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蒸汽散热器选型计算书

散热器选型计算说明书一、根据客户提供的工艺参数:蒸汽压力:10kgf/cm2温度:175℃热空气出风温度150℃温差按15℃,闭式循环烤箱内腔尺寸:716*1210*4000MM风量G=6000-7000M3/H 补新风量为20%二、选型计算:1.满足工艺要求的总负荷Q1=0.24Gγ(Δt)=0.24×6500×0.9×15=21060Kcal/hQ2=0.24Gγ(Δt2)=0.24×6500×20%×1.0×125=39000 Kcal/h总热负荷Q=Q1+Q2=60060Kcal/h2.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Q=KA△Tm△T m=△Tmax - △Tminln△Tmax/△Tmin=(100-20)-(175-150)ln(75/30)=47.4℃则换热面积A=Q / ψK△Tm根据我公司产品性能及工艺要求,初选换热系数K=33Kcal/h·m2·℃则换热面积A=60060 / 1.0×(33×47.4)=38.4m2设计余量取18%则总换热面积A=45m2根据空气阻力小,风速较低,受风面积较大的原则,初选风速V=4m/s则所需排管受风表面积=6500 /(3600×4)=0.45m2根据客户提供空间尺寸,推荐参数800×500mm,受风面积为:0.4m2所以,初选散热器换热面积为45 m2表面管数:11根. ¢18X2.0-38不锈钢铝复合管.排数:8排.3.性能复核计算:1)此散热器净通风截面积为0.4m22)实际风速V=6500/(3600×0.4×0.55)=8.2m/s查表知此温度下的空气比重γ=0.95KG/M35)根据我公司的散热管性能曲线图,当片距为3.0mm Vr=7.8kg/ m2·s时,散热管的空气阻力h=3.6mmWg6)该散热排管8排,其空气阻力h=3.6×8=29mmWg此空气阻力远小于900Pa 的风压,所以,我公司所选型号:SGL-8R-11-800-Y,换热面积为45 m2,迎风尺寸:800X500mm。
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

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
摘要:
散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它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温度,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散热器的选择原则和散热计算方法,以便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够正确选用散热器并进行散热设计。
1.引言
散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选择合适的散热器能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2.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根据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散热器。
考虑到散热器的材料、结构和散热介质等因素。
综合考虑散热器的性能和经济性。
3.散热计算方法
根据设备的功率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散热计算。
介绍常用的散热计算公式和方法。
通过实例说明散热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散热器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环境,调整散热器的参数。
介绍影响散热器性能的因素和调整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优化散热器的设计。
5.实例分析
选取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介绍散热器选择和散热计算的具体过程。
分析不同散热器参数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总结散热器设计和选用的经验和教训。
6.结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了解散热器的选择原则和散热计算方法。
正确选用和设计散热器,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本文详细介绍了散热器的选择原则和散热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验证,阐述了散热器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正确选用和设计散热器,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设备散热器风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设备散热器风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一、了解设备散热需求首先,需要准确了解设备的散热需求。
散热需求取决于设备的功率消耗、温度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通常,功率消耗越高、温度要求越低、工作环境越苛刻,散热需求就越大。
二、计算散热功率在了解设备散热需求后,需要计算所需的散热功率。
