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4章横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节约土地资源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充 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 地浪费。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满足交通需求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不同交 通方式的需求,包括车辆、 行人、非机动车等。
保护生态环境
横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 境。
经济合理
横断面设计应考虑工程成 本和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合理的方案。
02
坡度与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应设置合理的坡度,以利于行 走。同时,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 残疾人士的通行需求。
分隔带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宽度与功能
分隔带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一般不小于0.5米。分隔带可以用 于种植绿化、设置交通标志等。
防眩设计与安全设施
分隔带应考虑防眩设计,以减少对面车辆的眩光影响。同时,应设置安全设施, 如防撞护栏等。
04
横断面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优化车道布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增加车道数量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合理 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
力。
优化车道宽度
根据车辆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 置车道宽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设置潮汐车道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设置潮汐车 道,提高道路利用率。
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性能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车行道设计
宽度与车道数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 车行道的宽度和车道数。主路车 道宽度一般在3.75米至4米之间, 次路车道宽度在3米左右。
横坡与排水
车行道应设置合理的横坡,以利 于排水。横坡度一般在1%-2%之 间,以利于雨水的快速排出。
人行道设计
宽度与材料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行人流量和通行需 求确定,一般不小于1米。人行道材 料应选择防滑、耐压的材料,如混凝 土、天然石材等。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其中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2.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
3.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4.横断面的确定因素: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
5.横断面的确定原则: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公路横断面组成1)整体式断面(用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隔)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
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2)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7.公路横断面的类型: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8.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特点: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
二级、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均属这一类。
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达15000小客车/昼夜。
行车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
在这种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影响。
但当交通量很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其车速和通行能力则大大降低。
所以对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可专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
9.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离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公路。
特点:这种类型的公路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但造价高。
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类。
10.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设错车道的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367)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技术指导文件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技术指导文件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引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道路工程勘测、设
计及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1.计算标高为300.00米的点在等高线(断面距为20米)上的投影长度。
答案:10米
2.某平面图比例尺为1:4000,某线段距离为300米,其在图上的长度
为多少?
答案:0.075米
第二章
1.求垂足高差为3m,边坡坡度为1:1的边坡高为多少?
答案:5.657m
2.一辆车所通过一段道路的沿线里程为4000m,根据该路段纵坡梯度的
要求,它应当超高原点多少?若某一中央桥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2200m,同
时已知其平均高程,求两端的高程值。
答案:96.57m,168.78m,174.65m
第三章
1.求某一房屋的建筑用地面积,东西距为18m,南北距为12m,距东南
角10m处的点标高为25.21m,距西北角15m处的地面高程为25.73m,并已知地形分别为1级、2级、3级,距形分别为400m²、300m²、200m²。
答案:216m²
2.一条规划红线内的机场跑道,总长为3500m,顺坡边坡为3%,倒坡边
坡为1%,那么,梯度点高差为多少m?
答案:36.11m
结论
通过上述课后练习题及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各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及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 横断面设计-3 超高与加宽

任意点的加宽值:ex=(Lx/L)e
扬 州 大 学 建 筑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YZU
5
《道路勘测设计》Ch4 横断面设计
§4-4 曲线超高与加宽设计
B 高次抛物线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
任意点的加宽值: ex=(4k3-3k4)e 扬 州 大 学 建 筑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k=Lx/L
