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论证特点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实用类文本论证特点答题技巧

2020高考实用类文本论证特点答题技巧

模拟卷1—3出现的集中问题:4论证特点。

梳理知识点: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分类:立论文1.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议论文。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我们做的大多都是立论文)驳论文1.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2.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3.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三: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概括、严密、有针对性。

四:论证结构: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

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

具体类型:①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②并列式} 横式③层进式④对照式} 纵式如初中学过的吴晗的《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具体解释何为“有骨气”)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实用类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对实用类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对实用类文本的某种特色 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2023-10-28
目录
• 实用类文本的定义与分类 • 实用类文本的写作目的与价值 • 实用类文本的特色分析 • 对实用类文本的深度思考与判断 • 实用类文本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实用类文本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与特点
01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注重实用的 文本类型,旨在传达某种特定 的信息或知识,以满足读者的 某种实际需求。
06
总结与展望
对实用类文本特色的总结
总结:实用类文本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包括目的明确、内容实用、语言平实、形式多样等。这些特 色使得实用类文本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用类文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用信息,因此其内容往往直接与现实生活相关,具有 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实用类文本的语言通常平实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而形式则多样,可以根 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读者群体进行调整和变化。
解释概念
实用类文本还可以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理论,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例如一份 法律文件或一份技术手册。
实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遵守规定
在一些领域,如法律、技术等,实用类 文本可以帮助读者遵守规定和要求,从
而避免犯错或违规。
提高效率
实用类文本可以提供具体的建议和 指导,帮助读者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或实现目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
案例三:新闻报道
总结词
新闻报道是一种用于传递新闻信息的文本 ,其特色主要包括客观公正、简洁明了、 时效性强等。
VS
详细描述
新闻报道是媒体报道的一种主要形式,其 主要目的是传递最新的新闻信息,向公众 提供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它通常包 括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并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同 时,新闻报道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新闻规范 和伦理准则,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 性。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信息类文本+学案5 分析实用类文本特色+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信息类文本+学案5 分析实用类文本特色+
开幕词 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 站起来了》
宗旨、意义、任务等,具
有鼓动性。
语体特征
演讲 鲜明、生动, 语体 具有鼓动性
课文
文体特征
语体特征
以第一人称用叙述
描写的方法,追忆
本人或他人过去的 文艺 形象生动, 《长征胜利万岁》 回忆录
生活经历、社会活 语体 富有感情
动,真实可信,饱
含情感。
课文
文体特征
2.主要文体特征
(2)科普文
二、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方法阐释
效果作用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子 举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真实事 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
物来说明的说明方法。
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浅
显易懂,让人信服。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
似之处作比喻,以突出事物 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
说明方法
方法阐释
效果作用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引 用的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的数字 要有可靠依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 化,便于读者理解。
活 动 一 关联教材,理解实用类文体与语体特征
(一)教材中主要实用类文体特征与语体特征
课文
文体特征
具有宣告及引导作用,宣
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 《中国人民
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
象性和生动性。
变得熟悉。
下定义 画图表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 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可 以采用画图表的方法,弥补单 用文字表达的欠缺。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对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 解事物的特征。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文体特征 论述类 实用类 社科类

文体特征 论述类 实用类 社科类

文体特征论述类实用类社科类
论述类文体通常采用较为严谨的逻辑结构,较为正式的语言,注重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和客观性。

文章主要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达到阐明问题、阐述观点、支持论点等目的。

实用类文体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实际性,以解决读者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目的。

这种文体常常采用常用语言和简单的结构形式,以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社科类文体则是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类型。

它的特点是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强调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达到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目的。

在实际写作中,不同的文体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因此,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类型的特点,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1 -。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一)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

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1)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

(3)通俗性: 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巧解题,得高分】1.理清文本表达的传主的生平事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抓每自然段的关键句,如首句、末句。

2.分析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人格魅力〕主要的方法:紧扣主要事迹来分析。

抓住有关传记人物品质、人物特征的词句。

划出人物品质的词语,划出人物动作和人物精神的词语句子。

3.分析作者的评论与根本领实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

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

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拟完整地表达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表达,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开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4.分析文本特征:抓住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结合文本答题。