散热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下述公式:Q=P×(T2-T1)/η其中,Q为散热功率(单位为瓦特),P为功率消耗(单位为瓦特),T2为设备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1为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η为设备的热效率。
三、确定散热器类型根据散热功率和设备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散热器类型。
常见的散热器类型包括散热片(fin heat sink)、板式散热器(plate heat sink)、液冷散热器(liquid cooling heat sink)等。
四、计算散热器尺寸根据散热功率和散热器类型,计算散热器的尺寸。
散热器尺寸的计算可以使用估算法或者CFD模拟仿真方法。
估算法通常是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而CFD模拟仿真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结果。
五、选择合适的风扇根据散热器尺寸和散热需求,选择合适的风扇。
风扇的选型要考虑风量、风压、噪音、寿命等因素。
一般而言,风量和风压越大,散热效果越好,但噪音也会增加。
六、确定风扇位置和安装方式风扇的位置和安装方式对散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风扇应尽可能靠近散热表面并与之紧密结合,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此外,还需要保证风扇的气流方向和设备散热方向一致。
七、进行散热系统热流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散热系统的设计效果,可以进行热流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获得散热器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和热流路径,从而优化设计。
以上是设备散热器的选型和设计计算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要求和限制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注意散热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工作。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散热器的选型主要涉及两个关键因素:散热面积和风扇选择。
为了确保计算准确,我们需要先了解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散热器的设计参数。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扩大散热面积和促进空气流动来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
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因此,散热面积的计算是选型的重要部分。
散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设备的功耗:设备功耗越大,所需的散热面积也越大。
2.设备的温度限制: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温度限制,一般来说,设备的温度限制越低,所需的散热面积越大。
3.散热器的材料和结构:散热器的材料和结构也会影响散热面积的计算。
通常,散热器由铝、铜等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
4.环境温度:散热器运行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散热效果,通常情况下,环境温度越高,所需的散热面积也越大。
在开始散热面积的计算之前,我们需要确认设备的功耗和温度限制。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散热面积:散热面积=(设备功耗*热阻系数)/(设备温度限制-环境温度)其中,热阻系数是散热器材料和结构的参数,反映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热阻系数可以通过厂商提供的数据手册或实验来确定。
在确定散热面积之后,我们可以开始选择适合的风扇。
风扇的选择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扇的风量:风量是风扇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风扇能够吹过的空气体积。
风量越大,风扇的散热效果越好。
2.风扇的噪音:风扇的噪音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需要安静环境的设备。
一般来说,风扇噪音越低越好。
3.风扇的电源和控制方式:不同的设备可能对风扇的电源和控制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扇电源和控制方式。
4.风扇的尺寸和安装方式:风扇的尺寸和安装方式也需要与散热器相匹配,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
在选择风扇之前,我们需要根据散热面积和设备功耗计算所需的风量。
通常情况下,风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风量=散热面积*设备功耗*风量系数其中,风量系数是根据散热器和风扇的特性确定的参数。
设备散热器风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设备散热器风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一、选型1.确定散热要求:首先需要确定设备的散热要求,包括散热功率和散热温度。
