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一、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
1. 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因忠诚于国家而遭谗言被流放,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楚国百姓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纷纷在江中投米,以防鱼虾损伤他的身体,并划龙舟以寻找他的遗体。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如赛龙舟和吃粽子。
2. 其他说法: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其他起源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因被谗言陷害而自杀,传说他的死也是在五月初五。
曹娥则是东汉时期的孝女,因寻父投江而死,被当地百姓纪念。
然而,这些说法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3. 天象崇拜与龙图腾祭祀:端午节还与自然天象崇拜和龙图腾祭祀有关。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为全年最“中正”之位,被视作吉祥之日。
因此,端午节也蕴含着龙图腾祭祀的意义。
二、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先贤,弘扬爱国精神:端午节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纪念屈原等先贤,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通过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端午节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2. 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端午节也是一个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驱灾辟邪的活动,如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以祈求平安健康、驱邪避害。
3. 传承文化,增进民族认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4. 促进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个传统节⽇,在我们国家也有了许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四⼤传统节⽇之⼀,端午在我们国家也是⼀个深受⼤众喜爱与重视的节⽇,那么端午节的由来的故事是什么呢?下⾯是⼩编给⼤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第⼀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的诗⼈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官⾄左徒、三闾⼤夫等。
屈原为⼈正直,忧国忧民,⼀⼼致⼒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的谗⾔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初五投汨罗江⽽死。
⼈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赛龙⾈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胥的。
伍⼦胥名员,楚国⼈,⽗兄均被⽆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攻⼊楚国⾸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胥掘其墓,鞭其⼫三百,以报⽗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攻打越国,⼀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起来,听不进逆⽿忠⾔。
伍⼦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但不听,反⽽轻信陷害伍⼦胥的谗⾔,逼迫伍⼦胥⾃尽。
伍⼦胥临死前对邻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刎。
夫差得知此⾔⼤怒,令⼈将伍⼦胥的⼫体装在⽪⾰⾥,于五⽉五⽇投⼊⼤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胥的⽇⼦。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亲溺⽔亡于江中,打捞数⽇也找不到⼫体,当时孝⼥曹娥年仅⼗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就在五⽉初五这⼀天也投江了,五⽇后抱着⽗亲的⼫体,浮出⽔⾯。
曹娥的孝⾏感天动地,在民间⼴为流传,当时的⽂⼈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的孝⾏。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1.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本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风俗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五虫的侵袭。
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传说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那时屈原22岁就当了大夫,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不久,楚国的大*臣看屈原不顺眼,于是就不断的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谗言,不再相信屈原了。
过了几天秦国的人把楚怀王骗走后,把他软禁在那里,没多久,他就死了。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成了王位称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赶到江南地区,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为了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始于战国时期,相传此时期的文学家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吃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因为屈原是一个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故此节日也是诗人纪念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
端午节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广大地域、历史上的各种传说和民间文化的影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名称和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
以下是对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风俗的简要介绍。
1.屈原与龙舟据传说,战国时期的屈原爱国忧民,受贵族排挤,衰老后流放到湖南岳阳,最终跳入瞿塘江自尽,想以自己的死来告诫国家应该怎么处理问题。
当地百姓闻讯翻舟捞救,然而屈原的遗体失踪了,人们怕鱼虾以及水中的恶鬼伤害他,便在江面上放了大量的米、菜和五色丝带,以吸引鱼虾,用龙舟划过让恶鬼远离。
自那以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仿照那时的舞龙舟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2.粽子的发展端午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吃粽子,它是一种用粽叶包着糯米、肉、蛋黄、豆沙制成的食品。
吃粽子的传统起源于屈原逝世后的一次祭拜活动,人们将粽子扔到江里以供祖先怀念。
据说,粽子的做法是由屈原所发明的,主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享有美味,因为他在世时极为关注民间的生活。
3.怕恶鬼的习俗除了放龙舟与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各地风俗。
例如,有些地方会在柱子上挂蒜和艾叶,而蒜与艾叶结合可以防止恶鬼侵犯。
也有些地方家长会在孩子的头发上系上一些五色丝带来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平安。
4.荡秋千端午节的荡秋千,起源于中国的南北朝之间的时期,其内容是使用两条悬挂于乘屈原之师的树上的绳索,来模拟屈原跳入湖中的场面。
而荡秋千的习惯,不仅是孩子和年轻人增强身体素质和增进友谊的途径,也是到当地市场和游乐园的游客们广泛喜欢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在整个中国,每个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庆祝这个古老而有意义的节日,并一起共同传承这些让我们有充分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端午节,也叫“五月节”、“重五节”、“龙船节”。
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远流长,与我国诸多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一、端午节的由来诸说纷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博弈其中的传说。
1.纪念屈原屈原,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家、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楚国政治家、大臣、将军。
《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卓然而立,为我国文化遗产。
而在楚国内部斗争中,屈原被立法贬斥,被汉太子的陪臣赵高陷害,投河而死。
后世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死的日子。
为了让屈原的魂灵不被恶水怨气干扰,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以便让离去的英雄得以安息,也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源流。
2. 汉武帝祭龙舟据《晋书》记载,自汉代起,端午节便有了龙舟竞渡的活动。
汉武帝此时为了纪念屈原,下达了“端午节各处皆善作龙舟,龙舟斗竞上中下,以四方为国”命令,并且他本人也亲自到岸边为龙舟扎彩带、放香烟,展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决心。
龙舟竞渡起源于粤港澳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赛龙舟的编纂见于《南朝齐梁书历志》。
据说其由来是民间传说中,坐在船上的儿童打赵佗的牢房,最后沉于水中下落不明,人们于是抛粽子、竞赛救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水上运动和救援竞争的风俗。
3.战国时期遗传风俗《晋书》中亦有《左传》记载的习俗是:“五月五日,如夏日,葭菼始生,于是以菖蒲及艾,防蛊除害,故谓之端午。
”艾蒿、菖蒲等草药有着防蛊除害、消除瘟气的功效,人们将之晾干,制成艾叶、菖蒲包等,悬挂门户、房间,以消除家中之恶气,这也成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二、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既有纪念、祭拜祖先的活动,也有纪念屈原、巧渡扶水、救人相助,以及祈求借阳气之力祈求健康平安等庆祝和祈福活动。
1.吃粽子粽子作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是端午节的主要元素之一。
粽子包馅料丰富,可以有咸味糯米粽、甜味绿豆粽、肉类馅料等多样选择。
同时,还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粽子:如江浙一带的粽子甜而酥脆,有奶味,广东潮州的橄榄脆皮肉粽,等等。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30字

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30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端午节的来历30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在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十说资料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
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端午节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辅佐——诬陷——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