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估入帐处理
暂估入库账务处理【范本模板】

存货暂估入库账务处理(一)在日常业务处理中,经常会遇到商品已验收入库,但发票未到的情况。
当企业不能准确确定价格的情况下只能暂估入库,待发票到达后重新调整。
因为企业尚未收到专用发票,所以在暂估入库时,不应计算暂估进项税额。
暂估入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暂估容易冲销难,难就难在发票到达后找不到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容易产生这种问题.解决方法是月底暂估,月初冲回,保持账务的连贯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二是设置查账表,对每笔新发生的暂估入账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将存货明细账与库房的明细账定期不定期的核对,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及尽早发现差错。
若企业当月将该商品出售并结转销售成本后,在次月收到的正式发票价格与估价不一致时会影响损益的计算。
企业应分情况进行处理.(一)非主营性商品交易1、如***公司日常主要经营A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某月按照客户要求,为其单独采购一台D设备.经过询价得到D设备价为5000元,当日***公司从该单位赊购到D设备一台,并送往客户处,收取货款6000元.***公司未当月未收到D设备的发票,但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其开具了销项发票。
***公司按估价对D设备进行处理。
入库时借:库存商品—D设备 5 000贷:应付账款 5 000若不知供应商可设置“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同时按照估价出售、结转成本、结转损益借:库存现金7 020贷:主营业务收入 6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020借:主营业务成本 5 000贷:库存商品—D设备 5 000将“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结转入“本年利润”后,企业盈利1000元。
2、次月处理冲减上月暂估凭证借:库存商品—D设备-5 000贷:应付账款-5 000因为D设备价格调整,***公司实际取得的发票价格为4800元。
借:库存商品—D设备 4 8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16贷:应付账款 5 616此时D设备的账面数量为0,但仍显示-200元的商品价值.同时也因为价格的变动,导致***公司上月多计算了200元的成本,少计200元的收益。
暂估入账的处理流程

暂估入账的处理流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暂估入账的处理流程这档子事儿!你说这暂估入账啊,就好比是给财务世界搭了个临时的小窝。
咱先来说说啥时候得用上暂估入账呢?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菜都拿回家了,可发票还没到手,这时候不就得先估摸估摸价格入账嘛。
企业里也一样,货物啊、服务啊都收到了,可那凭证还在路上溜达呢,那咱就得先把账给记上呀,不然不乱套啦!那怎么个暂估法呢?嘿,这可得仔细着点。
先得把该估的金额算清楚咯,可不能瞎估摸。
然后呢,就像给这个小窝搭个架子似的,把相关的科目都摆好位置。
比如说估的是原材料,那就得在原材料科目里给它留个位儿。
等发票来了,那可就像给小窝添砖加瓦啦!把之前暂估的冲掉,再按照发票上的准确金额重新入账。
这一步可得小心,千万别弄错啦,不然这账不就乱成一团麻啦!你想想看,要是不把这暂估入账弄清楚,那财务数据不就跟那乱了套的毛线似的,解都解不开呀!咱可不能让这事儿发生,对吧?所以啊,每一步都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这暂估入账处理流程虽然不复杂,但也得用心去做呀。
就像咱过日子一样,得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的,不能马马虎虎。
财务的事儿可都不是小事儿,一个小疏忽可能就会引出大麻烦呢!咱再打个比方,暂估入账就像是给财务大厦打地基,要是这地基没打好,那大厦不就摇摇晃晃的啦?所以说呀,别小瞧了这暂估入账,它可是财务工作里很重要的一环呢!大家在处理暂估入账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把每个环节都处理好。
别嫌麻烦,这都是为了让咱们的财务账更清晰、更准确。
咱可不能让这暂估入账变成一笔糊涂账呀,对吧?总之呢,暂估入账的处理流程虽然不那么高深莫测,但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用心去做好每一个步骤。
只有这样,我们的财务工作才能顺顺利利,不出差错呀!。
会计实务材料采购入库“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

