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9课最大的书(最新版)

合集下载

《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2.趣味识字(谜语识字):岩:高山上的石壁3.易读错字:册(平翘舌易错)印(易读成“硬”)4.多音字:藏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壳ké(贝壳) qiào(地壳)5.应会写字:质趴岩册厚印刨宝埋陆铁底(1)写正确:易写错字:“厚、底”:厚,上下都无点,底,上下都有点;“埋”:有土才能埋。

“印”,右边是单耳。

(2)写美观:①指导书写的字:质册厚②指导要点:竖撇,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痕迹刨根问底宝藏(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反问句、感叹句)。

二、理解运用(一)了解词意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刨根问底2.了解词意的方法:运用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刨根问底”(二)重点问题: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书上有什么内容?这本“书”有什么用?(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我真没想到——————、——————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三、情感体验: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地质勘探队员的了不起。

2.激发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反问句、感叹句)。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写好笔画“竖撇”。

教学准备:一、教师(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二年级下册第19 课《最大的书》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1.圈生字、画生词,标出自然段,熟读课文至少三遍。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2.识字(蓝线上的字):(1)你用哪些好办法(如猜字谜、编儿歌)记住了哪些字?(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并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

(3)你会给文中的多音字组词吗?(藏、壳)3.会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最大的“书”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最大的“书”_人教新课标

《最大的“书”》教案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知识与技能“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最大的书教案1500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最大的书教案1500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最大的书教案1500字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最大的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大意;能熟读课文并正确朗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理解的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正确掌握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会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提出对书籍的认识和看法。

导入话题之后,教师可以介绍《最大的书》这篇课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播放《最大的书》的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每个小组领读一段,其他小组要跟读。

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重点,例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喜欢看书?等等。

通过问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探究生词(10分钟)教师板书生词,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中的生词梳理。

4. 互动交流(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谈论自己对书籍的看法,或者讲述自己读过的一本书的故事。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扩展学生的思维。

5. 拓展延伸(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拓展课文内容。

例如,通过询问学生一些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写自己设想中的最大的书。

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流。

4. 总结和回顾(5分钟)教师向学生再次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回顾,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9《最大得“书”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9《最大得“书”教案设计》
谈话激起孩子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初读中边读边画,培养孩子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检查孩子掌握生字的情况。
启发学生在合作、分工中理解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最大的“书”。
教学反思
课题
19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1、学生读、划,教师巡视了解。
2、小组合作说说划出的问题。
3、展示汇报划出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问题: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它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4、川川的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那我们小组合作,看能帮川川解决哪些问题?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了解情况。
6、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四个问题随机解决)
(3)齐读。(师:岩石书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作用吧!)
7、师:聪明的我们帮川川了解了这本岩石书,川川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表情和语气读读最后一段。
(1)齐读。
(2)师:猜猜川川长大后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检查上节课所学,以便进入新课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最大的“书”。
师:岩石书上有字,那还有图画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谁来告诉川川?
(1)指名生说或读。
(2)师:岩石书上都画了什么呀?(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课前透视】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1、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对话平台〗一、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

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 语文下册 19.最大的“书” 优质教案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 语文下册 19.最大的“书” 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19.最大的“书” 优质教案19.最大的“书”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朗读人物对话。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4. 标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李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

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生说。

同学们很会提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

“册、质”。

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

自己读一读。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想记哪一个就记哪一个。

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

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方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

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

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

出示课件,演示“册”的变换。

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

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

左右要紧凑。

横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

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小学二年级语文 19最大的“书”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      19最大的“书” 教学设计

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

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

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三、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

二年级语文下册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最大的“书”》教材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

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9课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最大的书》(课文范读),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注:“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先听范读,然后再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
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子,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
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此教学过程利用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中“学一学”部分辅助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
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指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A、岩石“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
指名学生读第六段。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雨痕、波痕、矿物)。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
指名学生读第八自然段。

说说“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D、化石的作用:
指名学生读第十自然段。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E、岩石的作用。

指名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说说:
1)岩石的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

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

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

叔叔是自豪,川川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利用动画课件示范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

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单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