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指机体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

本大纲适合于护理专科、口腔医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及医学检验专业。

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

2.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依据掌握和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分析和应用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题型为: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单选题,5.问答题(含分析题)。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等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大纲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大纲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的定义2、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水中毒,各自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表现3、水肿的发病机制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了解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主要出选择题,了解第五章缺氧1、常用的血样指标,5条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发生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3、发绀第六章发热1、发热定义2、发热的激活物种类3、制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4、正调节机制、负调节机制的种类5、发热的3个过程第十章应激1、应激的定义2、全身适应综合症分为哪三期3、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两大系统4、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5、应激性溃疡,定义和发生机制第十一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DIC定义2、DIC的发病机制3、DIC的诱因4、DIC的分期5、DIC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第十二章休克1、休克的发病机制2、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3、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4、细胞损伤的四个机制,了解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定义6、细胞代谢障碍,看书,了解7、肾功能变化,看书,了解8、休克肺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定义,发病机制,了解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1、缺血-再灌注损伤定义2、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3、活性氧的损伤作用4、钙超载,定义,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5、无复流现象,定义6、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1、心力衰竭定义2、心力衰竭的诱因3、心衰时心脏本身的三种代偿方式4、心衰时心脏以外的四种代偿方式,了解5、心肌收缩性减弱引发心衰的发生机制6、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四条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1、外呼吸功能障碍2、呼衰定义3、呼衰的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慢性阻塞性肺病4、急性肺损伤引起呼衰的机制5、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1、肝功能不全定义2、肝性脑病的概念3、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4、肝性脑病的诱因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定义2、少尿期的变化特点3、健存肾单位学说4、矫枉失衡学说5、肾性高血压6、肾性营养不良7、肾性贫血8、尿毒症,概念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发生的条件2、诱因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4、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探讨生总学时数:36 学时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目的要求】1.驾驭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2.驾驭受体异样的信号转导异样;3.熟识 G 蛋白异样在疾病中作用;4.熟识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 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整;通过 G 蛋白调整;通过可逆磷酸化调整)信号对靶蛋白的调整。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 cAMP-PKA 通路;通过抑制型 G 蛋白(Gi),抑制 AC 活性,导致 cAMP 水平降低,导致与Gs 相反的效应通过 Gq 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 DAG 和IP3;G 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 MAPK 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 通路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整受体数量的调整受体亲和力的调整其次节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和机制一、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变更;信号转导蛋白功能变更—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缘由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样的发生环节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反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反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变更,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样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变更。

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病理生理学考试大纲

病理生理学考试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自学)第二章疾病概论重点和难点: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重点和难点: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机体的调节,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高低钾的概念。

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了解水肿的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重点和难点:酸碱平衡常用指标(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碱剩余、缓冲碱和阴离子间隙)的正常值与意义四种单纯性酸碱紊乱的概念四种酸碱紊乱的病因、主要指标变化、机体的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第五章缺氧重点和难点: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的分类、各种类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和失代偿反应。

第六章发热重点和难点:发热、过热的定义,发热的机制。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重点和难点::常见的受体水平或G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疾病的联系(如霍乱等)第八章细胞凋亡与疾病重点和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第九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自学)第十章应激重点和难点: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概念,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DIC重点和难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第十二章休克重点和难点: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时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多器官功能不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细菌移位的概念。

MODS 的发病类型和发病机制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重点和难点: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负荷和自由基的概念钙超负荷的发生机制钙超负荷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重点和难点: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重点和难点:以下概念:呼吸衰竭(I, II)、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大纲