会计实务材料采购入库“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一、概述
材料采购入库“暂估入账”是指在材料采购入库时,在不了解具体的采购成本的情况下,暂时采用一定标准的价格入账,等待具体采购成本清楚后再进行科目调整。
二、暂估入账的目的
1、实现材料采购的及时入账。
在实施暂估入账的情况下,不等待采购的具体成本出现,就可以马上将采购的材料入账,这能够使会计记录的及时性得到有效改善。
2、简化会计处理的程序。
暂估入账可以在收到货物后,直接对该货物进行入账,而无需再次调整,从而简化了该程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
1、首先,会记录人员了解该笔采购的资料,如采购日期、供货单位等,以备入账时使用。
2、根据该笔采购的历史成本数据,利用企业的物料价格变动趋势,拟定现行物料采购的标准成本,这一标准成本是对采购成本的“暂估入账”,作为依据。
3、进行暂估入账时,以采购日期为会计科目记账日期。
采购日期之前的往来账及库存科目均以暂估成本进行记账,同时,应根据采购数量进行库存数量的调整。
4、完成暂估入账后,应做好暂估入账的调整记录,做到随时可以对比调整。
工程施工暂估入账分录

一、工程施工暂估入账的概念工程施工暂估入账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如工程量变更、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导致无法在当期准确计算工程成本,暂时按一定比例或估算方法将工程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工程施工暂估入账分录的编制1. 暂估入账当发生工程施工暂估入账业务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以下分录: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或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该分录表示将工程施工成本暂估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应付账款中记录暂估应付账款。
2. 次月冲回暂估入账次月初,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冲回上期暂估入账,编制以下分录: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或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该分录表示冲回上期暂估入账,将工程施工成本从当期损益中剔除。
3. 实际发生工程成本当实际发生工程成本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以下分录: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或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该分录表示将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应付账款中记录实际发生的应付账款。
三、注意事项1. 暂估入账的比例或估算方法应合理,确保暂估入账金额与实际发生成本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2. 暂估入账的冲回应在次月初进行,确保工程施工成本准确计入当期损益。
3.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暂估入账进行合理的纳税调整,以防止企业滥用暂估入账。
4. 企业应加强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工程施工暂估入账分录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种重要处理方式。
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会计准则进行暂估入账的处理,确保工程施工成本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记账实操-暂估入账的跨年会计处理

记账实操-暂估入账的跨年会计处理冲平暂估入账的凭证(红字):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根据发票计入原材料: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领用原材料的差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原材料利润影响: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将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附:暂估成本可以挂账多久企业若是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合法购货凭证,那么就按照估价结转,计入当期损益的存货成本科目中,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若是在汇算清缴期内,仍未取得合法购货凭证,那么就按已计入当期损益的存货暂估价款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待以后年度实际取得合法购货凭证时,在取得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允许税前扣除。
暂估入库的材料可以结转成本,按照正常程序结转;当收到发票时,冲减暂估款即可。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如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当月或者近期类似商品的购进成本、同类商品同流通环节当期市场价格、售价*预计或平均成本率、等)暂估入账。
对于上月暂估入库并已销售商品的销售成本,从理论上应当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企业购销活动的经常性和大量性,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出发,出于简化会计核算的考虑,对于暂估成本的发出成本,不予单独进行调整,而是随库存商品今后的收发业务自行消化。
这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强调的暂估入库成本时应当合理估计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计算当月发出库存商品成本时,应当仍然按照规定的方法正常计算确定发出成本。
由于月初红字冲回入库,并且取得发票正式入帐,两者相抵,余额为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所以,该差额实际上应当由本月发出和月末结存的库存商品承担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类商品即无月初结存,又无购销业务发生的,或者企业是使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的,或者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巨大的话,则该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及其连带影响的其他存货成本),应当调整并转入销售成本。
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3篇)

