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人格分裂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人格分裂症,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两个或以上的不同而独立的人格。
这些人格之间可能产生强烈的冲突、敌意和不和谐。
人格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个身份不明的状态,难以分辨现实与幻觉,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产生疑惑和混乱,表现出行为举止异常、言谈离奇、情感不稳定等特征。
人格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环境、心理防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遗传因素是人格分裂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当家族中有患者存在,个体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包括早期生活经历和外界刺激,如童年时期的暴力、虐待、饥饿、疾病和药物滥用等。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人体的精神防御机制,如压抑、否认、退缩和幻想等反应。
人格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走神、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性格急剧变化、情感波动较大、自认为确信的错误想法和幻觉等。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罕见性,人格分裂症的确切诊断非常困难,往往需要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测试才能诊断确认。
人格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康复。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行为举止。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交往治疗等多种方法。
此外,行为治疗主要通过行为训练、积极情感暴露、社交技能训练等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尽管人格分裂症的诊断涉及到众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对这个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人格分裂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与苦难,也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来对这个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和融入社会。
人格分裂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一些研究显示,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到 三倍。
谁会受到影响? 风险因素
创伤经历(如儿童时期的虐待或忽视)是导 致人格分裂的主要风险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作用。
谁会受到影响? 共病情况
人格分裂常与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 康障碍共存。
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特别是创伤聚焦的治疗方法,是 治疗人格分裂的主要方式。
常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 法。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人格分裂的药物,但抗抑 郁药或抗焦虑药可以帮助减轻相关症状。
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 支持性疗法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要关注人格分裂? 倡导与支持
通过倡导和支持相关组织,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 多资源和支持。
社区的参与和教育是推动改变的重要力量。
谢谢观看
支持性疗法和小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支 持网络,缓解孤独感。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关注人格分裂?
分裂的认知,有助于减少歧视和 误解。
理解这一障碍有助于为患者创造一个更支持的环 境。
为什么要关注人格分裂? 心理健康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人格 分裂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意识。
这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经历了持续的身份混淆或记 忆丧失,建议尽早就医。
及时的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何时就医?
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多重人格,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或时间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多重人格常常被认为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严重创伤引起的,如性虐待、身体虐待或严重的情感和身体疏离等。
心理学解释多重人格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自我防御机制:多重人格被认为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帮助患者应对过去严重的创伤经历。
当个体面临无法应对的创伤时,他们将部分记忆和体验分割为不同的人格,并分配给不同的部分来承受痛苦,以保护自我。
2. 自我认同问题:多重人格也可以被解释为自我认同问题的结果。
由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个体可能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一致的自我认同。
分割出不同的人格可以使患者在不同环境中保持一种“合适”的自我认同,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3. 记忆和意识的分割:多重人格患者的不同人格之间通常有明显的记忆和意识的分割。
这种分割可以视为对自我认同和创伤记忆的一种保护。
不同的人格可以在不同的时候出现,各自承担特定的记忆和责任。
4. 后果的学习: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多重人格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模式。
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获得了应对创伤的人格,他们可能会在类似的情况下再次出现类似的人格。
需要强调的是,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有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有些观点强调童年创伤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则更关注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心理过程。
此外,多重人格的确诊和治疗也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人格分裂的症状和自我认同问题

人格分裂的症状和自我认同问题人格分裂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多个不同的人格或意识状态。
