洛可可艺术常常以贵族女性为主要题材。
画家们描绘了脸庞白皙、衣着华贵、面带微笑的女性形象,身穿华丽的礼服和丰富的珠宝,整体形象充满了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洛可可艺术中的装饰和细节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讲究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艺术品上常常出现曲线和卷曲的线条,以及复杂的花卉、装饰和特殊材质的运用。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味道和立体感,给人一种浪漫和华丽的感受。
洛可可艺术中的色彩也十分丰富。
画家运用了大量的明亮、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艳的粉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及金色和银色的装饰。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夺目,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
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
画家们追求描绘真实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幻想元素。
这种追求真实和浪漫的人文精神,使得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欧洲广受欢迎。
总的来说,洛可可艺术是一种注重细节、色彩饱和、女性形象优雅、描绘贵族社会生活的艺术风格。
它充满了浪漫、优雅和喜悦的气息,给人一种闲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洛可可美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美术名词解释“洛可可”是整个法国贵族产生的一种时代风格,以奢靡、奢侈、美丽等词语为特征。
虽然它在西方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瞥,但它留下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将永远被记录在艺术史上。
“洛可可”一词诞生于法语。
洛可可洛可可是法国Rocaille和coquilles的组合。
意思是“贝壳”或者“岩石工艺”。
背景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处于全面对外扩张时期,国家内外矛盾处于相互制约的和平状态。
当时法国无论是文化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欧洲最强的,所以法国自然成为了整个欧洲的中心。
在路易十四时期,备受推崇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巴洛克”,有“不规则珍珠”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怪诞”、“怪异”的意思。
当时,在文艺复兴末期和宗教改革初期的欧洲社会,巴洛克诞生于——年的法国,欧洲艺术和思想的中心。
它摒弃了以往优雅稳重的风格,代之以表现出热情、怪诞、华丽和充满阳刚气息的艺术特征。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为了稳定皇权,路易十四有意识地让当时的贵族陷入放荡的状态,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
于是他开始建造现在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邀请当时的贵族,让他们的生命溜走,尽情享乐。
但是,后果是,它可能耗费了当时法国几乎一半的财政收入。
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继承了王位。
在经历了当时法国优雅、怪诞、庄重的巴洛克风格之后,喜新厌旧的贵族们开始了新的风格尝试,也是为了在充满繁文缛节的宫廷生活中做出改变。
他们开始放任自流,路易十五很快也加入进来,不顾当时的社会形势,开始了他荒谬而漫长的统治生涯。
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与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乾隆时期有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
风格清新素雅的瓷器、丝绸、家具等物品很快俘获了当时的法国贵族,为洛可可风格的形成立下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火焰越烧越旺,出现了一个加柴火的人,3354庞巴杜夫人,或者可以说是她掌管着火焰。
由于蓬帕杜夫人特别受到昏君路易十五的喜爱,带有强烈女性色彩的洛可可风格开始席卷法兰西。
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欢带有中国色彩的装饰品,于是“洛可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设计风格。
