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面对困难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会如何珍爱生命,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
2. 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采用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生命,关注他人。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生命的意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 第二课时:珍爱生命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珍爱生命,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3. 第三课时:面对困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4. 第四课时:关爱他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5. 第五课时:生命的价值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六、第六课时:勇敢面对挑战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遇到挑战时如何保持勇敢和坚定,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七、第七课时: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我激励来克服困难,并指导他们如何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以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个人成就。
八、第八课时:心理压力的管理教学内容:介绍压力管理的基本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九、第九课时: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十、第十课时:生命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内容:探讨生命的传承意义,包括家庭、文化和知识等方面的传承,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创新和发展。
十一、第十一课时:环保意识与生命共同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一个共同体,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环保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维护生命的可持续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 《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字词及文学常识。
2.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3.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活过并经历痛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部编新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8、热爱生命(表格型)优质教案

学科语文课题8、热爱生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理解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过程方法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的艰难处境,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1.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课文情境,认识人的价值和深切体会“人”的伟大。
2.理解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感情和主旨,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 品味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课文浓厚的象征意义。
2.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课题1.放音乐学生集体朗诵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2.教师导语:同学们,正如诗人所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多媒体出示):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
《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配乐集体朗读汪国真诗歌《热爱生命》聆听教师导入语,进入课堂学生自主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资料助读,整理笔记快速阅读课文配乐朗读诗歌,为课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作家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1(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狼嚎(háo):大声叫。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第一章: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命的表现和意义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供相关例子和故事。
3. 讨论热爱生命的表现和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珍爱生命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明白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宝贵和短暂珍爱生命的意义和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珍爱生命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生命的宝贵和短暂,引导学生思考珍爱生命的意义。
2. 讲解珍爱生命的意义和方法,提供相关例子和故事。
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珍爱生命,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
第三章:积极面对困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理解困难是成长的机会。
3.2 教学内容:困难是成长的机会积极面对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在困难中保持积极心态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困难是成长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积极面对困难的意义。
2. 讲解积极面对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供相关例子和故事。
3. 讨论如何在困难中保持积极心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第四章:培养乐观态度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培养乐观态度,理解乐观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4.2 教学内容:乐观态度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乐观态度的方法和技巧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乐观态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乐观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培养乐观态度的方法和技巧,提供相关例子和故事。
3. 讨论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五章:积极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理解良好人际关系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5.2 教学内容:积极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积极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积极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重点
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
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
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积累:
窒zhì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8《热爱生命》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8《热爱生命》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对于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该怎么对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热爱生命》。
二、走进作者: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里,要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几乎无人可以和他相比。
如今,杰克•伦敦作品的版本不计其数,有些作品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
杰克•伦敦一生多姿多彩,而且不甘平淡,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因此,他到底是人以文名,还是文以人名,有时不易看得清楚;衡量杰克•伦敦的那根准绳时松时紧,或者此松彼紧,也就不足为奇了。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幼年起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
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三、预习检测:给生字注音并释词窒()息:巉()岩:奄()奄一息:骸()骨:吹毛求疵():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情节。
人教版九年级 语文下册教案:《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原备学校:黄在二中修订:于新生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的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阅读本文,能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3、中招考点综合历届河南中招记叙文阅读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对句子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根据自身谈感悟等。
4、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篇小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小说的方法。
