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用面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专用小麦粉国家标准

专用小麦粉国家标准

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GB-93)2003-11-03 14:16:04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93年3月23日发布,1993-10-01实施[前言]为了节省篇幅,这是10个专用面粉标准的综合,下述标准是小麦专用粉都必须达到的,所以在此一并列出。

∴含沙量≤%0.02∴磁性金属≤0.003g/kg∴气味:无异味∴卫生指标:符合GB2715的规定[目录]面包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酥性饼干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小麦胚(胚片、胚粉)[面包粉SB/T 10136—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5%灰份(以干基计)≤0.60%≤0.75%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5.0湿面筋≥33%≥3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7降落数值250—350s[面条粉SB/T 10137—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5%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湿面筋≥28%≥2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4.0≥3.0降落数值≥200s[饺子粉SB/T 10138—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5%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湿面筋28—32%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5降落数值≥200s[馒头粉SB/T 10139—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5%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全通CB36号筛湿面筋≥25—3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0降落数值≥250s[发酵饼干粉SB/T 10140—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0%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湿面筋24—3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5降落数值250—350s[酥性饼干粉SB/T 10141—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5%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湿面筋%22—2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2.5≤3.5降落数值≥150s[蛋糕粉SB/T 10142—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0%灰份(以干基计)≤0.53%≤0.65%粗细度全通CB42号筛湿面筋≤22%≤24%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5≤2.0降落数值≥250s[糕点粉SB/T 10143—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水分≤14.0%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6号筛通过率全通CB42号筛留存≤10.0%湿面筋≤22%≤24%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5≤2.0降落数值≥160[自发粉SB/T 10144—93]1.术语:自发小麦粉是一种以小麦粉为原料,添加食用疏松剂,不需要发酵便可以制作馒头(包子、花卷)以及蛋糕等膨松食品的方便食料。

面条类制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面条类制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面条类制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面条类制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水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米粉、荞麦粉、蔬菜粉、木薯淀粉、绿茶粉、食用盐,添加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经配料、和面、压延、成型熟制或不熟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面条类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355 小麦粉GB 1886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T 5517 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GB/T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29343 木薯淀粉GB5009.44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方法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 1884 绿色食品果蔬粉DB32/T 751-2012 超微绿茶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分类按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生制面条和熟制面条。

手工挂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手工挂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手工挂面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工挂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原料,辅以荞麦粉、胡萝卜、菠菜、番茄、食用盐、植物油,蔬菜经清洗、破碎、打浆,再经配料、和面、压面、开条、搓条、醒面、抻面、晾晒、切面、包装等工序制成的手工挂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355 小麦粉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35028 荞麦粉LS/T 3212 挂面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按配方不同分为全麦手工挂面和荞面手工挂面、胡萝卜手工挂面、西红柿手工挂面、菠菜手工挂面。

3.1 全麦手工挂面:以小麦粉为原料,辅以食用盐、植物油,经配料、和面、压面、开条、搓条、醒面、抻面、晾晒、切面、包装等工序制成。

干面条(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干面条(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干面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面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青稞粉、荞麦粉、莜麦粉、玉米粉、绿豆粉为原料,辅以果蔬汁、食用盐,添加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经配料、混合、和面、成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的干面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355 小麦粉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3360 莜麦粉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LS/T 3212 挂面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定义和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果蔬汁:新鲜果蔬经清洗、切分、打汁、过滤制成的制品。

4 产品分类4.1 按形状不同分为面条和异形面。

4.2 按配方不同分为果蔬干面条和杂粮干面条。

5 技术要求5.1 原料和辅料要求5.1.1 原料5.1.1.1 小麦粉:应符合GB/T 1355的规定5.1.1.2 青稞粉、荞麦粉、玉米粉、绿豆粉: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小麦粉“三标”工作“管理看板”

小麦粉“三标”工作“管理看板”

