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作文(通用7篇)

书法之美作文(通用7篇)书法之美作文1书法,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精髓,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
古有颜真卿、王羲之、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现有张大千、齐白石、溥心畲等。
书法体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中国古代书法成就很高。
入木三分的“书圣”王羲之。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有许多书法大家还创建了自己的书体。
如颜真卿,他生活在以肥为美的盛唐,他的楷书不随初唐书风,行为篆籀之笔。
化瘦硬为丰满,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势凛然。
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颜体”。
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中国书法另一大家——欧阳询。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了汉隶和近代楷书的特点,参合了六朝碑书,可谓广采众长。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是严谨工整,平整峭劲,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欧阳询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量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与外力。
”欧字用笔显示出了其超人的胆魄。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之所以被称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是作品在散发着一种意境美。
毛泽东所写书法作品豪迈奔放,如一首边塞诗激情吟诵;挥洒自如,如一支激烈的舞曲收放自如。
柳宗元的书法清秀美丽,如一首写景诗般美丽;如一曲芭蕾般动人。
书法亦如诗、舞、画、乐‘书法之美在于字体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
书法之美作文2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字如其人”。
而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正因为心正,笔正,才造就后世“颜筋柳骨”之名,柳公权也获得了“笔谏”的美名。
所以,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字歪则人不正,字正则人直。
中国书法之美

视点09近十年来常应邀去大陆各地讲学,事后主人例必殷勤伴游,或纵览山川之名胜,或低回寺观、故居之古迹,而只要能刻、能题、能挂的地方,总是有书法可赏。
书法不愧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但能配合建筑与雕刻,而且能呼应文学与绘画;不但能美化生活的环境,而且能加强艺术的欣赏。
无论是登高临水,或是俯仰古迹,只要有宏美的书法跃然于匾额、楹联或石碑之上,现场的情景便得以聚焦,怀古的气氛立刻就点醒了。
这一切文化现场,豪杰与志士所徘徊不去,正好由书法来画龙点睛。
广义而言,整个书法艺术就像是中华文化的签名,签在一切的亭台楼阁、一切的关梁阨塞之上,说,这一切都属于伏羲与仓颉的子孙。
所以面对名胜古迹,我常低回于历代的题咏之前,幻觉祖先的魂魄就在那神秘难认的篆隶之间向我泄密,就在那一点一捺、那顿挫转折之中向我手语,幻觉历史就躲在那后面隐隐地向我题词,有时是楷书的端庄,有时是行书的从容,而有时,是草书的狂放。
这些年来回大陆,常在登临之余,凛然于猛一回头,案上的文房四宝早已在严阵伺候。
题什么呢,倒难不了我。
围观者以为我悬笔不下,是在构思吧,岂知我实在是难以下笔,因为拙腕管不住顽笔,轻毫控不了重墨,只要一落笔就满纸云烟,不,就乌烟瘴气了。
书法之为中国艺术,具体而又抽象,明显而又高深,通俗而又出尘,实用而又唯美,真是矛盾而又统一。
书法就像语言,人人都用,天天在用,但只有艺术家用来才美。
我自己不擅书法,小时虽也在九宫格中临过柳体,但既无才气,也欠毅力,很快便放弃了。
这么多年来,写硬笔还勉称整齐,一遇软毫就四肢无力;写小字还不成问题,但要写大字,就乱了方寸,鞭长不及。
其实名人在江山胜处的题词,也不一定都好。
以题词成癖的乾隆为例,我总觉得他的政绩虽佳,诗却平平,字也不出色。
至于现代政治人物的“墨宝”,也常常言语无味,书法平庸,不免败人游兴,若被洁癖狂倪瓒撞见,恐怕真会派几个洗桐僮仆来清涤一番。
在学界,也不见得有多少人擅书。
我就见过有些中文系的教授笔迹之潦草,恐怕连草圣也眯眼难认,还有些则生硬不屈,像美国学生搭架起来的铁画银钩。
描写书法国粹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书法国粹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名句)中国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书法国粹。
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下面是50句描写书法国粹的唯美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一千年传承的艺术之美。
1. 万年笔力,流转墨香,滴水成洋。
2. 刚柔并济,疏密有致,一气呵成。
3. 挥洒之间,飞瀑流泉,气势磅礴。
4. 道而不札,胸怀博大,心意凝聚。
5. 纤毫入墨,如龙翻云,气势万千。
6. 高山流水意境,温润如玉笔触。
7. 落墨浑然一体,纸上独具韵味。
8. 行云流水,雅逸淋漓尽致。
9. 洗尽铅华,显露青山绿水。
10. 翰墨飘香,令人陶醉其中。
11. 字迹流畅,宛若行云流水。
12. 省墨如金,纸上如行云未散。
13. 用笔遒劲有力,流露出深邃的情感。
14. 墨香四溢,尽显东方艺术之美。
15. 书法之美,如山溪流水般宛转不舍。
16. 文如其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个性与修养。
17. 线条舒展,秀逸中蕴含着一种华丽。
18. 精雕细刻,写意与细腻并存。
19. 丰富的错综纹理,勾勒出宏伟的构图。
