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合集下载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数学思维。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数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什么是邻居,认真观察身边的邻居,发现他们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数学思维。

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以身边常见的数学运用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探索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结合实际情境,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邻居们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等趣味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教具:白板、粘贴纸、彩色笔、闹钟、数学游戏等。

2.材料:儿童绘本、邻里活动图书、幼儿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自己和自己邻居的合影,引导幼儿了解邻居的概念。

再询问幼儿:你们的邻居有哪些呢?他们住在哪里?大家一起把邻居住的地方标出来,并数数看看有几位邻居。

2.整体概念认知(10分钟)老师通过绘本《我的好邻居》,介绍邻居们每日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看时间、称重量、数人数等。

3.实践探究(20分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幼儿相机,要求幼儿们去拍照记录邻居们生活中的数学运用,例如:上学时间、购物、洗衣服等,同时让幼儿们自己尝试去数数、称重、量长等。

4.游戏体验(20分钟)老师根据幼儿们拍下来的照片,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

例如利用拍下来的照片中的人数,设计数字计数游戏;利用购物照片中的折扣,设计数字计算游戏;利用拍下来的邮票,设计面值计算游戏等。

5.课堂反思(5分钟)老师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拍下来的照片和玩的游戏,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6.课后延伸(5分钟)老师让幼儿回家观察并找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应用,然后利用闹钟提醒自己,每天都尝试做一些数学题,增强数学思维。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幼儿们了解了邻居的概念,同时认识到了身边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含反思

幼⼉园幼⼉⼤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含反思 作为⼀名教学⼯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幼⼉园幼⼉⼤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活动⽬标: 1、探索、发现在⾃然中数列中⼀个数与其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语⾔表述"X⽐X多⼀,X⽐X少1"。

3、培养幼⼉的尝试精神,发展幼⼉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中1~10的数卡,教学挂图(⼆)中1~10的竖长条点卡。

2、新房图(见附图⼀),实物卡,点⼦印章,铅笔。

3、幼⼉⽤书第24页《空缺处填什么》的材料;按标记排列数卡或点卡的操作底板(见附图⼆),幼⼉⽤书第1、3页的点卡和数卡若⼲;"⼩动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三),记录单(见附图四)。

活动过程: 1、感知⼩动物的新邻居。

引导幼⼉观察新房图。

这是那些⼩动物的家?它们分别住在⼏号房? 引导幼⼉认识2的相邻数。

教师:⼩狗住在⼏号房?它的邻居是谁?它们各住在⼏号房?2号房的前⾯是⼏号房?2号房后⾯的是⼏号房? 师幼讨论:为什么1排在2的前⾯?3排在2的后⾯? 引导幼⼉学习⽤语⾔表述:2的前⾯是⼏?2的后⾯是⼏?2⽐1怎样?2⽐3⼜怎样? 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1~10的点卡引导幼⼉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引导幼⼉观察5的点卡,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图上有⼏个点?5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 教师:和5靠的最近的是⼏和⼏?5⽐4怎样?5⽐6⼜怎样? 教师:数也有邻居,数的邻居我们称它们是相邻数。

组织幼⼉讨论:⼀个数有⼏个相邻的数?是两个什么样的数?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教师:你是从哪⾥知道它们是与7相邻的数? 师幼共同总结:与⼀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个数⽐⼤1,前⼀个数⽐它⼩1。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应该能够:•辨别并认识数字 1-5•了解数字 1-5 与对应数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教学内容•数字 1-5 的认识与辨别•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数字的大小比较•加法运算概念和基本公式•通过《我的好邻居》读物,让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数字与数量的应用教学用具•1-5 的数字卡片•1-5 的木质计数棒•教师制作的带数字的画板•《我的好邻居》绘本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数字 1-5让孩子们看一看 1-5 的数字卡片,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与认识这些数字。

他们可以将卡片看作一种游戏,并且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与要求进行相应的数字选取与辨别。

步骤二:学习 1-5 数量的对应关系有着数学基础的幼儿会很自然地能够将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配对,这可以依赖于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与活动,如把数字与物品相配对,或让孩子去在数码盒子内找到对应数量的物品。

步骤三:进行数字的比较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地数字比较。

通过实际物品的比较,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下,体验数学乐趣。

步骤四:了解加法运算在教育孩子加法时,可以常规运用教具和绘本中的图案来让孩子更直观地去了解加法运算。

让他们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定适当的计数棒,再将相应数量的计数棒加入盒子内,计算盒子内的计数棒总数。

步骤五:综合应用在教授加法计算基本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具体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字比较、量测、加减等基本计算操作,以此来拓展数学应用的能力。

