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走近名人作文600

走近名人作文600【篇一:走近名人】“走近名人”作文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或人物,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学会精当选材。
2.语言组织训练:能够按时间顺序完整的叙事;在重点事件的记叙中能够运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精彩恰当的点评(议论抒情语句)。
3.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名人,走进其精神世界,并让名人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语言的训练及方法指导——完整叙事;细腻描写;精彩点评课前准备:学生:1.进行课前“最崇敬的名人”调查活动,调查其背景资料,如姓名、原名、年龄、喜好、生活经历、主要成就(图片、作品、典型事例等),并为自己崇敬的名人建立一份"我最崇敬的名人档案"。
(后附我最崇敬的名人档案)教师:了解学生的崇敬者,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进名著,了解名人投示: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图片)二.走近名人,触摸灵魂(片)——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三.出示作文训练目标(图片)1.丰富积累,精当选材;2.完整叙事,细腻描写,精彩点评;3.了解名人,走进其精神世界。
四.指导过程1.如数家珍话名人(设计意图:为有源头活水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片)学生随意交流。
(注意引导课内,外)素材交流储备:学生结合上册书所学以及课外积累,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名人。
学生的交流,教师归纳:课本中涉及到的:居里夫人、杏林子、孔子、贝多芬——社会生活中了解到的:感动中国人物,歌星影星(成龙、刘德华、周杰伦),体育明星(刘翔、丁俊辉、罗那尔多)——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现代社会中的人物师:同学们更多地关注了现实生活中的,其实,课本中也有很多,回顾历史,国内国外,还有很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或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更大启迪的人。
(随机)小结:我们在刚才的交流中,也能发现,为我们所敬仰的更多的名人是源于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或是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是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或是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而且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还能领悟到名人的成长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生活启示而且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还能领悟到名人的成长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生活启示。
请历史名人走进我们的作文 命题作文“读懂一个人”导写

请历史名人走进我们的作文——命题作文“读懂一个人”导写文题展示战国时期,兵法大师鬼谷子的弟子庞涓设计残害师弟孙膑。
孙膑逃到齐国做田忌的军师。
魏王派庞涓去攻打赵国。
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迫使庞涓在马陵道自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孙庞斗智”的故事。
对孙膑、庞涓这两个人,许多人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唐代周昙说:“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毛泽东说:“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韦辛夷说过:“化友为敌,欺人人欺,妒嫉是这场战争(马陵之战)极具戏剧化的内涵所在。
对历史名人,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请以“读懂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历史文化名人对现代人来讲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读懂一个人”要求我们学会挖掘这座富矿,学会从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历史名人。
“读懂一个人”的“读”限制了我们的取材范围,即从我们的阅读中来。
“读”,即研读和了解,在文章中体现为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懂”,即理解和感悟,在文章中体现为抒情或议论。
“读懂一个人”其实就是在深入了解古代名人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或见解。
“读懂一个人”选好一个角度非常重要。
1、读古人就要不走寻常路。
如读李密,后人大都由“情”入手。
其实,从李密《陈情表》来看,我们不应该忘了李密那出色的辩才,从李密那儿我们学会了如何拒绝。
李密面对的问题其实是个二难选择题,要么接受任命,要么接受处罚。
李密却顺水推舟也给皇帝来了个选择题:一边是您的任命,不接受就是不忠;一边是祖母刘氏的奉养,不奉养她就是不孝。
这是他拒绝的第一张牌——感情牌。
一张感情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供养祖母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作为蜀汉旧臣,你李密是不是还有怀旧思想?对晋灭蜀汉是不是有些不服气?你是不是故作清高而“自矜名节”?于是他打出了第二张牌——说事理。
一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使道理更周全,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作文指导——历史人物

作文指导——历史人物编写:东联现代中学石靖峰一、精彩段落示范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汹涌澎湃汨罗江畔,一个孤独的背影伫立着,凝望着(环境描写,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
迷茫的乌云遮挡了你的视线,污浊的江水打湿了你的裤管,望着遥远的都城,(人物肖像描写)眼前仿佛是金戈铁马在奔腾,楚国的百姓在呼喊(心理描写:背景、矛盾、理想、等)……“世人皆醉我独醒,举皆浊我独清。
”(诗歌引用)面对残破的国家,你大声吟唱;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你没有惧怕,而是义无反顾的跳下去了(行为动作)。
滔滔的江水吞噬了你,而你的《楚辞》、《离骚》、你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却为历史的音乐长廊,留下了永远的歌声。
二、段落写作指导这是一种非常常见而又实用的构段方式。
1、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昭君)2、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凄历而豪壮。
(刺秦)3、少年探头出门外,街道空荡荡的,全城的百姓几乎都走光了,只能听见乌鸦的叫喊和城门外隐约传来的战斗的声响。
少年只得回过头轻声说道:“老爷爷,您保重。
”然后轻轻地掩上门,离开了。
(阿基米德)4、巍峨的宫殿,精美的食物,香气扑鼻的美酒。
(李白)肖像描写1、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
(周瑜)2、夜深了,昭君一脸愁容地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再也没有当初进宫时明媚笑靥女子,她言落泪。
(昭君)心理描写1、这一夜昭君未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想到了后宫嫔妃、宫女的互相排挤、互相争宠;想到了在边疆奋勇杀敌的将士;也想到了远征战场,浴血奋战的父兄……(昭君)2、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走近名人”作文指导教案

