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航空管通信系统

合集下载

浅谈民航中甚高频通信系统及应用

浅谈民航中甚高频通信系统及应用

浅谈民航中甚高频通信系统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06-21T06:20:59.95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2月第4期作者:杨斌[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行交通方式已由地面为主转变为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杨斌民航山西空管分局,山西太原03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行交通方式已由地面为主转变为陆空综合立体交通,其中以民航为代表的空中交通发展迅速,而可靠的通信系统为民航飞行安全提供了必要保障。

本文主要对甚高频通信系统中地面系统的组成及架构等方面做简要介绍,阐述甚高频通信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

关键词:VHF;甚高频通信;民航;甚高频应用;甚高频组成;0 前言甚高频通信系统是移动无线电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系统,用于民用航空及海事近距离通信。

其通信方式以话音、图像、数据为媒体,通过光或电信号将信息传输到另一方。

1 甚高频通信系统1.1 系统简介甚高频通信系统VHF(Very high frequency)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飞机与地面,飞机与飞机间进行双向语音和数据的通信联络装置。

甚高频通信系统分为地面设备和机载设备,管制员或飞行员通过系统选择指定频率后,即可进行发射和接收。

甚高频所使用的的频率范围是118~151.975MHZ,频率间隔为25KHZ,这是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的频率范围和频道间隔。

1.2 系统分类按设备分为:VHF便携收发信机,VHF单体收发信机,VHF共用天线系统。

按发射功率分为:塔台设备发射功率不应超过10W,进近设备发射功率在25W,航路对空发射功率在50W。

按设备作用分为:本地台,遥控台。

本地台主要用于本场VHF通信,遥控台主要用于航路地空通信,通过遥控台来解决航路或区域的甚高频覆盖。

VHF便携电台主要用于塔台指挥、校飞、应急等。

VHF单体收发信机用于通信波道少,有足够天线场地的机场使用。

VHF共用天线系统用于对波道数量、天线场地及电磁环境有要求的机场使用,目前普遍采用此系统。

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分析

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分析

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分析导读:以IP技术为基础,构建全业务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的主流趋势。

本文从民航空管通信建设与IP技术的相关概述入手,就IP 技术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IP技术;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1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的创新发展与普及应用,提升了信息开放性水平,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发展。

在此背景下,信息的利用、分析与管控难度加大,信息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提升。

因此,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管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增强通信网络可靠性、安全性、信息可控性水平。

而IP技术的科学应用,则可有效满足上述需求,提升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质量,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2对“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的基本认识民航空管通信网络民航空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航空管按行政管理、安全生产与安全运行的通信业务需求。

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推广应用,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系统得到创新发展,形成不同的通信网络,以满足民航通信需求。

依据空间位置进行划分,可将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系统划分为“地面通信网络系统”、“地空通信网络系统”与“卫星通信网络系统”三部分。

其中,地面通信网络系统又可分为地面电话通信、地面微波通信与民航数据通信,主义以地面基站为基础进行信号传输;地空通信网络用于地面指挥机构与空中飞机之间进行的通信,通常以无线电为主,在视觉信号的辅助下完成;卫星通信则是以通信卫星为基础,在不同轨道卫星支持下满足民航空管通信服务需求,包括语音传输、数据传输等[1]。

3对“IP技术”的基本认识IP技术(IPtechnology)是通信科技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有关无连接分组通信协议的技术,当前我们所应用的Internet则是基于TCP/IP技术上形成的。

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中,所应用的IP技术主要为VoIP技术(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基于IP的语音传输技术)[2]。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1. 引言1.1 民航通信的重要性民航通信在民航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地面之间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

民航通信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飞行安全、航班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的重要支撑。

通过民航通信,飞行员可以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包括气象信息、航空安全信息、交通管制指令等,从而确保航班的安全顺利进行。

民航通信也是提升航空服务质量的关键。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民航通信系统与乘客及其他服务方便快捷地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乘客的满意度,也能增强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民航通信在现代民航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航通信技术,才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民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当前民航通信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受限于传统通信技术的局限性,民航通信系统存在着通信速度较慢、传输数据容量较小、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这导致在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延迟、丢失、篡改等情况,增加了飞行安全隐患。

