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合集下载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和管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绿地系统进行分析,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地系统的定义与特征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的公园、花园、绿道、绿化带等组成的空间系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空间连续性:绿地系统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绿地元素,这些元素之间通过连续的绿地组成一个整体,并且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相连通。

2.绿地多样性:绿地系统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庭院、绿化带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各种休闲、运动和生态服务功能。

3.生态功能:绿地系统通过植物的吸附、调节作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收雨水等,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4.社会功能:绿地系统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提供社交、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二、绿地系统的优势与问题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生态环境优化: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湿度、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居住环境的质量。

2.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系统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使得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水资源调节:绿地系统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洪涝风险,并通过地下水补给和植被蒸腾维持城市水平衡。

4.社会文化价值:绿地系统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提供方便的社交和文化活动空间。

然而,当前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一些问题:1.绿地空间不足:城市绿地总体面积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且分布不均衡。

2.绿地质量差:部分绿地面临土壤污染、水源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城市绿地系统是⼀个由各类城市绿地互相联系组合⽽成的⼀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各有差异。

在绿地的分类上也是⽅法多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研究和探讨,但⼀般都是从某⼀个⾓度或出于⾃⼰研究⽬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概念含混、依据不⼀、内容交叉等问题。

本⽂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及绿地分类⽅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出⼀种新的分类和命名⽅法,并进⼀步明确各类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特征,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1.1 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地构成中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

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然条件,适合种植乔⽊、灌⽊和草本植物⽽形成⼀定范围的绿化地⾯或区域”;或指“凡是⽣长植物的⼟地,不论是⾃然植被或⼈⼯栽培的,包括农林牧⽣产⽤地及园林⽤地,均可称为绿地”。

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花草等植物⽣长所形成的绿⾊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长占⼤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产⽤地。

⽽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形成的绿⾊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包括城市规划⽤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成的⼀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环境体系。

1.2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

如: 前苏联城市绿地系统⼀般包括城市居住区与市内公园、花园、⼩游园、林荫道、公共建筑物地段绿化、企事业单位和公⽤场所绿地;郊区森林、森林公园、陵墓、苗圃、果园、菜园;市郊区防护林、居住区与⼯业区隔离林带、⽔源涵养林、保⼟林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析

主干道、景观路 绿地率≥20%
次干道
绿地率≥30%
中心岛、转盘等 “黄土不露天”
1.2.4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 一、布局原则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景观功能 •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 • 3、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
芜 湖 市 建 成 区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
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
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
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
28.63 36.36 6.47 7.27
表4-9:四个公园综合生态效益价值
固碳效益
净化空气
削减地表径
(万元/年)
效益(万元/年)
流效益(万元/年)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价值
价值
价值
( hm2)
( hm2)
( hm2)
234.14 8.18 9.97 0.35 266.44
9.31
184.47 5.07 7.99 0.22 288.02
价值 万元 3.6
2.81 0.67 0.79
SO2
总量 价值
kg
万元
342.38 0.38
273.56 0.31 62.95 0.07 89.52 0.1
NO2
总量 kg 785.86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1. 引言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管理,准确评估绿地的功能和效益,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2. 定义和分类要素2.1 绿地定义绿地是指城市中的陆地、水域和建筑物上的自然或人工植被覆盖区域,包括公园、广场、湖泊、绿化带等。

2.2 绿地分类要素2.2.1 功能性分类按照绿地的功能特点,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公共休闲绿地、生态保护绿地、文化历史绿地、体育运动绿地、教育科研绿地、交通绿地等。

2.2.2 区位分类按照绿地所在的区位特点,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城市中心绿地、城市边缘绿地、城市周边绿地等。

2.2.3 面积规模分类按照绿地的面积规模,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大型城市公园、中型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广场等。

3. 绿地分类标准细化3.1 公共休闲绿地3.1.1 公园3.1.1.1 大型城市公园面积大于500公顷,设有多功能运动场、游乐设施、休闲设施等。

3.1.1.2 中型城市公园面积在100-500公顷之间,设有运动场、游乐设施、休闲设施等。

3.1.1.3 社区公园面积在10-100公顷之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1.2 广场3.1.2.1 城市中心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重要的公共空间,通常有文化活动和商业聚集等。

3.1.2.2 街头广场位于道路两旁或交叉口,为市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3.2 生态保护绿地3.2.1 自然保护区3.2.1.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主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3.2.1.2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之间,根据地方需要设置的自然保护区。