散热功率指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一般单位为瓦特(W)。
可以通过设备的技术规格书或者测试数据来获取。
散热温度指设备的工作温度,一般以最高工作温度为基准。
如果设备的工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或者故障。
2.风扇的空气流量:在选型过程中,需要确定所需要的风扇的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是风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移动的空气体积。
一般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
空气流量的大小跟设备的散热功率有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空气流量=散热功率/(ΔT*空气比热)其中,ΔT为散热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单位为摄氏度(℃),空气比热一般为1.007J/g℃。
3.风扇的静压:静压是风扇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它决定了风扇能否将空气有效地送到散热器上,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一般单位为帕斯卡(Pa)。
散热器的阻力越大,所需的风扇静压越大。
可以通过设备的技术规格书或者测试数据来获取。
4.根据散热器的尺寸和安装位置来确定风扇的尺寸和形式。
风扇的尺寸和形式需要与散热器相匹配,以确保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且方便安装。
二、设计计算1.根据选型得到的风扇空气流量,可以计算风扇的转速。
转速=空气流量/(π*风叶半径²*风叶速度)*60其中,π为圆周率,风叶半径为风扇风叶的半径,风叶速度为风叶转速的线速度。
2.根据选项得到的风扇静压,可以计算风扇的功率。
风扇功率=风扇静压*空气流量/风扇效率风扇功率可以根据设备的电源容量来选择。
3.确定散热器的设计参数,包括材质、散热片面积和散热片厚度。
散热器的材质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一般选择铝合金或铜。
散热片的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根据散热要求,可以计算散热片的面积。
散热片的厚度一般选择1-5mm,最大不宜超过10mm。
过厚可能导致热阻增加。
4.根据散热器的面积和散热管的数量和直径,可以计算热阻。
散热器选型

1.1、散热器采暖1.1.1、散热器选型计算1) 根据各房间的面积(架空大的可按体积计算)计算出采暖房间的采暖负荷Q,计算方法可参考采暖负荷计算方法;2) 由采暖房间的采暖负荷Q计算出散热片的散热面积F,计算公式如下:F=Q/[K.(tp j-t a)]式中:F——散热器的计算散热面积(m2);Q——采暖房间的采暖负荷(w);K——散热片的单位面积散热量,产品样本提供(w/m2.℃);t p 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 j=(Tin+Tout)/2,Tin为散热片设计进水温度,Tout为散热片设计出水温度;t a——室内设计温度(℃),一般设计为16-20℃;3) 由换热面积F结合散热片单片换热面积F1便可确定散热片数量;注释:(1)以上计算方法未对散热器片数(长度)、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等修正以及房间内明装不保温管道散热修正等,实际设计时应对其进行适当修正,具体修正方法参照相关资料;(2)散热器传热系数应取设计工况下的计算值,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应对散热系数进行指数修正,国内散热器传热系数指数修正计算公式为:K=a×(dt)b其中dt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设计温度之差,dt=t pj-t a;a、b为系数与指数,为实验数据,由散热器技术资料提供。
国内散热器按国家标准GB/T13754设计t in(进水温度)为95℃,t out(出水温度)为70℃,t a(室内平均温度)为18℃,dt=(t in+t out)/2-t a=64.5℃,国内一些常见散热器传热系数参见表14、表15;表14:一些铸铁散热器规格及其传热系数K值型号散热面积(m2/片)水容量(L/片)重量(kg/片)工作压力(Mpa)传热系数计算公式标准传热系数(W/m2℃)TC0.285-4长翼型(大60) 1.16 8 28 0.4 K=1.743dt0.28 5.59 TZ2-5-5(M-132型)0.24 1.32 7 0.5 K=2.426dt0.2867.99 TZ4-6-5(四柱760型)0.235 1.16 6.6 0.5 K=2.503dt0.2938.49 TZ4-5-5(四柱640型)0.20 1.03 5.7 0.5 K=3.663dt0.167.13 TZ2-5-5(二柱700型)0.24 1.35 6 0.5 K=2.02dt0.271 6.25 四柱813型0.28 1.40 8 0.5 K=2.237dt0.3027.87 圆翼型 1.80 4.42 38.2 0.5单排 5.81 双排 5.08 三排 4.65 注释:(1)散热器要求表面喷银粉漆,明装,同侧连接上进下出;(2)标准传热系数为dt=64.5℃时的传热系数;(3)修正计算实例:如对于四柱760型单片在tin=95℃,tout=70℃时(即dt=64.5℃时)K=8.49w/m2℃,单片散热量为Q=K×F×dt=8.49×0.235×64.5=128.69w;在tin=80℃,tout=60℃时,dt=(80+60)÷2-18=52℃,K=2.503dt0.293=2.503×520.293=7.96w/m2℃,故可计算出此时单片散热量为Q’=7.96×0.235×52=97.27w。