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胶卷冲洗

合集下载

冲印胶片的步骤

冲印胶片的步骤

一、冲洗黑白胶卷的步骤冲洗黑白胶卷的步骤有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

1.显影液与定影液的配制显影液由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抑制剂、溶剂所组成,常用的显影剂有米吐尔、菲尼酮,几奴尼。

定影液由卤化银溶剂,防污剂、防硫剂、坚膜剂所组成,常用的卤化银溶剂有硫代硫酸钠(又称海波),氯化铵。

如果不愿意自己配制,也可以到照相材料商店买现成的套药(有干粉和水剂两种)。

如果自己配制,则应注意下列各点:①按配方精确地称出各药品的重量。

②按配方中规定的药品顺序,将药品一一溶解,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第二种。

③显影液一般在50度左右的温水中配制。

温度太高会促使显影液氧化,温度太低药品不易溶解。

停显液,定影液可以在30度左右的温水中配制。

④显影液配制结束后略带棕黄色是正常的,但停显液、定影液应该无色透明。

如发现显影液呈酱油一样的深棕色,定影液呈黄色混浊状,就应报废重配,并检查药品质量及配药的顺序等.⑤发现显影液、停显液、定影液有杂质,应过滤后方能使用。

配制好的显影液要用棕色瓶密封装满放在阴暗处。

2.冲卷器皿的准备冲洗黑白胶卷的用具有:①冲洗胶卷用的冲洗盆,冲洗罐(又叫显影罐)。

②罐冲时装胶卷用的暗袋。

③温度计,量杯,天平。

④冲卷过程中看片用的暗室安全灯。

如果定时定温冲卷,可不用安全灯,若没有把握,则可用深绿色安全灯(也可在手电简前面加2—3层绿纸代替)。

观片时可看其乳剂面的分隔线是否黑白分明,若明显清晰则显影适中。

观片一般在显影至全过程4/5时进行,观片次数不应超过2次,否则底片会产生灰雾.⑤有条件可购置定时用的定时钟。

⑥安全的暗房。

因为冲洗黑白胶卷都是在全黑的暗房中操作(罐冲例外。

若没有暗袋,罐冲装卷也需绝对黑暗的暗房),不允许有余光,漫射光、反光。

最好在冲卷前认真检查一次,否则胶卷会发生二次感光,出现特异效果,或使胶卷因露光而报废。

3.配方的选择目前世界上冲洗黑白胶卷的配方很多,有好几十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国产黑白胶卷【冲洗,以及细节】总结~

国产黑白胶卷【冲洗,以及细节】总结~

国产黑白胶卷【冲洗,以及细节】总结~玩胶卷的同人们初期都选择国产类胶卷,因为它足够便宜费起来不心疼,对胶片机的熟络也是从低类胶卷开始。

目前常见的三种国产卷:乐凯公元 GP3[120]乐凯【120】实践总结:上述三类卷我都冲洗过,本人觉得国产卷的片机比较硬,显影时间比较慢,在规格上显影时间都是在5-10分钟,其实使用HC110B类稀释液显影时间定在6~6.5就可以了,最多7分钟顶到头了,不然出来的片都比较黑,细节图多的胶片我建议显到6,40MIN就可以。

细处有小死黑颜色效果会不错的,温度方面:乐凯给的国产片机时间与其余三个牌子的时间没有出入。

18度 7.5MIN19度 7MIN20度 6.5MIN21度 6MIN22度 5.5MIN23度 5MIN24度 4.5MIN几个基本步骤须知:【预湿】将20℃的清水倒入显影罐,轻微搅动,进行约1分钟的预湿,完毕后将水倒空。