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困扰,也给他们周围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不适。
人格分裂的症状和自我认同问题是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本文将从症状和贵方问题两个方面探讨人格分裂的特点和影响。
一、人格分裂的症状1. 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的最显著特征是患者表现出多个不同的人格。
这些人格在个性、言行和记忆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每个人格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声音和态度,仿佛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下,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和记忆,甚至互相不认识。
2. 记忆缺失:人格分裂患者经常出现意识和记忆缺失的情况。
他们可能无法回忆起某些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或者在某些人格状态下无法回忆起其他人格状态中的事情。
这导致了他们对自身身份和经历的困惑和不确定感。
3. 声音幻听:部分人格分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幻听的症状。
他们可能会听到内心或外界不存在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不同人格之间的对话或指令,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焦虑。
二、自我认同问题1. 完整性缺失:人格分裂患者常常因为多重人格的存在而失去完整的自我认同感。
他们可能无法确定自己是谁,无法分辨哪个人格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导致了自我认同的混乱和困惑,使他们对自身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2. 自我边界模糊:人格分裂患者的多个人格之间常常缺乏明确的边界。
他们可能会突然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之间切换,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到困惑和无法控制。
这种边界模糊导致了自我认同的混淆和困惑,使得他们无法准确地界定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3. 社交困扰:人格分裂患者由于对自身的认同问题,常常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困扰和不适。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状态,给他人造成困惑和不适。
同时,他们也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真实的关系,因为自身身份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社交群体。
总结起来,人格分裂的症状和自我认同问题给患者本人和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适。
多重人格障碍身份分裂的原因和治疗策略

多重人格障碍身份分裂的原因和治疗策略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MP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人格、身份或自我状态。
这种精神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困扰和痛苦,因此了解其原因和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一、多重人格障碍身份分裂的原因多重人格障碍身份分裂的原因被广泛研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心理创伤和虐待:心理创伤和虐待是多重人格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早期的童年期,遭受过严重的身体或性虐待、心理虐待、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身份分裂的出现。
2. 内心冲突和防御机制:人格特质上的内心冲突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引发多重人格障碍。
为了应对这些冲突和问题,个体可能会通过形成分裂的身份来逃避现实,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3. 剥离机制:剥离机制是指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剥离与痛苦、创伤相关的记忆和情感。
分裂的身份就像是一道屏障,保护着原身份免受伤害。
4. 遗传因素:尽管具体机制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在多重人格障碍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多重人格障碍身份分裂的治疗策略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针对个体病情的综合治疗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多重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最常用的是身份整合治疗。
通过与患者建立稳定亲密的治疗关系,逐渐整合分裂的身份,加强自我意识和身份一致性。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被用来缓解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等。
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旨在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与患者建立稳定的支持关系,增加自尊和自信,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和解决身份分裂带来的困扰。
4. 教育和信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多重人格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人格分裂的记载

人格分裂的记载一、啥是人格分裂呢?人格分裂在心理学上可是个挺复杂的事儿。
咱就通俗地说吧,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里住着好几个不同的“小人儿”,每个“小人儿”都有自己的性格、喜好,甚至记忆呢。
我就有个朋友,他有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他平常是个特别胆小的人,看个稍微有点恐怖元素的预告片都会害怕得不行。
结果那次看电影的时候,电影里突然出现一个特别吓人的画面,我都被吓了一跳,扭头看他,他却特别淡定,还笑着说这有啥好怕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可能当时就是另一个“人格”出来了,那个“人格”比较胆大。
二、人格分裂的表现1. 性格的突然转变。
就像我刚刚说的朋友那样,胆小和胆大之间的转换特别明显。
还有的人可能平常是个特别内向、不爱说话的人,突然就变得超级外向,能跟陌生人侃大山,完全像是换了一副面孔。
2. 记忆的差异。
有的人格分裂患者,不同的“人格”有着不同的记忆。
比如说一个“人格”记得自己小时候被欺负的经历,但是另一个“人格”却完全没有这段记忆,就好像那段经历从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3. 行为模式的不同。
一个“人格”可能是个很爱整洁、做事井井有条的人,但是另一个“人格”可能就特别邋遢,东西随手乱扔,生活得乱七八糟的。
三、人格分裂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影视作品里可没少出现人格分裂的情节呢。