5、分析表现手法A构造:〔1〕文章的开头:点题,交代下文,引出对象,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2〕文中的句子: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比照,丰富文章,强化主旨。

〔3〕文章的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B表达:顺叙:能按*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展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构造更加严密,容更加充实饱满。

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79be95e6-715c-11ec-965d-7cb59b590d7d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人:① 第一人称(自传):这意味着文本是以当事人的语气描述的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

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 第三人称(他的传记):指作者从局外人的角度的叙述风格。

功能: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灵活、更自由地反映现实。

④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传记的表达方式类似于一般叙事。

传记的表达类似于一般叙事,包括头尾参照、修辞手法、恰当的细节、叙述与讨论的结合、正面与侧面的对比、对比、对比、象征、先抑制后提升等。

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筛选和总结继任者主要人格特征(特征、差异等)的方法: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② 注意作者对传教士的论证性描述。

③ 注意其他人对文章中引用的传教士的评论。

④ 注意文章的过渡句。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重点记忆)(1)在传记中,直接使用大量的原始材料——引文,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表达方式和功能的分析与应用:(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2)人物描写方法:传教士的正面描述(肖像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细节描述)和侧面描述(间接描述)被用来突出传教士的角色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查询问题的答覆: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3.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如信息性、实用性、逻辑性等3.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4. 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阅读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阅读经验2.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第二章: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2. 提高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效率和理解能力1.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章所学实用类文本的特点2. 教授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3. 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如理解图表、分析数据、推理判断等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效果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践案例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进行实际阅读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践案例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践案例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践阅读4.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践案例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践案例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四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训练一、教学目标1. 拓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范围和深度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方向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实用类文本的拓展方向,如不同领域的文本、不同文体的文本等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标准,如信息准确性、逻辑性、实用性等3.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阅读和评价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拓展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评价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一、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用场景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的要求和目标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和技巧进行综合训练4. 学生展示综合训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综合训练材料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综合训练材料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六章:实用类文本与信息时代的关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2. 学会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筛选和处理实用类文本信息3. 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二、教学内容1. 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与挑战2. 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与处理的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 教授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的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策略阅读实用类文本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信息时代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第七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2. 学会分析和评价实用类文本的立场、观点和论证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策略三、教学步骤1.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内在联系2. 教授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阅读实用类文本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批判性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第八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提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2. 学会通过阅读实用类文本获取灵感和素材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完成一篇写作练习,并提交作品第九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的相互关系2. 学会通过阅读实用类文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练习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口语表达练习: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进行评估第十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结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总结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内容和策略2. 学会在不同场景中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结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三、教学步骤1. 回顾本课程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内容和策略2.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方向和提升方法四、教学评估1. 课程总结: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课程的总结性笔记2. 拓展阅读: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第十一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研究一、教学目标1. 深入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际案例2. 学会从案例中提炼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分析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提炼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案例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案例阅读4.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案例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案例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战演练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进行实际阅读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战演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战演练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战演练4. 学生展示实战演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战演练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战演练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训练一、教学目标1. 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 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要求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训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进阶训练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进阶训练4. 学生展示进阶训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进阶训练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进阶训练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四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 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方法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实践四、教学评估1. 教学设计方案: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案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第十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的重要性2. 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方法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步骤和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实践四、教学评估1. 教学评价报告: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报告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和实践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案,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论证特点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五种:
1、总分总结构,或“总—分”、“分—总”。

因非常熟悉,不再赘述。

2、并列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

但就其整篇结构来说,它依然是“总—分—总”。

这也是我们写作议论文时最好驾驭的结构方式。

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就按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展开论证,三个方面彼此照应,相互并列,使论证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3、对比式(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把两种态度、两种看法、两种主张对照起来写,比较它们之间的长短优劣,从而更加鲜明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第三部分就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作了对比,使读者一看便知应采取那种态度。

4、递进式(层进式)有两种形式,一是整体上的层进式,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说“谦虚”》可以先讲“谦虚是一种美德”,再说“为什么要谦虚,不谦虚就会怎么样”,最后谈怎样才能做一个具有谦虚美德的人。

