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设计批评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设计概论,设计批评设计批评是对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设计批评既可以针对具体的设计作品,也可以对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设计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
设计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反思和改进设计的观点和建议,以促进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的发展。
设计批评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促进设计作品的进步和创新。
通过对设计作品的批评,可以揭示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设计师可以通过批评中的建议和观点来调整和改进设计作品,使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提高设计作品的应用和使用价值。
设计批评还可以促进设计师和设计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设计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设计批评可以发现设计行业的痛点和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设计批评不仅可以促进设计作品的进步,还可以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设计批评中,重要的是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设计批评应该基于对设计作品的客观分析和评价,而不应该受到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设计批评要注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用户对设计作品的需求和体验,以及设计作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和要求。
设计批评还应该注重专业性和权威性。
设计批评者需要具备相关的设计知识和经验,对设计理论和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
同时,设计批评也需要参考和借鉴其他专业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的意见和观点,以提升设计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设计批评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口头演讲、设计展览等形式进行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可以包括对设计作品的整体评价,也可以针对具体的设计细节和创新点进行评价。
设计批评还可以通过对与设计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和评价,来探讨设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批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批评者具备相关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视角。
设计批评者还需要关注设计作品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通过积极的设计批评,可以促进设计作品和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论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论
设计批评论是一种对已有的日常事物的审查和讨论,其目的是鼓励社会的讨论,吸收其他设计者的创新观点,加强个人设计意识,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设计批评论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混合使用。
文字性的设计批评是指用文字形式对设计批评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设计批评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清楚地表达出设计批评者的观点,容易被读者理解。
口头设计批评是指口头形式的设计批评。
这种形式的设计批评能够在思考中指出问题,使设计者可以很快获得思考结果,可以马上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对设计的批评。
混合使用设计批评是指将文字性和口头性的批评结合起来使用的设计批评形式。
这种形式的设计批评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重要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吸收到有用的观点。
一般来说,设计批评是一种专业性的讨论,批评者必须仔细审查设计图纸,弄清楚设计者的意图,弄清楚设计内容,然后根据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制作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为设计者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设计批评的内容要求必须突出重点。
设计概论第3章

A.设计的人文意识 A.设计的人文意识
3.1.1设计批评的标准 3.1.1设计批评的标准
人文意识应成为设计批评的尺度。设计是创新的、形式的、 审美的、视觉的、个性的,这就必须要求设计有艺术性、 人文性;其次,当代设计讲究可持续发展,讲求生态设计, 要以人为本,这也需要设计要有人文意识,所以人文意识 成了设计好坏的基本尺度和现代设计批评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15
设计本身是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生产、 管理和消费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这也是设计作品能够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 首先,设计与生产紧密相连。 其次,设计与消费相互依存。 当然,设计批评标准的尺度不止以上这些特征, 还具有精神性、科学性、象征性等尺度。
艺术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阐释学、现象学和接 受美学等,使当时的设计批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李立新在《设计概论》 李立新在《设计概论》一书中对设计批评理论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分类。他从形态学的角度,将设计批评的理论分为 设计表现论批评理论、设计接受论批评理论以及设计本体 论批评理论三大类。其中,设计表现论批评理论包括格式 塔心理美学批评、设计符号学批评、设计后现代批评;设 计接受论批评理论包括阐释学批评、现象学批评和接受美 学批评;设计本体论批评理论包括结构主义批评和解构主 义批评。在这里挑选其一作简单的阐述。 “设计符号学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流行,但到80 设计符号学批评” 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流行,但到80 年代才被工业设计师广泛使用。用符号学方法直接催化出 符号学批评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中叶索绪尔· 符号学批评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中叶索绪尔·皮尔士的符号 学理论。
第三章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7
《设计学概论》第七章 设计批评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批评
2
一、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 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 品;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包 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 及环境设计。 而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的欣 赏者和使用者,批评的活动诉 诸文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 购买行为。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主体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批评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批评
3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设计批评的标准
工艺美术运动的批评标准: 工艺美术运动为机器产品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使工艺的价值延 伸到了设计领域。它以中世纪的手工业为楷模,以中世纪浪漫主义为设 计理想,与其时代机器大生产的社会现实背道而驰。 其批评标准也有矛盾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手工业可以缩小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 距离,从观念上和生产上对设计品倾注更多的爱心; 另一方面,工业大生产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和廉价商品。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批评
3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设计批评的标准
后现代主义设计批评标准;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设计批评的概念,始于70年代詹克斯 (Charles Jencks)发表的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代表了人们对 现代主义的幻灭,人们已失去了对进步、理性、人类良心这些现代主义 信念的信心。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将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移到了过程和人,消 费者的反应成为检验设计成功与否得决定因素。设计的“消费者化”与 灵活性已成为设计的必要特征和手段。为了适应各不相同的消费集团, 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爱好,机器大生产逐步地调整为灵活的可变生产系统, 市场研究成为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批评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的知识点