预湿的目的在于使胶片的感光乳剂能够均匀地吸收水分,使胶片吸收显影液更均匀。

另外,预湿同时还能洗掉胶片上抗光晕的染料涂层(也叫“色罩”),以免其污染显影液,这就是为何有些胶片预湿后倒出的水呈粉红或浅褐色的原因。

【显影】将显影罐口稍微倾斜,以最快的速度将20℃的显影液注入显影罐。

注满时开始计时。

药液的注入和倒出也最好事先练习几次,一次可冲两卷的AP显影罐容量大约是700ml,通常应在10-15秒内完全注满。

显影液注满后,为防止有气泡吸附在胶片上,可将显影罐在桌面上轻轻敲几下,随即开始搅动。

不锈钢罐需上下翻转显影罐进行搅动,象AP这样的塑料罐只需转动罐中间的搅动杆就可以了。

搅动的正常频率一般为:显影开始的30秒内连续搅动,随后每30秒内的前5秒搅动。

需要注意的是,搅动的频率对显影效果有着直接、明显的影响。

搅动过频,胶片乳剂膜附近的药液更新快,药液流速大,显影速度加速,会使影像的反差增大,颗粒变粗。

搅动过少,乳剂膜附近的药液更新慢,药液流速小,显影速度放缓,会使影像的反差变小,还可能造成显影不均和气泡现象。

黑白胶卷冲洗

黑白胶卷冲洗

总的来说,柯达老产品多喜欢用米吐尔,新产品多喜欢用菲尼酮S,伊尔福的产品绝多数喜欢用菲尼酮及其衍生物。

而维生素C钠显影剂,两家都用,柯达代表产品是XTOL, 伊尔福代表产品是ILFOSOL S首先把胶片浸入显影剂中显影,把已经感光的卤化银转化为黑色金属银,末感光的卤化银则不发生反应。

然后,停止显影,再浸入定影剂中定影,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晶体溶解,只留下黑色的金属银。

二,我的装备1,显影罐:我用AP的塑料显影罐,好用,半自动装片,不容易出差错,设计合理可以确保水洗时水流从底部注入。

但是比较浪费药液,单卷135要375CC,两卷,要650CC。

价格180元。

2,秒表:手机上的秒表代替。

3,水银温度计,精确到0.1度的,能量50度以上,价格15元。

4,三个塑料量杯,用来装药液,贴上标签不要混用,价格,每个4元。

5,搅拌棒三只,用干净的塑料吸管代替。

【详细介绍】 | TOPRAPID FIXER 快速定影浓缩液快速定影液是一种无坚膜剂的快速定影液。

易用、方便,可在18-40℃(66-104oF)之间使用,适合所有手工冲洗和机冲黑白胶卷和黑白相纸的定影液。

【有关说明】 | TOP如果冲洗DELTA系列胶卷和TMAX系列胶卷,或者冲洗纤维纸基,建议稀释比例为1:4.6,夹子,大的凉衣服的夹子就不错。

8剪子9,引片器,用来引出胶片的片头,价格10元。

10,暗袋,代替暗室,价格40元。

11,药剂,D76显影粉和定影粉,每包0.5元,冲一卷135各用两包,冲两卷135各用三包。

其实拍黑白胶片很划算,固定投入不到300元,如果购国产显影罐,不到一百元就能搞定。

胶卷也不贵,乐凯135的卷,5元一个。

三,冲卷前的准备1,清水洗净设备,显影罐洗后要确保干燥,避免影响插片。

2,配药液,根据药包上的说明配,显影剂里面是两个袋子,一般用五十度的清水200CC,先将小袋药溶化,再将大袋药粉溶化,再加水到250CC,待温度降到适合的温度(一般20度,根据胶卷外包装上面的冲洗说明而定)时使用。

《黑白胶卷冲洗》课件

《黑白胶卷冲洗》课件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黑白胶卷冲洗的基本原理 和流程
学习冲洗技巧和注意事项,提 高影像质量
了解黑白胶卷冲洗的常见问题 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2
黑白胶卷冲洗基础知识
胶卷类型
01
02
03
普通胶卷
适用于一般摄影,使用广 泛。
反转片
胶片经过曝光和显影后, 直接获得正片效果,常用 于专业摄影。
实例三:手工冲洗技巧
6. 倒出停影液,加入定影液, 搅拌均匀。
7. 定影时间结束后,倒出定影 液,用清水冲洗。
8. 取出胶卷,晾干,完成冲洗 。
06
安全注意事项
药水安全存放
药水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 方,避免阳光直射。
药水应存放在儿童和宠物触及 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
药水应定期检查,确保没有过 期或变质。

