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

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经济的繁荣会引发文化艺术等的繁荣,因而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部分同学观看过关于唐朝的影视作品,这有利于的本课学习。

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开元盛世出现的时间、原因、表现,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盛世经济的繁荣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开元盛世出现的时间、原因、表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教学难点]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新人教版

1、 选贤任能
措 施
2、 重视地方吏治
3、注重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开元之治”
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用 人有何共同点? 国家上有 何相同之处?
• 1、都善用贤臣,重纳谏,注重吏治 • 2、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 3、都提倡节俭,都出现了中国封建 时代著名的“治世”即“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请回答: ①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唐玄宗 ②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 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 称为“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
(685~762 年)
唐玄宗名李隆基, 712 ~ 756年在位。
一 开元之治
想一想:唐玄 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巩固稳定的局面?
由于这些措施,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政治清明 贞观之治的 经济繁荣 表现(特点) 国力增强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 皇帝.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 帝,改国号为周. 2.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 展农业生产和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
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时间 都城
618年 长安
建立者 李渊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思想:
1、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不可过分 压榨农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正确意 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治国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影视作品:推荐观看与唐朝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如《贞观长歌》、《武则天》等,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诗词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诗集,感受唐朝诗歌的魅力,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
-文物展览: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观赏唐代文物,感受唐朝的艺术成就。
-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历史专家的讲座,如“唐朝的治国方略”、“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拓宽知识视野。
(2)视频: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地图、在线文献等,辅助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和自主学习。
(4)实物教学:展示与唐朝相关的文物、图片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上传关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相关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太宗的一个治理故事,引起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结合实例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异同”,进行角色扮演“武则天的政治决策”,通过实验“唐代科举考试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理解。
- ②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贡献: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武则天如何成为一代女皇?”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唐玄宗如何开创开元盛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贞观政要》、《武则天传》、《唐代诗歌选读》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历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3课 “开元盛世” 授课课件(15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3课 “开元盛世” 授课课件(15张)
重视农业生产 戒奢从俭
开元之治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
改革吏治
整顿地方吏治
善于纳谏,任用贤臣
善用贤臣
(魏征、“房谋杜断”)(姚崇、宋璟)
盛世经济的繁荣
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呢?
兴修水利 农耕技术提高 蔬菜增加新品种 茶叶盛行 农具改进 抗灾能力增强
直犁与曲辕犁有什么不同?曲辕犁进步在什么地方?
当堂达标
【2】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C)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退 出“开元盛世”第3课
趣味导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
思考:杜甫的《忆昔》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 荣景象。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 繁荣到何种景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2.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 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 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思考: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体现在什么地方?
手工业 1、丝织业:技术高超,花色品种繁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 1、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各民族交往的重心
图片欣赏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唐三彩
课堂小结
农业发达
经 济 手工业兴盛 繁 荣
商业繁荣
开元盛世
当堂达标
【1】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 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 的社会状况( A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案 新人教版
1.唐朝的粮食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2.唐朝人的衣服,主要以_______和_______为原料。
三、材料解析
“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引自课本
请回答:
(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的描述?
(2)说说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现?
教师投影图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一、开元之治
二、农业的发达
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2.茶叶与蚕桑生产
3.生产工具的改进一曲辕犁、筒车
4.水利事业的发达
三、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四、商业的发达:长安城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生产工具、瓷器和丝绸的图片,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唐朝农民制成了先进的耕作工具—————,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4)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最为有名;
(5)唐朝繁华的大都市有—————、—————、—————、————。长安是一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住宅区,—————是繁华的商业区。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出示
教师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ppt课件

商业
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
蔬菜有新品种 茶风生产和茶风盛行 生产工具改进 抗灾能力增强 丝织业: 品种多,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
筒车(模型)
邢窑白瓷 越 窑 青 瓷
三、唐朝的衰亡
衰亡的原因:
①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三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②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 ③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朝日趋衰落。
唐朝的衰亡: 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 907年,唐朝灭亡。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摘自杜甫的《忆昔》
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的繁盛景象又是何 盛况呢?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
(685~762 年)
唐玄宗名李隆基,712 756年在位。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 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 故即位之初,知人间疾 躬勤庶政。”
三彩骆驼载乐俑
黑釉三彩马
唐朝穿裙衫的妇女
动脑筋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 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一粒黑痣,惊奇地问:“您 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 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1 新人教版

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主要内容有:“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用古诗、史料等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变化,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一些丝织品、陶瓷工艺品、城市布局的赏析和认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开元之治”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运用,加深学生对唐朝农业工具革新的理解,化解学习上的难度,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美感和历史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突破方法是通过收集材料,讨论,历史剧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感知。