小麦粉“三标”工作“管理看板”
一、标准展板
企业应按产品列出产品执行标准,该类产品涉及的主要标准有:
二、产品指标
小麦粉主要质量指标、常用食品添加剂指标和检验方法要求如下:
表2-1 《小麦粉》(GB/T 1355)产品指标
表2-2 《高筋小麦粉》(GB/T 8607)产品指标
表2-3 《低筋小麦粉》(GB/T 8608)产品指标
表2-4 《营养强化小麦粉》(GB/T 21122)产品指标
三、关键指标及风险防控措施
我省小麦粉产品质量基本稳定,近年来抽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抽检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真菌毒素污染、重金属等元素污染、质量指标不合格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

涉及的主要问题项目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铅、镉、水分、脂肪酸值、粗细度以及过氧化苯甲酰、苯甲羟肟酸、三聚硫氰酸三钠盐等。

据历年资料显示,小麦粉中非法添加吊白块、溴酸钾、过氧化苯甲酰、硫酸铝钾、次磷酸钠、硫脲、间苯二酚、过硫酸盐、噻二唑、曲酸、氨基脲、二苯乙烯类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三聚硫氰酸三钠盐、苯甲羟肟酸、硼砂等非食品原料以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滑石粉、二氧化钛、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以达到增韧、增白、防腐的目的。

建议企业在原辅料验收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指标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为有效控制小麦粉质量风险,建议生产企业按照以下措施进行严格管理:
四、主要生产工艺及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挂面本标准规定了挂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或添加适量食用盐、食用碱等品质改良剂),经机制加工制成的挂面。

2 引用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517 粮食酸度测定方法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 技术要求3.1 规格长度180;200;220;240mm(±8mm)厚度0.6—1.4mm宽度0.8—10.0mm3.2 净重偏差≤±2.0%3.3 感官要求3.3.1 色泽:正常,均匀一致3.3.2 气味:正常,无酸味、霉味及其它异味。

3.3.3 烹调性:煮熟后口感不粘,不牙碜,柔软爽口。

3.4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等级项目一级品二级品水分,%≤14.5酸度≤4.0不整齐度,%≤8.0(其中自然断条率≤3.0) ≤15.0(其中自然断条率≤8.0) 弯曲折断率,%≤5.0≤15.0熟断条率,%≤5.0烹调损失,%≤10.0≤15.03.5 卫生指标3.5.1 无杂质、无虫害、无污染3.5.2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4 试验方法4.1 规格4.1.1 仪器a 直尺(1mm)b 测厚规(0.01mm)4.1.2 步骤从样品中任意抽取挂面10根,用直尺、测厚规分别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厚度。

计算算术平均值。

4.2 色泽、气味采用感官检验4.3 水分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4.4 酸度按GB 5517规定的方法测定。

4.5 净重偏差4.5.1 仪器秤:最大称量10kg。

4.5.2 步骤随机抽取样品10包,称量、计算净重偏差。

P=(C-J)/J×100 (1)式中1:P—净重偏差,%;C—样品重量,g;%J—10包样品标志重量,g。

4.6 不整齐度、自然断条率4.6.1 仪器天平:感量0.1g4.6.2 步骤抽取样品1.0kg,将有毛刺、疙瘩,并条扭曲和长度不足规定三分之二的挂面检出称重,计算不整齐度。

食品面条的检测标准

食品面条的检测标准

食品面条的检测标准
挂面及面条的检测项目介绍:
食品安全需要以检测检验结果为根据,从实际出发保证食品质量。

以下列出了挂面及面条的检测项目,仅供参考;可依据样品的具体情况调整检测项目。

挂面: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黄曲霉毒素B、山梨酸
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总砷(以As计)、水分、净含量、食用盐(以NaCl计)、酸度、标签、自然断条率、烹调损失率、铅(以Pb计)、溴酸钾、二氧化钛、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过氧化苯甲酰、日落黄(以日落黄计)、柠檬黄(以柠檬黄计)、感官等。

面条:铅、铝、镉、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
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等。