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方面。
它是在17世纪“巴洛克”室内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艺术比巴洛克装饰手法更加柔媚纤巧、精美细腻。
洛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洛可可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纤细娇艳的女性形象。
这种风格在家具造型上,常用涡卷形曲线、弧线、贝壳纹、曲线来表现女性的妩媚与娇柔;家具和门、窗、栏杆、桌椅等都以卷涡、弧线和贝壳纹等相互交错,组成纤细秀美的形式。
洛可可艺术的一种新的样式。
它主要受到法国路易十五时期陈设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影响,以室内装饰见长。
主要代表有凡尔赛宫、圣心教堂和卢浮宫等处。
洛可可艺术的代表是巴黎的凡尔赛宫、马德里的皇家公园、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等。
罗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罗可可一词是古希腊的译名,原意为“奇异的古代建筑”,后被引申为“贝壳式”、“扭曲了的珍珠式”等,是“奇异古怪”的意思。
罗可可风格具有纤弱娇媚的女性情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纤细华丽。
巴洛克又称“巴洛克风格”。
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和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喜欢用夸张的颜色,如金色、深红色、深绿色等,很少用黑色、白色。
这种风格反映了盛行于17世纪路易十五时代的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洛可可艺术的先驱。
18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
“罗可可”的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壮丽的特点,又增加了亲切柔和与温馨的感觉。
但它又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一些朴素、淡雅甚至是带有乡土味的色彩。
但其室内装饰、家具和织物的装饰图案却运用了法国东北部图案纹样和花边,显得轻快洒脱,富有乡村气息。
在室内装饰方面,洛可可风格大量使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洛可可风格详解

洛可可风格详解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和装饰风格,源于法国的洛可可文化。
这一风格在欧洲和美国广泛流行,凭借其精致的细节、优雅的曲线和浪漫的氛围,成为当时社交场合以及宫廷宴会的时尚选择。
本文将对洛可可风格进行详细解读,从不同方面分析洛可可风格的特点和影响。
1. 艺术特点洛可可风格追求轻盈、优雅和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人主义。
以下是洛可可风格的几个典型特点:•曲线与对称:洛可可艺术中的曲线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它们被广泛运用在家具、建筑和艺术品中。
这些曲线通常柔和而有弹性,能够给人一种优雅、流畅的感觉。
此外,对称也是洛可可风格的重要特点,对称的设计能够提升整体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繁复的细节:洛可可风格追求极致的细节处理。
在家具和室内装饰中,常常使用精美的雕刻、装饰和镶嵌等技巧,以展现富丽的面貌。
这些细节表现出洛可可的浪漫主义,给人一种繁华而奢华的感觉。
•亮丽的色彩:洛可可风格广泛采用亮丽的色彩,如粉红、浅蓝、金黄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使得洛可可风格更加活跃、愉悦,同时也与当时欧洲贵族社会的富丽生活相契合。
2. 室内装饰洛可可风格在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创造出浪漫而又宛如童话般的空间氛围。
以下是洛可可室内装饰的主要特点:•壁画和绘画:洛可可室内常常以壁画和绘画来装饰墙面。
这些画作通常具有柔和的色彩,描绘着优雅的场景、花卉和天使等,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同时,画作所传递出的丰富情感也是洛可可风格的体现。
•精美的家具:洛可可风格的家具追求造型优雅、细节精致的特点。
常见的洛可可家具包括华丽的床榻、雕花的梳妆台和精致的餐桌等。
这些家具通常运用曲线和雕刻,同时采用丝质、绒布等华丽的材料,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华丽的窗帘:洛可可风格窗帘的设计也是富丽堂皇的。
它们通常使用华丽的面料,如丝绸和纱网,搭配精致的装饰品,如花朵、蝴蝶和蕾丝等。