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以7805为例说明问题.设I=350mA,Vin=12V,则耗散功率Pd=(12V-5V)*0.35A=2.45W按照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温升是132℃,设室温25℃,那么将会达到7805的热保护点150℃,7805会断开输出.正确的设计方法是: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7805的最高结温TJMAX=125℃,那么允许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65℃/2.45W=26℃/W.再查7805的热阻,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所以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应该加上4℃/W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54//x=26,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散热器的计算:总热阻RQj-a=(Tjmax-Ta)/PdTjmax :芯组最大结温150℃Ta :环境温度85℃Pd : 芯组最大功耗Pd=输入功率-输出功率={24×0.75+(-24)×(-0.25)}-9.8×0.25×2=5.5℃/W总热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管芯到环境的热阻RQj-a,其中包括结壳热阻RQj-C和管壳到环境的热阻RQC-a.其二是散热器热阻RQd-a,两者并联构成总热阻.管芯到环境的热阻经查手册知RQj-C=1.0 RQC-a=36 那么散热器热阻RQd-a应<6.4. 散热器热阻RQd-a=[(10/kd)1/2+650/A]C其中k:导热率铝为2.08d:散热器厚度cmA:散热器面积cm2C:修正因子取1按现有散热器考虑,d=1.0 A=17.6×7+17.6×1×13算得散热器热阻RQd-a=4.1℃/W,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孔式封装,这主要是可方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以7805为例说明问题.设I=350mA,Vin=12V,则耗散功率Pd=(12V-5V)*0.35A=2.45W按照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温升是132℃,设室温25℃,那么将会达到7805的热保护点150℃,7805会断开输出.正确的设计方法是: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7805的最高结温TJMAX=125℃,那么允许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65℃/2.45W=26℃/W.再查7805的热阻,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所以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应该加上4℃/W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54//x=26,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散热器的计算:总热阻RQj-a=(Tjmax-Ta)/PdTjmax :芯组最大结温150℃Ta :环境温度85℃Pd : 芯组最大功耗Pd=输入功率-输出功率={24×0.75+(-24)×(-0.25)}-9.8×0.25×2=5.5℃/W总热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管芯到环境的热阻RQj-a,其中包括结壳热阻RQj-C和管壳到环境的热阻RQC-a.其二是散热器热阻RQd-a,两者并联构成总热阻.管芯到环境的热阻经查手册知RQj-C=1.0 RQC-a=36 那么散热器热阻RQd-a应<6.4. 散热器热阻RQd-a=[(10/kd)1/2+650/A]C其中k:导热率铝为2.08d:散热器厚度cmA:散热器面积cm2C:修正因子取1按现有散热器考虑,d=1.0 A=17.6×7+17.6×1×13算得散热器热阻RQd-a=4.1℃/W,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孔式封装,这主要是可方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以7805为例说明问题.设I=350mA,Vin=12V,则耗散功率Pd=(12V-5V)*0.35A=2.45W按照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温升是132℃,设室温25℃,那么将会达到7805的热保护点150℃,7805会断开输出.正确的设计法是: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7805的最高结温TJMAX=125℃,那么允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65℃/2.45W=26℃/W.