就像搏击俱乐部里的男主,他分裂出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格。
他自己原本是个生活压抑、按部就班的小职员,但是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却充满了叛逆和冒险精神。
他们两个人格之间的互动特别精彩,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格分裂患者内心的挣扎。
还有致命ID这部电影,那里面的主角分裂出了好多个人格,这些人格在一个汽车旅馆里互相猜疑、互相残杀,整个电影充满了悬疑和惊悚的氛围。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人格分裂患者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和混乱。
四、现实中人们对人格分裂的误解好多人都觉得人格分裂就是精神分裂,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
精神分裂更多的是关于思维的混乱,比如幻觉、妄想这些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解析人格分裂症的症状和治疗

多重人格障碍解析人格分裂症的症状和治疗人格分裂症,即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
患者在此疾病的影响下,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独立且不同的人格状态。
这些不同的人格在患者意识之外产生,并且经常交替出现。
本文将探讨人格分裂症的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症状1. 分裂个体人格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分裂个体的特征。
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有不同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
这些角色之间可能相互存在割裂,甚至互相不了解。
2. 记忆缺失人格分裂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记忆缺失的情况。
当不同的人格状态出现时,他们可能无法回忆起之前发生的事情。
这种记忆缺失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以防止他们不能承受某些记忆。
3. 自我认知混乱人格分裂症患者往往面临自我认知的混乱。
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真正的身份,以及他们是谁。
这种混乱可能会导致对自身的困惑和不安。
4. 具有幻觉和妄想患有人格分裂症的人常常伴随有幻觉和妄想症状。
他们可能听到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或者相信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观念。
这些幻觉和妄想使他们产生困扰,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人格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和奥氮平,可以用于减轻精神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此外,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也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2. 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是人格分裂症患者的关键治疗方法。
该治疗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我认同,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能力。
患者通过与治疗师的交流,了解不同人格的产生原因,并逐渐学会整合这些人格。
3.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也是治疗人格分裂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家庭治疗还可以提供家人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环境。
4.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针对人格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提供情绪支持和安全感,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支持性治疗可以通过定期见面和提供心理建议来实现。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典型症状和表现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典型症状和表现分离性身份障碍,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人格状态。
每个人格状态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典型症状和表现。
1. 核心症状:人格分裂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是人格分裂。
患者经常感到自己被分裂成多个不同的人格状态,每个状态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和经历。
这些人格状态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和性格特征。
患者可能会感觉自己像是多个人同时存在,而且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之间切换。
这种切换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由外界刺激触发的。
2. 记忆缺失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另一个典型症状是记忆缺失。
当患者处于一个人格状态时,可能无法回忆起在其他人格状态下的经历。
这种记忆缺失通常不受正常记忆遗忘规律的限制,患者可能会忘记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或曾经具有情感意义的经历。
这种记忆缺失可能造成患者对自己的身份和生活历程产生困惑。
3. 自我感知和认知的改变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人常常感到自己的个体身份难以维系。
他们可能不确定自己究竟是谁,感到自己的个体边界模糊不清。
此外,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感受存在混乱和矛盾的认知。
不同的人格状态可能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导致患者在不同状态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
4. 其他症状和表现除了上述核心症状外,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和表现。
例如,他们可能经历自我伤害、自杀倾向、抑郁、焦虑、间歇性爆发等情绪和行为问题。
身份障碍也可能伴随着其他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5. 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离性身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经历学业或工作上的困难,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家庭、社交和情感关系。
由于患者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情绪,与他人的交流和相处可能受到严重的困扰和冲突。
总结:分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种罕见但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典型症状和表现包括人格分裂、记忆缺失、自我感知和认知的改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中的人格分裂:或与儿童期创伤有关