课程结束这个数学教学课程,可以让孩子们从绘本中获得对数字和计算的实际理解;通过游戏和活动,使孩子们培养数字感知和计算能力。

以上所提及的教学步骤,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进步,取得实际的成果。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我的好邻居》大班数学教案一、课题名称:我的好邻居二、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邻居的形容词。

2. 掌握加法运算,使用数量关系求解问题。

3. 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邻居的形容词,掌握加法运算,使用数量关系求解问题;难点:利用数量关系求解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日常用品:多媒体课件,小盒;2. 材料准备:数字卡片,邻居图片卡片;3. 教学工具:圆圈。

五、教学步骤:Step 1. Warm up1). Introduce the title of the lesson: My Good Neighbors2). Show the pictures of some different kinds of neighbors,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m and try to find out their characters.Step 2. Presentation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numbers on the neighbor cards, and review the concept of “addition”.2). Guid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table with their partners. (Ask students to draw a picture in the table.)3). Give students practice questions.Step 3. Practice1). Use the circle to show the neighbor cards around it.2).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5 to 6. Ask each group to place their neighbor cards on the circle, then ask them to solve the addition word problems.3). Check and discuss the answers.Step 4. Consolidation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explain some addition questions in front of the class.Step 5. Summary1).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2). Ask students to give good neighbors a thumbs up to show their appreciation for them.六、板书设计:( ) + ( ) =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口算练习;2. 读一读“邻居的故事”,看一看“我的好邻居”的照片,思考邻居的形容词;3. 用家数,对本课中的加法内容进行练习;4. 画一幅邻居图和家数,并写出加法问题;5. 尝试求解其他人家户内容减法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应该能够: - 熟悉数数并能够从1数到10; - 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 认识邻居,发现周围的小动物;教学重点•数数从1到10;•相邻数字的大小关系;•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认识邻居的住宅环境;教学难点•更加深入地了解邻居和小动物;•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数学卡片、拼图;•教学材料:小动物图片、邻居家住宅图片、课堂练习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发现有没有看过或者见过这些动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去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老师再向学生展示邻居家住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邻居是如何居住的,以及家里面有些什么物品;2. 主题展开•老师和学生一起数数从“1”到“10”,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顺序;•老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相邻数字之间的大小规律,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之间的基本关系;3. 实验环节•老师将准备好的数学卡片放在桌上,让学生在卡片中找到特定数字的卡片,并将其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巩固数字的大小规律;4. 拼图环节•老师将小动物的图片拼图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通过拼图游戏来了解小动物的种类和习性;5. 课堂小练习•老师将课堂小练习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到了数数从1到10,了解了相邻数字间大小规律,锻炼了观察小动物和邻居家住宅的能力,认识了周围的小动物和邻居,对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课堂时间管理不够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邻居大班数学教案4篇大班数学教案我们的好邻居

邻居大班数学教案4篇大班数学教案我们的好邻居

邻居大班数学教案4篇大班数学教案我们的好邻居下面是我整理的邻居大班数学教案4篇大班数学教案我们的好邻居,供大家参阅。

邻居大班数学教案1大班教案《数字邻居》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字邻居》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6间房子图片;1—10数字卡片;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小动物搬家今天森林王国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了(出示图片)谁住在1号房间?谁住在2号房间——幼儿找找动物都分别住在哪个房间。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住几号房间?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2、请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1、小动物有了邻居,房间门牌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X 的邻居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是什么?引出相邻数。

2、分别找出数字2—9的的相邻数。

观察数字,揭示数字前一个比后一个小1,后一个比前一个大1。

师说数字,分别说出它的大邻居小邻居是谁。

3、帮助动物找房间:如小猫的房间是4个小邻居,幼儿说出以后把小猫图片粘贴到相应位置。

四:游戏:邻居拍拍手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师说出一名幼儿所拿的数字,如5,请拿数字4和6的小朋友站出来,并拍相应数字对应的次数,拿4的小朋友拍手4下,拿6的小朋友拍手6下,然后站到一起,成为邻居。

活动延伸:找找自己家的邻居都有谁.邻居大班数学教案2大班的幼儿对于数字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熟练地认识相似的数字,从而让幼儿知道知道每个数字都有相邻的数字宝宝,让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比相邻两个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学知识。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一、选题背景幼儿时期是一个快乐、好奇的时期,也是认识世界的起点。

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本次教学我们选择了幼儿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我的好邻居》,目的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1、教学内容《我的好邻居》是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

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猫宝宝和它的邻居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一天,认识了身边的生活环境。

