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本着尊重语言学习规律,重视语言学习 过程的原则,确定了终结性与形成性(见图 3)相结合的教学评估机制(见图 4)。我校“终 结性评估”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结束时的课程考试为主要形式。“形成性评估”指通过课堂内 外活动记录、线上自主学习记录、平时测验、课堂表现以及书面及口语作业等形式对学生学 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记录,建立行之有效的历时、共时信息反馈机制。通过这一系列形成性 评估活动,教师清楚地了解到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 同行开展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 相结合的机制下获得的各级别课程成绩是其获得相应学分的依据。学生在获得相应级别的成 绩和学分后,可以进入更高级别阶段的学习。
教师基于教材,不唯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突出差异化的指
导反馈。
4) 深化五维一体课程设置。 包括语言基础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学术英语类课程、文
学文化类课程、国际化课程。其中,语言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强化英语综合应用能
力;文学文化类课程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类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着重提升国际化发
校级课题
校级课题 校级课题 校级课题 校级课题
同声传译中的译语方向性研究 校级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成果起 止时间起始: 2015 完成: 2017
年1月1日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经费
1.5 万 1.5 万 1万 1万 1万 2万 2万 2万 2万
建设时间 2011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5 年
展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5) 丰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开展多元化、层次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认

“五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五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五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青岛黄海学院 曾实现 薛 蕊 刘 娜 宋森森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指出,要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共建实习实训设施,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起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机械装备类支柱产业较为发达,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通过校企全程融合,能力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输送高质量的工程应用人才,满足企业需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必然要求。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以培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学科竞赛、横纵向课题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与硬件平台建设,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机制1.改变以往的单纯实验模式,将创新开放实验、各类学科竞赛、教师横纵向课题(企业顶岗)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相互渗透、互为基础,职业能力层级式上升,并将产业新技术等及时补充、整合进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行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3.整个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按照整体优化、层级式进阶等原则,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以工匠精神实践育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度,重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模拟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在“课内实验+集中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实践层次、知识能力相互交叉融合,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体现综合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层级式进阶。

同时,将企业的职业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将职业精神、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将工程训练和考取职业证书的要求融合进人才培养中,推进实践教学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有效融合。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2019 年 3 月148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李 梅 亚力青·阿里玛斯 张文祥(新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新疆 830049)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就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

工程训练作为工科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思路,积极改革工程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个性潜力、激励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

一、改革工程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为加强我国一流大学教育的基础,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在保证通识教育学时和学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各类教育的学时和学分,协调通识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进程[2]。

中心根据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特色,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识教育课程。

中心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界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工程训练基础教育、综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开设了“工程基础认知”、“实验机器人建模与控制”、“工业系统测量驱动与控制”、“电工基础与实训”等工程通识教育课程。

使之在原有工程基础训连体系上,形成了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训练教育课程体系。

该体系注重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并向应用、设计、综合型方向发展。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形势下的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形势下的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形势下的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薛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摘要]高校推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内涵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大势、抓住发展机遇的现实需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深化实习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探索构建“企业项目式”实习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习模式;校企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2-0200-02一、高校传统实习教学面临的形势与背景“双一流”形势下,要求大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实习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面临严峻的形势。

(一)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求传统的实习教学存在较多问题。

由于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枯燥,致使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走马观花”式的实习使学生的参与感不强,提升有限,实习效果较为一般。

在实习指导方面,教师投入少,师资力量薄弱,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长被压缩,导致实习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获得感差,存在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

此外,传统的实习教学也无法实现企业实际生产需求,致使学校企业的合作共赢效果差,而企业配合力度不够和条件有限,难以配备足够人员进行全程指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习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传统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亟须改革。

(二)国际高等教育环境转变的趋势近几年,国际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外知名高校十分强调校企协同的实习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强调实习要明确学校类型和人才培养定位,推崇“产业、学术、政府三螺旋”伙伴关系的“合作教育”式人才培养;英国沃里克大学实行“2+2+1实习模式”“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倡导“理论—实践—理论”的“三明治”式培养模式;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设定实习协调机制和法律法规,采用企业培训、高校实践的双师培训体制的“双元制”式培养模式;新加坡国立大学侧重“国际合作”交流,强调职业发展教育是学生本科教育的必修环节,采取项目管理式的实习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6个月的企业实习并考核;中国浙江大学提倡“高水平、强辐射”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文莉 刘燕【摘要】实施以“学习产出教育”理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明显,它将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文化知识的吸收以及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解决了“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外语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可推广至我院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中,而且对全区其他高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习产出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 英语专业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经历了“高级人才”到“复合型人才”模式的转变,前者强调专业水准的培养,偏重语言技能训练,但忽视了知识面的拓展和语言文化的深层吸收;后者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侧重专业结构调整,强调知识的吸收和拓展,但忽视了知识吸纳的连贯性,缺乏实践应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采用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目前外语人才培养所存在的矛盾,成为高校思索和探究的新方向。