3.2.2 水域保护区3.2.2.1 湖泊保护区主要保护湖泊生态系统,限制开发和破坏行为。

3.2.2.2 河流保护区主要保护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限制排污和建设活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doc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因受安全性、健康性等因素的影响,防护绿地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广场用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

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工业用地附属绿地、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区域绿地,是指市(县)域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于保障城乡生态和景观格局完整、居民休闲游憩、设施安全与防护隔离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绿地,不包括耕地,但包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生产绿地。

若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生产绿地可在绿地统计表中单列。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统一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便于管理和规划,制定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资源。

一、绿地功能分类。

1. 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绿地是指具有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景观等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生态农业园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2. 休闲功能。

休闲功能绿地是指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文化活动等的绿地,主要包括公园、游憩林地、运动场所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绿地是指城市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活动所利用的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农田、果园、菜园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城市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绿色食品,促进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绿地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表演、文化展示等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文化广场、纪念园、文化遗址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城市文化繁荣。

二、绿地等级分类。

1. 主城区绿地。

主城区绿地是指城市主城区内的绿地,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街心花园等。

这些绿地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城市的重要绿色空间。

2. 副城区绿地。

副城区绿地是指城市副城区内的绿地,主要包括郊野公园、休闲广场、社区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城市扩展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城市的重要补充绿色空间。

3. 县城绿地。

县城绿地是指县城内的绿地,主要包括县城公园、文化广场、河岸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县城发展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县城的重要绿色空间。

4. 乡村绿地。

乡村绿地是指乡村内的绿地,主要包括田园风光、乡村公园、村庄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乡村建设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乡村的重要绿色空间。

三、绿地管理分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防护用地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7米/秒时,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每条林带宽度为10~20米,在这些用地中可以布置学校,体育场、公园等.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组团、住宅旁、配套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等绿地;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机关,商业服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工业、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用地内绿地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100%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 /市区面积)100%2010年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0%;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5%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园绿地面积(ha)/市区人口(万人)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地面积 ]+ 草坪(地被)面积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度 ]+ 草坪(地被)面积E延伸的概念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之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它由核心向外形成一种圈层结构.可将其系统的内部联系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各种污染物复合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平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平衡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城市意象城市五要素:城市应该清晰易辨和鲜明的形象,城市景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构成因素——道路、区域、边界、中心点、标志物.道路:主要指运动网路.如街道,铁路、河流等.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连续性——林荫路,滨水路;方向性——起点和终点最好有名胜;距离感.区域:区域是两向量的、拥有比较宽广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加强主题——以自然为素材的地形、水、了望、大气的质量等.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结起来的接缝.大水体或河流.中心点:中心点在概念上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指广场,或指大城市中心的全部及具有特征事物的集合焦点之类.(包括街区内的主要地点、公共汽车的聚合点).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欧洲:广场;日本:站前广场或商业街.标志物:标志和中心点一样,都是指点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观察者可以进中心点,而目标,观察者只能从外部看.目标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特异性,必须在周围的物体中格外显眼容易令人记住.其特异性则是通过形状、与背景的对比,以及空间安排的突出等而形成.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二、基本理论A田园城市理论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万左右.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km,使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城市中心是面积约60多公顷的公园.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Welwyn).卫星城镇: 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莱奇华斯于1927年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时,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围住,控制其向外扩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便捷的交通,并用农田或绿带相隔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B绿地系统结构理论模式绿地系统布局结构8种基本模式绿地系统结构模式的理论模型:1以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为核心,分片区中心布置居住区公园;2利用游息林荫带连接不同级别的公园绿地;3居住小区中心布置游园;4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围,并利用防护绿地与生活区隔离;5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地楔状插入市区.我国的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类型1块状绿地 :优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不足: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意义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明显.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2带状绿地:优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的布局易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3楔形绿地:特点: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网布置,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明显的效果,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是一种由城市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形式.4混合式绿地:特点:点、线、面结合的完整体系,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也有利于城市环境、气候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C绿地系统规划1内容总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具体内容:(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3)提出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划定应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制定分期建设与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4)绘制重点公园绿地示意图,制定规划方案,编写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的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环境容量.2规划的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关键是:绿化用地的选择、量与质的关系处理.(2)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憩的需求.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4)保持规划具有延续性,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3指标确定的原则(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其中:P——节假日城市居民的出游率(%),1988年为8%,预计每4年增加一个百分点;f——每个游人在公园中所应占有的面积m2/人,大型公园取60,居住区公园取30;e——周转系数,既高峰时在园游人与全日总游人量之比;结果: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定额指标为7-11 m2(注意:目标时段为2000-2010年)(2)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规划指标为9m2,折合成城市绿地占建设用地指标为8%-15%,(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最低60m2,最高120m2 计);(3)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人均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其他各类城市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比例(不计入城市规划总图的用地平衡项)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100%按国家总体要求应达到:30%-40%.4规划文件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文件包括包括四个部分: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规划基础资料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城市区位关系图;(2)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4)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布总图;(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8)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最新编写)(精选可编辑)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最新编写)(精选可编辑)