“走近名人”作文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或人物,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学会精当选材。
2.语言组织训练:在重点事件的记叙中能够运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精彩恰当的点评(议论抒情语句)。
3.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名人,走进其精神世界,并让名人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语言的训练及方法指导——典型事件中进行细腻描写;精彩点评课前准备:学生:①进行课前“最崇敬的名人”调查活动,并为自己崇敬的名人建立一份“我最崇敬的名人档案”;②建立名人素材库。
教师:了解学生的崇敬者,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阐释何谓名人同学们,学习了一个单元有关名人的文章,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名人呢?(学生自由发言)我国著名作家杨绛曾经说过:“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
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片)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一看罗兰自己是怎样说的。
(片)“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罗曼·罗兰确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事迹感人,品格伟大。
那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走近名人,触摸他们伟大的灵魂。
二、出示话题明确要求(片)题目要求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三、畅所欲言名人定位(积累素材,指导选材)面对众多名人,你最崇敬的是谁,为什么崇敬他(她)?下面请大家先给自己心目中的名人定位。
我最崇拜的名人是,他(她)属于(哪个领域),他的成绩和贡献是崇拜的理由是。
①学生随意交流。
(注意引导课内、外)②教师归纳:课本中涉及到的:居里夫人、杏林子、邓嫁先、贝多芬、鲁迅、闻一多、孙权——社会生活中了解到的:感动中国人物,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现代社会中的人物③引导:在刚才的交流中,你能不能发现,名人带给人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追问:仅仅是他们的成就吗?)生回答。
新版-“走近名人”初中作文指导ppt 演示课件

你——小岗村书记沈浩,用生命为我们诠释: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理想,可以走进历史的长河,直到永远。
仅凭一张帆,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航海的翟墨的理想有多远,人就走了多远;
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我最崇拜的名人是
,他(她)属于(哪个领域) ,他的成绩和贡献是
崇拜的理由是
。
抓住人物 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人 。 ——罗曼.罗兰 的人总把目光集中别人的缺点上,人无完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
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殿堂,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 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开发与提升,你收获的就一定会是丰硕的果实,学习如此,工作亦然,无论 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知人善任,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理解人性,是值得我
由“ ”,我想到了 ,他 (她) 。
理想能走多远(节选)选型取事典件
❖ 师范毕业后,她在家乡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希望小学。为建 学校,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8万元外债。 为了自己 学校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 读,她趁着放暑假,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
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开发与提升,你收获的就一定会是丰硕的果实,学习如此,工作亦然,无论 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知人善任,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理解人性,是值得我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 们学习的地方。
二、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作为管理者,象 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槽喂马,这是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喜欢挑剔
作文指导——千古风流人物

二、精心巧妙布局
• 布局谋篇:就是架设文章结构,安排文章材料。 •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过渡、照应,开 始点题,中间应题,结尾扣题……) • 结构形式:总分总、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 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文) • 误会法、悬念法(记叙文)
三、丰厚深刻意蕴
• 1、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 他们来做题目,不落俗套,新颖脱俗。
如果文章的开头、结尾都能灵活引用诗 词,又能前后呼应,效果更佳。
• 示例:
• 开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强说愁。”我们这些跨世纪的少年,却早就 品尝了愁滋味。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 。日甚一日地压着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莘莘学子。 • 结尾: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对所有“不知愁”和已尝 过“愁滋味”的莘莘学子们说:“少年要懂愁滋味,少 年要盼愁滋味,少年不忘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 • 开头引用辛弃疾的词,结尾又活用,起到了升华作用。
3、引用诗词,亮丽语言
• 把古诗放到文中,修饰语句,能使自己的观点找到强有 力的后盾,更可以使文章生动,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 韵,古典厚重。示例: • (1)……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 后的机会。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 心中一紧:“该上场了!”(《今天的篮球赛》) • (2)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空乏其身”中,我领略了孟子的奋发;从“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里,我理解了责任地深 沉。从“谁言寸草心,报的得春晖”中,我明白了子女 对父母的拳拳之心。从鲁迅的一张小照中,我懂得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博大胸襟。(《责任的呼唤》)
作文范文之走近历史人物作文

