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德门前论智德
孟子智德观及其现代价值

孟子智德观及其现代价值
文敏
【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8)005
【摘要】智德是中国道德哲学非常重要的德性范畴之一.儒家、道家、墨家对其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尤其是儒家的智德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智德观的基本格局.孟子在孔子开创的\"德性之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把智德的精神品质看作是明是非、辨善恶的能力,以及对仁义的维护,而且第一次将\"仁、义、礼、智\"四德并举,形成了自己的德性体系,开创了宋明理学家弘扬\"德性之智\"的先河,对增强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功不可没.在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民众的道德自觉,孟子的智德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34-38)
【作者】文敏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5
【相关文献】
1.从和谐社会视阈看孟子“仁爱”观的现代价值 [J], 代海燕;艾志强
2.论孟子自然观及其现代价值 [J], 周淑萍
3.略论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 [J], 刘蓉
4.跨入新世纪的智慧圈──中华智德的现代价值 [J], 赵馥洁
5.德性认识论视角:通过孟子重新发现儒家理智德性 [J], 耿芳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德的名言

有关道德的名言1、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
——蒙森2、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刘向3、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
——子夏5、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6、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7、道德的名言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果8、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9、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10、道德名言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11、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12、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马克吐温13、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14、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15、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16、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17、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18、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莱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庄子20、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傅玄21、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戴圣《礼记》22、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冯梦龙2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戴圣24、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洪自诚25、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26、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27、富润屋,德润身。
——西汉学者戴圣28、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29、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李奥贝纳30、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方孝孺31、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32、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第三课熊春锦本课内容提要第二章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4)集体祝福水变美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以上二课我们完成了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章中的三节内容的讲解。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二章。
这一章的题目是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下面共分二节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其中又分为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等三部分。
好现在我们开始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
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
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
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
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
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
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
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
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
初一作文议论文:道德与智慧_0

初一作文议论文:道德与智慧智慧是:乌鸦投石取水,智慧是:狐狸骗的了老虎的虎威。
如果说智慧是先天赋予的,那么道德则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的,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弘一大师去徒弟家做客,在做藤椅之前轻轻的摇动藤椅,徒弟不解,问曰:弘一大师答曰:“摇动藤椅好让藤椅之间的小虫躲避,”弘一大师的这一细微的动作却表现出大师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弘一大师对如此小的动物都这样的喜爱,何况是对人呢?可以看出弘一大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生命,体现出弘一大师美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弘一大师只有智慧,只知道用脑子解决问题,那么弘一大师就不会摇动藤椅让小虫躲避,由此看出,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代替不了道德。
抛去道德唯利是图的人也不在少数,秦桧是个很有智慧的人,瞒上骗下,收敛钱财,在国家灭亡之际还不忘陷害他人,最终走向了灭亡。
有智慧有禀赋的人数不胜数,但是有道德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使他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道德与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近中日关系非常紧张,钓鱼台事件就让两国剑拔弩张,接着日本对中国的挑衅,但是中国政府冷静的处理问题,其中不缺乏智慧,无论从理性上还是感情上,道德败坏,不计后果,可见道德在行为上的表现不仅仅影响着个人还影响着整个社会。
现在许许多多的厂家都做假冒伪劣产品,找明星代言,提高知名度,有些明星没使用过该产品还说它好,以此来欺骗消费者,这种做法是很不道德的,这是一种违背道德的智慧,这种行为是愚蠢的。
道德的范围比法律要广,道德全在个人自身,违背道德的是不一定收到法律的制裁,有许多人违背道德去干一些不犯“法”的事。
这是一种愚蠢的智慧,即使得到自己想要的也不是美好的。
道德与智慧相辅相成,道德。
智慧只有同时具备,人生才是美好的,才不会走弯路,获得的成功才是美好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第一章 论德