胶卷发黄问题
总结词
胶卷发黄通常是由于曝光不足或保存不当所引起的。
详细描述
在拍摄过程中,确保足够的曝光是避免胶卷发黄的关键。如果胶卷在冲洗后出现发黄现象,可能是因为胶卷在保 存过程中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为了防止胶卷发黄,应将胶卷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定期检查胶卷的保存情况,确保没有受潮或霉变的现象发生。
操作安全须知
在操作前应穿戴实验服和化学防 护眼镜。
操作时应避免药水溅到皮肤和眼 睛。
操作时应保持通风,避免吸入有 害气体。
废液处理方法
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避 免随意倾倒。
废液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避 废液应交给专业的废液处理公司进行处
免混合不同类型的废液。

黑白胶卷冲洗

黑白胶卷冲洗

• 三、水洗:水洗的 目的是洗去胶卷上 残留的定影液和可 溶性银盐,使胶片 上仅留下黑色金属 银影像,以长久保 存底片。应用流动 水冲洗约30分钟。 • 四、干燥:应挂起自然干燥。干燥过程中要防止 胶卷自然卷曲划伤药膜,并严防灰尘。胶卷干燥后 可将整卷胶卷卷起来放入塑料盒中保存。 • 使用底片时,手应捏在胶卷的边沿,否则会在画 面上留下手指印而影响放大照片的效果。
• 以上的鉴别方法只是粗略的,带有较大的 主观性。对于密度稍厚或稍薄的底片,只 需在印放时通过纸号的选择与印放曝光的 调节来弥补。对于密度太大或太小的底片, 可采用对底片减薄或加厚的处理。 • 二、底片的减薄与加厚技术 • 底片密度太大、反差太大或两者均太大, 可采用减薄技术加以处理。有等量、比例、 超比例三种减薄液,分别适用不同情况的 底片减薄。
第四节 底片的鉴别与修整
• 一、底片的鉴别 • 鉴别底片可在明亮的光线下,把底片对着白纸的 反射光来观看。如使用观片仪就更理想了。 • 1.画面密度情况鉴别:看被摄体中白色、黑色与中 间色调部位的再现情况。被摄体中的白色部位在 底片上应有足够的黑度;黒色部位在底片上应呈 透明状;中间色调部位应有丰富的影纹层次。理 想的底片在被摄体的高光部位和阴影部位都有影 纹变化。 • 2.底片边沿鉴别:鉴别底片边沿上再现的数字或字 母的黑度情况,如有足够黑度且字体清晰,说明 显影正常;字体密度小且不完整,说明显影不足; 字体浓黑且扩散开来,说明显影过度。
• 2.显影温度:标准显影温度通常掌握在20℃, 若条件所限无法保持到20℃,应通过增加 或减少显影时间来调节。
D76的温度-时间调整表
16℃ 13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11½ 10½ 10 9½ 8½ 8