第二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概念2.疾病的概念第二节病因学1.疾病的发生原因2疾病的发生条件第三节发病学1.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转归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1.正常水、纳代谢2.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3.低钠血症4.高钠血症5.等渗性脱水6.水肿第二节钾代谢紊乱1.正常代谢2.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紊乱1.镁的正常代谢2.镁的代谢障碍第四节钙磷代谢障碍1.正常钙磷代谢、调节和功能2.钙磷代谢异常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酸碱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1.酸碱的概念2.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3.酸碱平衡的调节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1.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2.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3.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第四节混合性的酸碱平衡紊乱1.双重性的酸碱平衡紊乱2.三重性的酸碱平衡紊乱第五节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1.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2.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第五章缺氧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2.血氧容量3.血氧含量4.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第二节血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1.乏氧性缺氧2.血液性缺氧3.循环性缺氧4.组织缺氧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呼吸系统的变化2.循环系统的变化3.血液系统的变化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5.组织细胞的变化第四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章发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1.发热激活物2.内生致热源3.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1.物质代谢改变2.生理功能改变3.防御功能的改变第四节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略)第八章细胞增殖和调亡异常与疾病(略)第九章应激第一节概述1.应激的概念2.应激原第二节应激的全身反应1.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性综合征2.急性期反应第三节细胞应激反应1.HSP的概念与分类2.HSP的功能3.HSP表达的调控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1.代谢变化2.功能变化第五节应激与疾病1.应激性溃疡2.心身疾病3.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第六章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1.自由基的作用2.钙超载3.白细胞作用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3.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4.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5.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6.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7.其他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量2.控制再灌注条件3.改善血组织代谢4.清除自由基5.减轻钙超载6.中性粒细胞抑制剂的应用7.细胞保护剂的应用8.其他第十一章休克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1.休克的病因2.休克的分类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1.休克的代偿期2.休克的进展期3.休克的难治期第三节休克发病的机制1.神经-体液机制2.组织细胞机制第四节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1.肾功能的变化2.肺功能的变化3.心功能的变化4.脑功能的变化5.胃肠道功能的变化6.肝功能的变化7.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8.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第五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病因和发病经过2.发病机制第六节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病因防治学2.发病防治学3.支持与保护疗法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平衡的紊乱第一节凝血系统功能异常1.凝血系统的激活2.凝血因子的异常第二节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1.抗凝系统功能异2.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第三节血管、血细胞的异常1.血管的异常2.血细胞的异常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2.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第一节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1.心功能不全的病因2.心功能不全的诱因第二节心力衰竭的分类1.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分类2.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3.按输出量的高低分类第三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1.神经-体液调节的激活2.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3.心脏以外的代偿第四节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1.正常心肌收缩的分子基础2.心肌收缩功能降低3.心肌舒张功能降低4.心脏各部分收缩活动不协调第五节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心输出量减少2.静脉淤血第六节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防治发病及消除诱因2.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构3.减轻心脏前后负荷4.改善心肌收缩舒张性能5.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2.肺换气功能障碍第二节呼吸衰竭时的主要代谢变化1.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2.呼吸系统变化3.循环系统变化4.中枢神经系统变化5.肾功能系统变化6.胃肠变化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防止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2.提高PaQ23.降低PaCO24.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第一节概述1.肝脏疾病常见的病因和机制2.肝细胞和肝功能不全第二节肝性脑病1.概念、分类和分期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3.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4.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肝肾综合征1.病因和类型2.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1.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2.肾小管功能障碍3.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第二节急性肾功能衰竭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原因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4.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慢性肾功能衰竭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第四节尿毒症1.尿毒症毒素2.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3.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七章脑功能不全第一节概述1.脑的结构、代谢于功能特征2.脑疾病的表现第二节认知障碍1.认知的脑结构基础2.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3.病因和发病4.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意识障碍1.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2.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3.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5.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生理大纲

病理生理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

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及护理病人(护理学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各学科专业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方式《病理生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考试课,将根据学科特点,课堂课堂提问、单元测试、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70%和30%。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衰老、健康、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了解疾病的转归、疾病模型。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50128420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Ⅳ课程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基础课授课对象:药学、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健康保险等学时数:34学时学分数:2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疾病概论----------------------------------------------------------------------------2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4第五章缺氧-----------------------------------------------------------------------------------5第六章发热-----------------------------------------------------------------------------------6第七章应激-----------------------------------------------------------------------------------6第八章休克-----------------------------------------------------------------------------------7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8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8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8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8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9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10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11第十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2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第一节绪论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熟悉:病理生理学内容:①疾病概论;②基本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要紧研究方式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进展简史2.大体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式。