再查7805的热阻,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所以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应该加上4℃/W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54//x=26,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散热器的计算:总热阻RQj-a=(Tjmax-Ta)/PdTjmax :芯组最大结温150℃Ta :环境温度85℃Pd : 芯组最大功耗Pd=输入功率-输出功率={24×0.75+(-24)×(-0.25)}-9.8×0.25×2=5.5℃/W总热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管芯到环境的热阻RQj-a,其中包括结壳热阻RQj-C和管壳到环境的热阻RQC-a.其二是散热器热阻RQd-a,两者并联构成总热阻.管芯到环境的热阻经查手册知RQj-C=1.0 RQC-a=36 那么散热器热阻RQd-a应<6.4. 散热器热阻RQd-a=[(10/kd)1/2+650/A]C其中k:导热率铝为2.08d:散热器厚度cmA:散热器面积cm2C:修正因子取1按现有散热器考虑,d=1.0A=17.6×7+17.6×1×13算得散热器热阻RQd-a=4.1℃/W,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式封装,这主要是可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
进行大功率器件及功率模块的散热计算,其目的是在确定的散热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散热器,以保证器件或模块安全、可靠地工作。
散热计算任器件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损耗,大部分的损耗变成热量。
小功率器件损耗小,无需散热装置。
而大功率器件损耗大,若不采取散热措施,则管芯的温度可达到或超过允的结温,器件将受到损坏。
因此必须加散热装置,最常用的就是将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利用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围空间,必要时再加上散热风扇,以一定的风速加强冷却散热。
在某些大型设备的功率器件上还采用流动冷水冷却板,它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散热计算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合适的散热措施及散热器。
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
它的主要热流向是由管芯传到器件的底部,经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围空间。
若没有风扇以一定风速冷却,这称为自然冷却或自然对流散热。
热量在传递过程有一定热阻。
由器件管芯传到器件底部的热阻为RJC,器件底部与散热器之间的热阻为RCS,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围空间的热阻为RSA,总的热阻RJA="R"JC+RCS+RSA。
若器件的最大功率损耗为PD,并已知器件允的结温为TJ、环境温度为TA,可以按下式求出允的总热阻RJA。
RJA≤(TJ-TA)/PD则计算最大允的散热器到环境温度的热阻RSA为RSA≤({T_{J}-T_{A}}over{P_{D}})-(RJC+RCS)出于为设计留有余地的考虑,一般设TJ为125℃。
环境温度也要考虑较坏的情况,一般设TA=40℃60℃。
RJC的大小与管芯的尺寸封装结构有关,一般可以从器件的数据资料中找到。
RCS的大小与安装技术及器件的封装有关。
如果器件采用导热油脂或导热垫后,再与散热器安装,其RCS典型值为0.10.2℃/W;若器件底面不绝缘,需要另外加云母片绝缘,则其RCS可达1℃/W。
PD为实际的最大损耗功率,可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条件计算而得。
这样,RSA可以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RSA值可选合适的散热器了。
散热器简介小型散热器(或称散热片)由铝合金板料经冲压工艺及表面处理制成,而大型散热器由铝合金挤压形成型材,再经机械加工及表面处理制成。
它们有各种形状及尺寸供不同器件安装及不同功耗的器件选用。
散热器一般是标准件,也可提供型材,由用户根据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而制成非标准的散热器。
散热器的表面处理有电泳涂漆或黑色氧极化处理,其目的是提高散热效率及绝缘性能。
在自然冷却下可提高10-15%,在通风冷却下可提高3%,电泳涂漆可耐压500800V。
散热器厂家对不同型号的散热器给出热阻值或给出有关曲线,并且给出在不同散热条件下的不同热阻值。
计算实例一功率运算放大器PA02(APEX公司产品)作低频功放,其电路如图1所示。
器件为8引脚TO-3金属外壳封装。
器件工作条件如下:工作电压VS为18V;负载阻抗RL为4,工作频率直流条件下可到5kHz,环境温度设为40℃,采用自然冷却。
查PA02器件资料可知:静态电流IQ典型值为27mA,最大值为40mA;器件的RJC(从管芯到外壳)典型值为2.4℃/W,最大值为2.6℃/W。
器件的功耗为PD:PD=PDQ+PDOUT式中PDQ为器件部电路的功耗,PDOUT为输出功率的功耗。
PDQ=IQ(VS+|-VS|),PDOUT=V^{2}_{S}/4RL,代入上式PD=IQ(VS+|-VS|)+V^{2}_{S}/4RL=37mA(36V)+18V2/44=21.6W 式中静态电流取37mA。