黑白胶卷冲洗教程

黑白胶卷冲洗教程
5、显影结束后将显影液倒出,迅速倒入停显液。时 间按厂家推荐时间,一般连续搅动 30-60 秒即可。
6、停显结束将停显液迅速倒出,将定影液倒入。定 影方法和显影方法基本一样,时间按厂家推荐时间 即可。用快速定影液注意避免时间过长。
7、定影结束后倒出定影液进行初步水洗。流动水, 约 2 分钟,注意水温和药液温度相差不应大于 5 度。
4、至此,显影工作开始。开始记时,时间 以厂家推荐显影时间为基准。在显影的头 30 秒时间内连续搅动。搅动一般采取翻转 手腕上下颠倒的方式,控制在约 1 秒 1 次的 速率。
注意在 30 秒后,搅拌一般改为每 30 秒搅动 1-2 次,直至显影结束。
提示:搅动方式因显影罐、操作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搅动方法和速率的不同会影响最终显影结果。以上 搅动方法谨供参考。
密封药液:配制好的冲洗药液一定要放在可以进行 极好封闭,以及理化性能稳定的容器之中保存。这 是两只用来盛装冲洗药液的 磨口玻璃瓶,深棕色 的装显影液,因为显影液会因强光而氧化;无色的 是定影液的瓶子,用以区别显影液。其他深色的玻 璃瓶或者塑料瓶也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有较 好的 密封,以防止药液氧化或泄漏。
倒出显影液,倒入停显液(没有停显液用清水代替),摇动 15 秒静置 45 秒,停显大约 2 分钟,倒出停显液
倒入定影液,同样是每分钟摇动 15 秒,一般的国产胶片定影时间大约为 6 分钟
以上所有步骤所使用的药水均可重复使用 1-2 次,但时间要相应增加
定影结束后打开显影罐,把胶片从片芯中取下,用流动水充分的水洗(至少 10 分钟以
关于颗粒:决定颗粒粗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胶卷的种类、显影药的种类、是否迫冲过 等等。一般 ISO 越低的胶片颗粒越细,显影液的话 D76 是极细颗粒显影液,D72 颗 粒比较粗,雷电露(Rrdinal 罗迪纳尔显影液)颗粒细,D23 颗粒略粗,在显影液中 加入少许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也会使颗粒变粗

黑白胶卷冲洗技术教案(12)

黑白胶卷冲洗技术教案(12)

黑白胶卷冲洗技术教案(12)授课内容:黑白胶卷冲洗技术胶卷经拍摄曝光便形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潜影,要把这种潜影转变为可视的固定影像就须冲洗。

冲洗对影像质量的关系很大,高质量的影像不仅需要曝光准确,而且需要冲洗正确。

黑白胶卷冲洗的主要工序是显影和定影,关键是显影。

其他的辅助工序还包括停显、水洗和干燥。

第一节冲洗工具与药液配制手工冲洗黑白胶卷最基本的工具是一只冲洗罐、一支温度计和一只1000ml的量杯。

两三只装药液的容器,此外,有一只换片的暗袋能使你在明室操作。

一、冲洗罐:冲洗罐有胶木和不锈钢两种类型,一般我们使用胶木的冲洗罐较多,一次我们可冲洗二个黑白胶卷。

我们在装胶卷时千万要注意胶片在卷片时的方向,要背背而对,用力要均衡,不能过紧或过松。

二、冲洗盆:冲洗盆是冲洗胶卷最简易的工具,因其缺点较多,如不易控制药液温度,药液易氧化、易污染、易产生氧化灰雾、易擦伤胶卷等,故不易提倡。

但是,冲洗盆便于“就地取材”,因而摄影者也应掌握,备而不用、急需能用。

方法见课本P223。

三、药液的配制与保存:1、药品――摄影药品有袋装与散装两种。

散装药品适应大量、经常冲洗的摄影者,但需有一台天平秤。

散装药品有化学纯、分析纯和工业纯。

一般我们用化学纯或分析纯。

2、用水――配制药液最好用蒸馏水,尤其对显影液。

水温要控制在50C°左右。

水量应先取药液量的四分之三,待加完药品后再加至规定的药液量。

3、溶解――配制药液时要依次加药,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另一种药品。

配好的显影液不宜立即使用,宜隔天使用。

显影液在配制好24小时后才得到最佳状态。

第二节显影技术显影是冲洗胶卷的关键环节,冲洗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显影决定的。

冲洗技术也可以说就是显影技术。

一、影响显影效果的四大因素影响显影效果的四大因素是药液情况、显影温度、显影时间和显影搅动。

1、药液情况:药液情况指显影液的种类、浓度和损耗情况,这是影响显影效果最主要的因素。

(1)、种类――冲洗黑白胶卷的显影液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最常用的是标准微粒显影液“D76”。