2013年以来,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课题组,以“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为指引,以“学习产出”为核心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旨在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以助推西部一流大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OBE”人才培养改革理念和模式构建“学习产出教育”理论(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 Spady提出。

它是指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阶段最后所产生的学习成果。

OBE教育模式在20世纪80-90年代早期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基础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OBE理念通过是通过对学习产出进行分析,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

其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以实际产业界的岗位需求作为教育的目标,突出了教育的实用性。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习产出教育”理念,即“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旨归,以创新实践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力争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宽广的文化知识、多元的实践能力”的外语人才。

基于学科竞赛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用l 2 j 。能 否 构 建一 个 既 体 现 高校 办学 特 色 ,又合 乎 区域 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发 展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是 事关 高校 生存 和 发展 的重 大 理论 和实 际 问题 。
1 . 构建外语 听说实践平 台。以全 国性赛事及区域性赛事为主线 ,以常规性听说活动为支撑 ,搭建外语 听说实践平台 ,锻炼学生的的听说能力。近年来 ,广西科技大学参加的定 时性外语竞技大赛主要有 :由教 育 部 高等 学 校 大学 外语 教学 指 导委 员 会 和 高等 学 校 大学 外 语 教 学研 究 会 联 合 主 办 的全 国大 学 生英 语 竞 赛 ;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办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 指导分委员会合办的全 国性英语演讲大赛 ;由广西壮族 自治区教育厅 、 广西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 的 “ 外研 杯 ”广 西 高校 大学 生 英语 戏 剧节 以及筹 划 中的每 年 9月举 行 的桂 中片 区英 语 风 采 大赛 。围绕 这 四 大赛事 ,创造形式多样的英语听说实践机会 。组建英语听说培训基地 ,在全校范围内选拔英语 口语优秀人 才 以及英语演讲爱好者 ,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 、外语 资料室 ,自主学 习中心等有利资源 ,由外语专业教师 指导 ,给以定时定量 的听说培训 ,既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 ,又为四大赛事储备人才 。强化英语协会 的效 能 ,扩大 英 语角 的作 用 ,加 强 对英 语 协会 的管理 ,为协 会 配备 外语 专 业 指 导教 师 ,扩 大 英语 协 会 在全 校 范 围内的影响 ,使英语协会成为外语第二堂课活动指导中心的得力助手 。英语角将扩大各项活动的影响力度 , 争 取 专业 教 师 、外教 、 留学 生 以及 校外 英 语 爱好 者 的参 与 ,使 英 语角 成 为校 内外广 大 英 语爱 好 者 实践 的 平 台 。创建 校 园英 语 广播 电台 ,在 英语 听 说培 训 基地 选拔 英 语节 目主 持人 ,在 全 校 范 围 内招 募英 语 电 台管 理 人员 ,组建一支有 良好英语基础 、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英语节 目主持和编辑 队伍 ,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播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从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国家教育部和当前广东省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强调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依靠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和新的运行机制等措施保证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支撑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具有很强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在本科教育阶段,实验教学是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改革本科实验教学,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改善实验条件外,更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完善的实验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通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实验教学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不仅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还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作为广东省实验示范中心,在经管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服务器、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实验实践教学的展示台”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联系本校实际,探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围绕体系中的目标、内容、机制三要素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1][2]以及“学”与“用”脱钩现象。

缺少“学用结合”实践环节的学生无法满足国际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之瓶颈”。

[3]针对外语实践教学活动比较离散、覆盖面不广、学生受益面不大的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建设“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的同时,对外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产生了理想的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包涵三方面要素:实践教学目标要素,即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外语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进行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

实践教学内容要素,包括课堂实践、自主模拟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素,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

三个要素构成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目标是先导,内容是核心,机制是保障,三要素之间有效衔接,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见下图:二、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我校围绕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目标、内容、保障机制三要素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实践探索,实施对外语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

