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合集下载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忽必烈
元世祖 蒙古族
建立元朝
统一中国
记记他们是谁?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答:1、民族融合
2、元朝的统一 3、⑴契丹、女真人被称为汉人
⑵回族形成
中华民族的大家族里又增添了一员——回族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 中国的阿拉伯波斯人人、波斯 人,信仰伊斯兰教,后 和儿阿汉等拉伯族互人、通蒙婚古姻回族,、互畏相兀融汉人 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 的民族蒙—古—人回族。畏兀儿
课堂小结:
名字 庙号 民族 主要成就 铁木真 元太祖 蒙古族 统一蒙古
元朝疆域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政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改 革 措 施经
地方: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禁止变农田为牧场 农业:
推广植棉

治理黄河 水利: 疏通运河
效果: 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都
成为国际大都市。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自学课本P55-56,请思考: 1、元朝在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板书: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兴起
2、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 成吉思汗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蒙古灭各政权顺序
2、元朝的建立 1271 大都 忽必烈
3、统一中国 1279
4、文天祥抗元
5、元朝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效果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1、原因
2、表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历史: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题)
主备人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比较唐末到元朝建立时的历史形势,认识到元朝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元朝统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增强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实施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种政权横跨欧亚大
陆——从波罗地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
湾。
——《全球通史》
讨论:你怎样看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旳扩张?
▪ 为了加强对全国旳治理,我国 西周、秦朝分别采用了什么制
度?
分封制,郡县制
▪ 唐朝处理该地 民族关系采用 了什么措施?
▪ 元朝时采用什 么方法加强对 该地域治理?
布达拉宫
2023年大陆居民赴台人数估计将突
破200万人次
▪ 三20国23时年期0台3月湾01日
起源:新华社
地域被称为何?
元朝时台湾称 为何?
▪ 元朝设什么机 构进行管理?
日月潭风光
徐州故黄河风光
京杭大运河(徐州万寨港)
隋朝与元朝大运河比较
《马可波罗行纪》
▪ “至于这一城市旳规模, 人们一定懂得,它方圆24 英里,每一面长6英里---共有12扇城门,每扇城 门上都有一种漂亮旳大城 楼。街道笔直宽阔,你们 能够沿着街道从一端看到 另一端”
答:1、元朝旳统一 2、⑴契丹、女真人被称为汉人 ⑵回族形成
中华民族旳大家族里又增添了一员——回族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 中国旳阿拉伯波斯人人、波斯 人,信仰伊斯兰教,后 和儿阿汉等拉伯族互人、通蒙婚古姻回族,、相畏互兀融汉人 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 旳民族蒙—古—人回族。畏兀儿
课堂小结:
名字 庙号 民族 主要成就 铁木真 元太祖 蒙古族 统一蒙古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 、我国是一种多民族国家。要了解回族 形成旳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材料一:元末,不少定居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旳 旳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古、畏 兀儿等族,长久杂居,相互通婚,逐渐融合, 形成了一种新民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说教材: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4课的内容元朝上接辽宋夏金下启明清,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局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关系的发展,理解元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用腾格尔MTV,文天祥话剧表演,小组讨论,蒙古灭夏、金、南宋的动画设计,学生结合提纲自学,元朝疆域图和中国政区图的对比,故黄河、棉花图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马可波罗》影片剪辑,回族学生生活习惯介绍,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蒙古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国家民族现身的高尚情操,通过回族的形成,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形成对外接纳的开阔胸襟。

 (4)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经过。

七年级历史下册《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教学设计
4.借鉴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本章节将通过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2.设计一份关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统治策略的对比分析表,要求列出至少三种策略,并对每种策略的影响进行分析。
3.按照时间线整理蒙古帝国和元朝的重要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及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论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统治对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蒙古帝国》、《元朝的辉煌》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400字。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画像,激发学生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好奇心。随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生平事迹、政治军事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分析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背景,理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统治策略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导入新课:
导入 标题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元朝巩固统一 的措施及作用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历史内容, 举例中国的分裂时期有哪一些?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标题
导入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元朝巩固统一 的措施及作用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地图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讨论:我们刚才既肯定了元朝的 统一,又肯定了文天祥抗元的壮举, 它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不矛盾。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 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 看,都应加以肯定,具有进步性;在元统 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到残酷的 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 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 愿望相一致,具有正义性;同时他被俘后 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气节成 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D 1.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推为(
)。
A.君主
B.皇帝
C.国王
A 2.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
D.成吉思汗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A.北京
B.南京
元朝巩固统一 3.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的措施及作用
A.元朝
民族关系的发展
B.隋朝
C.开封
A )。 C.唐朝
D.洛阳 D.宋朝
课堂小结 4.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标题 导入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9.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9.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4.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元朝的统一和一些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重点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腾格尔《蒙古人》flash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反映了蒙古人生活的情景及习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两位杰出人物。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二、讲解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阅读:教材P5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分,勾画批注1.蒙古族的生活环境?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交流:1.蒙古民族的生活介绍;北方、游牧民族课件: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12世纪时,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过渡:12世纪时的蒙古。