挂面及面条检测依据标准: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40636挂面。

新国标面条执行标准

新国标面条执行标准

新国标面条执行标准一、原料选择新国标对面条的原料选择有明确规定,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小麦粉,不得使用变质、霉变或者被污染的原料。

同时,为了提升面条的品质和口感,还可以添加适量的优质淀粉、食盐等辅料。

二、配方要求新国标对面条的配方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确保面条的营养成分均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其次,在配方中不得添加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必须使用的添加剂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最后,要保证面条的口感和品质,配方的比例和添加的辅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和验证。

三、加工工艺面条的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新国标要求面条加工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保证面条的加工过程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同时,要严格控制面条的加工温度和时间,保证面条煮熟煮透,避免出现夹生或者过熟的现象。

四、质量检测新国标对面条的质量检测非常严格。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应包括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营养成分等,确保面条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抽检,保证面条的质量和安全。

五、标签标识新国标对面条的标签标识有明确的规定。

标签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等信息,同时还应注明原料配方、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等。

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六、包装储存面条的包装储存对其品质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新国标要求企业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包装密封性好、防潮、防尘、防虫等性能优良。

同时,应将面条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清理库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七、运输要求面条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

新国标要求企业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雨、防污染等问题。

同时,要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适宜,避免产品受到高温或低温的影响而导致变质或破坏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条用面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面条用小麦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为原料制成的供制作面条和挂面用的小麦粉。

2 引用标准
GB 1351 小麦
GB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
GB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
GB 14614 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GB 10361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
GB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
GB 5509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测定法
GB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SB/T 10068 挂面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应符合GB 1351的规定。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0
表1
项目
精制级
普通级
水分,% ≤
14.5
灰分(以干基计),% ≤
0.55
0.70
粗细度
CB36
全部通过
CB42
留存量不超过15.0%
湿面筋,% ≥
28
26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min ≥
4.0
3.0
降落数值,s ≥
200
含砂量;% ≤
0.02
磁性金属物,g/kg ≤
0.003
气味
无异味
3.3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4.1 试验方法
4.1.1水分:按GB 5497规定的方法测定。

4.1.2灰分:按GB 5505规定的方法测定。

4.1.3粗细度:按GB 5507规定的方法测定。

4.1.4湿面筋:按GB 5506规定的方法测定。

4.1.5粉质曲线稳定的时间:按GB14614规定的方法测定。

4.1.6降落数值:按GB 10361规定的方法测定。

4.1.7含砂量:按GB 5508规定的方法测定。

4.1.8磁性金属物:按GB 5509规定的方法测定。

4.1.9气味:按GB 5492规定的方法测定。

4.2 卫生
按GB 5009.36和GB 2715规定的方法测定。

5 检验规则
5.1 产品组批
相同原料、相同工艺和相同设备加工所得的产品为一批。

5.2 抽样
按GB 5490和GB 5491规定的方法抽样。

5.3 出厂检验
5.3.1每批出厂产品应由加工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结果。

5.3.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3.2条全部项目。

5.4 例行检验
5.4.1当原料、配比、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进行例行检验。

5.4.2例行检验项目包括3.1~3.3条的全部项目。

5.5 判定规则
5.5.1出厂检验时,理化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产品应作降等处理。

5.5.2例行检验时,理化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应作降等处理;卫生指标和食品添加剂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应判为不合格品。

5.5.3初验不合格时,可加倍抽样复检,以复验结果为准。

5.5.4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应向仲裁机构申请裁决。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 包装
本产品可采用袋装和散装。

6.1.1袋装用布袋、纸袋或塑料袋。

包装净重1~25kg。

6.1.2散装产品应存放在专用小麦粉容器(仓)中。

6.2 标志
销售包装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6.3 运输
6.3.1袋装产品的运输器具应清洁、无污染、并有防尘、防雨雪设施。