就属于层进式。

另一是在“并列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的“层进式”结构,即三个分论点之间有主次轻重之分,能构成意义的层递,如《谈
“友谊”》就可以分出这样层次:能帮助对方、为对方分忧的是“朋友”;能以诚相见,既肯定对方的优点又能指出对方不足的是“挚友”;能发表不同意见,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面刺缺点,挽狂澜于既倒是“诤友”。

这三种同样是“友谊”,但其内涵不一样,在论证中就可以形成层层深入,使道理越讲越明晰。

5、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

大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来安排。

例如:《六国论》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作者分两点概述理由(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作者以这两个理由为依托,围绕这两点展开议论。

我们在回答此类型议论文结构方式时,最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形式来答,不答“纵贯式结构”。

议论文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使行文富于变化而不会说理混乱。

二、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则有: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引用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6、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三、论证方式。

这个在考察第一块的实用类文本时一般不会接触到,这是写作议论文会用到的,我们多了解积累一些。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

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

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奇葩说》第五季第2期有一个辩题是:“红包能不能代替礼物。

”庞颖是正方,观点是能代替礼物;杨奇函是反方,观点是不能代替礼物。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立论和驳论的举例论证是有区别的。

1杨奇函在立论中说:“刚才庞老师说到她在新加坡工作学习过,我有个问题问庞老师:1976年新加坡总理访华的时候,我们送了他一件东西,您知道是什么吗?不知道不要紧,我告诉你,我们送了他一本书。

哎,问题来了,为啥我们没有给李光耀包一个红包呢?因为红包不能替代礼物。

再举个例子啊,比如我们家里有个宝宝,他喜欢古诗词,他考了第1名,我是送她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更有意义呢,还是给他50块钱,你爱玩啥玩啥吧?家里有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我们是精挑细选一双防滑鞋更有意义,还是他200块钱,你想吃啥就吃点啥吧?说到甜蜜的爱情,无外乎是情人节,我给你包一个你爱的小蛋糕,你过生日我帮你挑一双你喜欢的高跟鞋,你不能说,来吧,情人节我
给你2000,你过生日我给你2000,除夕大年夜我给你2000,你这不是恋爱,你这是拿钱买爱情了!”尤金说:“写作时要毫不痛惜地把文字的赘肉丢掉。

”论辩也是一样,立论用事例一定要简短精炼,有典型性,广泛性。

杨奇函所举的事例都非常简短精炼,李光耀的事例具有典型性,宝宝、老人、年轻人的事例各举一个,使事例具有广泛性。

举每个事例的时候,杨奇函都用了对比论证,他从不同角度对比送礼物和送红包产生的不同影响及社会效应,论证了红包不能代替礼物的观点,让人信服。

2 庞颖在驳论中说:“红包能够代替礼物,其实有很多原因,说两个。

第一个,对方辩友说什么重要?爱重要,仪式感重要,但是红包同样可以传递爱,传递仪式感。

中国人其实很有送红包的传统,比如说过年时的压岁钱,婚礼上的份子钱;第二个,送红包其实还是送自由,现代人最讨厌别人替我做决定,小时候我爸给我买的玩具,我可能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什么?他把300块钱给我说,你想买啥买啥,这个时候我们是把花钱的决定权交给了对方,就是把自由送给了你啊,是不是?你想要及时行乐也好,你想要积少成多也好,我就算送的少,这一份钱最终会成为你想要的东西,是你梦想中的一部分。

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可能送礼物是不是不走心?我没有花时间去挑选。

但是坦白讲,就算我们花时间去挑来的礼物,别人就一定喜欢吗?所以最重要的心意是什么?尊重别人的心意才是最重要。

”驳论的方法之一是对场上对手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场上对手的举例论证,可以找出反例进行驳斥。

庞颖针对杨奇函举的红包不能代替礼物的几个
例子,提出反例,并且强调送红包是尊重别人的心意。

当你在争辩或反驳的时候,如果在前面加上几句尊重别人意见的话,便可以得到更多好评。

庞颖在论辩中强调尊重,赢得了大多数听众的赞许。

拉伯雷说:“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说话和辩论都是多余的。

”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因此在立论时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驳论则是通过驳斥辩敌的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最好是列举与辩敌相反的例子。

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驳论重在反驳对方论点。

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

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即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例如:如果按那
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

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