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常用概念及标准

油田开发常用概念及标准

第一部份储量类一、石油地质储量(GBn269-88)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

地质储量(待执行标准)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已知油气储集中储藏的油气总体积,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油气总量。

二、石油储量分级及分类(GBn269-88)根据勘探、开发各阶段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将石油储量划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级。

1.探明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获得社会效益的可靠储量,分为三类①已开发探明储量:(Ⅰ类)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发的储量。

②未开发探明储量(Ⅱ类)是指完成评价钻探,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所计算的储量③基本探明储量多含油层系的复杂断块油田,复杂岩性油田和复杂裂缝性油田,在完成地震详查,精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控制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储量。

2.控制储量是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3.预测储量是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三、动用储量〈(95〉开字第71号〉指已上报生产能力或已投入开发生产的探明储量。

四、已探明未开发储量:〈(95)开字第71号〉指除去已开发储量以外的探明储量。

根据勘探程度,地质认识和储量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分为落实储量,待落实储量,待核销储量,表外储量四类1.落实储量勘探工作已经完成对油气藏认识基本清楚,储量计算参数可靠,已经达到“石油储量规范”要求的探明储量。

2.待落实储量需要进一步做工作,搞清油气藏构造,储层以及落实储量计算参数等的探明储量。

3.待核销储量为储量批准后又经过进一步勘探开发评价,如评价井未钻遇油层,油层试油出水或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等储量计算参数的变化,致使原批准探明储量减少的部份为待核销储量。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隔层:是指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差的一种夹层,在注水开发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

夹层:是指油层之间或有效厚度之间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 :是指层间或有效厚度段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不够有效厚度标准的夹层,其中的Ⅰ、Ⅱ类型夹层往往能够起到纵向遮挡作用。

套补距:是指最末一根套管法兰短接上平面到钻盘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数值上套补距等于油补距加上四通高。

当遇有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时,套补距与油补距相等。

方补心:也叫补心高差,是指转盘方补心上平面至套管四通上平面的距离。

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往下40米这段的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用水泥封固,这段水泥封固段叫水泥帽。

水泥塞:固井后,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称为水泥塞。

:指钻井过程中,实际钻遇某一地层的井数与总井数的百分比。

钻遇的该层厚度之和与总井数的比值称为单层平均厚度。

水驱控制程度:是指可以受到注水效果的那部分储量所占该套井网总储量的百分比,或指与水井连通厚度占该套井网总厚度的百分比。

油层动用程度:指受到注水波及的油层厚度占该层系油层总厚度的百分比,或指在当前分层测试手段下出油厚度的百分比。

注采强度:注水强度与采油强度的统称。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

采液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液量。

采油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的(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月(年)注采比:月(年)度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累积注采比:累积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地下体积亏空:即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地下体积的差值。

年(累积)亏空:即年(累积)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的差值。

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所储藏石油的总数量称地质储量。

动用储量:指受到注水波及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单井所能控制的地质储量。

单储系数:是指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每米油层所具有的储量数。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第一节
开发设计
累积产油(气)量 指油(气)田从投产到目前为止,从油(气)层中采出的 总油(气)量。 采油(气)速度 年产油(气)量(Q)与地质储量(N)之比称为采油(气) 速度。 Q v 100 % N
用上述公式可计算油(气)田、开发区、排间、井组、单 井的采油(气)速度。它是表示油(气)田开发快慢的一 个指标。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开发地质 第二章 油(气)藏物性与渗流力学 第三章 油、气藏工程 第四章 采油、采气工程 1、采油、采气与注水 2、井下作业 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 第六章 开发分析及调整
第一节 采油、采气与注水
井身结构 指井眼中下入套管层次、深度、尺寸,以及各层套管外水 泥返高的组合与构成,以保证井筒坚实耐用。 如下图:工程测井常遇到的井身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方案实施
生产探井 有的油(气)田局部边界探明程度差,在开发方案中设计 了少数既起生产井作用,又起探井作用的井,这种井叫生 产探井。 试采井 为取得油(气)田地下开采动态资料而设计的采油(气) 试验井称试采井。 资料井 为探明油(气)田地下情况,取得编制油(气)田开发方 案所需的资料而钻的井叫资料井。 水平井 在钻到目的层部位时,井段斜度超过85°,其水平距离超 过目的层厚度10倍的井叫水平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开发地质 第二章 油(气)藏物性与渗流力学 第三章 油、气藏工程 1、开发设计 2、方案实施 第四章 采油、采气工程 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 第六章 开发分析及调整
第一节
开设计
油、气藏驱动方式 油、气藏驱动方式(驱动类型)是指油、气藏开采时,驱 使油、气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和方式。 开发方式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动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开发方式 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水开发,先利用天然 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水开发等。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油、 气田地质条件及经济效益。人工注水时目前油田开发的主 要方式。 注水 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以 保持油层压力,这个过程称为注水。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前言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要统一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便于油田开发工程方面的方案设计、技术报告和论文的编写以及技术交流,本标准是油气田开发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袁庆峰罗昌燕孙长明高树堂田东辉周显民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专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也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其他领域。