散热器热阻RSA计算:RSA≤({T_{J}-T_{A}}over{P_{D}})-(R_{JC}+R_{CS}})为留有余量,TJ设125℃,TA设为40℃,RJC取最大值(RJC="2".6℃/W),RCS取0.2℃/W,(PA02直接安装在散热器上,中间有导热油脂)。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得RSA≤{125℃-40℃}over{21.6W}-(2.6℃/W+0.2℃/W)≤1.℃/W HSO4在自然对流时热阻为0.95℃/W,可满足散热要求。
注意事项1.在计算中不能取器件数据资料中的最大功耗值,而要根据实际条件来计算;数据资料中的最大结温一般为150℃,在设计中留有余地取125℃,环境温度也不能取25℃(要考虑夏天及机箱的实际温度)。
2.散热器的安装要考虑利于散热的向,并且要在机箱或机壳上相应的位置开散热(使冷空气从底部进入,热空气从顶部散出)。
3.若器件的外壳为一电极,则安装面不绝缘(与部电路不绝缘)。
安装时必须采用云母垫片来绝缘,以防止短路。
4.器件的引脚要穿过散热器,在散热器上要钻。
为防止引脚与壁相碰,应套上聚四氟乙稀套管。
5.另外,不同型号的散热器在不同散热条件下有不同热阻,可供设计时参改,即在实际应用中可参照这些散热器的热阻来计算,并可采用相似的结构形状(截面积、长)的型材组成的散热器来代用。
6.在上述计算中,有些参数是设定的,与实际值可能有出入,代用的型号尺寸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批量生产时应作模拟试验来证实散热器选择是否合适,必要时做一些修正(如型材的长度尺寸或改变型材的型号等)后才能作批量生产。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2010-11-23 23:51:57)标签:杂谈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法一,各热参数定义:Rja———总热阻,℃/W;Rjc———器件的热阻,℃/W;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Rsa———散热器热阻,℃/W;Tj———发热源器件结温度,℃;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Ts———散热器温度,℃;Ta———环境温度,℃;Pc———器件使用功率,W;ΔTsa ———散热器温升,℃;二,散热器选择:Rsa =(Tj-Ta)/Pc - Rjc -Rcs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接触材料导热系数)。
(1)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2)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ΔTsa=Rsa×Pc(3)确定散热器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 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散热器热阻曲线~~~~~~~~~~~~~~~~~~~~~~~~~~~~~~~~~~~~三,散热器尺寸设计:对于散热器,当无法找到热阻曲线或温升曲线时,可以按以下法确定:按上述公式求出散热器温升ΔTsa,然后计算散热器的综合换热系数α:α=7.2ψ1ψ2ψ3{√√[(Tf-Ta)/20]}式中:ψ1———描写散热器L/b 对α的影响,(L 为散热器的长度,b 为两肋片的间距);ψ2———描写散热器h/b 对α的影响,(h 为散热器肋片的高度);ψ3———描写散热器宽度尺寸W 增加时对α的影响;√√[(Tf-Ta)/20]———描写散热器表面最高温度对围环境的温升对α的影响;以上参数可以查表得到。
计算两肋片间的表面所散的功率q0q0 =α×ΔTfa×(2h+b)×L根据单面带肋或双面带肋散热器的肋片数n,计算散热功率Pc′单面肋片:Pc′=nq0双面肋片:Pc′=2nq0(单面肋,简单的说,就是一边带肋,一边是一个平面。
利于在特定场合下的装配,例如在电源模块上。
)若Pc′>Pc 时则能满足要求。
~~~~~~~~~~~~~~~~~~~~~~~~~~~~~~~~~~~~~~~~~~ ~~~~~~~~~~~~~~四,估算散热器表面积:由Q=HA(T1-T2)结合修正系数推得:S = 0.86W/(△T*a))(平米)式中△T——散热器温度与围环境温度(Ta)之差(℃);α(h)——换热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α的值可以表示为:α= Nu*λ/L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L——散热器高度;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Nu = 0.664* [(V/V1)^(1/2)]*[Pr^(1/3)]式中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Pr——参数(见下表)。
温度t/℃动黏性系数热电导率Pr0 0. 0.0207 0.7220 0. 0.0221 0.7140 0.175 0.0234 0.7160 0.196 0.0247 0.7180 0.217 0.0260 0.70100 0.230 0.0272 0.70120 0.262 0.02850.70~~~~~~~~~~~~~~~~~~~~~~~~~~~~~~~~~~~~~~~~~~ ~~~~~~~~~~~~~~~~~~~~~~~~~~~~~~~~~~~`五,计算阻力压降:计算流经散热器阻力压降:在算出换热系数h(α)之后,根据预选的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V,计算流经散热器的空气阻力压降:△P=f*(L/D)*(1/2)*(ρV2)式中:ΔP ——沿程压力损失,Pa;V——空气平均流速,m/s;f——沿程阻力系数;ρ——空气密度,kg/m3;L——沿程长度,m;D——当量直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