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扩容技术课件
三位一体、左右对称、黏骨膜下——鼻腔扩容术

三位一体、左右对称、黏骨膜下——鼻腔扩容术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颜永毅随着对上呼吸道结构、功能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上呼吸道阻塞(upper- airway obstruction)作为源头性疾病的重要影响[1]。
以往研究已证实上呼吸道解剖异常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慢性鼻-鼻窦炎(CRS)等阻塞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鼻腔在上气道通气障碍中发挥着源头性作用。
成功的鼻腔扩容可以有效缓解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对于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
目前,有关鼻腔扩容术的外科操作主要包括:①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术;②中鼻甲内移固定术;③中鼻道双侧筛窦对称开放术;④下鼻甲外移固定术等。
可依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分别选择上述不同术式,达到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通气障碍的目的[3-4]。
显然,并非所有接受鼻腔扩容术的患者都需要选择上述所有的操作方式,但是,迄今为止,鼻腔扩容术所包含的操作方式却仅限于此,貌似最多也就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尽管,鼻腔扩容术这一治疗理念的提出,拓展了鼻内镜技术的适用范围,但是,现有鼻腔扩容术的操作方式,却未能很好地满足鼻腔扩容的目的。
因为,这些操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改进、完善、提高。
1.现行操作方式的局限性1.1.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所谓三线减张法,就是围绕鼻中隔软骨周边实施的条形切除。
也就是在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犁骨、鼻小柱的三个交界处,针对鼻中隔软骨做的“U”状条形切除法。
通过解除鼻中隔软骨与除鼻梁以外的周边结构的连接,在矫正偏曲的同时,消除来自前、后、下三个方向的错误张力。
确切的说,这是一个针对鼻中隔软骨的边缘减张法的手术方式。
但是,如果鼻中隔软骨自身存在严重弯曲,要想矫正软骨偏曲,就需要切除更多的鼻中隔软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偏曲矫正不彻底,进而增加术后再偏曲的风险。
这种两难的抉择,不仅增加了手术方式和适应症的选择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术操作和疗效的不确定性。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鼻腔扩容术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鼻腔扩容术陈惟虎; 胡春玖; 汪永干; 胡联国; 蔡强; 计莉; 肖惠文【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6【总页数】3页(P440-442)【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鼻中隔:缝合; 鼻甲; 耳鼻喉外科手术【作者】陈惟虎; 胡春玖; 汪永干; 胡联国; 蔡强; 计莉; 肖惠文【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伴有鼻部症状的OSAHS患者,鼻腔扩容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鼻通气,减小呼吸机治疗时的压力,增加CPAP的依从性[1]。
然而,常规鼻腔手术后的鼻腔填塞,在不同程度上影响OSAHS患者夜间睡眠,或进一步降低夜间血氧饱和度,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尤其是重度的OSAHS患者。
鼻中隔贯穿缝合的鼻腔扩容术,由于术后无需鼻腔填塞,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及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我科自2013年9月以来,应用鼻中隔贯穿缝合法对重度OSAHS患者行鼻腔扩容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3年9月~2016年3月住院行鼻腔扩容术的重度OSAHS患者60例。
入选标准:①术前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符合重度OSAHS;②术前行鼻窦冠状CT,提示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肥厚性鼻炎;③患者自觉有鼻阻塞症状;④成年人,年龄18~75岁。
除外有慢性鼻鼻窦炎、鼻或鼻咽部肿瘤患者;并除外患有失眠、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患者。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鼻中隔贯穿缝合的鼻腔扩容术(A组)和鼻腔填塞的鼻腔扩容术(B组)。