2 开发地质2.01 圈闭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

2.02 闭合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举例。

2.03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

2.04 圈闭容积一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

2.05 含油组合相邻的一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

2.06 油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石油的单一圈闭。

2.07 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8 油(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只聚集有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9 构造油(气)藏因构造运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气)藏。

2.10 背斜油(气)藏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气)藏2.11 断层遮挡油(气)藏受断层遮挡形成的油(气)藏2.12 凝析气藏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烃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烃的量不小于150g/m3的气藏。

2.13 油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

2.14 气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

2.15 油(气)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气藏的集合体。

2.16 特大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0×108t的油田。

2.17 大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108~10×108t的油田2.18 中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0.1×108~1×108t的油田2.19 小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小于0.1×108t的油田。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盛世石油科技技术培训材料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1.泵挂深度——抽油泵在井内的下入深度;有杆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固定凡尔的深度,电潜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分离器入口的深度。

2.边水——油(气)藏含油(气)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3.表层套管——为防止井眼上部地层疏松层的跨塌和上部地层水的渗入以及安装井口防喷器装置而下的套管。

4.表观粘度——也称视粘度。

在恒定温度时某一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值。

5.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具有气泡、乳化、增溶、湿润反转和洗涤等重要作用。

6.波及系数——注入驱油剂所触及到的油藏部分和整个油藏的比值,使用中一般又分为面积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和体积波及系数。

7.捕集残余油——经一次或二次采油后,油以不连续的泡滴状或油脉形成被湿润的驱替水所包围的残余油。

8.不压井作业——采用特殊设备和工具,不使用压井液就能正常起下井内管柱的作业。

9.采出程度——油藏开采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0.采气井口装置——气井完井以后,用于控制气井开、关,调节压力和气产量的装置。

也叫采气树。

11.采收率——油(气)田废弃时,累计采出油(气)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率。

12.采液速度——年产液量与油田地质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3.采油(气)速度——年产油(气)量占油(气)藏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4.采油平台——为开发海上油田所建造的平台,有以安装采油工艺所需的设施。

有无人平台和有人居住采油平台两种。

在陆上丛式采油井场有人也叫采油平台。

15.采油(液、气)强度——单位厚度油层的日产油(液、气)量。

16.采油曲线——油田或油井产量、地区压力、流动压力、油气比、含水量、开井井数、工作制度等开采资料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油田或油井生产状况及变化情况。

17.采油树——亦称井口生产装置。

安装在生产井口的阀门、管汇和控制设备的总称。

18.残酸——酸液被挤入地层向其深度流动的过程中浓度低到3%以下时的酸液。

(建筑工程管理)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1、地质储量originaloilinplace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能够转为表内储量。

2、探明储量provedreserve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且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3、动用储量drawuponreserves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4、水驱储量waterfloodingreserves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5、损失储量lossreserves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6、单井控制储量controllablereservesperwell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7、可采储量recoverablereserves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壹部分油(气)储量。

8、剩余可采储量remainingrecoverablereserves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和累积采油(气)量之差。

9、经济可采储量economicallyrecoverablereserves是指在壹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运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能够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10、油藏驱动类型floodingtype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油(气)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2)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2)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2)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用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在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将油层压开多条辐射状,长达2~5m的裂缝,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就是高能气体压裂。

高能气体压裂具有许多优点,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不用大型压裂设备;不用大量的压裂液;不用注入支撑剂;施工作业方便快速;对地层伤害小甚至无伤害;成本费用低等。

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在油藏上合理的分布油井和投产顺序,以及通过调整采油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资源采到地面的全过程。

油田开发程序油田开发程序是指油田从详探到全面投入开发的工作顺序。

1.在见油的构造带上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面积。

2.在已控制含油面积内,打资料井,了解油层的特征。

3.分区分层试油,求得油层产能参数。

4.开辟生产试验区,进一步掌握油层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5.根据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作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和断层分布图,确定油藏类型。

6.油田开发设计。

7.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

钻完后不投产,根据井的全部资料,对全部油层的油砂体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修改和调整原方案。

8.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质储量original oil in place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2、探明储量proved reserve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3、动用储量draw up on reserves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4、水驱储量water flooding reserves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5、损失储量loss reserves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6、单井控制储量controllable reserves per well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7、可采储量recoverable reserves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储量。

8、剩余可采储量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气)量之差。

9、经济可采储量economically recoverable reserves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经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10、油藏驱动类型flooding type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油(气)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

1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当油藏主要靠含油(气)岩石和流体由于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弹性膨胀能量来驱油时称弹性驱动。

又称封闭弹性驱。

12、刚性水压驱动rigid water drive当油藏主要靠边水、底水或人工注水的压力来驱油时,地层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称刚性水压驱动。

其特点是,能量供给充足。

13、弹性水压驱动expansion drive在边水或底水供应不足时,在开发过程中油区和水区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流体和岩石发生弹性膨胀,使油被驱替出来,这种过程称弹性水压驱动。

