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展开全文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炎验方】作者:中医可爱的理想的博客【鼻炎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外用使用方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技巧:这个药的安全而且迅速起效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球蘸上药粉,然后用纱布包起来系好,塞鼻子里。
这样用没有刺激,大部分能够塞进去一两分钟鼻子就通气了。
【主治】:此方是针对鼻炎、鼻窦炎而制的,对过敏性鼻炎无效【方解】:方中以瓜(即甜瓜蒂,甜瓜把)为君药,此药可以排出鼻窍内久郁之湿浊之毒,皂角臣药加强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银花外,其余诸药开窍止疼消肿排脓皆为佐药,金银花为使药,因为以上诸药排毒力量强大,用了以后会排出大量的或黄或绿或脓液等液体,排完以后鼻子会发热甚至红肿干涩,金银花专为此而设。
故以金银花为使,以调诸药燥烈之性。
希望有缘人看了以后能够运用到临床,造福更多的鼻炎患者。
鼻炎根治秘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根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和鼻子瘙痒。
过去认为这是一个虚症,是受寒了,就用补的办法或者说温阳散寒的办法,可是收效者不过十之二三。
这个病的核心机制,根本不是受寒,那它的机制是什么呢?它的机制就是肝火偏旺,下面我就给大家出一个小方子,到药店里买以下几味中药:芍药10克甘草5克钩藤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海浮石10克黄芩6克白芷6克蝉衣6克蜂房6克乌梅10克加水1000毫升,也就是两个矿泉水瓶的剂量,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开锅以后再煎20分钟左右,把药汤滤出来,大约400毫升左右。
『伤寒验案』桂枝汤还能治疗这些杂病

『伤寒验案』桂枝汤还能治疗这些杂病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本方不但具有解肌袪风、调和营卫的功效,而且还有调和气血、表里、脾胃、阴阳的作用,凡是表虚腠理不固,风寒侵袭,营卫不和,或阴阳失调所致的感冒、支气管哮喘、发热、自汗、过敏性鼻炎、冻疮或雷诺氏综合征、风寒所致的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症等,皆可选用本方加减治疗,疗效肯定。
笔者谨守病因病机,结合腠理不固,风寒之邪徘徊不去,阻滞经络,引起营卫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规律及辨证论治的原则,再根据每种病证的不同而灵活加减运用,疗效显著。
治疗营卫失调的理论依据人体虚弱,常腠理不固,抵抗力下降,易为外邪乘虚而入。
若被风寒所侵,会妨碍肺气宣发,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由此而起。
再者风寒之邪侵袭机体,始则束表,继则入里,阻滞经络,不但会引起营卫气血功能失调,还会引起脾胃失调,阴阳失调。
尤其是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就更为突出,其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
1. 从脏腑上分析在中医的理论里,肺主气属卫,卫气通于肺,正如《温病条辨》载:“肺主气,又主皮毛,肺病则气贲郁,不得捍卫皮毛也”。
肺气宣发肃降正常,可使腠理坚固,抵抗力强;脾“主肌肉”,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脏腑的营养物质与气血精微维持皮肤的形态与功能,使肌肤润泽,肌肉坚实有力。
若腠理不固,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导致呼吸障碍,出现咳嗽气喘、胸闷、恶风寒、流鼻涕等症;若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肌肤失去营养,肌肤失去润泽,出现皮肤干燥等症;若邪客肌肤,营阴郁滞,可引起身痒或瘾疹等皮肤病。
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第3条所载:“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中风。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2. 从体质上琢磨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正气的强弱和个体状况密切相关。
人的身体除了有强弱之分,还有类型之别,某种类型的体质对某种类型的食物或稍为混浊的空气可能特别敏感,可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水等症状。
总结桂枝汤方证

总结桂枝汤方证1、桂枝汤:1、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个2、用法:上五味,切碎,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服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并且盖上被子,大约出汗一小时左右,全身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想洗澡一样,那样病可能就不会痊愈。
服药一次后,病好了,就不要再服第二次了。
服药后没有出汗,再次服药,如前发汗。
3、病机:太阳病中风证,风邪侵袭肌表,毛孔开放,卫气聚集抗邪于表,有汗出。
太阴中风证。
三才:寒——芍药热——桂枝、生姜平——大枣、炙甘草4、临床表现:发热,一般热势不高,鼻塞流涕,汗出,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细。
5、药症:1、桂枝——辛、甘,温。
《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桂枝加大用量,降逆和补中气、利关节的作用就大。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桂枝降冲逆是气得旁流的作用。
2、芍药——苦酸而凉。
《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
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
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3、生姜——辛热。
《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
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大枣——甘咸而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和百药。
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
《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新编医药常识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