2. 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滞后,部分航空公司和机场仍在使用老旧的通信设备,造成了通信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影响了通信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由于民航通信系统的规模庞大、复杂性高,管理和维护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出现故障和漏洞,给航空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

4. 随着民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通信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通信技术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和挑战,需要引入新技术来解决现有问题和提升通信水平。

2. 正文2.1 当前民航通信技术应用情况目前,民航通信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这种系统可以实现机场地面控制塔和飞机驾驶舱的双向通信,确保航班安全顺利进行。

飞机内部的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乘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系统与外界进行联系,同时航空公司也可以随时了解飞机上的情况。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民航通信作为民航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航空器与地面设施之间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等任务,对保障航空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民航通信也呈现出新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本文将就此展开浅谈,探讨民航通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民航通信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引入,使得航空通信的覆盖范围更广、通信质量更高、通信容量更大、通信效率更高。

这为民航通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2.频谱资源的稀缺问题: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频谱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这导致了频谱资源的稀缺问题。

民航通信作为频谱资源的重要使用者之一,频谱资源的稀缺问题直接影响着民航通信的发展。

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通信技术标准不断向国际化发展:作为国际化的行业,民航通信需要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通信需求。

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民航通信正不断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国际航空通信网络中,提高通信的互操作性和通信质量。

4.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民航运输的安全和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不断完善通信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航空通信的正常进行。

二、前景展望1.引入新一代通信技术:未来民航通信将主要依靠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支撑,以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5G技术的引入将使得航空通信更加高速、稳定、低时延,有助于提升飞行安全和运输效率。

2.加强非对称通信技术研究:随着无人机、超音速客机和新型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的发展,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非对称通信技术的研究,以适应不同飞行器的通信需求。

浅谈DCL和D-ATIS在民航空管中的应用

浅谈DCL和D-ATIS在民航空管中的应用

浅谈DCL和D-ATIS在民航空管中的应用摘要:民航空管飞机起飞前放行服务(DCL)及航站自动情报服务(D-ATIS)是空中交通管制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目前随着我国大型民用机场日架次的显著增长,传统的采用语音放行模式已经逐步被DCL和D-ATIS取代,解决了单一放行频率信道拥挤、话音歧异、管制员负荷繁重等问题,保证了起飞前放行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起飞前放行系统DCL;数字自动航站情报服务系统D-ATIS1.数字空管集成系统背景和数据链路通信介绍1.1 数字空管集成系统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基于数据链通信的航空管制与信息服务系统DCL和D-ATIS系统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机场得到成功应用,中国作为航空大国,实施基于数据链的航空管制与信息服务新技术,并且与国际先进空管技术的接轨势在必行。

2001年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网投入使用,国内大部分客机都要求加装飞机通信与报告(ACARS)设备,随着地面和空中飞机通信设备的完善,我国大规模使用地空数据链技术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1.2 地空数据链通信及协议2016年12月,我国民航完成29个机场的 DCL和D-ATIS系统的建设,通信方式主要依赖甚高频VHF地面站和卫星通信以及网络运行控制中心和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终端用户为飞机机组和空管系统管制员。

通信数据流分为上行数据流和下行数据流。

流程如下图:使用协议 ARINC623--面向字符的空地数据传输协议给出ACARS系统中面向字符的飞机与地面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标准,使用该协议,可使飞机成为地面命令控制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ARINC620数据链地面系统标准接口说明,服务提供商与数据链地面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必须满足的字符数据接口,同时为地面数据链用户研发相应的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

1.DCL和D-ATIS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DCL和D-ATIS是中国民航数字空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机场终端部分的系统模块有主备DCL服务器、主备AFTN和BGS网关、主备交换机、主备D-ATIS终端及主备DCL终端、监控系统和管制员人机界面HMI。

浅谈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的维护

浅谈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的维护

浅谈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的维护摘要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飞行流量持续增加,航空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甚高频作为民航界地空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管制部门对甚高频通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民航业甚高频通信设备数量多,频点多,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机房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做好甚高频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成为保证航空通信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甚高频天馈系统防雷甚高频(VHF),英文全程为Very High Frequency,主要是指频率为30MHz到300MHz之间的无线电电波,经常用于电台以及电视台广播,同时也作为航空和航海的沟通通道。

甚高频绕射能力差,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主要用于短距离的信息传送,同时,甚高频稳定性高,外界干扰小。