走近历史人物作文【篇一:厚积薄发,让历史人物走进中考作文】中考作文厚积薄发,让历史人物走进作文河南魏得强【技法点拨】在议论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的经典事例做论据,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散文中,让历史人物走进中考作文,把厚重的积累变为表达感情的写作素材,会更能增加文章的厚度和深度。
写作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选取不同历史人物的共同点。
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可以调动自身的素材积累。
把不同的历史人物进行筛选,找到那些能够和作文试题相契合的事例。
比如写“爱国”的主题,我们可以筛选出屈原、苏武、岳飞等人的事例;写“坚韧”的主题,可以筛选出来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张骞出使西域等。
2.跨越时空,融入感情。
要想把文章写出感情,只是列举一些干巴巴的历史人物素材是不行的。
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跨越时空,和他们进行对话,这是不错的方法。
用亲切的话语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就好像屈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和我们促膝谈心。
这样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素材链接】乌孙公主刘细君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刘细君到乌孙后,自己建造宫室居住,在一年中几次与猎骄靡聚会,喝酒吃饭,还用财物、丝织品等赏给猎骄靡左右的贵人。
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年少聪慧的才女徐惠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自己懂得写文章。
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的才华想盖都盖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马上广为流传。
高三作文指导《历史人物素材运用技巧》公开课教案模板