如何冲洗黑白胶卷

如何冲洗黑白胶卷

黑白胶卷的冲洗步骤
1、在全黑的条件下将胶卷装入显影罐。

2、将20℃的清水注入装好胶卷的显影罐中,进行1分钟预显。

3、测量显影液、停显液、定影液的温度。

4、将预显后的清水彻底倒出。

5、注入显影液。

6、用力将显影罐底部与硬面碰几下,让附着在胶卷表面上的气泡溢出。

7、搅拌。

8、根据显影时的温度确定显影时间,之后倒出显影液。

9、注入停显液。

若没有配置停显液,可用清水代替。

10、倒出停显液或水后,注入定影液,同时需搅动,定影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11、倒出定影液。

12、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

13、将冲洗后胶卷放入含润湿剂的水溶剂中浸泡1分钟。

14、将胶卷悬挂在干净的地方晾干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上的鉴别方法只是粗略的,带有较大的 主观性。对于密度稍厚或稍薄的底片,只 需在印放时通过纸号的选择与印放曝光的 调节来弥补。对于密度太大或太小的底片, 可采用对底片减薄或加厚的处理。 • 二、底片的减薄与加厚技术 • 底片密度太大、反差太大或两者均太大, 可采用减薄技术加以处理。有等量、比例、 超比例三种减薄液,分别适用不同情况的 底片减薄。
• 由于曝光不足、显影不足或两者均不足,会 导致底片密度太小,采用加厚技术也能明显 提高印放效果。有等量、比例、超比例三种 加厚液。要注意的是只能对底片上已有密度 的部位起加厚作用,而无法加厚底片上透明 的部分。 • 三、底片的修整 • 对有伤痕、霉斑、指纹与发黄的底片,可采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修整。具体方法可参 看摄影书籍,此不详述。
第三节 停显、定影、水洗与干燥
• 一、停显:30秒。一个作用是中和碱性显影液, 使显影立即停止;另一个作用是防止胶卷上残留 的显影液污染定影液。若使用酸性定影液,用清 水代替停显液也是可行的。 • 二、定影:常用F-5酸性坚膜定影液,10分钟。 • 胶卷在曝光、显影后,乳剂中被还原的黑色金属 银只占卤化银中的一小部分,胶卷上大部分卤化 银仍以乳白色状态存在。定影的作用就是把这些 未还原为黑色金属银的卤化银溶去,使胶片上仅 留下黑色金属银影像,把影像固定下来。 • 定影液温度无严格要求,一般16~24℃ 。 • 实用的定影原则:可按胶卷边缘“定透明”的时 间延长一倍来掌握定影时间。
• 增感显影的好处是可以将现有胶片的感光度提高 若干倍,如将ISO100的提高2倍作ISO200的使用、 提高4倍作ISO400的使用……不过增感显影可以 提高的感光度倍数并不是无限的,通常最多可将 感光度提高8倍使用,而且增感显影存在着画面颗 粒粗、灰雾增大、反差增高的不足,感光度提得 越高这种不足越明显。当然,你若想取得粗颗粒 画面的效果,就可采用增感显影。此 外,增感显 影方法还可以用来作为欠曝失误的补救措施。在 拍摄过程中经常会作正曝光补偿,但有时未能及 时将曝光补偿复原,结果使以后不该作正曝光补 偿的作品出现欠曝。对于这种不需要正曝光补偿 但是却非常重要的欠曝作品,可以将整卷胶卷作 增感显影进行补救。
• 在显影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显影温度高了, 会导致显影过度,密度增大,反差提高。显 影温度低了,会导致显影不足,密度减小, 反差降低。
• 3.显影时间:以D-76为例(见上表) • 应严格按照标准时间(或胶卷厂家推荐的 显影时间)显影。在显影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显影时间长了,会导致显影过 度,密度增加,反差增大。显影时间 短了,会导致显影不足,密度减少, 反差下降。