目前,VHF是民航飞机的主要通信工具,航班在起飞与降落的时期需要处理各种问题,也容易发生航空事故,因此必须确保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

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设备可靠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日常维护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甚高频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对天馈系统、收发信机以及附属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在维护的过程中,防雷工作不容忽视。

VHF基站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线缆,包括电源线、天馈线、光纤、音频线、信号线等,线缆的防雷工作容易疏忽,因此在日常维护中,(1)要仔细检查设备的防雷设施,确保设备外壳可靠接地;(2)检查线缆的防雷保护,配置信号SPD,电力电缆需采用有金属保护层的屏蔽电缆或穿过金属管引入;(3)定期检查防雷装置是否正常,连接处有无松动,信号灯指示是否正常,在雷雨季节,要加强对防雷设施的巡视和检测;(4)定期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发现大于规定值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整改,定期检查室外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

天馈系统作为甚高频通信系统的能量转换器,基本功能是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由于天线、馈线常年位于室外,饱受风吹、日晒、雨淋,并且天馈系统因条件所限无法备份,一旦故障,轻则影响通信的距离和质量,重则严重影响发射机中的关键部件发射管的安全,因此天馈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高水平的维护技能。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发布时间:2022-05-06T06:29:29.16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期作者:乔一凡[导读]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内话系统的一些阐述分析,来证明其在空管工作中所占的位置十分的重要与关键,通过对其基本概念以及其功能的介绍,分析空管内话系统的使用基本状况,并对空管内话系统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

乔一凡单位: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单位邮编:710082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内话系统的一些阐述分析,来证明其在空管工作中所占的位置十分的重要与关键,通过对其基本概念以及其功能的介绍,分析空管内话系统的使用基本状况,并对空管内话系统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民航;空管;内话系统引言:随着我国民航交通运输业的流量不断上升,空中交通流量也是不断的攀升,空管系统面对的工作业务压力也不断增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内话系统作为空管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是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过程之一,内话系统设备也是空管系统关键的设备之一,其系统是否正常直接与空中交通运行的安全息息相关。

1.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1.1 民航空管内话系统基本概念民航空管内话系统是一个专门为空管系统设置的连接多管制席位控制面板实现通信并且具有信道分配共享功能的多功能语音通信系统,且该通信设备能够进行多个有线、无线的信道连接。

1.2 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功能这是一个将VHF(无线电台)、HF(遥控台)、电话、内部通信以及会议等多项功能集结于一体的语音通信系统,系统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空管系统内地面对空中、地面与地面的通信或者工作的移交等,在内话系统内,管制员与管制员、管制员与飞行员、或任一席位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进行通信,且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和频率分配功能。

2.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使用现状2.1 进口的空管内话系统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在我国空管系统中内话系统一般源于欧美国家的进口,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下进口空管内话系统。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

浅析民航空管内话系统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内话系统在民航空管系统中的重要性,然后简单介绍了民航内话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了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使用现状,并展望了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航;空管;内话系统1.前言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飞行量不断增加,空管业务量也不断地增长。

作为民航空管系统的内部通信系统,内话系统已成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非常倚重的一套设备。

内话系统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是衡量空管通信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施空中交通管制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下面,本文就将对民航空管内话系统做简单分析。

2.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2.1 民航空管内话系统基本概念民航空管内话系统:是一种多功能的空管专用通信终端设备,可接入多个有线、无线信道,支持多个席位操作面板,具备席位间通信、信道分配、共享的语音通信系统。

2.2 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功能民航空管内话系统集中了无线电台和遥控台(VHF和HF)、电话、内部通信及会议等功能,它担负着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地对地、地对空的通信联络和飞行移交等工作。

内话系统为管制员与飞行员、管制员与管制员、任一席位与其它部门有关人员提供了通信途径,并具备频率分配与管理功能。

3.民航空管内话系统的使用现状3.1 进口的空管内话系统使用情况分析目前,我国民航空管系统使用的内话系统大多是进口的,从近几年的内话系统建设情况来看,主要使用的进口内话系统包括:奥地利FREQUENTIS VCS 3020系列内话系统、瑞士SCHMID ICS200/60内话系统、意大利SITTI MULTIFONO M600 型内话系统、英国DRAKE 4000系列内话系统、美国Denro内话系统等。

