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小学生汽车课程设计

小学生汽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汽车发展史,了解汽车工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安全知识,了解交通安全规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或图纸分析汽车构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汽车原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汽车装置或分析汽车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交流、互助。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汽车环保的重要性,倡导绿色出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生汽车科普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构造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汽车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汽车发展史:- 简述汽车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 分析汽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汽车原理探究:-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 引导学生探索汽车运动原理,如驱动、制动等。
4. 汽车安全与环保:- 介绍汽车安全装置及其作用,如安全带、气囊等。
- 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 分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出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构造模型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 设计简单的汽车装置或分析汽车故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课程设计计划一、题目: 货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设计二、要求:分别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
其余参数如下:额定装载质量(Kg)最大总质量(kg)最大车速(Km·h-1)比功率 (KW·t-1) 比转矩(N·m·t-1) 组号500 1120 80 16 30 1 1020 100 22 37 2 950 135 28 44 3750 1680 80 16 30 4 1540 100 22 37 5 1430 135 28 44 21000 2250 80 15 38 1 2100 100 20 41 2 2000 130 25 44 315003370 80 15 38 4 3160 100 20 41 5 3000 125 25 44 12000 4500 80 15 38 2 4220 100 20 41 3 4000 125 25 44 43000 6750 75 10 33 5 6330 100 15 40 1 6000 120 20 47 24000 7330 75 10 33 3 7140 100 15 40 4 6960 120 20 47 55000 9160 75 10 33 1 8930 100 15 40 28700 120 20 47 36000 11000 75 10 33 4 10720 100 15 40 5 10440 120 20 47 2分组:每种车型由5名同学完成三、设计计算要求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2)进行汽车轴荷分配;3)百公里燃油消耗量;4)最小转弯直径5)通过性几何参数6)制动性参数3.选定发动机功率、转速、扭矩。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开设汽车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汽车设计项目。
3. 课程内容:(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外观设计原理(3)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4)CAD/CAM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5)模型制作与展示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小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模拟仿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原理。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室:配备有汽车设计软件和制作工具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教材:选择行业内权威的教材,如《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和论坛,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汽车设计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
2. 作业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汽车工业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综上所述,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变速器1挡传动比与主减速器速比的乘积 q 根据最大爬坡度和路面附着条件初选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1. 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总体设计
1.2 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 1.2.1 发动机的选型
q 根据所需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及相应转速,初选发 动机的型号,查技术参数和特性曲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1. 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总体设计
1.2.5 驱动桥的选型
q 驱动桥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断开或非断开 q 主减速器结构形式选择:单极或双极 q 驱动桥的选型:根据计算的主减速器速比,选择主
减速器的型号,确定承载能力,最大输入转矩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1. 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总体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4. 驱动桥设计
4.2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4.2.1 主减速器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
q 齿数、分度圆、大齿轮、小齿轮、螺旋角、螺旋方向、法向 压力角、
4.2.2 直齿锥齿轮差速器齿轮基本参数
q 星星齿轮数目、球面半径、节锥距、齿数、模数、分度圆直 径、齿面宽、齿高、压力角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5. 悬架设计
5.3 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5.3.1 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q 车身固有振动频率 q 悬架特性特性 q 系统阻尼
5.3.2 悬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q 不足转向特性、轴转向(悬架导向杆系运动使车轴偏转一定 角度)、前轮定位参数、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运动协调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2. 离合器设计
2.3 离合器结构零件的设计 2.3.1 从动盘总成结构
q 从动片、摩擦片和从动盘毂,或带扭转减振器
2.3.2 从动盘零件的结构选型和设计
q 从动片、从动盘毂
2.2.3 从动盘摩擦材料的选择
q 石棉、有机摩擦材料、金属陶瓷摩擦材料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2. 离合器设计
q 机械式和液压式
2.7.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q 总传动比、踏板总行程、踏板力 q 例2-5,操纵机构参数计算实例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3. 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
3.1 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q 不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
3.2 十字轴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 3.2.1 静态额定转矩
q 滚柱轴承的静态承载能力和万向节回转半径确定 3.2.2 动态承载能力与动态额定转矩
绘制零部件结构图 n 撰写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要求
n 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种汽车常用总成机构的设 计,绘制相应零部件图和装配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n 成绩:出勤+图样和说明书+答辩 n 设计说明书:按照模版撰写 n 图样:三维模型+二维图纸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1. 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总体设计