• 四、显影中的检查 • 黑白胶卷的感光乳剂对绿光较为迟钝,可 用墨绿色安全灯来观察显影效果。 • 一般在推荐显影时间的3/4时开始检查,每 次观察时间控制在2秒左右,次数不要太频 繁,并且胶片离灯不要太近,约离开1尺左 右。 • 观察胶卷的乳剂面,当有一定的黑度出现 时,或能看出景物的大致轮廓时,显影就 差不多了。怎样的效果算显影正确,这主 要取决于这种观察的经验。
• 二、增感显影 • 在摄影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运用高快门速度、小光 圈等问题。如果拍摄现场允许使用其他的人造光 源时,可以很轻易地使用高快门速度及小光圈, 但是在如舞台摄影、体育摄影等这类特殊的场合 时,不能使用人造光源,只能利用非常暗弱的现 场光,在这种情况下ISO100的中速感光度胶片往 往无能为力,通常可行的办法是借助于高感光度 胶片。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城市,高于 ISO400感光度的胶片很难买得到,此外即使买得 到价格也很昂贵。那么既能解决问题又相对经济、 可行的做法是采用增感显影方法。所谓增感显影 是用比胶片原标定感光度更高的感光度进行曝光, 在后期冲洗加工中用微粒显影液并结合延长显影 时间的方法得到在实用上可取的密度的影像的加 工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拍摄时按欠曝曝光,冲洗 片子时再进行补偿的方法。
第二节
显影技术
• 一、影响显影效果的四大因素
• 影响显影效果的四大因素是药液情况、显影温度、显影时间 和显影搅动。 • 1.药液情况:主要指显影液的种类、浓度和损耗情况 • (1)种类:有很多,性能各异,不同的显影液可满足各种 不同的 需要(如微粒显影液,增感显影液,高反差、低反差 显影液,高、低温显影液等)。最常用的是“D76”微粒显影 液,它可兼顾感光度、颗粒度、反差性等各种技术质量。 • (2)浓度:有按配方配制的原液,有按比例加水的稀释液, 稀释液须延长显影时间。稀释程度越大,反差越小。 • (3)损耗:包括使用中的损耗和保存中的损耗。对使用中 的损耗通常采用延长显影时间(或添加补充液)的方法。
• 三、药液的配制与保存 • 1.配制:有袋(盒)装与散装之分。 • 袋(盒)装适用于小量、偶尔冲洗的摄影者,使 用方便。 • 散装药品适用于大量、经常冲洗的摄影者。 需配置一准确的天平,取50℃蒸馏水 (水量 先取药液量的3/4) ,按配方要求依次加药, 前一种药完全溶解后再加后一种药,最后加 蒸馏水至需要量。 • 配好的显影液不宜立即使用,宜24小时后使 用。 • 2.保存:主要指显影液。 • 应放入棕色瓶、装满、避光保存。
• 附: 反差比较 有三个因素能够影响底片的反差: 1. 拍摄主体自身的反差或布光的反差。2. 曝光太过分或太不 足。3. 显影过度或显影不足。 在以下的若干实例上你将看到上述因素怎样对一个影像产 生影响。不必强记这些不同影响。只要你知道在底片上看起 来是什么字样就行。如果你在观摩影像的反差情况时产生疑 问,可回过头来在本节中寻找答案。 •正常反差的底片 它具有由明到暗的,并有 浓淡不等的微妙阴影的全 部影调。其阴暗处与明亮 处细部层次表达均清晰可 辨。印到通常反差系数的 照相纸上,便能得到一张 悦目的照片。 当你拍摄自身反差适 中的景物,希望能获得像 上例一样的正常底片,你 需要做的所有的事就是准 确的曝光和准确的显影。
• 第一节 冲洗工具与药液配制 • 第二节 显影技术 • 第三节 停显、定影、水洗与干燥 • 第四节 底片的鉴别与修整 • 附: 反差比较
第一节 冲洗工具与药液配制