14、气压驱动gas drive气顶中的压缩气的膨胀成为驱油的主要能量时称为气压驱动。

又称气顶驱动。

人工注气也会形成气压驱动。

在气藏中底水能量不足,靠自身气膨胀产生的驱动方式。

15、溶解气驱动solution gas drive油藏地层压力低于原油的饱和压力后,原油中所溶解的气不断分离出来,主要靠这种不断分离出来的溶解气的弹性作用来驱油的开采方式称为溶解气驱动。

这种方式也称为衰竭式驱动。

16、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排向井底的一种驱动形式。

17、综合驱动bination drive油(气)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驱动力同时起作用时称为综合驱动。

18、油(气)藏经营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油(气)藏经营者合理地应用各种手段从其所经营的油藏中获取最高经济效益的过程。

19、油(气)田开发development of oil/gas field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气)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数量的井,在油(气)藏上以一定的布井方式的投产顺序,在某种驱动方式下,通过调整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气)资源采到地面的全部过程。

20、开发层系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a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并用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单独开发的一组油(气)层称为开发层系。

开发方式development method是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进行油(气)田开发。

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或注气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

开发方式的选择主要决定于油田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评价。

21、油(气)田开发方案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plan是指在深入认识油(气)田地下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制订油(气)田开发方针与原则,科学地进行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及投资的设计,有计划地将油(气)田投入开发的全面部署和工作安排。

它是指导油(气)田开发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

22、开发程序development seguence是指油(气)田从详探评价到全面投入开发的工作顺序和步骤。

各油(气)田的情况不同,开发程序亦不相同。

一般来说,要经过详探、试采、编制初步开发方案、编制正式开发方案等程序。

23、油田开发指标概算estimates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indices是指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用水动力学方法对开发过程中的产量、压力变化及开发年限、最终采收率等指标进行的预测。

24、油田开发阶段oil field development stage是指整个油田开发过程按产量、含水、开采特点等变化情况划分的不同开发时期。

按含水变化可分为无水采油阶段、低含水采油阶段、中含水采油阶段、高含水采油阶段;按产量变化可分为全面投产阶段、高产稳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低产阶段;按开发方式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

25、开发试验区pilot为了提前认识油田在正式投入开发后的生产规律,对准备开发的新油田,在探明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利的地区划出一块面积,用方案设计井网和开发方式正式开发,进行生产试验,此区块称为开发试验区。

26、开发井网well pattern开发方式确定以后,用于开发某一层系所采用的井网,包括井别、布井方式和井距。

27、井网密度well density每平方千米含油面积内所钻的开发井数。

28、基础井网basic well pattern一个开发区(油气田)采用多套井网开发时,对具有独立开发条件的主力含油层先部署一套较稀的井网,这套井网叫基础井网。

它既能开发主力油层,又能探明其它油层。

29、泄油面积drainage area向每口油井供油的面积称为泄油面积。

30、泄油半径drainage radius与泄油面积相等的圆的半径称为油井的泄油半径或供油半径。

31、地层压力reservoir pressure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又称油藏压力。

32、原始地层压力initial reservoir pressure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

33目前地层压力current reservoir pressure是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34、一次采油primary oil recovery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天然水驱、气顶能量驱、重力驱)开采石油。

35、二次采油secondary oil recovery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油藏能量不断消耗,到依靠天然能量采油已不经济或无法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时,可由人工向油藏中注水或注气补充能量以增加采油量的方法。

36、注水water injection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

按注水井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边外注水、边缘注水、边内注水。

37、注水方式waterflood pattern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

又称注采系统。

38、边缘注水edge waterflood将注水井布在油藏的边水区内,或油水过渡带内,或含油边界以内不远的地方,均称为边缘注水。

39、边外注水outer edge waterflood又称缘外注水。

注水井按一定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界处,向边水中注水。

40、边内注水inner edge waterflood注水井部署在含油边界以内向油层中注水。

41、面积注水areal pattern waterflooding是指将注水井和采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内进行注水和采油的注水方式。

42、注采井组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group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一单元称注采井组。

又称注采单元。

43、三点法注水thre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采油井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这种注水方式叫三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六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两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1:3。

44、四点法注水four-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井网布置的每个井排上相邻两口注水井之间夹两口采油井,由三口注水井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为一口采油井,这种注水方式叫四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六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三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1:2。

45、五点法注水five-spot water flooding采油井排与注水井排相间排列,由相邻四口注水井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为一口采油井,或由相邻四口采油井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为一口注水井,这种注水方式叫五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四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四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1:1。

46、七点法注水seven-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井网布置的每个井排上相邻两口采油井之间夹两口注水井,由三口采油井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为一口注水井,这种注水方式叫七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周围三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六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2:1。

47、九点法注水nin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方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注水井排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

这种注水方式叫九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两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八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3:1。

48、反九点法注水invert nin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方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采油井排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

这种注水方式叫反九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八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两口注水井影响。

其注采井数比为1:3。

49、线状注水line flooding注、采井的排列关系为一排生产井和一排注水井,相互间隔,生产井与注水井可以对应也可交叉排列。

50、顶部注水crestal water injection是一种油藏顶部布置注水井的注水方式。

又称中心注水。

51、点状注水spot type water flooding;isolated waterflood指注水井与采油井分布无一定的几何形态,而是根据需要布置注水井的一种不规则的注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