q 速比计算 q 螺旋角对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影响 q 齿条截面形状 q 轴承选择及齿轮支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6. 转向系设计
6.3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6.3.1 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6.3.2 转向梯形的布置 6.3.3 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6.3.4 梯形校核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7. 制动系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5. 悬架设计
5.1 悬架的结构形式
q 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5.2 悬架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
q 钢板弹簧设计计算 q 扭杆弹簧、螺旋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5. 悬架设计
5.2.1 布置方案
q 横置板簧:需要传递纵向力,必须设置附加的导向传力装置, 结构复杂,质量大,应用少
2.3.4 压盘设计 q 传力方式、几何尺寸、材料、强度校核 q 例2-3,压盘传力片设计实例
2.3.5 离合器盖设计 q 刚度、散热、对中
2.2.6 膜片弹簧设计与计算 q 负荷与变形、工作点位置、结构参数设计 q 例2-4 ,膜片弹簧计算实例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2. 离合器设计
2.7 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 2.7.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用及要求 2.7.2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形式与选择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2020/11/23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目的
n 锻炼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
n 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n 训练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目的
n 综合应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等课程的专 业知识
q 液压制动操纵系统结构 q 液压制动操纵系统的设计:轮缸直径、主缸直径、踏板力和
踏板行程、真空助力、踏板机构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3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7.1 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q 液压鼓式制动器:领蹄与从蹄 q 液压盘式制动器:固定钳盘与浮动钳盘
7.2 制动器结构设计与计算 7.2.1 液压鼓式制动器
q 主要参数、效能因数、制动力矩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7. 制动系设计
7.2.2 液压盘式制动器
q 制动力矩 q 制动盘设计 q 制动钳设计
7.3 制动操纵系统结构与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6. 转向系设计
6.1 转向系方案的选择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6.1.1 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q 转向盘、转向轴、转向器、转向梯形
6.1.2 转向系主要参数的确定
q 转向系设计的前提条件:整车尺寸参数 q 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 q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方案 n 选择相应设计参数,绘制设计图样 n 对设计过程中方案制定、结构参数确定、计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总结,撰写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步骤
n 分析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 n 确定结构方案,绘制整体设计方案图 n 进行总成结构的选型及参数计算,绘制总成装配图的设计
图样 n 进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选型及设计计算,进行强度校核,
n 学习查阅和应用国家标准,培养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应 用系统的习惯
n 掌握汽车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特点 n 掌握汽车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方法
n 明确选定题目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综合应用专业课程 知识
n 查阅汽车设计手册,了解产品结构、技术参数 n 进行分析、计算、对比,确定设计对象的具体结构和工作
1.2.2 离合器的初步选型
q 根据发动机的最大转矩,选择某转矩容量的离合器,确定后 备系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1. 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总体设计
1.2.3 变速器的选型
q 根据发动机最大转矩和变速器1挡传动比,初选变 速器型号,确定额定输入转矩和速比范围
1.2.4 传动轴的选型
q 确定传动轴形式(分段和支承)和万向节形式,选 择传动轴型号,确定工作转矩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3. 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
3.4 万向节使用寿命计算
q 十字轴万向节使用寿命计算 q 例3-3,十字轴万向节计算实例 q 前驱动半轴百万次循环寿命 q 后轮驱动百万次循环寿命 q 四轮驱动百万次循环寿命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4. 驱动桥设计
4.1 确定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q 断开式和非断开式 q 主减速器结构形式及选择: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 q 差速器结构形式及选择: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 q 桥壳结构形式及选择:可分式或整体式
q 纵置板簧:传递各种力和力矩,结构简单,应用广泛 q 对称式: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桥)上固定中心至两端卷耳
中心距离相等 q 不对称式: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桥)上固定中心至两端卷
耳中心距离不相等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5. 悬架设计
5.2.2 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q 满载弧高 q 钢板弹簧长度确定 q 钢板断面尺寸及片数确定 q 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 q 钢板弹簧的刚度校核 q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q 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校核 q 钢板弹簧的强度校核
6. 转向系设计
6.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 6.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优缺点 6.2.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输出形式
q 输入和输入的位置
6.2.3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整体布置
q 转向器与转向梯形的前后位置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6. 转向系设计
6.2.4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5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4. 驱动桥设计
4.3 齿轮的结构设计、图样及技术要求 4.3.1 齿轮的结构设计
q 齿圈结构形式、齿圈与轮毂安装方式、幅板形式(加强筋)
4.3.2 齿轮的图样及技术要求
q 差速器直齿锥齿轮的图样及技术要求 q 主减速器、螺旋锥齿轮及双曲面齿轮的图样及技术要求 q 教材上图样及主要尺寸公差
和传动系各个不见选型 q 绘制整车总体布置草图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1]
2. 离合器设计
2.1 确定离合器的结构形式 q 常用单片膜片弹簧离合器
2.2 离合器的容量设计 q 单位压盘质量的滑磨功、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单位压 盘质量的发动机功率、单位摩擦面积的发动机功率、温 升速率和后备系数等评价 q 根据发动机扭矩、功率、转速、整备质量、主减速器速 比、变速器速比和车轮半径等参数计算
1.3 整车性能计算 1.3.1 汽车动力性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