设计概论设计批评的知识点设计批评是对设计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的一种专业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还能为其他人提供一个客观、准确的视觉感受。
在设计概论中,设计批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设计批评的定义和目的设计批评是对设计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评论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发表意见和建议,向设计师提供一种改善设计的方向,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设计批评旨在促进设计领域的发展,推动设计作品的创新进程。
二、设计批评的要素设计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外观表现:批评者应针对设计作品的外观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如色彩搭配、形状造型等。
同时,还应该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进行概括,如给人的印象、情感表达等。
2. 创新性与独特性:设计批评需要评估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这包括设计师在作品中的新颖构思、独特的设计理念等方面的突破。
批评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评估和判断。
3. 功能与实用性:设计作品的功能和实用性是其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设计批评需要关注作品所承载的功能是否合理,并对其实用性进行评估。
批评者需要理解作品的使用场景、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从而提供有价值的评价意见。
4. 材料与工艺:设计作品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对作品的质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批评应对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工艺处理进行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
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材料是否与设计主题相符等都是评审的重点。
5. 文化和艺术内涵:设计作品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是设计批评的一个重要维度。
批评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对设计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设计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设计批评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设计批评方法和技巧:1. 描述法:通过详细描述设计作品的特点、构造和外观表现,以客观地介绍作品的各个方面。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提供评价的依据。
艺术设计概论设计批评

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的专利,设计批评也不再是理论工作者 的专利,公众都有参预、评判与选择的权利。
9.1 设计价值的评判标准
整个设计学分为史、论、评三部分。设计批评最本质的 应是倡导设计思想。设计批评是在设计欣赏的基础上,根据 一定的标准,对设计作品或设计现象所做的细致分析和价值 判断。 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设计批评,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一 定阶级对设计创作的要求,具有客观的历史根据;也总有基 于社会功利性而确定的内在批评尺度,没有任何标准的批评 是不存在的。但批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的历史的根据,则是 不以批评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设计观念和审美理想也要发生变化, 这样就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批评标准。因此,设计批评必须把 握住时代的变化。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设计艺术概论
设计批评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目录
01
02
03
设计作品一经问世便进入流通领域或消费市场,它的价值 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再由设计者所决定,而是由消费的接受 者,特别是设计评论者所决定。在设计价值的创造方面,批评 可以达到不逊于创造的境界。 创造性的设计批评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批评任务的最后实现, 批评家对新价值的发掘、论证、判断还需大众的认可。一旦大 众接受了这样的批评,承认了这些批评观点,并在观赏或使用 该设计作品时实际体悟、具体求证,将批评的再创造附丽于设 计作品,进而产生新的审美愉悦或新的应用功能,设计批评的 价值才最终实现。
04
05
06
07
9.4 总结
延伸阅读
[1]张道一主编:《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3]席跃良:《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廖少华,陈彧:《设计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7]王受之著:《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代的8
“产品符号”-80年代被工业设计师应用
80年代欧洲出现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叫“设计先决”或“软设计”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Thank you!
设计学概论
本课次结束,谢谢!
设计批评
二 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 诸 文 辞 的 设 计 批 评 者 有 着 广 泛 的 背 景 ,包 括 理 论家、教 育 家、设 计 师、工 程 师、报 刊 杂 志 的 设 计 评 论 员 和 编 辑、企 业 家、政 府 官 员 等,他 们 以 不 同 的 社 会 身 份,不 同 的 立 足 点 去 评 价 设 计,表 现 出 设 计 批 评 的 多 层 次 性。
5
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也就自然的运用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
6
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
7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作品依赖批评者 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 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
设计批评有集团性 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和社会特征,其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即消费者 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作为现代设计必要手段 的市场研究正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 必须的背景资料。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08日本优良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批评
台湾《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价标准”,通过对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100%) 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 提高生产效率(75%) 安全性(67%) 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 调和环境(53%) …… 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偏重,如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等,然而对于具体 的某一设计,全面考虑其响应各项评估指标 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 系统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如协和飞机。
7设计概论 第七章 设计批评

20世纪早期
格罗皮乌斯 《全面建筑观》
历史表明,美的观 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 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 自己发现了‘永恒的 美’,他就一定会陷于 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 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 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 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
后现代设计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 产品符号 商品美学 软设计 绿色设计
解构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 否定整体、否定中心,否定终极意 义的存在,认为创作是一切,是没有目的性的, 而是强调意义的无限补充、替换和增殖,可鼓励 设计的多元思维、多元风格的形成。
解构主义批评走出纯粹形式结构的框架,面向性 别角色、阶级关系和生产条件,促使艺术批评从
向内走向向外。
由结构主义的排除一切外来因素到与一切外来因
设计批评的主体和标准
中央电视台大楼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设计批评的主体和标准
“好设计”能被界定为: 情感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使用者都能感受到的情感) 未来的(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指引)
利益的(平衡企业,消费者,设计师利益的)
平等的(保有对人类的尊重,设计提供帮助,但不使我们沦为奴隶。) 社会的(关于设计的良心) 个性的(允许设计师和消费者保持的特质) 丰富的(物超所值。对设计本身而言,成为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