但本文所采用的“象征手法”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多加引导。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吹毛求疵,转瞬即逝,奄奄一息,海市蜃楼,踉踉跄跄”等词语,进行基础知识积累。
2、能说出本文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快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认知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和难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赏读课文,能按顺序说出主人公的活动经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感人的精神品质。
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纵览中外文学史,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
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冽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4)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二、自学提示
1、作者介绍
杰克·伦敦是(美)国作家,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通称“北方故事”,后来创作了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还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优秀小说。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格化的题材,以及强烈显现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三、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白板
教学课时
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
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纵览中外文学史,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热爱生命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了解杰克·伦敦。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重难点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
他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
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二、整体感知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开端(1---6):人在昏迷中艰难前行发展(7---22):人与狼漫长的对峙高潮(结局) (23---27):人与狼殊死搏斗获得胜利2.指导学生提纲故事情节,师生评点强化明确: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
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度解读1.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明确: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
2.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生存下来?明确:他有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
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2.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作品中“狼”象征什么?明确: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
3.小说表达的主旨什么?明确:文章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揭示生命的内涵,讴歌了硬汉精神。
4.主人公有怎样的精神魅力?你从他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明确:精神魅力: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他个人体力极度虚弱,在饥饿、恶劣的天气、伤病、野兽威胁等困境中,顽强拼搏,最终获得胜利,成为真正的强者。
启示: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和搏斗。
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第三步,选读课文,个性解读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布置作业预习《谈生命》,要求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旧金山。
20世纪初西方辱华作家的急先锋。
他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
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 0岁。
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
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笔生动,有相当感染力。
他成名后因经济上的破产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1916年11月22日自杀。
他一生著述颇丰,16年中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
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等小说。
1 904年发表《黄祸》一文,1908年和1910年分别写了两部小说《中国佬》和《空前绝后的入侵》,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多篇作品,不吝惜笔墨,污蔑中国人为“劣等民族”,是对欧美白人世界构成威胁的“黄祸”,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
扬言“白人是一个伟大的种族,地球的一半和海洋的全部都是他们的世袭财产”。
在小说《空前绝后的入侵》中写到,中国扩张,即将侵略西方的白人文明世界,于是美国向中国发动细菌战,造成中国大地上瘟疫流行,成千上万人中国人被毒死。
最后,列强灭掉中国,瓜分了中国领土。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商业作家之一,因此被誉为商业作家的先锋。
杰克·伦敦的故事年少贫穷投身水手杰克·伦敦于1876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
童年时的他就已饱尝了贫穷困苦的滋味。
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一个畜牧场当牧童。
10岁以后,他开始在旧金山附近的奥克兰市当报童、码头小工、帆船水手、麻织厂工人等。
这期间,杰克·伦敦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其他读物。
16岁时,他失业了,不得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贫民窟里,并曾以“无业游荡罪”而被捕入狱,几个月以后才重获自由。
穷苦和缺少欢乐的童年使杰克·伦敦早早地成熟了。
杰克·伦敦从10岁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读,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不满9岁时,杰克·伦敦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
他还读了一些从雇工那儿借来的一毛钱一本的小说,他抓到什么就读什么。
杰克·伦敦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第一本书。
到16岁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读书、读书—做工。
因为贫困杰克·伦敦小学毕业后便去工作,十岁左右就开始做报童和罐头工人,在街头斗殴中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了小流氓头。
他最喜欢的活动是驾驶船只。
十三岁时他曾经只身驾驶小船穿过暴风雨中的旧金山湾,别人几乎难以相信,可那是事实。
后来他攒了一点钱,买了一只小船,原来是为了好玩,不久之后却结识了蚝贼,便也跟他们一样做起不要本钱的买卖。
他纠集了一伙同伴,驾船去偷旧金山湾养殖户的蚝,甚至烧毁别人的船只。
他打架酗酒,大笑狂欢,在几百英里的海路上自由闯荡。
不久他结识了海湾巡警,又反过来做巡警去追捕蚝贼。
十七岁时他上了一捕猎船做水手,经过朝鲜、日本,到白令海一带去猎海豹。
途中他经过了严寒、风暴、最沉重的苦役的锻炼,参加了狩猎海豹的种种活动。
因为从小在海湾里玩船,他驾船很有一套,在船上年纪虽小却深得船主和同行们的赞许。
又因为从小饱经摔打,能够参加水手们最野蛮的活动,所以他交了许多朋友,听了许多有趣的和可怕的故事。
这些都成了他的海洋小说的宝贵素材。
《海狼》描写的猎海豹船的丰富生活便是一个精彩的例子。
惊涛骇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艰苦的,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已经读完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崭露头角入共产党远航归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日本海口的台风》,参加了《呼声》杂志的写作竞赛,荣获了第一名,得到奖金二十元(第二、三名都是大学生)。
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也许他便是受此鼓励,走上文学之路的。
这时杰克·伦敦已经从早期的蒙昧里醒悟过来。
他立志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电气,便到奥克兰电车公司去求职。
他对经理说他为了掌握技术什么苦都肯吃。
经理让他一天干活十三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来。
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有两个工人被他顶去了工作,那两人每月各四十元,共是八十元,而他一个月才拿三十元。
而且一个被他顶去了工作的人因为有一妻三子要养活,却又无法为生,自杀了。
这对于杰克·伦敦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他愤然抛下了手里的煤铲。
这次苦役让他懂得了一个可怕的真理:无论自己如何身强力壮,十年、二十年之后总会有更年轻力壮的人来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
那时正是美国大萧条的1904年,他参加了从旧金山到华盛顿去请愿的失业者队伍,向东海岸进发。
他途中因故脱离了队伍,便偷乘火车在北美大陆流浪,跟车警、乘务员捉迷藏,周游全国,以此为乐。
他曾经被捕,罚作了三十天苦役,亲眼见到了美国监狱里骇人听闻的现实。
出狱后他偷乘西去的列车到了加拿大西海岸,再从那做水手南下,回到旧金山。
这次特别形式的旅游给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尤其是贫困的流浪汉的体验。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最能够关心穷苦人的往往是穷苦人。
他对读书一直就有兴趣,就连在做蚝贼时也在他的小艇上读过许多书。
流浪归来他开始大量阅读。
他读过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的作品,明白了私有财产的罪恶;他甚至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大体懂得了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
为了读书他十九岁时进了奥克兰中学,准备考大学,同时加入了社会党。
他参加工人集会,发表激烈的演说,主张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并曾经因此被捕。
在奥克兰中学读书时他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了小说《小笠原群岛》,连载了两个月,这样,他从事文学的兴趣更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