对所有入组者签署知情同意和手术同意书。
2 方法2.1 PSG患者在睡眠监测室行整夜PSG。
睡眠分析采用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人工评判标准,观测指标包括患者整夜睡眠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睡眠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记录体质指数(BMI)、PSG仪采用美国伟康公司Alici5。
(汇总)鼻腔填塞.ppt

四、饮食护理 术后第 1 天患者因疼痛、 面部肿胀 ,进食量明 显减少 ,可指导患者进食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 以避免因咀嚼食物或过热的食物所带来的不适。
演示课件
五、自我预防护理 教给病人一些预见性应对的方法。如少量多次
喝冷开水或口含小冰块,以预防或减轻口咽干、 痛;用冷毛巾敷前额部,预防或缓解头痛;不能 入睡时听喜爱的音乐或看电视、读书报等分散注 意力,以减轻鼻腔填塞所致的不适及帮助睡眠。 向病人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督促练习。
演示课件
选择合适的气球,容量在 800~1 000 ml,做一次正常的深吸气后,尽力把肺内 气体吹入气球内,直至吹尽气为止,训练 3~5 min /次,3~4 次/d。
演示课件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延缓呼吸气流,减 慢呼吸频率,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的 需求,并可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改 善缺氧状态。 且缓节律呼吸可减轻疼痛, 使紧张、焦虑等不稳定心理状态得到松弛。
演示课件
恶心、呕吐
患者把大量鼻咽部流下的血液咽下,刺激胃黏膜 引起恶心、呕吐,或由于纱条没填好,一部分从 鼻咽部坠下,引起恶心不断。
演示课件
疼痛
疼痛来自3个方面: • 手术和压迫引起的局部疼痛;
• 通气不畅以及局部压迫反射性引起的头痛; • 张口呼吸引起的咽干疼痛。 疼痛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影响其生理节
演示课件
二、体位护理 术后帮助患者以舒适体位休息 ,最好以半 坐卧位(抬高床头 15°~30°)休息 ,可使 肌肉放松 ,减轻头部充血 ,有利于分泌物 引流 ,减轻术后胀痛。
演示课件
三、疼痛处理
术后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 提高其舒适度,24 h 内有效控制鼻腔术后患者的疼 痛 ,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 ,减轻痛苦 ,提高术后康 复质量。 • 预防性给药 • 物理疗法 ,术后24 h 内给予鼻部额部冷敷 ,冷敷能 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组织肿胀 ,降低神经 末梢的敏感性 ,能有效减轻疼痛; • 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

阻塞 性 睡 眠 呼 吸暂 停 低 通 气综 合 征 ( 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r h y p o p n e a s y n d r o me ,O S A H S ) 是指睡眠时上 气道 完全塌 陷或部分 阻塞 而引起 的呼吸暂停和通 气不足 ,通常伴有 打鼾 、睡眠结 构紊乱 ,频繁
服务 ,是一种优秀 的护理方法 。 参考 文献
例 ,满意 1 5 例 ,不满意8 例 ,总 的满意度 8 2 . 2 2 % ,观察组 患者的总 的
满 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见表2 。
3讨 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方式 , 通过在临床工作 中进 行研 究 ,搜集证据 ,完善 现有护理 方法 , 对护理 工作提升 巨大口 】 。
出现的血氧饱和度 下降 ,白天 嗜睡、注意力不集 中、认知功 能障碍等 症状 ,严 重者可 引起 心 、脑 、肺等 重要器官 的损 害 ,甚至 睡眠猝死 。
我 院耳鼻喉科在2 0 1 1 年1 月至2 0 1 3 年6 月对 收治的O S A H S 伴 有鼻部相关
经纤支镜气道球囊扩张术PPT课件

12
八、注意事项
1.根据气道狭窄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球囊导管。 2.操作前应详细检查注射器、压力表及球囊扩
张导管。 3.注水注射器向球囊注水前,必须排空球囊内
气体,以免球囊内受力不均匀造成破裂。 4.操作时注水压力应缓慢增加,并密切观察气
25
支架置入器
26
导丝套管
内套管
外套管
27
支架套入段
外套管
导丝套管
28
纤支镜直视下钢丝引导支架置入法
2.支架置入方法 (1)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及用药同纤支镜。 (2)纤支镜经鼻插入,直视下观察狭窄情况,
分别在气道狭窄上下端,进行体外部纤支镜体 标记定位(一般用胶布条贴于纤支镜体表)。
29
纤支镜直视下钢丝引导支架置入法
5
球囊
注水注射器
6
7
五、患者准备
• 按纤支镜检查常规准备。 • 连接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
8
六、操作方法-经纤支镜球囊扩张法
1.按纤支镜操作常规准备及用药。 2.纤支镜经鼻插入,检查了解气道狭窄部位、
狭窄程度等。 3.经纤支镜操作孔道插入球囊扩张导管,直