这些窗帘的设计既可以提供隐私,又能为室内增添一份浪漫和典雅。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现藏巴黎戈贝兰博物馆的《路易十四加冕式》(图 14-2)是 《国王的故事》中的一幅壁毯。作品中人物众多,场面壮观。
• 大型的织锦壁毯是用竖机制作的。经线多用麻或锦,纬线 则是丝或毛,并加金线或银线。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纬线 起花的工艺已极为成熟,较之经线起花更便于模仿绘画的 效果。尤其是当时的织物师已考虑到因壁毯质料的不同而 造成光线反射的因素。在戈贝兰织物所里还制作了大量写 实花卉纹样的织锦壁毯,同样是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粉本, 构图繁密,色彩丰富。
• 路易十四时期“豪华型家具”在 桌、椅、床的设计上反映最为明 显。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寝室里的 《权威之床》、大厅里的《正义 之床》和贵妇人用的《公妃之床》 等几乎都罩以华丽的织锦,四柱 和天盖也镂刻精细。
• 总之,17世纪法国的家具工艺是 取得了独特成就的,尽管它更多 地表现了宫廷工艺美术豪华繁缛 的某些特点,但在设计或制作工 艺方面都是极为卓越的,并具有 一定的影响(图14-7)
• “洛可可”(Rococo)源于法文“罗卡伊尔”(rocaille), 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 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 样式。在法国,它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 十五时期(1700—1774);在英、意、德等国均指18世纪 中期。
•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 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浮夸的色彩作装饰构成。
•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从社会历 史背景来看,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商业获得了大力发展, 已成为当时除英国以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
• 其次,就装饰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言,洛可可风格的形成 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晚期 的巴洛克艺术已经在某些方面呈露出洛可可艺术的端倪。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罗可可艺术罗可可艺术源于18世纪欧洲,起源于法国。
罗可可一词源自法语“rocaille”,意为“贝壳石膏装饰”。
罗可可艺术于1730年到1770年间盛行,是巴洛克艺术的后期发展阶段。
与巴洛克艺术相比,罗可可艺术更加轻盈、自由、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装饰性。
二、罗可可艺术的特点1. 流动的线条和曲线罗可可艺术以流动的线条和曲线为特征,这些线条追求优美、柔和的形态,并经常与自然界的元素相结合,如花朵、藤蔓等。
线条的流动性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2. 优雅的装饰性罗可可艺术注重装饰和细节,作品中充满了精细的雕刻和铺绣,尤其是利用壁画、壁炉、壁橱等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
这些装饰元素以雕花、镂空、金箔等方式呈现,丰富了艺术品的层次感,使之显得富丽堂皇。
3. 明亮的色彩罗可可艺术中常使用明亮的色彩,如粉红、浅绿、柔和的蓝色等。
这些色彩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和罗可可时代人们对自然和快乐生活的向往相吻合。
三、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1. 卷曲卷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用来装饰家具、壁画、雕塑等。
它指的是将线条或纹饰以曲线的形式表现,通常呈现出旋转、螺旋、波浪等形态。
卷曲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流动感和动感,使之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2. 剖面雕刻剖面雕刻是一种在立体物体的表面上进行的雕刻形式,常用于装饰家具、墙面和天花板等。
剖面雕刻可以使物体表面呈现出精细的纹饰和图案,使整体更加丰富多样。
3. 淡雅粉色淡雅粉色是罗可可艺术中常用的色彩之一,它体现了罗可可时代对优美、柔和的追求。
淡雅粉色常用于墙面、家具和装饰品的涂装,使室内呈现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4. 壁炉壁炉是罗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它被视为贵族生活的象征。