扬 州 大 学 建 筑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YZU
24
《道路勘测设计》Ch4 横断面设计
§4-4 曲线超高与加宽设计
3.3.2 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
特点:中间带呈倾斜状态;内外高差大。 适用:中间带宽度≤4.5m的公路 。
e=S2/2R(单车道)
2
考虑车速的影响,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为e=S2/R+0.1V/R1/2
《道路勘测设计》Ch4 横断面设计
§4-4 曲线超高与加宽设计
公路《规范》规定,当二、三、四级公路曲线半 径小于或等于 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如表 5.15,书P147 。
扬 州 大 学 建 筑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YZU
先将外 侧行车道绕 中间带的中 心线旋转, 待达到与内 侧行车道构 成单向横坡 后,整个断 面一同绕中 心线旋转, 直至超高横 坡值。
25
《道路勘测设计》Ch4 横断面设计
§4-4 曲线超高与加宽设计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YZU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小结

LC
i
p
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 (m); 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 缘的宽度(m); β=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β=B/2:绕路中线旋转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Δi = i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Δi = ih+i1: 绕路中线旋转 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 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4.5m)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1. 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全超高阶段
双坡阶段
旋转阶段
ZH
HY
提肩
3. 《规范》推荐公式:
4. 中间带的宽度 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 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
(二)两侧带
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 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 最小宽度:规定为 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 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
(二)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3. 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4 .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 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则 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1.111 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5.3=0.833,λ=0.925 IV 档时,36T max N 32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24T M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Ug h n M M r G n n --=⨯2-2max max 2-[-] 5.532210(-)N T M 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 2 5.699%D PV QV W =++=H =0时,000arcsin0.04832.77tan 4.839%i αα=====故:同理:H =1500时,1500150015002.162tan 3.775%i αα===故: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由2h =127V i Rμ-,(1)97.6km /h V ===(2)2280629.92m 127()127(0.100.02)h V R i μ===+⨯- 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 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道路勘测设计之横断面设计教程免费全文阅读

n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n超高过渡原则: n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 ,直到超高横坡断面。
n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 , 直到超高横坡度。
ih
iG
iG
B
n《规范》 7 .5 .6条规定 ,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 , 横 坡度由2%(或1 .5%) 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 1/330( 0.3% )。
n( 2) 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 。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 边缘线 , 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 。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 则绘于基线上方 , 反之; 绘于下方 。路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 代表横坡度的大小( 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 。 n( 3) 标注路拱横坡度 。 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 , 向左倾斜为负。
nHY
●
n2.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
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 、路面边缘及路
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1) 正常断面:
h中
0
h
路线设计高程
h右
0
左
(2)起始断面:ZH (HZ)
不变 坡差*宽度
( 3) 全超高断面:
h0
(x >x0)
旋转轴
h0=bJ i J
路线设计高程
n这时 , 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 ,应限制x0的长度。
n可按p1=0 .3%计算x0: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
0
iG
●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
n 式中: x— — 计算里程桩号离开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n
x= Lcz- ZH 或x= HZ – Lc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路面宽度B =7m ,路拱%2=G i ,路肩m b J 75.0=,路肩横坡%3=J i 。
某平曲线转角800534'''= α,半径m R 150=,缓和曲线m L s 40=,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交点桩号为K7+086.42。