人格分裂是什么?
人格分裂(Multiple Personality),学术的名字叫做解离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多数人对人格分裂的最初印象来自科幻小说《化身博士(Jacky and Hyde)》。
这部经久不衰的小说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天才医生杰克,因为服下自己研制的新药,变身残暴的浪荡子海德,从而引出的一系列的惊悚故事。
这之后无数的恐怖片编剧,也纷纷拿人格分裂当做吸引好奇看客的最佳看点。
事实上,人类对人格分裂的认识比小说、电影的诞生时刻,要古老得多。
在旧石器时代萨满教的洞穴绘画中,代表个人身份的动物形体变化似乎也隐喻了某些原始社会人格分裂的现象。
19世纪以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人一样,人格分裂因其难以捉摸而被认为是“灵魂附身”或被施了“巫术”的表现,最盛行的治疗方法是招魂术,超心理学和催眠术。
在当时,使用催眠术的方法,法国的精神病学家诱导出了很多的“第二人格”,人格分裂便在这一时期广泛涌现。
这一发现挑战了以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为首的观念联想理论对意识的理解。
观念联想学派认定,人的记忆是相互关联的结网,由于联想的存在,人们可以从一事件追忆到与之相关的回忆。
然而通过催眠术诱导出的人格,其性情都可与原本人格大相径庭,且互相之间都没有记忆的痕迹。
这催促精神病学家们继续追索,分裂人格和人类意识之间潜藏的奥秘。
19世纪开始,出现了上百例的有关人格分裂患者的记录。
其中,玛丽·雷诺兹是史上第一个为公众所关注的人格分裂症患者。
玛丽1785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虔诚信仰宗教的家庭,幼时的她性格忧郁羞涩,对待宗教信仰和祈祷冥思忠贞不二。
青少年时,玛丽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
但在19岁的一天,她突然声称自己双眼失明,也再听不到周遭的声音。
3个月后,经过一段长达20个小时漫长的睡眠,玛丽好像是从一场长梦里惊醒,身体各部分机能都恢复到正常的状况,不过,她完全回忆不起这3个月及之前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
由于忘记了先前学到的东西,玛丽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阅读、计算和写作,甚至,这一次玛丽的笔迹也与之前大有不同。
同时,周围人对这阶段玛丽的描述是“轻快,敏捷,喜欢有人陪伴,喜爱自然”,这种性情也和她大病之前有所不同。
5星期后,玛丽再次陷入沉睡,再次醒来又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她就带着这个人格一直生活了16年。
直到30多岁的一天,她又重新回到19岁的那个玛丽,并带着这一个玛丽活到61岁。
大量案例出现后,人们也开始纷纷推测人格分裂的原因,有人认为癫痫是分裂人格的罪魁祸首。
当时美国陆军的一名外科医生本杰明·拉什大量收集了军队中分裂人格案例进行研究。
之后他写作了美国第一本精神病教科书《思维疾病的医学调查和观察》,并因对精神病学的卓越贡献被成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拉什持另一种观点,认为产生多重意识的原因是大脑左右半球的分裂造成的。
然而因为缺乏详尽的家族史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这些早期的原因推测在之后都被证明“站不住脚”。
弗洛伊德:人格分裂和儿童期的创伤有着密切联系
19世纪到20世纪,有关多重人格的记载卷帙浩繁,但没有哪个故事比克里斯汀·塞兹摩尔更出名了。
克里斯汀幼时经历坎坷,曾在3个月内连续经历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两次虽不
致命却留下心灵创伤的意外。
医师认为,正是她这段不同常人的经历,埋下了日后人格分裂的祸根。
在塞兹摩尔眼中,这些事故激发了她体内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尽管专家们不同意我这么说,但是我的其它身份虽不是随我而生的,却也是一个整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权利,和我一出生就表现出的人格一样,是天生伴随我而来到这个世上的。
他们不是“我”,却在命运深处和我紧密相息。
”
1957,塞兹摩尔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三面爱娃》,由乔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主演,并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一举捧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克里斯汀体内远不止3个性格迥异的人格——医师鉴定的结果是她同时具有20个不同的人格。
在电影之后,克里斯汀自己也著包括《我是爱娃》,《我的心灵故事》在内的四本畅销书籍。
通过塞兹摩尔和《三面爱娃》,人格分裂被公众所熟悉,也开始成为好莱坞颇为偏好的传奇剧情。
也是从塞兹摩尔的时代开始,人们慢慢开始揭开了人格分裂产生的神秘面纱。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蒙·弗洛依德认为,人格分裂和儿童期的创伤有着密切联系。
最终,精神分析学派有关情绪创伤的看法赢得了胜利。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玛格丽特·保沃和其他6名研究者出版了《多重人格治疗》,直到今天还被认为是用于多重人格治疗的神来之笔。
20世纪另一个知名的多重人格案例是希贝尔·伊莎贝尔·多赛特。
她的故事经由畅销书《希贝尔:一个具有16个分裂人格的女人》传播开来。
之后,希贝尔的故事又因电视剧《希贝尔》而声名大噪。
在这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中,制片方特意邀请之前出演《三面爱娃》的乔安娜·伍德沃德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心理医师,并有保留的还原了希贝尔的生活经历。
希贝尔的母亲不幸患有精神病,年幼的希贝尔因此常遭到母亲的虐待,而父亲却无力保护年幼的希贝尔。
影片中一幕,妈妈把小希贝尔绑在厨房的桌上,两脚高高吊起,妈妈则把这张桌子幻想成手术中的床,从抽屉里拿出刀子,钳子和刮子。
影片没有再继续下去,但人们可想象希贝尔所经受的磨难。
因为无法应付非人的虐待,希贝尔把人格分裂为十几个,让这些分裂的人格来承受她本人无法应对的苦难。
清醒的希贝尔本人却被剥夺了感觉,个性麻木迟钝。
并且,希贝尔对她身上的其他人格都毫无察觉。
由于希贝尔不愿意责怪母亲,认为一切都是是自己犯的错,所以病总治不好。
最后,当医生查明了真相,让希贝尔对恶魔母亲发火,希贝尔终于说出:我希望她死掉,我要把她杀死!这话出口,她的病就好了,几十个人格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人格。
希贝尔的案例给精神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这个案例最终把多重人格障碍和童年期的虐待经历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此外,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失忆症图画治疗,记忆的片段融合成为后来人们理解和治疗其他人格分裂病人的模板。
1980年,经过20年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美国精神病协会终于将多重人格障碍列入了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第三版。
这个标准中列出了解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这样一个精神病类别,并定义了多重人格障碍这一概念。
1994年又是一个里程碑,在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第四版中,多重人格障碍被更名为解离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
至此,人格分裂的讨论算是暂时尘埃落定。
但是人们对于人格分裂的幻想还在继续,而那些真实的悲剧和伤口,也还等待着人们在揭秘之后,去给予更贴心的抚慰。
(原文发表于牛顿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