20. 墨韵悠远,字里行间诞生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21. 纸上舞蹈,字体跃动,流畅而饱满。
22. 优雅之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内涵。
23. 字体匀称,节奏鲜明,凝聚着作者的感悟。
24. 轻描淡写间,弯弯曲曲融入静谧的动感。
25. 示人以丰富的情感,细腻入微。
26. 宛若仙人下凡,笔下流淌着神性的光芒。
27. 书法之美,如行云流水般自若而然。
28. 书体潇洒,字迹如行云如流水。
29. 树立形象,展示品位,文字间流淌出内涵与智慧。
30. 气势磅礴,韵味悠长,充满了亘古不变的美感。
31. 作品流露出一种宁静、儒雅和高尚的气息。
32. 字迹弯弯曲曲,若隐若现,诗意盎然。
33. 映山红、倒映湖水的景致,字体犹如绝艳的彩虹。
34. 书写流畅,形式饱满,流露出一种神韵之美。
35. 雁行斜势,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
36. 温润雅逸,丝丝笔墨中流露出一种风骨。
汉字书法之美

• • • •
曹全碑:秀美飞动 礼器碑:痩劲如柴 乙瑛碑:方正沉厚 史晨碑:肃括宏深
汉隶的波磔之美
• “波磔”:一根线条的悠扬流动,如同中国 建筑里的“飞檐”.(蚕头燕尾) • 汉代木结构飞檐影响到广大东亚地区:日 本、韩国、越南等等。
• 《石门颂》刻于摩 崖之上
西方的垂直美学
• 欧洲建筑追求向上垂直线的上升,如:哥 特式建筑代表:夏特尔大教堂 • 基督教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 教堂形式也逐渐形成越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 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 情愫。
唐楷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 颜真卿字帖
• 香港及华人地区店 铺招牌多以颜体为 主
日本汉字书体受到王羲之线条飘逸流动影响很大
• 借着建筑形式的上升达到基督信仰升华心 灵的目的。
王羲之---《兰亭序》
• • • • 天下第一行书 地点:浙江绍兴城南 人物:王羲之与儿子,友人等四十余人 内容:把这一天即兴的作品收录成<兰亭集>, 要求王羲之写序 • 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成为书法史上:天下第 一行书
• 以毛笔行走于 绢帛上的行草
汉字书法之美
结绳记事
•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 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 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 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 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大篆)
小篆
由篆入隶
• 破圆为方
• 毛笔:用动物毫毛制作的笔都叫做毛笔。 • 西方绘画的笔:平头、像刷子 • 毛笔:圆锥形---锋
中国书法之美:探索传统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之美:探索传统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展示人格的方式。
通过对中国书法的探索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1. 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划和书写,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老的文字刻画充满了原始人类的神秘和力量。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字的形体逐渐规范化,相应地,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更加完善和发展。
2.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笔画的变化: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都蕴含着墨者的心情和思绪,其粗细、起落、连续性等方面都反映了书法家的个性和修养。
•气韵生动:书法作品在表现文字文字的基础上,更注重表达文字背后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家可以给人以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结构谐美:中国书法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准确与完整,更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与谐美。
通过布局的合理与巧妙,书法作品可以展现出静美和动感的结合。
3.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国人的尊重和珍视。
不论是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还是现代的书法大家潘天寿、米芾,都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同时,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书法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也在不断探寻和创新。
4. 中国书法的魅力与意义中国书法之美源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观赏中国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深,甚至能够沉浸其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当代社会,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可以激发出个体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怀。
书法的十二种之美

书法的十二种之美书法是一门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独占鳌头,源远流长。