城市绿地的几种分类(最新编写)(精选可编辑)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公园公园是城市中最常见的绿地类型之一,通常由大片的绿地、树木、花坛、喷泉等构成。

公园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交、健身和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

公园还可以根据特定的主题和功能进行分类,如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等。

2.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园,主要由森林和自然生态系统组成。

森林公园通常有更多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为原始和野外的体验。

森林公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水源的稳定。

3.植物园植物园是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研究和展示植物的场所。

植物园通常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部分主要用于展示热带植物和温室植物,而室外部分则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

植物园既可以提供人们观赏和学习植物的机会,也可以保护和研究珍稀濒危植物。

4.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一种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的绿地类型。

生态公园通常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水源和土壤,同时也提供环境教育和科普展示。

生态公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5.河流公园河流公园是沿河而建的绿地,主要由河流和周围的绿地组成。

河流公园通常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的场所,如散步、跑步、钓鱼等。

河流公园还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并提供生态廊道和城市防洪功能。

6.社区公园社区公园是城市社区内的小型绿地,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社区公园通常设有花坛、草坪、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区等,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社区公园也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交,增进社区凝聚力。

总之,城市绿地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功能、特点和所处环境进行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作者:佚名时间:2008-10-13浏览量:内容提要:在分析一般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的同时提出新的分类法,进一步阐明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的原则及依据。

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作了论述。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城市绿地互相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各有差异。

在绿地的分类上也是方法多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研究和探讨,但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或出于自己研究目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概念含混、依据不一、内容交叉等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及绿地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各类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特征,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1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生产用地。

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的绿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用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2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

如:前苏联城市绿地系统一般包括城市居住区与市内公园、花园、小游园、林荫道、公共建筑物地段绿化、企事业单位和公用场所绿地;郊区森林、森林公园、陵墓、苗圃、果园、菜园;市郊区防护林、居住区与工业区隔离林带、水源涵养林、保土林等。

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由公有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

内容包括公园绿地、运动场、广场、公墓、水体、山林农地、寺庙园地、公用设施园地、庭园、苗圃试验用地等。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多指园林绿地系统,一般由城市公园、花园、道路交通附属绿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等各种林地以及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等各种城市园林绿地所组成。

但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又因地区和城市不同而不完全一样,如南京、深圳、北京、上海、佛山等。

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类型超出了《城市绿化条例》的范围,如深圳市提出了“旅游绿地”、“生态绿地”,佛山市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绿化”等。

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名称也不一致,但总的来说,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即包括了城市中所有的园林植物种植地块和园林种植占大部的用地。

而城市范围内的水体湿地,一些公共设施用地、山野农地等是否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而有所不同。

作为一个系统,城市绿地的组成应该是全面和完整的,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

这些绿地的功能作用、空间形态特征等不尽相同,其科学的分类与定名一直是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也是城市管理工作协调统一和相互比较所必须的。

2、城市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城市分类的原则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作者:佚名时间:2008-10-13浏览量:认识和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各种绿地的基本功能、特征以及它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并通过明确的分类,使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更趋高效。

笔者认为,城市绿地分类与命名需遵循以下5项原则:科学性: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必须是科学的,各类绿地应具有明确的功能与统一的空间属性特征,且概念清楚,含义准确,内容不相互交叉。

全面性:各类绿地应全面地反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包括城区、近郊及远郊整个市域范围内的所有绿地。

协调性: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中属于绿地的部分相应地列入城市绿地类型,有利于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

