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知识宣传汇总.
辐射宣传资料(科普资料)

辐射宣传资料1.什么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在自然界中, 一些元素的原子能够通过核衰变自发地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科学上命名为α、β、γ射线等), 这些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和贯穿物体的本领, 进入物体后能够改变物体原子的结构, 引起物体性能的改变, 我们将这些能够自发发射射线的元素叫放射源, 能人为发射射线的装置叫射线装置。
2、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目前, 核技术在社会各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上应用在育种、防虫方面。
(2)、核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探伤、测厚、称重、料位、仪器仪表等。
(3)、核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大家常见的各种CT机、X射线摄片、透视、放射治疗、核医学。
3.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对人类的危害放射源工作时的剂量非常大, 如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人在辐照室短暂逗留可致人死亡或重伤, 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 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
(1)、急性放射病是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辐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
如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细胞暂时减少、造血障碍、皮肤溃疡、发育停滞等, 急性放射损伤平时非常少见, 只在从事核工业和放射治疗时, 由于偶然事故而发生, 或在核武器袭击下发生。
(2)、慢性放射病是在较长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而引起的。
如慢性皮肤损伤, 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
慢性损伤常见于放射工作职业人群, 以神经衰弱综合症为主, 伴有造血系统或脏器功能改变, 常见白细胞减少。
(3)、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
在胚胎植入前期受照, 可使出生前死亡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受照, 可使畸形率升高;在胎儿期受照, 小头症、智力迟钝等发育障碍的出现率增高。
因此对育龄妇女和孕妇, 在防护上都有特殊的要求。
(4)、辐射可能致癌和可能造成遗传损伤。
在受到照射的人群中, 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
乳腺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受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点总结(超全)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点总结(超全)1、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相似于太阳,电子相似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答案:C2、关于引入当量剂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引起的不同生物学效应。
B.为了统一表示各射线对机体的危害效应。
C.当量剂量是针对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值。
D.在评估辐射所致人体健康的总损伤时,考虑到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因素。
答案:D3、以下属于I类射线装置的有()A.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B.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用加速器(不含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C.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D.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E.粒子能量大于等于100兆电子伏的加速器答案:BDE4、X射线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有().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电离效应E.激发效应答案:ABC5、()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行近地表处置。
A.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B.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C.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D.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答案:C6、关于γ射线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错误的说法有()A.能量单一的γ光子与物质相互所用,可能产生连续能谱的X射线。
B.γ光子的能量较低,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越大,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也越大。
C.大约80%的光电效应发生在K壳层。
D.可能产生两个电子,一个是光电子,一个是俄歇电子。
答案:A7、典型成年人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牙齿前后位(AP)投照每次摄影入射体表剂量为()mGy。
A.5B.4C.3D.2正确答案:A8、根据射线装置分类,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属于()射线装置。
A.I类B.II类C.III类D.V类9、内警戒区初始半径建议值:怀疑为脏弹,内部警戒区初始半径为()。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辐射安全是指在辐射环境中保护人体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等。
了解辐射安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辐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1.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辐射有多种来源和类型,包括自然辐射和人造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和太阳辐射。
人造辐射则来自于人类活动,如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和核能发电厂等。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对于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2.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是评估辐射危害的重要因素。
减少辐射剂量和接触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比如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距离核设施等。
3.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比如,保持距离电子设备一定的距离、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耳机等。
4.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常常使用到辐射,如X射线、CT扫描等。
在接受医疗检查时,我们应该了解辐射的用途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同时,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5.保护核辐射:核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在核能发电厂、核科研单位等核设施周围,应严格控制辐射的泄漏,确保辐射安全。
同时,核设施附近的居民也应该了解辐射的情况,遵循相关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6.加强辐射监测和管理:辐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辐射安全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辐射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公众也应关注辐射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的基础。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放射防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核医学、核能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环境中的工作岗位。
放射防护的实施旨在减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防止辐射污染和保护环境。
除了专业人员外,一般公众也需要了解一些放射防护知识,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下面将就放射防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吸收。
2. 距离原则:与辐射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3. 隔离原则:通过隔离、屏蔽和阻挡等措施减少辐射照射。