《历史人物素材运用技巧》教案琼山中学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阅读,了解历史人物,积累作文素材。
2、掌握多种历史人物素材处理方法。
3、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增添文章色彩。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处理三种方法:再现场景法,巧用诗词法,多人合取法。
教学难点:依据作文需要,灵活运用素材处理方法,增添色彩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通过网络查阅读有关苏武的生平经历,阅读《苏武传》2、了解王昭君、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以及阅读相关作品。
3、尝试用以上人物事例,论证气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置身灿若星汉的历史人物素材,一张张鲜活各异又熟悉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
如何才能将其定格化作自己文中永恒的一瞬,是我们一直探索的。
如何才能使自己笔下的素材资源变得更切题,更优美,能在“大千中脱颖而出”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历史人物素材运用技巧。
——展示学习目标二、方法指导:展示学生例文片断请同学评一评,讲一讲这个片断写得如何?(可从选材是否合适,人物精神品格是否突出,形象是否丰满,语言是否优美等方面作出评判)教师作出评价,是否选材切题就可以了,我们如何使素材人物在文中形象更饱满更鲜明呢?展示优秀作文片断,讨论在这篇文章好在哪?(学生齐读)苏武在漫天飞雪中坚守信念,绽放人生光彩。
朔风冷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心间;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将“千金俸禄,高贵官职”的引诱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将满口的毡毛和草皮一块咽下,心里却沸腾着热血——精忠报国。
他用睿智,将光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佳话。
他用勇气,将苦守的羊群定格为一段千古传奇。
飞沙刻画出他手掌的龟裂,他却并没有在这弯道处屈服,几十年的守候等来的是大汉天子的迎归,大汉百姓的敬仰。
人生几何一帆风顺,转过黑暗的弯道,眼前会是另一番光明,我们倍加珍惜这光明的普照。
——2010年高考作文山东卷满分作文《在阴暗处绽放生命的光华》这个文段中真实地再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难处境,并用冷冽的朔风、冷月、漫漫黄沙、孤冢等典型大漠意象营造了荒凉凄冷的氛围,突显了苏武在绝境中的孤苦,更彰显了其崇高的气节,让人仿佛穿越历史,真切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撰稿:姚海勇)
【题目展示】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的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
题目中的材料对写作的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定,一是写历史人物,二是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是可以作为后人的精神坐标的,三是既要走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更要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说是精神世界,而且侧重点是落在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精神世界上,因此还应该明确两点,一、写历史人物的生活或者是事迹最终还是要与写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勾连,二、既然是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那么,还应该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感受、看法,以及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对于当代的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
总体思路是把叙写人物和评价人物精神世界融合起来,采用叙议(或抒情)结合的方式。
具体而言,既可以运用第二人称,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相比较而言,第二人称的运用应该更有利于作者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冷静地评析。
【范文展示】
走进庄子
诸暨市湄池中学徐亦伟
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在这剑拔弩张的多事之秋,极不相称却又极其适时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时间,各种思想犹如秋日里随风散落的树叶,缤纷而绚丽。
有一位时代的歌者,他乘驭着冲天的羊角之风,拍振着鹏鸟的遮天巨翅,吟唱着自然清幽的曲
调来了。
他,就是庄子。
(以百家争鸣作为背景,引出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俗的利益,不知蒙蔽了多少原本晶莹澄澈的人心,而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却从不逐利。
他出身贫寒,可贵的是他甘于贫寒,因为他有一颗富裕的心。
庄子满足于自己的生命,满足于自然所给予他的一切。
曾有弟子在庄子弥留之际说:老师身故后要风光大葬。
庄子听此平静地论述道:我本就属于自然,若将我的遗体置于棺椁之中,那蝼蚁这些小生灵又以什么为生呢?况且风光的葬礼也只是一种浪费。
可以如此淡看世间利害,豁达面对生死,庄子,有一种人存在之初才具备的自然精神。
这种精
神,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遵守自然的法则。
(以庄子出身贫寒却又甘于贫寒作比,突出其精神的富裕,对于生死的态度,以极端化的言行表现出庄子的自然思想,运用材料精当,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驾驶着他那轻盈、无为的思想,在战乱纷纷、尔虞我诈的时代,完美地做到了“善其身”。
多少次受君主之邀却始终不肯出山辅佐。
庄子不屈于权贵,固守自己的心灵。
他的固守并非拘泥陈规,他的固守是怀揣对自然生灵的怜悯,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
然而,庄子与世隔绝却又心系社会,既出世又不避世,他以一种近乎“疯癫”的状态穿梭于现实与精神世界。
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宁静得分外引人注目,在浩
瀚之溟中自由翻腾,在高远之空里自由飞翔。
(写庄子不肯出仕但是又心系社会,既是承接
上文,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思想,而且从更高的层面表现了庄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
井中的自然之水滋润着井边的花草,这亘古的思想之水,也穿越千年温润着时空这边的我们。
饮一瓢井中之水,倍觉轻盈与高远,宁静致远之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们也长出了大鹏之翼,遨游于天
地之间。
(古井之比堪称妙喻,深邃、宁静,滋润花草,虽经千年而生机焕发,彰显庄子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灌溉之用)
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我们走在了历史前进的最前沿。
庄子和他的思想闪耀着光辉,在前路茫茫的黑暗里,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
(呼应开篇,言简意赅,以前瞻的眼光再次评价庄子的思想)
【可圈可点】
本文集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熔人物的事迹、心灵(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于一炉,既有形象的描述,又有深刻的思考。
结构严谨,文思绵密。
一开头劈空一句“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为庄子这一历史人物展示了宏阔的背景,而后又以百家争鸣作为庄子思想独树一帜的衬托,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子,其人必是人中之佼。
第二段引用太史公名言继而叙写庄子的自然思想和不逐名利的高贵精神。
紧接着第三段写庄子不接受君主之盛情相邀,坚决不肯出山,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精神,同时又写庄子出世而不避世,在新的高度刻画了庄子的形象,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魅力。
第四段以古井为喻,表现庄子的思想对时代、对后人的润泽,转向写庄子的影响,行文自然而不生涩。
结尾段以“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一句开头,呼应开篇,使文章的结构圆融、浑然一体,最后以高蹈、铿锵的语言,预示了庄子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卒章明志,戛然而止。
善于选材,详略确当。
庄子的事迹可写的内容实为繁富,而作者能够从繁富的材料中巧妙选取,为文章所用。
譬如第二段中庄子师生之间关于庄子死后如何安葬的问题的讨论,确乎是表现庄子自然思想的极佳素材。
“未知死,焉知生”,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这一材料足以以一当十。
在详略方面,本文也是处理得很妥当的,庄子不肯接受君主之邀这一素材,固然也是很恰切的材料,不过还是比较为人所知,故而不同于前面庄子师生的讨论,只用三言两语叙述。
语言老到,时有妙喻。
作者的语言具有一定功底,行文流畅而不失睿智,深刻而不失文采,特别是比喻,如“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等,尽管也可以见出借鉴之痕迹,然而能够如此吸收语言,其不正说明作者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之骊珠吗?
【更上层楼】
庄子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其著作《庄子》更是传世经典,如果能够多引用一些庄子的论述或者妙喻,文章的内容会更丰厚,对庄子的刻画也会更丰满。
个别词句也还值得进一步斟酌,例如“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中的“定格”,这是一个人们喜欢滥用的词语,但是在这个句子中用得也不是很恰当,尚需推敲。
又如“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中的“最平静”修饰“方向”也显得不够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