本次教学中,我们将根据这本绘本中的情节,设计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颜色:通过让幼儿在绘本中找到不同的颜色,帮助幼儿认识颜色。

(2)数数:通过让幼儿数数绘本中不同物品的数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3)形状:通过让幼儿认识绘本中不同物品的形状,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2、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帮助幼儿认识颜色,能够辨别不同颜色。

(2)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自如地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

(3)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认识不同物品的形状。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让幼儿自主活动,增强兴趣幼儿喜欢动手、动脑,因此我们将让幼儿自主活动,增强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绘本中找到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幼儿自己用手指指出来。

2、采用游戏方式,激发积极性幼儿喜欢游戏,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例如,在绘本中找到不同数量的物品,可以让幼儿进行比赛,看谁数得快。

3、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我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让幼儿将绘本中的形状分类,将它们和身边的实物相对照。

四、教学计划1、课前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2)准备绘本和相关教具;(3)设计游戏和活动。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通过场景教学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幼儿大班数学《我的好邻居》教案:通过场景教学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注:本文的《我的好邻居》故事情节来源于网络,不属于原创部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探究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3.能够简单分辨直线、曲线、弯线并能够简单绘制。

二、教学步骤1.以《我的好邻居》故事为情境,给幼儿讲授数学知识《我的好邻居》是一篇脱口而出的小故事,但是,它却能够无形中带给幼儿一点数学知识。

如果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幼儿更加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听故事,然后针对故事情境和幼儿感兴趣的点,进行简单的数学知识讲解。

例如,在故事中,邻居的房子形状是一条弯线,可以通过弯形线条进行线条的简单分类教学。

2.以情境为例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和创意活动根据《我的好邻居》故事情境,可以设计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创意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验增强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故事中,邻居房子的外形是弯线条,可以让幼儿用彩笔和纸模仿邻居家的形状,尝试画出各种类型的曲线、弯线等,帮助幼儿在探“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知识和涵养数学智慧。

此外,针对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幼儿们做一些几何拼图,拼组各种形状特殊的图案,增强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自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结合例子以针对“直线、曲线、弯线”为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方案不同。

下面,让我们对大班的授课进行整理:1.活动设计a)例子展示:教师先用表现形式来展示直线、曲线、弯线等几何概念。

b)灵活操练:教师规定特定的示例,让幼儿自己发现,如T字形图案中含有直线,螺旋形图案中有曲线,户型图中含弯线等。

c)繁异练习:通过配对、找捏、自行寻找等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直线、曲线、弯线的概念。

d)形状的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形状,让幼儿进行询问和归类,让幼儿在探寻过程中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

2.儿歌唱功表演设计a)同步编写儿歌:根据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丰富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在表现中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在自然中数列中一个数与其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一,X比X少1。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教学挂图(二)中1~10的竖长条点卡。

2、新房图(见附图一),实物卡,点子印章,铅笔。

3、幼儿用书第24页《空缺处填什么》的材料;按标记排列数卡或点卡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二),幼儿用书第1、3页的点卡和数卡若干;小动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见
附图三),记录单(见附图四)。

活动过程:
1、感知小动物的新邻居。

引导幼儿观察新房图。

这是那些小动物的家?它们分别住在几号房?
引导幼儿认识2的相邻数。

教师:小狗住在几号房?它的邻居是谁?它们各住
在几号房?2号房的前面是几号房?2号房后面的是几号房?
师幼讨论: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
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述: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比1怎样?2比3又怎样?
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1~10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5的点卡,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图上有几个点?5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
教师:和5靠的最近的是几和几?5比4怎样?5比6又怎样?
教师:数也有邻居,数的邻居我们称它们是相邻数。

组织幼儿讨论:一个数有几个相邻的数?是两个什
么样的数?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教师: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与7相邻的数?
师幼共同总结: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
比大1,前一个数比它小1.
3、了解2~9的相邻数。

游戏举卡片。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老师报一个数,请小朋友在自
己的卡片中寻找并举起与这个数相邻的两个数的数卡(多
1的数与少1的数)。

4、幼儿操作活动。

完成找朋友。

(2组)数数中间是几?在它前后的空缺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实物,并说说几比X多1,几
比X少1。

请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应的点数,说说它比前面的数怎样,比后面的数又怎样?它的朋友是几和几?
完成按标记排列数卡或卡点。

(1组)根据标记把数卡或卡点在红旗后面排好,排好后读一读,说说卡片是按顺数还是倒数的顺序排列的。

完成小动物的家。

(1组)看看每幢房子有几层楼,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房间,在记录单上用数字表示,最后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楼房中的第几层第几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