视下置入气道狭窄区。
9
六、操作方法-经纤支镜球囊扩张法
4.连接带压力表的注射器并向球囊内注水,注 水压力根据气道狭窄情况选择(3~8atm),扩 张时间一般为2~3min,间隔2~3min后可重 复注水扩张。
5.扩张结束抽尽球囊内水,压力表显示压力为0 后退出球囊导管。
6.纤支镜观察气道扩张情况,退出纤支镜。
10
11
七、并发症及处理
鼻腔扩容技术课件

非手术方法包括鼻腔清洗、药物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鼻腔扩容技术的效果评估
通过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鼻 腔通气状况、鼻窦影像学检查 等指标评估鼻腔扩容技术的效果。
评估鼻腔扩容技术对患者生活 质量的影响,如睡眠质量、嗅 觉功能等。
定期随访,监测鼻腔扩容技术 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02
鼻腔扩容技术的原理
鼻腔扩容技术的理论基础
鼻腔扩容技术基于鼻腔结构与功能的 认识,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改善鼻 腔通气和引流,提高鼻腔的生理功能。
鼻腔扩容技术旨在解决鼻腔狭窄、通 气不畅等问题,改善鼻腔的生理环境, 减少鼻部炎症和感染的风险。
鼻腔扩容技术的实施过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如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 分切除术、鼻腔扩容术等。
鼻腔扩容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鼻腔扩容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当时主要采用传统 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矫正术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鼻腔扩容技术也得到了迅速 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手术和非
手术方法。
其中,微创手术和激光治疗是鼻 腔扩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持久等
工作。
鼻腔扩容技术的风险
01
02
03
04
感染风险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发生感 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鼻腔干燥
术后可能出现鼻腔干燥的症状, 需进行鼻腔保湿处理。
鼻腔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发生鼻 腔出血,需及时止血。
鼻腔塌陷
过度扩容可能导致鼻腔结构改 变,需重新进行手术调整。
如何降低鼻腔扩容技术的风险
《鼻腔扩容技术》课件

骨组织工程学方法是一种 较新的鼻腔扩容技术,通 过提取患者自体骨细胞, 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再 种植到鼻腔缺损部位,促 进新骨生成,实现鼻腔扩 容。
适用于严重鼻腔狭窄或鼻 畸形患者。
能够生成与患者自身相容 性好的骨组织,效果持久 。
鼻腔扩容技术的原理
01
鼻腔扩容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 缩小鼻腔黏膜的体积,减少鼻腔 内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鼻腔通 气功能。
02
鼻腔扩容技术还可以通过纠正鼻 中隔偏曲等解剖异常,改善鼻腔 通气功能。
CHAPTER 02
鼻腔扩容技术的分类
软性材料填充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适用人群
优点
缺点
通过使用软性材料对鼻 腔进行填充,达到扩容 效果。
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 治疗周期较长。
软骨组织工程学方法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人群
04 优点
05 缺点
利用软骨组织工程技术, 通过培养软骨细胞在生物 支架上生长,形成新的软 骨组织以达到扩容效果。
软骨组织工程学方法是另 一种新兴的鼻腔扩容技术 ,通过提取患者自体软骨 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 养,再种植到鼻腔缺损部 位,促进新软骨生成,实 现鼻腔扩容。
适用于中度鼻腔狭窄或鼻 畸形患者。
生成的软骨组织具有较好 的弹性和稳定性,效果较 好。
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 复杂,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
CHAPTER 03
鼻腔扩容技术的应用场景
鼻部畸形的矫正
总结词
通过鼻腔扩容技术,可以矫正各种鼻部畸形,如鼻孔狭窄、鼻梁塌陷等,恢复 鼻子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鼻腔扩容技术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
1
鼻腔生理功能
•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 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 的生理功能,同时通过调节鼻周期通气变 化提供睡眠状态下适宜的呼吸阻力。
.