• 手工冲洗黑白胶卷最 基本的工具是:一只 显影罐 ,一支温度计, 一只1000ml的量杯, 两三只装药液的容器。 另外,一只定时钟, 一只墨绿色安全灯, 一只换片暗袋(白天 不进暗室也可操影 • 1.高反差显影:对翻拍线条、文字的负片等 来说,因不需要中间层次,反差越大越好, 使用高反差显影液效果更好。有D11等。 • 2.低反差显影:夏季强烈阳光下,被摄景物 上往往投下浓重的阴影而呈现强烈反差; 在室内进行闪光摄影时,主体与背景、前 景的受光悬殊也带来了强烈反差。可用低 反差显影液来降低这些反差。有D23、 POTA等。
• 2.将胶卷移入第二只显影盘中显影。采用 滚动式显影,即把胶卷放入盘中,手捏胶 卷边沿,从一端慢慢卷到另一端。来回反 复卷动。必要时可开绿色安全灯短暂观察 显影效果。 • 3.显影完后将胶卷移入第三只盘停显液中1 分钟(或卷动一遍)。 • 4.将胶卷移入第四只盘中定影,按显影方 式操作。定影后可在亮室进行水洗。
• 一、显影罐的使用 • 显影罐有胶木、不锈钢两种。后者更加耐用但价格 昂贵,推荐前者,价格便宜且保温,冬季冲洗相当 方便。 • 使用显影罐的关 键是掌握好装片技 术,其要领是:
1.量片芯间距,应 使胶片正好放入上、 下片芯外周上的开 口槽。 2.左手拿片芯,轴 芯朝向自己。
• 3.右手握胶卷 边沿,在片芯 上从内向外装 片。装片时注 意右手轻轻使 胶卷始终成弓 形状,左手则 缓缓朝逆时针 方向转动。
• 胶卷经拍摄曝光便形成了一种看不见 的潜影,要把这种潜影转变为可视的 固定影像就必须冲洗。 • 高质量的影像不仅曝光要准确,冲洗 也要正确。曝光准确,冲洗有误,会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成像质量。曝光有 误,运用冲洗技术又可在一定程度上 予以弥补。 • 黑白胶卷冲洗工序:显影→停显→定 影→水洗→干燥。其中关键是显影。
• 三、水洗:水洗的 目的是洗去胶卷上 残留的定影液和可 溶性银盐,使胶片 上仅留下黑色金属 银影像,以长久保 存底片。应用流动 水冲洗约30分钟。 • 四、干燥:应挂起自然干燥。干燥过程中要防止 胶卷自然卷曲划伤药膜,并严防灰尘。胶卷干燥后 可将整卷胶卷卷起来放入塑料盒中保存。 • 使用底片时,手应捏在胶卷的边沿,否则会在画 面上留下手指印而影响放大照片的效果。
• 2.显影温度:标准显影温度通常掌握在20℃, 若条件所限无法保持到20℃,应通过增加 或减少显影时间来调节。
D76的温度-时间调整表
16℃ 13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11½ 10½ 10 9½ 8½ 8
24℃ 7½
25℃ 26℃ 27℃ 28℃ 29℃ 30℃ 7 6½ 6 5½ 5 5
• 4.显影搅动:搅动不足会使显影不足,反差 下降;搅动过多又会导致显影过度,反差 上升。
• 注入显影液后应当立即转动片芯,进行搅动。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显影液中的气泡粘附在胶 片表面,从而留下白斑。
• 在整个显影过程中, 第1分钟应轻轻来回不 断转动片芯,以后应 每隔1分钟搅动一次 (约10秒)显影液, 这样可以使整个胶卷 充分显影。
• (1)等量减薄:对胶片上高密度至低密度 部位减薄的程度均等,适合密度大但反差 正常的底片。 • (2)比例减薄:对底片上密度大的部位减 薄程度大,密度小的部位减薄程度小,适 合密度大且反差也较大的底片。 • (3)超比例减薄:对底片上密度大的部位 减薄程度很大,中密度部位减薄程度较小, 密度小的部位几乎不减薄,适合密度极大 且反差也极大的底片。
• 太“平”的底片 • 将这一底片与“正常”底片相比。其所摄人物的最 明亮部分在此负片上并没有达到接近黑色,而是浅 灰。 用以印出的照片则显得软弱,整个是灰色调。没 有深黑,也没有亮白。为什么这个底片如此之 “平”?而被摄对象本身的反差和光照分布的反差 其实都是挺高的,我们一定得看看别的方面。 曝光过度是一个可能 因素。如果曝光是准 确的,那么就可能是 由于显影不足的缘故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