1. 外语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我校“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使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外语语言习得客观规律,将实践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个层次。

基础层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的自主模拟训练与实践等途径,达到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的目标。

提高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成才的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融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和英语竞赛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层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实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实现全方位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目标。

2. 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

我校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设置外语实践课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运用的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第二课堂、社会等多渠道进行外语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五个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外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实践的有机结合。

外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

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模式,融讲解和操练为一体,既传授知识,也培养技能,有效提升了课堂内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后学生借助于软件教学系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自主训练和实践,完成网络自主学习要求的“听、说、读、写、译、测试”等项目,达到训练语言基本功与语言技能的目的。

(2)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和社会服务项目延伸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口译系列、科技英语系列、商务英语系列)的理论教学,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实验环境;学生利用实体、虚拟、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手段,通过“数字化视听说实验室”、“语言情景实训室”、“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语言实验实训室,开展外语语言实践活动。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各专业学生组成的学生翻译团队向社会承接翻译业务;为商洽会、商品交易会等有国外团体组织参加的活动担任翻译工作;为参赛的各国选手担当从事翻译援助活动的志愿者。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科学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促进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的有机结合。

课堂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场所。

[4]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校既考虑第一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考虑第二课堂的拓展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讨论式学习”是一种以师生交互讨论和生生交互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在“讨论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训练学生对不同话题的反应,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

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各种模拟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中体验和实践语言。

“学生参与讲课”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生讲解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思考,理清思路,制作PPT,走上讲台讲课。

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不但自己要非常清楚讲课内容,而且还要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课堂学习。

这种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某项专题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当下研究热点设计研究性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每个小组分工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在运用英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课外,教师设计各种联系实际、体现学生特点和个性需求的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创新人才的成长氛围。

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进行语言交互协作式学习与实践。

学生根据布置的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利用各种英语学习网站,进行在线收听、收看英语新闻,自主训练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BBS网上论坛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的聊天室,与英语为母语的网友聊天。

再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英语充分展示才艺的“魅力外语节”;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的英语电影展映、英语故事会、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和英语演讲等活动的“英语晚会”;为学校英语教学创造良好氛围、促进师生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为学生搭起表达个人思想、展露个人才华的舞台的“英语广场/英语角”;学做外国食物、了解外国节目、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的“英语爱好者协会”;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并讨论交流,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读书报告会”等等。

(4)促进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的有机结合。

作为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理应纳入外语课程计划。

我校从大学英语课程16学分中分离4学分作为外语教学实践课学分。

其中2学分为专项实践活动学分,融入到大学英语各门课程中。

专项活动的内容既联系课堂教学,又兼顾课外相关知识,目的是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

另外2学分为个性化实践活动学分,单独设置为“外语实践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种实践活动,要求在三年内修满学分。

个性化活动是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有效实践模式。

见下表:(5)促进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校积极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英语电台、电视台英语频道、报刊等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节目编辑制作和播音主持、学校外语报刊撰稿和编辑、英语小报编辑,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

积极建立校外固定实践基地,在博物院实践基地、一些小学实践基地开展长期的社会实践。

同时还与社会各界多方联系,为在校生提供语言技能实践机会。

比如,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涉外单位里寻找锻炼机会,要求学生用英语写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或用外语汇报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参加本地举办的各种洽谈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调研,写总结报告,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堂上学到的一些重要商务活动。

3. 外语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建立开展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外语实践教学活动连成一体,并把这些活动纳入课程计划是一项大的教学改革新举措,我校通过组织、管理、评价等机制予以保障。

(1)外语实践教学组织。

外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场地设备使用、制度设计、政策、经费等方方面面对实践教学的开展予以全方位的保障,将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制定并明确外语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各部门任务;工作组负责协调和组织开展活动。

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教学教改小组结合学生实际,规划全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指定各项活动项目负责人,成立教师团队,具体落实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安排,使各项外语实践活动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负责的常态性教学实践活动。

每位外语教师都要求熟悉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和考评细则,负责组织、引导和指导授课班级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加适合自己水平、体现自己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的若干项活动。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外语实践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使每一级别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的形式涵盖各项语言技能,有分项,也有综合。

活动有实时实地进行(如演讲赛、辩论赛、表演赛等),也有通过网络等虚拟空间进行(如翻译比赛、写作比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