第二章疾病概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2.大体要求:把握:疾病缘故、条件、诱因、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标准。

明白得:病因学、发病学、疾病通过和转归了解:健康、疾病、病理进程的概念,脑死亡的意义。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紊乱第四节钙磷代谢障碍(自学)2.大体要求:把握:水、电解质(钠、钾、镁)代谢障碍的缘故、机制和对机体的阻碍明白得:水、电解质(钠、钾、镁)的正常代谢。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原那么。

第四章酸碱平稳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剂第二节酸碱平稳紊乱的类型及经常使用指标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稳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稳紊乱第五节分析判定酸碱平稳紊乱的方式及其病理生理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酸碱平稳的调剂机制、反映酸碱平稳的经常使用指标及其意义,各型酸碱平稳紊乱的概念、缘故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阻碍。

明白得:混合型酸碱平稳紊乱类型及其缘故和特点。

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稳紊乱的防治原那么第五章缺氧1.要紧内容:第一节经常使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缺氧的类型、缘故和发病机制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阻碍第四节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缺氧的概念和经常使用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发生缘故、机制和血氧转变特点。

明白得:缺氧机会体的功能代谢转变。

了解: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发热1.要紧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发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发烧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明白得:发烧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掌握病理生理学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任务、地位、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1、掌握健康、疾病、原因、条件、死亡、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及相关英文词汇。

2、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

3、熟悉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
归。

三1、掌握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及英文,2种脱水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水中毒、盐中毒的概念及原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的分类,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钾的代谢过程。

3、了解正常水钠代谢,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防治原则,等渗性脱水,常见几种类型水肿,水肿的治疗原则。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

四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2. 掌握血液pH值,PaCO2, SB和AB, BE, 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3. 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4. 掌握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四种代偿公式对双重酸碱平衡紊乱做出正确判断。

5. 熟悉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与分析判断方法。

6. 了解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和种类、酸碱图的应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五1、掌握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及英文词汇
2、掌握四种缺氧的原因和机制(难点),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3、掌握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4、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其防治
六1、掌握发热、发热激活物、EP的概念及英语词汇。

2、掌握发热激活物、EP、中枢调节介质的种类;掌握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机制。

3、熟悉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

4、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

九1、应激、应激性疾病、应激相关疾病、应激性溃疡、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和英语词汇。

2、掌握应激时主要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
3、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4、熟悉应激时机体的变化
十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概念及英语词汇
2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发生机(难点)
3熟悉心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4了解其他内容
H^一1.掌握休克的概念
2. 掌握休克的常见原因和病因学分类
3. 掌握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
4. 掌握休克代偿期的微循环改变及其机制,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及患者临床表现
5. 掌握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改变、机制、失代偿原因及患者临床表现
6. 掌握休克难治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DIC形成机制
7. 熟悉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和结构损伤,
8. 了解休克的病因学防治和发病学防治
十二1.掌握正常机体维持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

2. 掌握几个重要概念:DIC、组织因子、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FDP、D-二聚体、鱼精蛋白副凝实验。

3. 掌握DIC的发病机制和其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与机制。

4. 熟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类型。

5. 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与其作用机制和DIC的分期、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6. 了解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十三1.掌握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改建、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等概念。

2. 掌握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降低的主要机制。

3. 熟悉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及诱因。

4. 熟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

5. 熟悉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

6. 了解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十四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

2. 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血气变化特点。

3. 掌握呼吸衰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4.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5.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6. 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十五1.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的概念。

2. 熟悉肝性脑病的分类。

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

3. 熟悉假性神经递质、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4. 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5. 了解肝肾综合征概念和发病机制
十六1、掌握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定义。

2、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临床发病过程。

3、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4、熟悉肾脏的基本功能、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原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发病过程。

5、了解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