2
鼻阻力
• 气体通过鼻腔的流速与压力的关系以阻力 来表示,称鼻阻力。
• 鼻阻力与气体的密度,流速及管道长度成 正比,但与管道直径的4次方成反比。
. 20
下鼻甲外移固定术
• 下鼻甲是鼻腔的重要结构,多种因素可以 引起下鼻甲增生、肥大,影响总鼻道通气。 下鼻甲外移固定术,将圆钝剥离器经总鼻 道置入压迫下鼻甲前下端,由前向后骨折 下鼻甲根部,将其鼻腔外侧壁移位,敞开 总鼻道,总鼻道放置长硅胶管,48小时后 取出。该手术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及疗 效明显的优点,可以完好保护下鼻甲黏膜。
.
11
意义
• 意义在于降低上气道通气的前阻力,纠正 并改善咽腔塌陷,恢复正常通气功能。
.
12
鼻腔扩容技术的内容
• • • • 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术 中鼻甲内移固定术、 中鼻道双侧鼻窦对称开放术 下鼻甲外移固定术。
.
13
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术
• 手术应遵循尽量保留或维持软骨以及骨性 支架的支撑作用,通过解剖胚胎期生发点 生长过程中产生异常张力导致鼻中隔偏曲 的3条曲线,恢复鼻中隔应有的生物力学支 撑性,避免后续性鼻背塌陷。
.
23
• • • • • • •
结构与气流的相互关系,识别鼻腔功能性 结构,从而为个性化认识鼻腔气流特性奠 定基础,可以指导医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 证,决定术中切除的范围和程度。鼻腔空 气流体动力学分析将提供帮助,解决临床 鼻腔气流变异与适宜调整恢复正常功能的 技术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3
鼻阻力
• 1.鼻阻力周期性改变。 • 2.鼻阻力的测定。
学习交流PPT
4
鼻腔解剖
学习交流PPT
5
上气道阻塞
• 上气道阻塞是以上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 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致病因素参与发病,在引 起机体代谢障碍的基础上并发或加重诸多为社会 熟知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和 糖尿病等)。
鼻腔扩容技术
学习交流PPT
1
鼻腔生理功能
•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 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同时通过调节鼻周期通气变化提供睡眠状态下适 宜的呼吸阻力。
学习交流PPT
2
鼻阻力
• 气体通过鼻腔的流速与压力的关系以阻力来表示, 称鼻阻力。
• 鼻阻力与气体的密度,流速及管道长度成正比, 但与管道直径的4次方成反比。
学习交流PPT
23
鼻腔气道三维建模及鼻腔气流数值 模拟-速度矢量图
学习交流PPT
24
21
• 鼻腔扩容技术以缓解或解除上气道 • 阻塞、恢复鼻腔呼吸畅通为目的。借助鼻 • 腔空气动力学监测技术,量化分析鼻腔内
学习交流PPT
22
• 结构与气流的相互关系,识别鼻腔功能性 • 结构,从而为个性化认识鼻腔气流特性奠 • 定基础,可以指导医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 • 证,决定术中切除的范围和程度。鼻腔空 • 气流体动力学分析将提供帮助,解决临床 • 鼻腔气流变异与适宜调整恢复正常功能的 • 技术难题
学习交流PPT
9
鼻腔扩容技术的意义
• 针对鼻腔阻塞这一上气道阻塞的源头性因素,通 过个性化的鼻腔扩容手术,扩展鼻腔、鼻窦有效 通气容积,可有效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 解上气道阻塞,控制体重,提高生活质量。对于 减控心脑血管病、老年代谢障碍病等重大疾病的 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交流PPT
10
鼻腔扩容技术的概念
学习交流PPT