二、放射源的分类根据放射源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放射源分为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1. 天然放射源:包括地球、太阳天然放射,以及人体内存在的钾、铷、钍等放射性元素。
2. 人工放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等。
三、辐射防护的措施1. 个体防护:佩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戴口罩、佩戴手套等。
2. 工作场所防护:增加屏蔽物、加强通风、限制人员进入等。
3. 应急处置:紧急撤离、急救护理、辐射源限制等。
4. 监测控制:辐射剂量监测、环境辐射监测、辐射源追踪等。
四、放射剂量的计量和限值1. 放射剂量的计量单位:剂量当量、照射剂量、照射率、活度等。
2. 放射剂量的限值标准:职业暴露限值、公众接触限值、环境放射标准等。
五、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 国家标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等。
2. 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核能公司、辐射设备制造商等应遵守相关行业标准。
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 急性辐射病:全身照射导致的急性辐射病,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等。
2. 慢性辐射病:长期低剂量照射导致的慢性辐射病,包括白血病、癌症等。
3. 遗传影响:辐射对人类生育后代造成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突变、胎儿畸形等。
七、公众的放射防护知识1.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过多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等。
防辐射安全知识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 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了解辐射的危害
01
了解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基因突变等,
提高对辐射的警惕性。
认识辐射源
02
了解常见的辐射源,如电磁辐射、放射性物质等,以便在生活
中注意防范。
关注高辐射场所警示标识
03
在公共场所或户外活动时,留意高辐射场所的警示标识,避免
进入或停留。
学习防辐射知识
学习防辐射技巧
了解并掌握防辐射的基本技巧,如远离辐射源、穿戴防护服等。
关注防辐射研究进展
关注防辐射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时了解最新的防辐射技术和方法。
参加防辐射培训课程
参加专业的防辐射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防辐射知识和技能。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02
03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 入足够的抗氧化物质和微 量元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
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身 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辐射的来源与危害
来源
辐射可以来自自然界(例如太阳、地 球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来自人工 制造的放射性物质和医疗设备等。
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辐射下可能导致 各种健康问题,如癌症、遗传突变、 皮肤损伤等。
生活中的辐射源
电子产品
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 出非电离辐射。
建筑材料
一些建筑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含有放射性元 素,可能释放出电离辐射。
制定应急计划,了解应急疏散路线和 避难所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 采取行动。
生活中的防辐射措施
辐射安全与防护重点知识点大全

辐射安全与防护重点知识点大全1、从事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放射诊疗机构,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法规申领().A.放射诊疗许可证B.放射安全许可证C.辐射诊疗许可证D.辐射安全许可证E.放射治疗许可证正确答案:AD2、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A.5B.8C.10D.15答案:C3、α辐射,又称α粒子,是由()发射出的、带正电荷的氦原子核。
A.较小的不稳定原子核B.较大的不稳定原子核C.较小的稳定原子核D.较大的稳定原子核答案:B4、以下()属于医用II类射线装置A.DSAB.质子治疗装置C.中子发生器D.粒子能力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答案:A5、质量保证是指()A.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B.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控制作业技术的活动C.实施单台设备、成套设备或整个核医学诊断检测质量保证活动的详细指南D.以上都不是答案:A6、指导性文件由()制定并发布,用于说明或补充核与辐射安全规定以及推荐有关方法和程序。
其他监管要求文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其委托单位制定并发布的其他核与辐射安全规范行文件和技术文件。
A.国务院根据国家法律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有关部门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C7、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A.重大辐射事故B.较大辐射事故C.一般辐射事件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E.一般辐射事故答案:ABDE8、下列哪些事故定义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A.I、II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
B.I、II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环境污染后果。
部器官残疾。
D.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合3人)急性死亡。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如何正确应对辐射

辐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减少或阻止人们接触到辐射的过程,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正确应对辐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知识。
本文将从辐射的种类、辐射的危害、常见的辐射防护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增加大众对辐射防护的认识。
一、辐射的种类及危害1. 离子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
α粒子和β粒子主要通过皮肤层传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而γ射线穿透力强,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较大伤害。
2. 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引起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紫外线对皮肤有损伤作用,并可能导致皮肤癌;长时间接触微波和无线电波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影响。
3. 粒子辐射:主要是高能粒子束,如质子、中子等。
这些粒子束具有强穿透力,对人体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引起放射性疾病。
二、常见的辐射防护方法1. 时间限制: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方法。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2. 距离保护: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强度。
根据不同的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远离辐射源。
3.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阻挡辐射的传播。
例如,使用铅板、混凝土墙等材料来屏蔽γ射线;使用特殊材料来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
4. 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具体情况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射线服等,有效隔离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5. 定期检测:对可能接触到辐射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辐射风险。
6.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
7.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公众对辐射防护的认识,了解辐射源和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三、辐射安全管理与法规1. 建立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辐射防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