罗可可风格的壁炉通常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富有华丽的装饰。
壁炉成为了当时居室中的焦点,也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四、罗可可艺术的影响与传承罗可可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异同_雷光

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异同文ˉ沈阳理工大学ˉ雷光ˉ韩成惠[内容摘要]本文以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形式与功能上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与相同之处背后的文化内涵。
巴洛克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是洛可可风格工艺美术的一个声势浩大的节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美术过渡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夸张浪漫混搭华丽繁缛玲珑细巧柔美一、比较两种文化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对于巴洛克(Baroque)与洛可可(Rococo)的来源与定义在此我不做过多的阐释。
17世纪被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代,是建筑和绘画为主要形式的时代,雕塑不再像文艺复兴时那样以一门独立艺术地位出现,它被降低到作为建筑的装饰地位。
巴洛克的工艺美术主要围绕的是因建筑而兴起的染织工艺、木工艺和玻璃工艺等。
建筑是巴洛克时代的主要形式,其他工艺美术都是为其服务。
这种巴洛克式的建筑比以往的建筑更多地去炫耀权威和财富,它大量采用各类贵重的材料,在各个细部采取最华贵的也最繁复的装饰;另一方面建筑师也鼓励去追求那些最“耳目一新”的效果以震慑大众。
他们强调运动,强调变化,仿佛赋予了石头生命的色彩。
波罗米尼的《圣卡罗教堂》是个极好的例子,其主要特征:规模宏大,巧夺天工,奢侈的装饰和大量采用圆柱、重叠柱、圆顶、断檐波浪形墙面。
建筑外形呈波浪状,运动感极强。
其建筑外表附贴大量的饰物。
与建筑同样,巴洛克风格织锦、木工艺、玻璃工艺、金银工艺、陶工艺、石工艺造型也是十分的烦琐复杂、大气,极具韵律感。
比如德尔夫特陶器《青花花草纹轮形陶壶》,从形制上我们可以感觉出它与古典的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设计把腹部变成中空的车轮状,中部有高浮雕装饰,其口部外张,颈部略较口部小,底座分几层与腹部相连。
器形奇特、韵律感强,加上坚硬的质感让人感觉到阳刚的男性气息。
贝尼尼的雕塑也如此,比如其作品《四大河喷泉》,人物形象健硕,充满阳刚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 1.概述
• 2.染织工艺 • 3.陶瓷工艺 • 4.木工艺 • 5.其他工艺
• 概述
• 罗可可( Rococo)是源于法文"岩石”的复合词。
• 罗可可风格实际上就是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的艺术风格。 该名称最初出现于19世纪,是欧洲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形容 18世纪中期盛行的装
歇
• 特点: ( 18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罗可可式的染织纹样大体形成) • 1、注重自然主义的织物纹样的表现
• 2、在构成上注意对称性的处理
• 3、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一 丰富的层次和明暗关系
• 题材: • 18世纪40年代一50年代 :方形的连续纹、蛇行纹、贝壳纹、带有情节性的
人物风情等、 • 18世纪60年代70年代: 自然主义纹样逐渐趋向于图案化,显示了向新古典主
• 罗可可染织工艺的中心地:法国 • 罗可可染织工艺的发展: • 17世纪后期,欧洲欧洲织物工艺中心由意大利转到法国 • 18世纪以后,法国织物和制造工艺和装饰纹样出现了新的特色 • 罗可可织锦主要用于高档家具的衬垫、室内的壁毯、服装面料 • 代表:戈贝兰织物18世纪中期进入黄金时代,罗可可绘画大师也参与设计例如法国宫廷画家布
的蔓滕纹样
• 2.坎德勒初期受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影响制作大件瓷、雕喜欢制作动物形瓷雕。后期 受奥古斯都三世影响制做小型动物着色瓷像。
• 装饰花瓶JOHANN GREGOR HOROLDT (赫罗尔特)
• 在器物的边缘绘制金色的花纹, 在器物中心部蓝黄底色上绘制 金、红、绿等色的中国人物, 其中有手拿长长的烟管、头戴 斗笠的老人,有衣服华丽的贵 妇等等。
• 饰样式。这种风格源于法国宫廷,吻合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求,很 快在欧洲诸国宫廷中盛行。
