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课件
披荆斩棘。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 人的志向远大,气势雄壮,奋勇前进。
(4)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中有“明志”的 含义?
例如:淡泊明志、鸿鹄之志、老骥伏枥、凌 霄之志等。
3.崇尚气节的传统美德 阅读教材第83页相关内容,摸索:
(1)什么是气节?
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常常表现为坚持正义, 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眼前不屈服的精 神。
摸索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三个一致”是诚信 的基本要求:名实一致,指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 行一致,指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指嘴里 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
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徙木为信; 一诺千金;等等。
5.求新的传统美德 阅读教材第84页内容,摸索:
(2)气节和廉耻有什么关系? 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
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3)“苏武牧羊”的故事中,苏武表现出了怎 样的气节?
例如:不受逼迫、坚持不投降等。
(4)你能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吗?
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浪费; 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 理亏的事。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 烁着思想和人格气力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 很多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横、坚持正义的 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好 像仍旧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 品行,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 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 民族精神当中。
(3)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不懈寻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 德的突出特点,如重视明志、崇尚气节、 讲求诚信等。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课件

壮族生活在西南地区,擅长纺织、 印刷手工艺。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人口 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 分之二的县。其衣饰简单。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蒙古,形 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其男女 老幼一年四季都穿长袍。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上,组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朵花。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 除了五大自治区以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 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 自治州、自治县。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苗族
回族
哈萨克族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第 1 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维吾尔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 在新疆西北部。维吾尔族男女外出时,尤其在节 日、歌舞时必须戴绣花小帽。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歌曲,激发感情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

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

(学生快速浏览)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

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 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四、“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38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38页)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2 诚信是金3 社会呼唤诚信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1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3 我是参与者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1 我的祖国多辽阔2 江山多娇3 祖国的宝岛台湾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 各族儿女手拉手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1、请你相信我教材分析:本单元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

当前,一些地方,人们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不讲诚信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在课程中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诚实守信这个词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有些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循序渐进,有难到易的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和师长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目标;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体会待人诚信才能取信与人的道理。

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诚信所包含的意义,培养学生做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明白诚信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悄悄话信箱(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这学期我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从这学期开始,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将升入中学。

上学期虽然我没有和大家一起学习,但我常来班级想同学们借东西。

你们愿意借东西给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高兴。

因为你们长大了,懂得理解体谅老师,帮助老师。

而且,同学们心中有了一个衡量他人的标准,就是“信任”。

(二)、小调查在我们的生活里你交往过的人中,哪些人是你信任的人?写写信任他的理由。

学生汇报。

过渡: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写了这么多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能让我们大声地对别人说:请你相信我!(板书课题)用一个词来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居》
东井集中心校宋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的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少数民族住所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住房的形式多样。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住房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民族形式多样的住房。

二、进行新课
﹙1﹚自读课文,说说文中介绍了几种建筑?
1、蒙古族的特色住房叫做“蒙古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

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

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

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

迁徙
拆散,定居安装。

2、布衣族石板房
3、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

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

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

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

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通风孔。

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起遮阳避雨作用。

廊下安装楼梯供人上下。

﹙2﹚看过多种多样的民族住房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回答略。

三、课外拓展
1、壮族的特色住房叫做“干栏式木楼”,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2、黎族的竹架棚房子状如倒扣的船只,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顶侧面开天窗。

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四、总结评价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各民族形式多样的住房、,我国各民族的住房,
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通过介绍少数民族多种多样的住房,使同学们对我们民族大家庭更加了解。

五、作业布置
1、用文字向我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民居。

2、继续收集有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