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皂角刺治疗顽麻症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皂角刺治疗顽麻症举隅作者:徐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5期【摘要】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医辨证为血痹证之顽麻,疗效确切,且在加入皂角刺后可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周围神经炎;颈椎病;腕管综合征;骨科顽麻症;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皂角刺;血痹血痹是以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导致血行瘀滞而成的一种疾病[1]。
顽麻即顽固性麻木,是血痹的主要表现之一。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血痹证之要方,临床广泛运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笔者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味治疗顽麻症,现举隅如下。
1 典型病例1.1 周围神经炎患者,女,36岁,2002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远端麻木4个月余。
曾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治疗3个月疗效不佳。
现诉:四肢无力,遇劳累后麻木症状加重。
既往体健,否认有长期服用药物史及接触毒物史。
查:腰椎叩击痛阴性,左右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膝跳反射轻度降低,双下肢感觉障碍。
腰椎X线片、血常规、血糖均正常。
舌质淡边有少许瘀点,苔薄白,脉浮涩。
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气虚血瘀型)。
治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处方: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5 g、大枣12 g、生姜3片、当归12 g、鸡血藤30 g。
服用2剂,每剂药分2次煎煮后合为1处,分3次服用,每日3次。
二诊:症状缓解。
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皂角刺10 g,服用3剂。
三诊:症状明显缓解。
守上方续服用6剂后,临床症状消失。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在使用该方治疗此病时,一定要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不应盲目单独使用该方。
对于单纯性的周围神经炎使用该方,疗效确切。
1.2 颈椎病患者,男,58岁,2002年1月24日初诊。
主诉:头昏、眩晕4年。
颈肩疼痛伴左上肢发麻半年余。
曾在外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昏、眩晕、颈肩疼痛缓解,但左上肢麻木缓解不明显。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芪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黄芪、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并配以茯苓、白术、甘草、生姜。
此方剂是由东汉张仲景所创,被誉为“张仲景的第一神方”。
黄芪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以及因湿热偏盛引起的寒热错杂等症状。
该方具有温里解寒,宣阳和解的功效,常常被用于治疗与寒热有关的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温里解寒:黄芪桂枝汤具有温里祛寒的作用。
其中的黄芪和白术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可以温补阳气,驱除寒气。
桂枝有发汗的功效,可以通过散寒祛湿,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恢复,从而改善寒热错杂的症状。
2. 宣阳和解:黄芪桂枝汤还具有宣阳和解的作用。
方中的桂枝有温经通阳的作用,可以促进阳气的运行,调和气血,化痰平喘。
生姜有温肺化饮的作用,可以促进肺气的运行,化痰祛湿。
因此,黄芪桂枝汤可以改善阳气亏虚、气血不畅的病情,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缓解湿热:黄芪桂枝汤还具有缓解湿热的作用。
方剂中的茯苓和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排除体内湿气。
甘草具有和中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缓湿气带来的不适感。
因此,黄芪桂枝汤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热引起的症状。
4. 夏季痢疾:黄芪桂枝汤还可用于夏季痢疾的治疗。
夏季痢疾多为湿热类型,表现为大便稀溏,黄绿色,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黄芪桂枝汤可以通过温里祛湿的作用,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促进肠道的恢复。
5. 其他作用:黄芪桂枝汤还具有补益阴液、活化气血、健脾和胃、解毒等作用。
黄芪和白术可以补益脾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生姜和桂枝可以活化气血,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茯苓和甘草可以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桂枝还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黄芪桂枝汤是一味温补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宜过量:黄芪桂枝汤是一味温里补益的方剂,使用过量容易引起脾胃积热、甚至引发其他病变。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和甘草五味组成。
它具有温阳解表、宣发汗、调和气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寒热不解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几例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李某,30岁,男性,患有感冒发热症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经过中医诊断后,医生认为是寒邪入侵肺经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
患者服用桂枝汤后,汗出病退,症状明显缓解。
连续服用几天后完全康复,体力恢复正常。
3. 桂枝汤治疗月经不调张女士,25岁,患有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迟,伴有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气血不足、气机郁滞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调理。
张女士服用后,经期规则,经量适中,不再出现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月经恢复正常。
4. 桂枝汤治疗焦虑失眠刘先生,45岁,患有焦虑失眠的症状,晚上总是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较差。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心火亢盛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黄连。
刘先生服用后,感觉心情平和,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连续服用几周后,焦虑失眠的症状明显减轻。
5. 桂枝汤治疗风湿关节炎赵先生,50岁,患有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风湿湿邪侵犯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防风。
赵先生服用后,感觉关节肿痛逐渐减轻,活动度也有所恢复。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关节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篇示例: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治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恶寒发热等疾病。
它的组成药材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通过配伍搭配,具有温中散寒、通利经络的作用,对于调节气血、治疗寒热病证具有显著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桂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患者李某,女,34岁,平时体质较差,容易感冒。
一天早晨突然出现了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经朋友介绍到中医诊所就诊。
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很早就应用单味用药治疗病症。
历经长期性的诊疗实践活动,又学好将几类药品配合起来,历经煎制做成汤液,就是我们常说的药方。
今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桂枝皂角汤这类药方。
特异药方生产
桂枝1两,甘草一两,红枣12枚(削皮),皂角4条(炙,削皮弦)。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肺痿。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水煎,分3次服。
特异摘抄生产
《医统》卷四十五
针对文章内容详细介绍的有关桂枝皂角汤的有关专业知识,坚信大家都拥有不一样水平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多去掌握一些有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多彩经验的另外提升对医药常识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
今天为大家介绍桂枝皂角汤这种方剂。
【处方】
桂枝1两,甘草半两,大枣12枚(去核),皂角4条(炙,去皮弦)。
【功能主治】
肺痿。
【用法用量】
水煎,分3次服。
【摘录】
《医统》卷四十五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桂枝皂角汤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