第一章論德(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②。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③。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④。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⑤。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⑥;居其實,而不居其華。
故去皮取此⑦。
①德:《說文》:“德,升也”。
品格與能量升華。
《經典文字辯證書》:“《春秋》說以人十四心爲德。
”德字由雙人傍、十、四、一、心五部分組成,意爲一心爲眾人做到十種善行,遵守非禮勿言、勿聽、勿視、勿行四項行爲準則。
《黄帝內經•靈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
揭示了德的生命能量性。
句義:上德是居道“无”而用德“一”,淳德“一”尚未樸散成德的五個子系統:仁、義、禮、智、信,居一未散,所以有德。
②无: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漢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蓋其義謂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母於一”。
王筠《說文句讀》:“此說字形也。
元在二之下,无之一豎撇通於二之上,故雲然”。
无即道之象意,此乃全篇用“无”而不用“無”的原因。
但古文“无”與“無”通假近義。
故應靈活把握。
句義:下德狀態,德“一”已經樸散爲五,德的完整性已經喪失,爲防止繼續丟失而修德,所以不言其有德。
③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修真學之義的“上禮”屬“心修無極”此則爲“鬧處煉心”,大隱隱於市而修心。
乃:通行本作“扔”。
乃,出詞很難。
語氣出口困難的樣子。
段義:上仁是先天本性的善,是自然的流露;上義則屬於後天意識行爲,需教化並自覺遵從才能恪守。
上禮同樣屬於後天智識系統的教化,如果沒有上仁上義的支撐和信德的基礎,就很難維持,需要振臂疾呼,即使如此也難長期守住。
修真學理法中認爲,人體性命雙重結構兩大系統中的德“一”,在肉體內是完全樸散開來分佈於五臟之中,極爲容易流失。
在性體系統中同樣如此。
(最新)中学跟班学习报告

中学跟班学习报告“苏式教育”字面上即苏州教育模式,在全国不同文化区域中,苏州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它既有深厚的教育历史传统,也有丰富的教育历史资源。
诚然,一种教学流派代表着一个地区教育的风格、气象。
“流派”通常指的是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从艺术、学术领域到教育领域,“流派”从一个“熟”词变成了一个“新”词,甚至变成一个“热”词。
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称之为“教学流派”。
从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文化圈去观察、梳理教育的生态现象,也许“流派”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事实”的存在。
苏派,作为国内一个重要的教学流派,最是代表着江苏教育的风格、气象。
而在江苏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区域来研究。
苏式,就是指在苏州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教学流派,是在苏州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它拥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他们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并因共同的成长背景且相互影响而带有共性的苏州烙印;它拥有若干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团队并形成辐射力;它是苏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组成部分。
而苏州中学始于公元1035年,是苏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前身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1735年在府学内创立紫阳书院,便迅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书院。
1904年,府学改建为江苏师范学堂,引领了中国新学的创建与发展。
至1927年,教育家汪懋祖组建苏州中学,掀开教育新篇章。
1953年,学习成为全国首批重点高中之一。
1978年正式定名为江苏省苏州中学。
近千年来,苏州中学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公办性质一以贯之,名师云集,英才辈出,薪火相传,在江苏乃至中国的教育史上殊为罕见。
作为苏州市区第一所国家示范级高中,2004年首批成为四星级中学,2011年7月第四次入选“中国百强中学”。
五祖寺——中国禅宗发源地