它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相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而书法的十二种之美,更是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深邃内涵和瑰丽魅力。
第一种之美——遗传美:从上古到现在,书法一直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蕴,所以书法也有传承的美。
第二种之美——框架美:书法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书法家描绘出每一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大小,构成了完整的字形,展示出框架美。
第三种之美——匠心美:书法创作除了依靠绘画技巧,更需要全身心的专注,才能体会到字的魅力,才能使作品生动活泼,流露出匠艺的美。
第四种之美——气韵美:书法家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用,用自己的心境和创造力赋予每个字以灵魂,造就出书法作品的气韵之美。
第五种之美——神韵美:在创作时,书法家需要掌握笔画递进、力道变化和用笔韵律,才能通过笔调表现出个人的情致和灵气,从而得到神韵之美。
第六种之美——内涵美:书法源于古代文化传统并发展至今,作品中也呈现出对文化的秉承,所以书法更有蕴含文化内涵的美。
第七种之美——收放自如美:书法家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字体的笔画,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境,使笔画的收放自如,展现出诸般美感。
第八种之美——变化多样美:通过创新和实践,每个书法家都有着个人的创作特点和技巧,所以书法又有着变化多样之美。
第九种之美——相视成眸美:书法与人生息息相关,在接触过程中,可以产生心有灵犀的感觉,因此书法又有相视成眸之美。
第十种之美——质朴自然美:书法作品在形式上反映出书法家对世界的感受,说到底表现了个人的情趣,所以有着质朴自然的美。
第十一种之美——动静相宜美:书法,一是有形的直线、曲线、圆滑,二是无形的气息、声音、美感,在这两者相结合的互补中,书法家描绘出动静相宜的美。
第十二种之美——笔墨相宜美:从端正、饱满到纤巧、小丽,从简朴、豪放到柔和、儒雅,笔墨恰如其分地取得了和谐,产生了笔墨相宜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声音与图像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
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之美
一: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
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
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我赞成梁启超先生的意见。
二: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
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
因而遂滋,则谓之字。
”汉字有六义:曰指事,曰象形,曰形声,曰会意,曰转注,曰假借。
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
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文化史。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
三: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且看孙过庭之滔滔宏论:“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再以真、草、隶、篆为例。
四:真书之美
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卉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
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
员靡则,因事制权。
其曲如弓,其直如弦。
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阿那,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
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真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
五:草书之美
崔瑗《草书势》有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崎。
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
或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畜怒怫郁,放逸生奇。
或凌邃惴栗,若据槁临危。
旁点邪附,似蜩螗挶(jū)枝。
绝笔收势,馀綖纠结。
若杜伯揵毒缘巇(xī);螣蛇赴穴,头没尾垂。
是故远而望之,(cuī)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草书之美,是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
六: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wān)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崭岩嵯,高下属连。
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七: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piě),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xuān)翾。
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huī)不可胜原。
”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