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大的“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大的“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最大的“书”》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大的“书”》课文原文:一天,川川和爸爸去爬山。

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看‘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啊?”川川奇怪地问。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仔细看了看,说:“这上面有字吗?”“有哇,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冲刷的痕迹,叫波痕;还有这些小贝壳,叫化石。

它们都是字呀!”川川又问:“这上面写着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

”川川和爸爸都笑了,他们一起读着这本最大的“书”。

赏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引导小学生理解地质科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川川和爸爸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揭示了岩石就像一本记录地球历史的“书”。

课文中的“书”并非我们平常所见的纸质书,而是大自然的杰作——岩石。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岩石比作厚厚的书,雨痕、波痕和化石被比喻为书上的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地质变迁的过程。

课文通过川川的好奇心和提问,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观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此外,课文还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地质勘探队员的解读,让人们了解到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变迁,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总的来说,《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启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最大的"书"》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是一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文章。

店铺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最大的"书"》,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原文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指导揭题:书写“书”,让学生说自己看了哪些书?用( )的书说一说。

然后引出课题——最大的书。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希望激起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听了他们自己同伴的介绍,可能那本“有趣的书”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孩子的参与。

]通过学生的预习感知,在标题中加上“”。

[双引号的作用在目前为止都只是对话的专用,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教师没有硬加给他们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实际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22 读不完的大书
第二课时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 想大自然带给“我”怎样的乐趣? 圈画出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
有趣的植物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花儿和草的?
颜色
形状
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
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
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四、先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雄健( 勇 )( 猛 )
( 展 )( 翅 )滑翔
千( 姿 )百( 态 ) 超( 凡 )( 脱 )俗
( 秋 )( 高 )气爽.
( 雨 )后春( 笋 )
1. 与加点字“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神清目爽
B. 屡试不爽
C. 性格豪爽
2. 像“千( )百( )”这样含有数字的词语还有: __示__例__:__千__变__万__化___、_____千__奇__百__怪_______等。
3. 文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上横线。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4. 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具体写竹子长得快的句子,其 中“__雨__后__春__笋_____”一词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新事
物大量出现。
竹子长得快 ,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 ~~~~~~~~~~~~~~~~~~~~~~~~~~~~~~~~~~~~~~~~~~~~ 得和我一样高了。 ~~~~~~~~~~~~~~
千奇百怪的植物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
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 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 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 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 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后小练笔

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后小练笔

《读不完的大书》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22课,这篇课文以描写一本精美的大书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

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小练笔,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主题和内容,为大家共享几个针对《读不完的大书》课文的课后小练笔。

一、简述课文内容《读不完的大书》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图书馆里发现一本精美的大书,尽管她很想将整本书读完,但由于书太大,她无法一次将它读完。

在图书馆的一次次回归中,她不断地去读那本书,也不断地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快乐。

二、课后小练笔题目1. 我眼中的图书馆2. 阅读带给我的快乐3. 我最喜欢的图书4. 我眼中的读书乐趣5. 我眼中的大书6. 我最喜欢的课文7. 我眼中的阅读三、具体要求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来完成这些小练笔,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2. 每篇练笔要求写300字以上,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生动。

3. 提醒学生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尽量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并注重段落的衔接和层次感。

四、课后小练笔内容展示题目:我眼中的图书馆作文:我眼中的图书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从童话故事到科学知识,从历史传奇到文学经典。

每当我走进图书馆,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可以尽情地畅游其中。

在图书馆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无数的书架。

那些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它们仿佛是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发掘、去探索。

我可以在书架间穿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蜷缩在舒适的椅子上,开始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读书是一件极其愉悦的事情。

在图书馆里,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比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动物世界等等。

每当我打开书的一页,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可以在书中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如同置身其中,体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图书馆也是一个让我放松身心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最大的“书”》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老师在教学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反思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1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

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

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

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19 最大的“书”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19 最大的“书”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19 最大的“书”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八第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最大的“书”》,按课文内容填空。

最大的“书”指的是______。

“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重新排队①他不断地画竹,名声越来越大,登门求画的人也越来越多。

②一年四季,他仔细地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琢磨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里的变化和形态。

③文与可的好友、著名诗人晁补之在诗中赞扬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④宋朝时,有个著名文人,名叫文与可,学识渊博,能诗善文,特别喜爱绘画。

⑤时间长了,他对竹子非常熟悉,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把竹干、竹枝、竹叶画出来,而且画得生动逼真。

⑥他最爱画竹子,在自己的住宅周围都种了竹子。

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跑______刨______ ;铁______底______;理______埋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选出不正确的音。

册(cè chè )______底(dì dǐ )______印(yìn yìng )______ 质(zhì zì)______趴(bā pā)______陆(lù lǜ)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上合适的字词茂密的______绿色的______流动的______繁华的______最甜的______美丽的______【答案】:第7题【填空题】给加横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对:①回答②向着;朝着③对抗;敌对④对待⑤正确;正常;相合⑥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⑦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⑧投合;适合⑨成双的①不管怎么说,她对我真的很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大自然既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又是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 ,有无尽的乐趣。
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 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 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 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 仅好玩,还让人寻思和遐想。
书写指点

书写指点: “寸”的字形偏长,第一笔
横稍长,竖钩写在横画上偏右的 位置,点靠里、靠上。区分同音字有 办法副你是怎样记住“副”字的?
幅富福 副
填空:一副( )
一副样子 一副对联
一副面孔 一副手套
一副笑脸 一副眼镜
学习活动二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 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 西”?用横线画出来。
学习活动 一
小组合作学会本课生字词
jǐn má
xuán
pèi zī tài
不 仅 麻雀 盘 旋 敬佩 姿态

sǔn
cùn
fù shuǎng
梨树 春笋 几寸 一 副 爽 快
麻雀
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熟字加一加: 广 林 麻
书写指点

书写指点: 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
“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 要舒展,包住“林”。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 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 无尽的乐趣。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 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 无尽的乐趣。 请你给这一句话加上关联词应该加什么呢
大自然不仅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而 且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 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八单元《奇异的激光》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八单元《奇异的激光》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广泛的用途以及预见其未来的发展。

课文采用空行和小标题的形式自然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激光的特点,从而说明为什么说它是“奇异”的。

激光的“奇异”,体现在五个方面。

1.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

我们平时所见的火光、太阳光、闪电、烛光、萤光、灯光都不是人造的。

电灯是人造的,但是电灯发出的光不是人造的。

2.激光是单色光,颜色纯,艳丽。

(作比较;举实例)
3.激光方向性特别好。

(作比较)这一条与2紧密相关,单色光波长不变,所以方向性好。

4.激光特别亮。

(作比较套用列数字;举实例套用作比较)
5.激光可以特别热。

(列数字)
很显然,4、5两点由3而来。

当然,还可以列出第6点——激光的用途非常广泛。

不过还是把这一部分视为过渡段更好,从激光的特点转入下文介绍激光的用途。

激光所有的功能,都是由激光的特点决定的,人类正是根据激光的特点,才取得了那么多、那么大的科学技术成果。

第二部分用“最快的‘刀’”比喻激光,写激光在工业、医学领域的用途。

“最”与同类的其他事物相比是最高级的。

“快”不是指运动的速度快,而是指激光切割物体“锋利、灵敏、速度快”。

这一部分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最大的“书”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

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