五祖寺——中国禅宗发源地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县城东北⼗三公⾥处的东⼭之上,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
黄梅五祖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五代禅师——弘忍⼤师的弘法道场,⼜是六祖慧能⼤师求法得⾐钵之地,五祖弘忍开创的“东⼭法门”,被宋英宗御赐为“天下祖庭”。
⼀九九四年⼗⼀⽉,五祖寺被确定为中国禅宗发源地,弘忍⼤师为中国禅宗创始⼈。
按照⾐钵的相传的顺序,中国佛教的师祖分别为六祖: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弘忍⼤师(公元601-674年)被尊为禅宗五祖,弘忍⼤师初时建寺于东⼭之上,故初名为东⼭寺,亦称东⼭禅寺,简称东禅寺。
唐⼤中⼆年(848年),宣宗敕建五祖祖师寺院,并改赐寺额为⼤中东⼭寺,亦⽈五祖寺。
弘忍⼤师(公元601-674年)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亦认为祖籍为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
⽣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俗家姓周。
《祖堂集》卷⼆称他“幼⽽聪敏,事不再问”。
他七岁时,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此⾮凡童也......苟预法流,⼆⼗年后,必⼤作佛事”。
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名破头⼭)道场。
年⼗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
他⽣性勤勉,⽩天劳动,晚间习禅。
在三⼗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他则能够“闻⾔察理,解事忘情”。
道信知其为根器,⾐钵传给了他。
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法席,领众修⾏。
其后,参学的⼈⽇见增多,他于双峰⼭东的冯茂⼭另辟道场,取名东⼭寺,安单接众,继续弘扬禅法,被称为东⼭法门,这就是五祖寺的前⽣。
弘忍得法于道信之后,先后住双峰⼭和东⼭寺两地数⼗年,⾜不下⼭,唐⾼宗曾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
⾼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药到⼭供养。
龙朔元年(公元611年),弘忍将⾐钵传给六祖慧能,唐⾼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四岁,唐代宗溢号⼤满禅师。
宋景德中(1004-1007年),真宗改赐寺额为真慧禅寺。
英宗于治平年间(1064--1067年)御书“天下祖庭”,徽宗于崇宁元年(1102年)御书“天下禅林”赐给五祖寺。
(完整版)_仁义礼智信_的由来_发展及其基本内涵_上_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上)邓球柏(长沙大学, 湖南长沙410003)摘要:“仁”、“义”、“礼”、“智”、“信”为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
“仁”是先秦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它的内涵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可视为“仁”德在今天的体现与发展。
“义”德的基本内涵是威仪、友谊、情谊、美善、公平、正义、适宜,目的在于实践“仁”。
“礼”德的核心是“敬”,其根本是“孝”,其效果是构建和谐人生、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与和谐世界。
“智”是关于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明辨是非、分别善恶的智慧。
“信”德是诚实、有信用,中国近现代的儒商都以诚信为事业之本。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可视为“义”德在今天的继承,“明礼诚信”中的“明”以及“勤俭自强”可视为“智”德在今天的发展,“诚信”二字则是对传统“信”德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05)06-0004-07一“仁”德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一)“仁”德的由来与发展1、先秦之“仁”德“仁”这一道德条目,是由孔子和孟子等人在继承和发展唐尧、虞舜、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等人的亲亲、爱亲、爱人、仁民、敬德保民、忠厚等仁爱思想的基础上,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概括提升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
是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孟子等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
“仁”源出《尚书》。
《尚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言汤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
《六经》言“仁”盖始于此。
《尚书·金》“予仁若考”,指一种好品德。
史臣赞美尧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亲”乃“仁”之根柢。
为了改变“百姓不亲,五品不逊”的社会状况,舜命契“敬敷五教”,莫先于父子有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德者包容天下,厚德载物;小德者善待周围,重情重义;无德
者只顾自己,目空一切。大德者有博爱,上善若水,达到先忧后乐之
境界;小德者有真情,小事做起,达到助人为乐之地步;无德者,我
也不多说了。。。我们要鄙视无德,厚积小德,修炼大德之情怀。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要立足有智有德,立志大智大德。只有智德之门中的大门才
智德门前论智德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本部高一的 547 位新同学、伟长实验部初一的
140 位新同学、南京大学高中本科六年连读匡亚明实验班的 18 位新 同学、德威联合书院的 113 位新同学,合计 818 位新同学,让我们以 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
学 加上本部的 1311 位老同学、园区校初高中的 1146 位新老同学、 中 以及来自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西安交大高中本科硕士八年连读少年
其实这座智德之门的前生前世,曾在上一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
并矗立于苏州中学东校门内、科学楼前,每天迎送着每一位风华正茂
的老师和同学。它连同那四个大字都出自于我们的苏州中学之父、苏
州中学的首任校长汪懋祖先生。直到上一个世纪五十年代,智德之门
不幸离开了人世,那时它只有二十多岁。
今天,我们选择了这条贯通学校南北的中轴线,选择了我们日日
关于智与德,我认为,智乃思想之高度,德乃胸怀之宽度。智分
苏 三等,大智、小智、无智。 德亦三等,大德、小德、无德。 江 大智者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智者关注细节,就事论事;无智
者不学无术,一窍不通。大智者能悟道,把握规律,达到一通百通之
境界;小智者能得法,精通细则,达到熟能生巧之地步;无智者,我
就不多说了。。。我们要拒绝无智,超越小智,追求大智之一
江苏省苏州中学
必经的香樟大道,让这座苏中人的智德之门从此再生。我们的用意在
于缅怀汪懋祖校长,我们的用意亦在于迎接即将到来的 2014 年的 110
周年校庆,我们的用意更在于让智德之门福佑我们、让智德精神渗透
中学 我们、让我们成为智德双馨的高尚之人。
老师们、同学们:
州
苏 借此机会,我想智德门前论智德。
省 古人论智、论德太多太多,我想谈谈我的领悟。
班的 72 位同学,我们现在共有 3347 位同学。另外,在园区校内的苏
州 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现有来自 37 个国家的 883 位外籍学生。苏州 省苏 中学真可谓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大家庭。 苏 老师们、同学们:
江 眼前这条我们曾经天天必经的香樟大道,暑假之前还是屏障全
无。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座民国风的智德之门自天而降,与这条香樟 大道、与周边的两片草坪、与不远处我们钟爱的红楼居然如此的和谐, 浑然一体,让我们似乎有一种错觉,此门好像在此已经站立了近一个 世纪都不曾离开过的一样。它会让我们不由的怀起旧来,它会让我们 不由的肃然起敬,它会让我们不由的感到一种分量,一种学校的分量 和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