第1篇一、什么是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是指在工程尚未完工,无法准确核算收入的情况下,根据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对已发生的收入进行暂估入账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及时反映收入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的会计处理1. 确定暂估收入金额根据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确定已发生的收入金额。
暂估收入金额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合同约定为准,如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收入金额,则按合同约定金额暂估;(2)无合同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根据工程进度、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估计。
2. 填制会计凭证根据暂估收入金额,填制会计凭证,进行以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3. 计算应交税费根据暂估收入金额,计算应交税费。
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4. 结转收入成本在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结转收入成本。
会计分录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三、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的注意事项1. 确保暂估收入的合理性在暂估收入时,应充分考虑合同约定、工程进度、市场价格等因素,确保暂估收入的合理性。
2. 及时调整暂估收入在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及时调整暂估收入,确保收入与成本配比。
3. 合理确定会计期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会计期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明确约定收入结算方式,降低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的风险。
总之,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是一种常见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及时反映收入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施工收入暂估入账的风险。
第2篇一、暂估入账的原因1. 发票未取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因供应商原因、运输原因或合同约定等原因,导致发票未能及时取得。
企业会计制度中暂估账务处理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中暂估账务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
在购进材料等尚未收到发票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合同、入库单等凭证暂估入库,并按照暂估金额进行账务处理。
具体操作是在“原材料”科目下设置“暂估入库”明细科目,将暂估金额记入该科目,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财务处理。
暂估回冲的账务处理。
在收到发票后,需要将原暂估入库金额与实际入库金额进行比较,如果实际入库金额大于原暂估金额,则需要将差额记入“原材料”科目下的“暂估入库调整”明细科目;如果实际入库金额小于原暂估金额,则需要将差额冲减“原材料”科目下的“暂估入库调整”明细科目。
实际采购成本与暂估金额存在差异的处理。
如果实际采购成本与暂估金额存在差异,则需要在结算时进行调整。
如果实际采购成本高于暂估金额,则需要将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如果实际采购成本低于暂估金额,则需要将差额冲减“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未取得发票的成本费用暂估的账务处理。
对于未取得发票的成本费用,可以根据相关凭证进行预提,并在预提期间内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财务处理。
在收到发票后,需要将预提金额与实际发票金额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企业会计制度中暂估账务处理的核心原则是按照合同、入库单等凭证进行暂估处理,并在收到发票后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合理的账务处理,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材料暂估入账的财税处理