19
下鼻甲外移固定术
• 下鼻甲是鼻腔的重要结构,多种因素可以引起下 鼻甲增生、肥大,影响总鼻道通气。下鼻甲外移 固定术,将圆钝剥离器经总鼻道置入压迫下鼻甲 前下端,由前向后骨折下鼻甲根部,将其鼻腔外 侧壁移位,敞开总鼻道,总鼻道放置长硅胶管, 48小时后取出。该手术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及 疗效明显的优点,可以完好保护下鼻甲黏膜。
学习交流PPT
17
中鼻甲内移固定术
学习交流PPT
18
中鼻道双侧鼻窦对称开放术
• 中鼻道以及鼻窦开放是鼻腔扩容的重要部分,钩 突增生及筛泡过度发育会导致中鼻道狭窄,阻碍 相关鼻窦的引流,影响通气。术前进行鼻窦影像 学检查,评估中鼻道狭窄及鼻窦变异状况。术中 通常切除钩突,对称开放筛泡、前后筛窦,开放 或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置入短硅胶管,可 放7~10天后取出。必要时可以补充开放额窦或蝶 窦,以扩大通气容积,改善鼻腔加温加湿的生理 作用。
学习交流PPT
13
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术
• 手术应遵循尽量保留或维持软骨以及骨性支架的 支撑作用,通过解剖胚胎期生发点生长过程中产 生异常张力导致鼻中隔偏曲的3条曲线,恢复鼻中 隔应有的生物力学支撑性,避免后续性鼻背塌陷。
学习交流PPT
14
3条曲线
第1条,鼻中隔方形软骨尾侧端与鼻小柱大翼软 骨尾侧端之间; • 第2条,鼻中隔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 • 第3条线,鼻中隔软骨与犁骨、上颌骨鼻嵴和腭骨 鼻嵴交界。
学习交流PPT
15
• 保留之方形软骨明显偏曲者,可在凹面侧行网格 形划痕减张;对高位重度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可用 咬骨钳夹持使其骨折保持中线位而不切除。
学习交流PPT
16
中鼻甲内移固定术
• 中鼻甲的形态结构异常直接影响中鼻道的通气和 鼻窦引流,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张及肥大,均 可阻塞或压迫中鼻道,诱发或加重鼻-鼻窦炎。中 鼻甲内移固定可以简化处理上述问题。内镜下用 剥离子将中鼻甲自根部向内按压移位,扩宽中鼻 道,中鼻道给予膨胀海绵或硅胶管填塞固定1周取 出。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效果显著。中鼻 甲内移固定术可在门诊局麻下完成。
学习交流PPT
6
上气道阻塞发病机制
• 鼻-鼻窦和咽腔阻塞两个关键环节。 • 表现为解剖结构异常、炎性反应和神经肌肉调节
功能障碍3个关联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学习交流PPT
7
• 上气道狭窄甚至阻塞的前提因素:炎性反应、发 育异常以及占位病变等导致的鼻腔结构异常。
学习交流PPT
8
• 发育过程中鼻中隔偏曲作为鼻腔结构异常的原发 点,可以导致双侧鼻腔空气流动不对称。
• 鼻腔扩容技术是通过矫正鼻腔异常结构、扩大通 气容积、恢复双侧通气的对称性,以减轻或缓解 上气道阻塞为目的的系列手术。
学习交流PPT
11
意义
• 意义在于降低上气道通气的前阻力,纠正并改善 咽腔塌陷,恢复正常通气功能。
学习交流PPT
12
鼻腔扩容技术的内容
• 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术 • 中鼻甲内移固定术、 • 中鼻道双侧鼻窦对称开放术 • 下鼻甲外移固定术。
学习交流PPT
20
鼻腔பைடு நூலகம்容技术评估
• 鼻腔空气动力学是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 方法,研究鼻腔结构与呼吸气流相互作用 • 时气流特性与伴随气流发生的理化效应,根据计
算结果,定性、定量和个性化的分 • 析鼻腔结构与气流的相互关系、模拟与指 • 导鼻腔、鼻窦手术,评估手术效果的一门 • 新兴学科。
学习交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