6.3.2散装产品应装入小麦粉散装专用运输车内、散装车应有装卸设施并符合卫生要求。

6.4 贮存
6.4.1袋装产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仓库中。

6.4.2散装产品应存放在散装仓中。

6.4.3袋装、散装产品保质期不低于3个月。

附录A
制品(面条)评分
(参考件)
A1 面条制作
A1.1 设备
电动和面机:一次可和面300g,带有片状搅拌头,至少有慢速(搅拌头自转61r/min,公转47r/min)、中速(搅拌头自转126r/min,公转88r/min)两种转速,或具相当混合功能的和面机。

恒温恒湿箱:温控40±1℃,相对湿度75%。

电动组合面条机:轧片辊直径90mm,转速45r/min,轧距在3.5mm~1mm之间可调,
带2mm宽切刀,或类似压面设备。

A1.2 面粉与加水的比例见上表
面条用小麦粉,g加水量, g
100面粉实测吸水率×44%(可调)
A1.3 操作步骤
称300g面粉(以14%湿基计),加入该种面粉的粉质测定仪所测吸水率的44%的30℃温水,加水量可视面粉情况略加调整,用和面机慢速(自转61r/min,公转47r/min)搅拌
5min,再用中速(自转126r/min,公转88r/min)搅拌2min,取出料坯放在容器中在室温下表置20min,此时的料坯是不含生粉的松散颗粒,用小型电动组合面条机在压辊间距2mm
处压片→合片→合片,然后,把压辊轧距调至3.5mm,从3.5mm开始,将面片逐渐压薄至
1mm,共轧片六道,最后在1mm处压片并切成2.0mm宽的细长面条束,将切出的面条挂在
圆木棍上,记录上架根数,放入40℃、相对湿度75%的恒温恒湿箱内,干燥10小时,关
机后,打开箱门,再继续在室温下干燥10小时,取出面条束,记录圆木棍上的面条根数,将干面条切成长220mm长的成品备用。

断条率=(断条根数/上架面条根数)×100%
A2 面条质量评分方法
A2.1 面条制作质量标准:断条率≤5%
A2.2 干面条样品的检验:应符合SB/T10068的规定。

A2.3 面条品尝评分标准与方法
A2.3.1面条品尝样品制备
量取500ml自来水于小铝锅中(直径20cm),在2000W电炉上煮沸,称取50g干面条样品,放入锅内,煮至面条芯的白色生粉刚刚消失,立即将面条捞出,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淋约10s钟,分放在碗中品尝。

实验的品尝小组由5~6位事先经过训练对品尝有经验的人员组成。

A2.3.2面条评分
面条评分项目及分数分配如下:
总分100分,其中:
色泽10分,表观状态10分,适口性(软硬)20分,韧性25分,光滑性5分,食味5分。

面条品尝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评分标准
色泽10指面条的颜色和亮度、面条白、乳白、奶黄色,光亮为8.5~10分;亮度一般为6~8.4分;色发暗、发灰,亮度差为1~6分
表观状态10指面条表面光滑和膨胀程度,表面结构细密、光滑为8.5~10分,中间为6.0~8.4分,表面粗糙、膨胀、变形严重为1~6分
适口性20用牙咬断一根面条所需力的大小。

力适中得分为17~20分,稍偏硬或软12~17分,太硬或太软1~12分
韧性25面条在咀嚼时,咬劲和弹性的大小,有咬劲、富有弹性为21~25分,一般为15~21分,咬劲差、弹性不足为1~15分
粘性25指在咀嚼过程中,面条粘牙强度,咀嚼时爽口、不粘牙为21~25,较爽口、稍粘牙为15~21分,不爽口、发粘为10~15分
光滑性5指在品尝面条时口感的光滑程度,光滑为4.3~5分,中间为3~4.3分,光滑程度差为1~3分
食味5指品尝时的味道,具有清香味4.3~5分,基本无异味3~4.3分,有异味为1~3分
总分100精制级小麦粉制品评分≥85分普通级小麦粉制品评分≥75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1993-03-23批准 1993-10-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