实用性:基本适应各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运用,适应现代统计和计算方法,各类绿地的技术指标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及环境质量水平,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与通行性,可操作性强。

大众性:各类绿地的名称除了具有明确的概念含义外,还必须是大众化的词语,通俗易懂,易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城市绿地分类方法和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主要因组成绿地系统的内容以及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而定。

因此,既要科学,也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笔者认为可采用二级分类法。

城市绿地分类的依据可以有多种,如位置、范围、服务对象、功能和空间属性等。

城市绿地分类是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类绿地的主要功能都应有区别于其他绿地类型。

各类绿地性质、标准、要求各有不同,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

几种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简析王璋同志2级多类法虽然考虑较多,分类也较细,但第l级与第2级分类依据不一,必然产生绿地类型的重复,同时一些绿地概念亦不够明确,如庭园绿化、街道绿化等。

日本高原荣重2级5类法注重绿地的属性,各类绿地难以明确其功能特征,公共、公开、公用、专用等名称也不便理解和掌握。

朱钧珍教授4类法即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一般绿地、特种绿地、郊区绿地等4类。

最大优点是突出公园绿地,但对郊区公园而言,是属公园绿地,还是归郊区绿地,词面上似乎难以结论。

何湘同志4类法虽以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但未能全部反映各类绿地的功能特征,如“环境绿地”和“其他绿地”就不明确。

当今社会已将环境看作整个城市生态的热点,并且日趋注重都市大环境绿色体系的营造,这种情况下也不宜用“环境”一词来命名其中一类绿地。

《城市绿化条例》六类法简单明了。

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也反映出各类绿地的功能和特征,但在具体名称上尚有局限,含义不明确。

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等。

这种分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各地各级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李敏博士5类法将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绿地分为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和水域绿地5类,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大农业绿地和城市大、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性。

但在名称及包含的内容上尚可斟酌,如“环保绿地”等。

城市绿地分类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笔者认为可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第1级按主要功能不同,分为2大类,即园林绿地和农、林业生产绿地。

这样划分,既能与现有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相协调,又能兼顾到整个城市建设区域及外围的大绿色环境空间,这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大环境绿色空间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第2级依据具体功能和绿地空间属性的差别,进一步分为7小类,其中第1大类前3小类和第2大类是能在城市总图上反映的绿地。

7类绿地具有各自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

3、城市各类绿地的含义和空间属性园林绿地城市园林绿地以改善城市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为主要功能和目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具有稳定持久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可对其进行直接控制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作者:佚名时间:2008-10-13浏览量:、监督和管理。

绿地中各种植物与动物的存在,主要出于人们对环境的需要,而非经济效益。

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指相对集中独立的、对公众开放、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

其规模可大可小。

根据我国目前公共绿地统计标准,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1000m2,绿地空间明确完整的园区形态为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生活设施,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生活使用等多种功能。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种主题公园、植物园等;各种专类公园、街头小游园、园林路、滨河园林带、花园广场、历史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文化旅游公园、休闲观光农园、自然风景名胜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绿地类型和主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各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都具有特定的指标要求。

目前,我国的基本指标是:以上各种公园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植面积必须>65%,其中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综合性动物园、其他各种专类公园>70%,综合性植物园及风景名胜区>85%。

笔者将公园绿地取代公共绿地,概念清楚,含义明确,空间属性与功能特征显着,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公园在城市绿地中的地位。

许多专业着作刊物,上也经常使用,国际上也习惯将人均公园面积作为评价城市绿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亦有相同观点。

因此,公园绿地类型的确立也有利于国际间的技术与理论交流。

另外,将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纳入公园绿地,打破了过去居住区公园绿地与城市公园绿地相并列,且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统计不一致的局面。

同时,也为中小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增加了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体系的统一与完整性。

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以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卫生条件及防灾避难为主要功能的绿地。

防护绿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态,即为限定性绿地空间。

通常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于城市周围或若干地段,对城市环境起到整体性或区域性保护,可以防止或减轻环境灾害的产生及显着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包括卫生隔离林、固沙林、防风林、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防护性绿地。

这类绿地具有特定的防护功能,其指标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及整体环境保护能力的大小。

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是指城市范围内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名胜、森林、湿地、风景林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地,配备一定设施后,可供游览休息,适时对公众开放。

一般城市将此类绿地设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

这类绿地虽然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但又不同于公园绿地,是一种较大范围的自然区域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