难点:1、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难以认知。

解决方法是通过与直辕犁作比较来突破,筒车通过影像资料解决。

2、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通过老师与学生互动合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其原因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学生排演“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剧,稻米、粟、黄瓜、菠菜等实物图片,唐三彩的纺织品、白瓷、青瓷、丝绸实物、曲辕犁的模型。

教学引入根据本课内容,利用图片、诗歌、影像片段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的进入学习情景,形成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效果复习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二课《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你对上一节内容中哪一个历史人物最感兴趣,为什么?同学们,今天我们会学习到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他继承了他的先辈们的开拓精神,继往开来,使唐朝经济处于鼎盛时期,我们先看一看玄宗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局面呢?请你看下面一组历史短剧,帮老师数一数他做了哪几件事?归纳讲述:唐玄宗继承他的曾祖父唐太宗的遗风,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时代的又一盛世局面,如史书上记载“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_1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_15

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习小组评价量规
使者前来学习……,我利用这个情景组织学生展示、质疑、分析、归纳,通过学生展示了解开元之治的措施、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本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与引导,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学生自己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使我感受到,自然恰当的教学方法、细腻明确的设计意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还能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历史学习成了富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开元盛世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

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

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如下:(1)农业: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量栽培早稻,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已经出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

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那时人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造型美观,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曲辕犁:晚唐时陆龟蒙的《耒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①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

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

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

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

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

②加装了犁评。

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③改进了犁壁。

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

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

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

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

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

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

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

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

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三、学法指导:1.把握重点、理清线索。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2.列表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3. 图文结合法。

通过图片《唐玄宗走马认姚崇》,体会唐玄宗重用人才,并且进一步认识到重用人才是其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观察《曲辕犁》图片,并搜集曲辕犁如右结构图片: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认识比以前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

观察图片《唐朝穿裙衫的妇女》中这位妇女的裙衫了解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体会当时丝织业的技术水平之高,丝织业发达。

通过课本《唐朝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或者自己搜集有关的图片,来体会唐朝的陶瓷业发达。

学习长安城时,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从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组成来认识长安城的先进和繁华。

这样,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就会形象、生动地映在我们的脑海中。

4.故事法。

借助图片《唐玄宗走马认姚崇》,发挥想象力,或者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故事,从而加深认识唐玄宗重用人。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应该重用人才,进一步了解今天实施的人才战略。

5.比较法。

唐朝创制的生产工具先进,通过与旧的比较,才能得出它的进步,因此通过搜集《曲辕犁》的图片跟以前的直辕从结构原理上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曲辕犁的省力。

从而认识到他的进步。

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也可与以前灌溉工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即可得出其先进的地方:不用人力,日夜不息。

如下图:6. 体验法。

通过曲辕犁、直辕犁实物、结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学会从图片或动手制作实物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7.分析法。

通过分析唐玄宗采取的措施,得出开元盛世出现的历史条件:①社会安定,是开元盛世出现的社会条件。

②贞观之治是其基础。

③唐玄宗前期调整政策,重用人才,发展生产。

8.归纳法。

纵向联系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掌握,通过归纳得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一)下列归纳总结汉唐盛世时代:(2)通过归纳得出的认识:①出现的历史条件:借鉴前代衰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放宽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社会局面相对安定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知人善任,重视教育;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加强联系为主;对外开放,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教育文化相对发达。

②盛世的实质: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即便是在盛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盛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盛世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中考命题分析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农业尤其是新式生产工具的创制、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以图片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考查已成为当今命题的一大趋势,本课的图片应特别注意《曲辕犁》《筒车》《唐朝的青瓷与白瓷》。

五、中考试题分析1.(2014年资阳市)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解析:课本第一单元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要内容就是隋唐时期的历史。

那繁荣与开放自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答案:C。

2.(2014年湖北宜昌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前期的治世局面。

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故答案:D。

3.(2014年芜湖)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链接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三大治世局面的出现原因都没有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故排除了含有③的选项。

答案:D。

4.(2007年福建省龙岩市)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解析:本题命题形式简单、直接。

直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唐朝的全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答案:C。

5.(2014年成都市)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解析: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从同学们熟悉的诗歌入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开元全盛日”链接课本,可知道它当时的在为皇帝是唐玄宗。

答案:A。

6.(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吕盛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稻米”“粟米”等,对其进行归类,进行较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7.(2014年桂林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请你说说唐朝馈赠给我们今天最大的礼物是()A.诗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 D.筒车解析:命题考察的实质是唐朝对社会生产生活、文化。

但是本题还有一关键字是“今天最大的礼物”,意思是说此礼物今天还在发挥作用。

答案:A。

8.(2014年泰州市)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这位统治者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解析:本题以电视剧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题干总“贞观之治”即可判断是唐玄宗。

答案:C。

9.(2014年潍坊市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虽然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但是此题的解决的时候比较简单。

根据题干最后一句直接连接课本,来解决问题即可。

答案:A。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

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

《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考试报》发表。

《2007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

《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