• 时间段: • 在法国,特指摄政时期( 1715年- - - -1723年) • 路易十五时期( 1723年- - - -1774年) • 在英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泛指18世纪中期
• 罗可可风格特点: • 纤细、轻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 • 逄界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艳丽浮华的色彩进行装饰 • 罗可可风格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也被称作是中国装饰
面
• 法国木工艺
• 1、摄政时期(从巴洛克发展到罗可可的过渡阶段)
• 对后期巴洛克家具某些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饰
• 在家具的造型、装饰手法、材料运用、器物种类上都有明显改进艺术风格:以优美 的曲线表现动感而不失严谨的装饰效果。造型追求变化,以曲线造型充分形成了轻 柔流畅, 富于神韵的装饰效果。装饰手法:雕刻、贴木、镶嵌、贴金、模塑等技术义王艺风格过渡的特征• 其他国家的染织工艺
• 意大利一优秀的传统仍然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发挥着作用英国一印 染工艺发达 ,木版印染和铜版染色十分流行西班牙、德国、荷兰 等织物工艺各具特色
• 服装工艺:
• 质地优良、款式新颖、做工精细
• 陶瓷工艺: • 备注: 18世纪之前,欧洲不会生产瓷器那个时候他们所拥有的瓷器,
• 在1769年开始, 法国人掌握了硬质瓷的烧制方法,但是18世纪法国主要 是以软瓷为主路易十四时期,宫廷提倡用陶瓷餐具来代替金银餐具, 促进了陶瓷餐具的大力发展路易十五时期,釉陶受到富裕市民和中产 阶级的欢迎
• 特点:塞弗尔窑的瓷器装饰,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的装饰 纹样,大部分都是以蓝色、绿色、黄色或者玫瑰色作为底色。另外, 不少著名的罗可可绘画大师都曾涉足期间。
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曾经一-度欧洲人把瓷器 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
• 欧洲瓷器的诞生: • 1709年德国德累斯顿 • 约翰弗里德里希伯蒂格尔、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烧制了
欧洲最早的硬质陶 • 1708年7月, 朱红色瓷制炻器诞生一伯蒂格尔炻器 • 1709年3月,伯蒂格尔烧制出欧洲第-件白釉瓷器
• 装饰题材:螺纹花卷、蚌纹、茛苕叶纹饰、彩带等等
• 罗可可风格形成的原因 • 1、蓬巴杜夫人热爱艺术左右着当时法国宫廷的艺术风尚 • 2、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为罗可可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 • 3.罗可可风格实际上就是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臬 • 4当时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宫廷艺术风格,对法国宫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染织工艺
• JOHANN GREGOR HOROLDT (赫罗尔特)
• 茶碗与茶碟
• 1733年
• 1725年以后,赫罗尔特的装饰风格从中国式样向 欧洲式样转化。这一时期作品装饰主题以欧洲 城市、湖泊、公园、田园为主,从欧洲的版画、 油画中汲取不少营养,器物的边缘仍是阿拉伯, 中国、日本的花草纹样。
• 法国塞弗尔窑
• 法国玫瑰色蓬巴杜式 • 在1757年到1764年间,法国的塞弗尔窑的主要产品大多数都是以蓬巴
杜夫人所喜欢的玫瑰色作为底色
• 斯普特窑与英国骨灰瓷 • 英国骨灰瓷的发明权归于鲍屋窑的创立者托马斯弗赖
伊,但是改进工艺,从而使骨灰瓷达到第一流水平的是小 乔希亚斯普特。 • 斯普特瓷窑与韦奇伍德工房并称为18世纪英国产瓷名 窑。
• 麦森窑与德国瓷器: • 麦森窑: 1710年开设,王室瓷窑 • 初期制品:无釉杯、施釉杯、瓷盘、碗钵 • 材料:次维考粘土和“希诺瓦白土” • 1713年真正的硬质瓷器出现,批量生产优质白瓷,得到普遍的赞赏。
• 代表人物: • 1.赫罗尔特珐琅彩瓷器、瓷碗首创黄色瓷器 • 装饰风格具有东方色彩 ,尤其是中国的装饰特征,还创作了一批被称为“印度花纹”
• 哥本哈根窑与丹麦陶瓷 • 皇家哥本哈根瓷窑的创建者、化学家F.H.米勒 • 哥本哈根窑礽期代表:“弗罗拉达尼卡” 是丹麦王室准
备作为赠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礼物而定制的。
• 木工艺 • 整体特点: • 1、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宫廷贵族气息非常浓重 • 2、受东方艺术风格影响很大,充满着东方情调 • 3、同在罗可可时期, 不同的国家各具风格特征 • 4设计、制作、装饰空前丰富,空前精良,形成了欧洲制木工艺史无前例的灿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