其中,奥地利FREQUENTIS VCS 3020系列内话系统和瑞士SCHMID ICS200/60内话系统是我国近几年民航空管工程使用最为广泛的进口内话系统,下面将对这两种品牌的内话系统进行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航空管通信系统
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场移动通信系统也得到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属于IEEE802.16e基础上的民航机场宽带通信技术,能够与现代化的机场传输网络需求充分符合。

本文将对航空机场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该系统在民航空管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标签:航空机场;移动通信系统;民航空管
随着民航交通运输的不断壮大,给空中管理、导航和监视等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以往传统的通信方式已经难以充分符合现代化的业务需求。

因此,在航空区域内部布署新型移动通信系统成为大势所趋。

该系统的建设能够充分满足系统的运行管理以及对机场移动宽带的需求。

一、航空机场移动通信系统的概述
(一)系统简介
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对机场基础通信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此情况下,机场移动通信系统(AeroMACS)应运而生。

2003年,第十一届全球航行会议中提出:在机场区域C波段中,采用WIMAX技术将机场宽带与系统相连接,使机场能够实现高速通信。

2008年,AeroMACS被正式提出,并且形成了原理样机。

2009年-2013年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分别在机场中对该系统进行测试。

(二)系统优势
由于机场移动通信系统是在IEEE802.16e基础上建立的,主要应用了混合自动重传、正交频分复用等新型技术,这将使得该系统与现有其他系统相比来看,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带宽较大、信道较多、安全稳定性较强,能够实现有线IP 与无线网络的顺畅连接,移动性强等。

另外,AeroMACS系统的覆盖范围较大,单基站能够覆盖半径大于10km的范围。

二、AeroMACS系统在民航空管中的应用
经过相关调查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在较为复杂的机场环境中进行应用,这将为民航空管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

系统自身所具备的保密性好、非视距传输等特点,能够在空管的多个系统中发挥作用,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在应急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民航空管传输系统的运行主要为两种,即自建光缆或者依靠电信运营商的方式,同时利用卫星通信作为辅助。

当发生突发状况时,现有的通信手段将受到严重的干扰,甚至难以正常使用,这将使得空管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对后续工作将产生严重后果。

而AeroMACS系统的应用将能够运用其自身的优势,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为民航空管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例如,在成都双流机场中,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光纤通信被破坏,在抗震智慧中心中能够使用的设备减少,对指挥质量和效率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这时,指挥中心现场可以建立AeroMACS基站,使机场处于无线应急网络环境当中,进而使基本通信、信号传输以及现场调度等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有效的提升应急保障质量,减少了损失。

(二)在延伸方行服务中的应用
此项服务是指由空管主动到飞机上向飞行机组汇报飞行前资料、天气、放行电报等服务,以此来减少飞行员的工作量。

目前,我国现有的放行服务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对此方面工作效率的要求逐漸增加。

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利用AeroMACS系统进行传输,采用在航空器中安装接收终端的形式,使飞行员所需的资料能够直接传输给终端,减少了空管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双流机场中对系统的此项功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能够看出,服务人员只需将内场车开到制定航空器附近,利用内场车接收到相关资料,再就近传送给飞行员即可。

此种方式还能够在资料信息发生改变时及时调整,做到信息的实时显示,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电子飞行包中的应用
在飞行包中具有相应功能的软硬件,能够对飞机内部信息进行显示,其能够具有以往传统的手册、航空、通告气象等内容,对航空中的多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显示,为航空公司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并且还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但是,飞行包中进行的数据更新主要通过存储卡进行,难以实现实时更新。

将AeroMACS系统在飞行包中进行应用,能够良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安装接收终端,便能够使航空器对机场站点中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接收,对飞行包中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

另外,安装接收终端十分方便,还能够使公司的管理成本有效的降低,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机场高速通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建立AeroMACS系统成为大势所趋,经过国内外对此方面的多年研究,使得该方面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其在空管工作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我国航空部门应加强对该系统的研究,促进技术的更新换代,增强航空事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智勇,黄新宁.大唐移动专栏(五)TD-SCDMA在广州新白云机场开启新的航程[J].通信世界,2017,32:49.
[2]本版撰文邓小扬.移动公司与省机场管理集团联姻信息化助广东机场业再腾飞[N].民营经济报,2015-07-11B02.
张真源,女,汉族,山西人,北京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