原材料暂估入账的财税处理原材料暂估入账是指企业在年末或者期末,为了及时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对库存原材料的价值进行临时估计,并将此估计数额计入财务报表中,以便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原材料暂估入账的财税处理是企业在进行原材料暂估入账时需要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的规定,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1.会计处理: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库存原材料进行估计,并将估计数额记入会计凭证。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市场价格、其他相关指标等因素对原材料进行估计。
暂估入账时,需要填制并登记相应的会计凭证,如“原材料暂估入账凭证”。
在凭证中要明确标明估计数额和原因,并将其核算入库存原材料账户。
2.税务处理:根据税法法规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原材料暂估入账时需要遵守税务部门的要求。
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企业可能需要填制并报送相关的税务申报表,如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等。
在填报申报表时,企业需要将原材料暂估入账数额纳入相关表格,并按照税法法规的要求计算和缴纳相应的税款。
3.盘点调整:原材料暂估入账后,企业需要进行实际盘点,以核实估计数额的准确性。
在盘点过程中,企业需要将实际库存与暂估数额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实际库存与暂估数额相差较大,企业可能需要对会计凭证进行调整,并重计库存原材料账户的余额。
4.财务报表披露:原材料暂估入账后,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将暂估数额明确披露。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库存原材料的暂估数额明确列示,并在注释或附注中解释原材料暂估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此外,企业还需要在利润表中反映原材料暂估入账对利润的影响。
总之,原材料暂估入账的财税处理需要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的规定,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估计,并及时调整和披露相关信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上的暂估入库如何处理
一、一般暂估是月度终了,对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到材料的凭证,应当分别商品科目,抄列清单,并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格暂估入账,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材料是指企业作为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以及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材料暂估具备的特点:
1、材料暂估是本月度终了,是因为有没有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
2、材料暂估是会计将本月度终了没有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而进行的会计处理;
3、材料暂估的会计处理反映本月度止没有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的金额。
三、材料暂估的会计原则:
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材料已经入库,而材料的发票账单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同时到达或当月不能及时到达,这些到库材料应该在本月底作会计处理,从而充分反映本月财务状况。
2、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材料暂估的发票账单在到达时应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充分反映材料暂估的实际金额。
3、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材料暂估的会计处理应在材料到达时和材料发票到达时分别作会计处理,企业资产和负债同时得到反映,通过“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材料)”科目可以及时的了解到企业当时未达发票账单金额,以便企业了解当时的负债情况;及根据做材料暂估的入库单据查明未达账单的单位,了解发票账单不能到达的原因,及时与对方单位进行沟通。
四、材料暂估的会计处理:
1、采购或仓库部门收到实物时,按对方送货单据或合同价格填制一式几联入库单,实物进入仓库。
当月终了,对于本月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到商品的凭证,分别商品科目,抄列清单,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包装物等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材料)
2、收到材料的发票账单并随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付款,验收单附发票后,会计做账:
借:原材料、包装物等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同时,根据发票账单所附验收单的日期或附表,统计本发票账单需要冲减以前月份材料暂估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包装物等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材料)红字
五、材料暂估会计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材料采用计划价时,材料暂估的处理会对当月材料成本差异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是随着材料入库而形成的。
但根据以上材料暂估的处理,其成本差异并不体现在当月的账面上,而反映在办理发票账单结算的那个月份。
这就造成了本月有这部分材料的计划成本,而没有其相对应的成本差异的情况。
从理论上讲,计算当月成本差异率时,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口径与原材料计划成本的计算口径应当一致。
根据以上的处理,不但计算口径与理论完全一致,而且不需要对当月
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分析,不需要剔除料到单未到这部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但要对单到料未到的材料实际成本进行统计核算,以算出这部分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从而能够全面准确计算出当月的成本差异率;根据以上计算出来实际的材料成本率作为计算依据,虽然能准确的计算出当月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但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并不能与月末的库存材料余额配比,但从长期来看,不同月份成本差异偏差则可以抵消;此外,在料到单未到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就是从仓库领用了这部分原材料,而领用的材料也已经负担了合理成本差异。
2. 暂估材料在发票账单没有到达前发生了退货,由采购、仓库部门填制通库单,在当月材料暂估处理时,作相应的冲减。
3. 企业应该根据以上材料暂估的处理,建立相应的材料暂估备查账,做到备查账余额与“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材料)”科目余额和未达账单的验收单金额三者之间的账单相符、账账相符。
4.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材料)”科目余额并不实际等于应付供货商的金额。
原因一,如采用了计划价,含有应是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额;原因二,材料的实际成本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金。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以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如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当月或者近期类似商品的购进成本、同类商品同流通环节当期市场价格、售价*预计或平均成本率、等)暂估入帐。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帐款——暂估款
必须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因此,不存在进项税额的暂估抵扣问题,且上述分录中,暂估金额应当按照不含税价格口径暂估。
因此,你首先应当按照上述规定暂估入帐,然后,与其他正常入库入帐的库存商品一样,一并计算库存商品发出(包括你说的销售出库)成本。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收到发票后的处理:
次月初,冲回暂估入库成本,以红字编制如下分录:
借:库存商品等
贷:应付帐款——暂估款
取得发票后,编制正式入帐分录: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公司等
对于上月暂估入库并已销售商品的销售成本,从理论上应当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企业购销活动的经常性和大量性,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出发,出于简化会计核算的考虑,对于暂估成本的发出成本,不予单独进行调整,而是随库存商品今后的收发业务自行消化。
这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强调的暂估入库成本时应当合理估计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计算当月发出库存商品成本时,应当仍然按照规定的方法正常计算确定发出成本。
由于月初红字冲回入库,并且取得发票正式入帐,两者相抵,余额
为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所以,该差额实际上应当由本月发出和月末借存的库存商品承担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类商品即无月初结存,又无购销业务发生的,或者企业是使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的,或者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巨大的话,则该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及其连带影响的其他存货成本),应当调整并转入销售成本。
编制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库存商品等
如果暂估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应当以红字编制上述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