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① 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已知:JD =K7+086.42,800534'''= α,m R 150=,m L s 40=⑴平曲线要素计算:)(m R L p s44.015024402422=⨯==)(m R L l q S s 99.191502404024024022323=⨯-=-=)(m tg q tg p R T 19.6799.192800534)0.44150(2)(=+'''⋅+=+⋅+== α)(21.13140800534150180L 180m R L s =+'''⨯⨯=+=παπ)(67.75012800534sec )0.44150(2sec )(m R p R E =-'''⋅+=-⋅+= α)(m L T D 17.321.13119.6722=-⨯=-=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 K7+086.42 -T -67.19 ZH K7+019.23 +Ls +40 HY K7+059.23ZH K7+019.23+L/2 +131.21/2 QZ K7+84.84ZH K7+019.23+L +131.21 HZ K7+150.44-Ls -40YH K7+110.44⑶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无中间带,超高过渡采用采用内边线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m L i i x c h G 67.2640%3%20=⨯=•=。
①先计算加宽值:K7+030处,处于前一段缓和曲线上,则有:K7+030-(K7+019.23)=10.77(m)< )(67.260m x =,由教材P106表4-13可得:)(19.07.04077.10m b L x b c x =⨯=•=; 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19=8.69(m); K7+140处,处于后一段缓和曲线上,则有:K7+150.44-(K7+140)=10.44 (m)< )(67.260m x =,由教材P106表4-13可得:)(18.07.04044.10m b L x b c x =⨯=•=; 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18=8.68(m);HY(K7+059.23) 、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加宽过渡已完成,加宽值均为:m b 7.0=;路基路面宽度为:7+2×0.75+0.7=9.2(m)。
②计算超高值:K7+030处,m x x 67.2677.100=<=,m b x 19.0=;()()[]()()[]0.0744010.773%70.752%0.752%3%0.75=⨯+-⨯+-⨯=+-+-=ch J G J G J J L x i B b i b i i b h 外093.0%2273%0.752=⨯+⨯=+=G J J i B i b h 中 ()()0.00372%19.07-3%0.75-=⨯+⨯=+=G x J J J i b b i b h 内ZH(K7+019.23) 同HZ(K7+150.43),m x x 67.2600=<=,m b x 0=;()()0.00752%3%0.75=-⨯=-=G J J i i b h 外093.0%2273%0.752=⨯+⨯=+=G J J i B i b h 中 0.00753%0.75-=⨯==G J J J i b i b h 内HY(K7+059.23) 、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四点m x x 67.260=>,且位于圆曲线上,位置()()()()0.2553%70.752%3%0.75=⨯++-⨯=++-=h J G J J i B b i i b h 外1275.0%3273%0.752=⨯+⨯=+=h J J i B i b h 中()()021.0-3%7.07-3%0.75-=⨯+⨯=+=h J J J i b b i b h 内K7+140处,m x x 67.2643.100=<=,m b x 18.0=;()()[]()()[]0.0724010.433%70.752%0.752%3%0.75=⨯+-⨯+-⨯=+-+-=ch J G J G J J L x i B b i b i i b h 外093.0%2273%0.752=⨯+⨯=+=G J J i B i b h 中 ()()0.00393%18.07-3%0.75-=⨯+⨯=+=G x J J J i b b i b h 内K7+160处,位于直线段上,已无超高。
经计算,各桩号超高加宽如表1所示:表1 各桩号超高加宽表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 =60km/h ,路基宽度8.5m ,路面宽度7.0m 。
某平曲线R =125m ,Ls =50m ,α=51°32´48"。
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⑴平曲线要素计算:)(m R L p s83.012524502422=⨯==)(m R L l q S s 97.241252405025024022323=⨯-=-=)(m tg q tg p R T 73.8597.242842351)0.83125(2)(=+'''⋅+=+⋅+== α)(42.12650842351125180L 180m R L s =+'''⨯⨯=+=παπ)(34.772512842351sec )0.83125(2sec )(m R p R E =-'''⋅+=-⋅+= α)(m L T D 946.16273.8522=-⨯=-= (2)视距检查对平原微丘区,采用三类加宽:b =1.5 m ,查教材P112表4-17知停车视距S T =75 m ,查教材P114表4-20知超车视距S C = 350 m=51º32ˊ48"=0.89966 rad轨迹半径:Rs =R-B/2+1.5=125-7/2+1.5=123 m 缓和曲线角:β0=Ls/2R =50/250=0.2 rad 偏移量:e =125-123=2 m轨迹线圆曲线长:L′=Rs ×(α-2β)=123×(0.89966-0.2×2)=61.458 m轨迹线缓和曲线长:l =Ls -e·β=50-2×0.2=49.6 m 轨迹线曲线长:L =L′+2l=61.458+2 × 49.6=160.658 m按停车视距控制时:L>ST>L',用教材P126式5-39计算220max 1160.65875()42.829m22arctan 1649.642.82942.829arctan 1612349.649.6arctan0.1753540.17359rad21cos sin 22s s l L S l l l R l l h R δαβαδ-'=-==⎧⎫⎡⎤''⎪⎪⎛⎫=++⎢⎥⎨⎬⎪⎝⎭⎢⎥⎪⎪⎣⎦⎩⎭⎧⎫⎡⎤⎪⎪⎛⎫=++⎢⎥⎨⎬⎪⨯⎝⎭⎢⎥⎪⎪⎣⎦⎩⎭==-⎛⎫⎛=-+- ⎪⎝⎭⎝()3.818 1.8475.665m l l ⎫'- ⎪⎭=+=1.5 1.50.753 6.75m h =+++=max h h<,满足要求。
按超车视距控制时:L<SC ,用教材P126式5-40计算0max max 49.6arctanarctan 0.067108rad 6612321cos sin sin 22223.81818.52241.46463.504ms s l R x S Ls h R l h h δαβααδ===--⎛⎫⎛⎫=-+-⋅+⋅ ⎪ ⎪⎝⎭⎝⎭=++=>,不满足视距要求,需清除一定距离。
清除距离△h=hmax – h=63.504-6.75=56.754 m4-3 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246316'''= 左α,半径m R 1000=,交点里程桩号JD=K7+153.63,求:①缓和曲线长度;②平曲线几何要素;③平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解:取平原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h km V /100= ⑴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由旅客感觉舒适得:m R V L s 361000100036.0036.033=⨯==;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m V L s 3.832.11002.1===m 3.83min =)(s L 查教材P42表2-3可知,取该平曲线中缓和曲线长为:m 85s =L⑵平曲线要素计算:)(m R L p s30.0100024852422=⨯==)(m R L l q S s 45.4210002405828524022323=⨯-=-=)(m tg q tg p R T 48.18845.422246316)0.301000(2)(=+'''⋅+=+⋅+== α)(93.374582463161000180L 180m R L s =+'''⨯⨯=+=παπ)(9.1000012246316sec )0.300001(2sec )(m R p R E =-'''⋅+=-⋅+= α)(m L T D 03.293.37448.18822=-⨯=-= ⑶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 K7+153.63 -T -188.48 ZH K6+965.15 +Ls +85 HY K7+050.15ZH K6+965.15+L/2 +374.93/2 QZ K7+152.56ZH K6+965.15+L +374.93 HZ K7+340.029-Ls -85YH K7+25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