5、放射性疾病..................................................................... 10 6、放射性疾病的九个症状................................................. 10 7、辐射防护的任务与目的................................................. 11 8、辐射防护的三项原则..................................................... 12 9、辐射防护的方法............................................................. 12 10、警惕生活中的放射源................................................... 13 1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14 12、放射源全过程监管....................................................... 16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 17 一、电磁基础知识.....................................................................17 1、什么是电磁辐射?......................................................... 17 2、什么是感应电磁场?..................................................... 17 3、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的区别?..................................... 17 4、电磁辐射的来源?........................................................... 18 5、我国有关电磁辐射标准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18 6、我国电磁控制标准是否严格?..................................... 18 7、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19 8、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都有哪些?................................. 19 二、广播电视............................................................................. 20 1、广播电视的辐射源都有哪些?..................................... 20 2、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3、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4、调频电视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放射防护须知
一、 放射诊疗是人类现代医学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必要的、合理的放射诊疗利大于弊。
二、 当您进行透视、拍片、CT、造影和介入诊疗时,医 务人员会合理运用、优化选择各种放射诊疗技术,在达到 诊疗目的的同时,尽量减少照射剂量。
三、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接受放射诊疗时,请务必遵 从以下要求,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最大限度地避免辐射 损伤: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张滨解答:CT检查因较 以往的X线拍片更能清楚地显示细小病变,减少误诊,已 成为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各大医院使用的CT 检查设定的剂量都是相对安全的,在检查中设备根据人体 的不同部位设定不同的参数,并且检查过程中都使用了自 动毫安扫描,较以往的检查剂量越来越低。
经常听到有女性朋友在接受诊断性放射线,比如胸部x片,口
腔x线照射,或者腹部 x线照射后,发现怀孕了,或者怀孕期 间因为疾病原因不得不接受x线照射了,于是身边朋友甚至很 多医生都告诉她,孕期受到了照射会造成胎儿畸形,趁早终 止妊娠,引产了事。谁也不想有个不健康的孩子,于是一个
小生命就被扼杀在胚胎期了。
孕期受了照射真的会影响胎儿吗? 怀孕期间因诊断的需要可能接受的放射性诊 断措施有X线照射,超声波,核磁共振,CT扫描, 或者核医学诊断。其中,X线照射是最常见也是最 容易引起孕妇和家属惊恐的。这来源于公众的普 遍认识,认为X线照射会伤害胎儿,甚至引起畸胎。 中国自由的堕胎政策又导致孕妇为避免畸胎的可 能而选择堕胎的非常常见。
6、 患者及其陪检者进入各类射线机房时,可主动要求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 具,或执行工作人员安排的防护措施。
7、 放射诊疗完毕,请尽快离开机房,以减少散射线危害。
8、 患方应遵从执业医师制定的放射诊疗方案,切勿盲目要求不必要的射线 检查项目,避免无效照射。
二个问题解答
北京读者卢女士问:我今年67岁,没有慢性病,一个半月 前出现咳嗽、咳痰,住院治疗,这段时间前后做了 3 次肺 部CT检查,请问这么短时间做这么多次,X线辐射会不会 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
尽管100多年前人们才发现放射性,但放射性从来就存在 于我们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 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 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人们 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 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
辐射安全知识宣传
慈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X射线的发现
1895 年伦琴( Roentgen )发现 X 射线, 1896 年贝克勒尔 (Becqnerel )发现放射性物质铀,开启了原子能和平利 用的大门。
X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X射线影像诊断为代表的各项放射诊 疗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 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人类防病治病发挥了重要 作用。尤其是近十年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放 射诊疗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手段也在迅猛发展。同时,放射 防护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院开展的放射诊疗技 术包括X射线检人员应自觉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主动配合,使诊疗活动
2、 患者和陪检人员应在规定区域候诊,远离贴有黄色辐射标识的区域。
3、 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严禁随意开启射线防护铅门。
4、 铅门上方的红色辐射指示灯闪亮时,严禁进出机房。 5、尽量减少陪检人员,处于孕期的家属、携带婴幼儿的家属禁止陪同检查。
射线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 组织,从而对生物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 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 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时,一般 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不同组织和细胞 的辐射敏感性,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有很大差异。人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组织有:淋巴组织、 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和胚胎组织等;中度敏感组 织有: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和肾、肝、 肺的上皮细胞等;轻度敏感组织有:中枢神经系统、内分 泌腺、心脏等;不敏感组织有:肌肉组织、软骨、骨组织 和结缔组织等。
我们每天都接受来自环境的 X线辐射,例如坐 10小时飞机 所受到的辐射约为 0.2毫西弗 (辐射剂量),拍一次胸片约 0.01毫西弗,一次胸部CT检查约为2-3毫西弗。大量流行 病学调查表明,当剂量低于100 毫西弗时,癌症风险无明 显增加。因此,对影像检查辐射的担心没有必要。 在肺炎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安排CT检查,不 同病人检查的次数可能不同。有的重症或特殊肺炎患者需 要做多次CT,以鉴别诊断、观察疗效、指导用药。建议患 者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检查。
放射源的防护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 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n射线)、X射线,它们看不见,摸不着, 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 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材料可有效 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用混凝土、铅等阻挡; 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 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 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 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 (一)距离防护: 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二)屏蔽 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 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