出现奴隶和奴隶主,各部落贵族经常进行战争。

课件: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讲述:这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畜牧业发达的民族,以骑兵著称的勇猛民族。

过渡:在长期的战争中,以铁木真为首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

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形成了什么汗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汗国阅读:P53第一段小字。

川教版历史七下《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

民族和宗教宽容
忽必烈采取了宽容的民 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 不同民族和宗教能够和 平共处。
重用外来官员
忽必烈重用了一些外来 官员,吸收了外来的治 理经验,提升了国家的 管理水平。
繁荣文化交流
忽必烈鼓励了不同地区 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艺 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忽必烈对中国的贡献
北京的建设
忽必烈将北京打造成了中央 政权的首都,并兴建了许多 宏伟建筑。
川教版历史七下《成吉思 汗与忽必烈》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本堂课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的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两位伟大的蒙古帝国统治者。
成吉思汗家族的来历
1
蒙古部落的联合
成吉思汗的祖先是蒙古部落的一位首领,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部落建立了联合。
2
统一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在他的领导下,成功统一了分散的蒙古部落,建立起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3
留下的传统与文化
成吉思汗对蒙古帝国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影响Fra bibliotek丝绸之路的开通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帝国, 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亚 欧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成吉思汗的家族是典型的游 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对 后世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
蒙古文的发展
成吉思汗推动了蒙古文的发 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 学和历史著作。
忽必烈继承汗位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继者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被指定为帝位的继承者。
领导力和能力
忽必烈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治理能力,为蒙古帝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打败对手,巩固地位
忽必烈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打败了其他竞争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型
教学目标1、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的时间,元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记住抗元英雄文天祥
2、说出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列举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3、分析忽必烈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
重点忽必烈的统治措施难点忽必烈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活动个案调整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王朝“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
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你知道这
是哪个王朝吗?这个王朝有哪些杰出的人物?还有哪些传之
后世的史事呢?那就请进入本课的知识梳理吧!
预习导学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征战中,以为
首的部落逐步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年蒙
古各部落的贵族尊推铁木真为,蒙古汗国形成。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蒙古军队先灭,接着和南宋联合
灭。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为,
第二年定都,他就是。

2.统一全国:年元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南
宋政权灭亡,年,元朝统一全国。

在元军向南推进的
过程中,遭到了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3.元朝的统治: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人
士为谋士,推行。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
的,增设,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
军政事务管理。

在地方设立,简称,为地方
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还设置了作为管理
和的专门机构。

4.忽必烈向全国推广种植技术,开始成
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他统治时期还主持治理水患,开凿
了和两段运河,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又畅通
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5.元朝时,汉族妇女把海南岛族的棉纺织技术传
播到松江一带。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人同当地汉族在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一起,被统称为。

这一
学生抢答
小组交流,订正
知识建构的答

时期还形成了一个新民族。

合作探究
(一)本课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元、开
创一系列新的制度,推动历史前进,认识到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学习本课容易误认为只是讲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两个人物,而实质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成就,落脚点却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应回应第七主题。

(二)本课围绕统一展开,为巩固统一而收尾,目的是突出本主题。

本课内容可归纳为“12344”。

“1”是指以“统一”为一条主线;“2”是指“两个民族”: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一个是新形成的民族回族;“3”是指“三个重要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文天祥;“4”是指“四个重要年代”:(1)1206年,蒙古贵族尊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政权灭亡。

(4)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另外“4”是指“四个重要机构”: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间的关系是( )
A.兄弟关系B.父子关系C.祖孙关系D.叔侄关系3.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称为( )
A.成吉思汗B.可汗C.皇帝D.国王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5.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汗,成立蒙古汗国是在A.1206年B.1271年C.1272年D.1276年
6.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领是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杨业
7.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
A.南京B.北京C.开封D.洛阳
8.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
A.宣政院B.中书省C.尚书省D.行中书省
9.确立军政合一的政权体制、颁布法典、创制蒙古文字的蒙古统治者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窝阔台D.耶律德光10.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是在( )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苏轼B.岳飞C.李清照D.文天祥
12.蒙古军队消灭下列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夏②金③南宋④南宋残余势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13.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学生抢答
选择题
学生抢答
选择题
是( )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市舶使14.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最早可上溯到( )
A.汉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15.“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

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

歌谣中“黄婆婆”生活的时代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
(2)他的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有哪些?
17.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