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在机械制造、建筑结构、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处理方法,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作用机制以及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的影响钢材的强度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通常以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来评估。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相变过程的影响热处理中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会引发钢材的相变,其中最常见的是奥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

奥氏体相变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而马氏体相变则会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

因此,通过调控热处理中的相变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钢材的强度。

2. 残余应力的影响热处理会导致钢材产生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对钢材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恰当地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和温度可以减小钢材中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

3. 晶粒尺寸的影响热处理会影响钢材的晶粒尺寸,从而影响其强度。

一般来说,细小的晶粒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因为细小的晶粒有更多的晶界,阻碍了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二、热处理对钢材的硬度的影响钢材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局部压痕的能力,一般通过洛氏硬度或布氏硬度来进行测量。

热处理对钢材的硬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碳含量和晶界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控制钢材中的碳含量和晶界的形成情况,从而影响钢材的硬度。

较高的碳含量和较细小的晶界会使钢材更加硬化,因为碳在钢中溶解后可以增加固溶体的硬度。

同时,晶界的存在也可以阻碍位错的滑移,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硬度。

2. 冷却速率的影响在热处理中,冷却速率对钢材的硬度影响巨大。

当冷却速率较快时,钢材中会产生较多的马氏体,从而使钢材更加硬化。

因此,通过调节热处理中的冷却速率,可以有效地控制钢材的硬度。

三、热处理方法的选择根据钢材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正火、回火等。

热处理对于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于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于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用于改变钢铁材料的性能。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可以显著改善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耐腐蚀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热处理对于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冷处理冷处理是热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来提高钢铁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当钢铁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快速冷却可以产生细小的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

此外,冷处理还可以减少材料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疲劳寿命。

二、淬火处理淬火是一种将钢铁材料加热至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钢铁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通过控制淬火工艺参数,如冷却速率、冷却介质等,可以获得不同的硬度和强度。

然而,过快的冷却速率可能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过大,从而引起开裂和变形。

三、回火处理回火是一种将冷处理的材料重新加热至适宜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减轻材料的内部应力,增加其韧性和塑性,降低脆性。

通过合理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可以在硬度和韧性之间取得平衡,使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四、渗碳处理渗碳是一种将含碳气体或液体浸渍到钢铁材料表面,并进行高温处理的方法。

渗碳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高碳含量的渗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渗碳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蚀性能和疲劳寿命。

常用的渗碳方法包括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离子渗碳等。

五、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钢铁材料至固溶温度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固溶处理可以使材料内部的溶质(如碳、氮等)扩散均匀,从而改善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此外,固溶处理还可以提高钢铁材料的冷加工性能,增加其可塑性。

综上所述,热处理对于钢铁材料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冷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渗碳处理和固溶处理等方法,可以改善钢铁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耐蚀性和韧性等性能。

因此,在钢铁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合理运用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钢铁材料的综合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和应用的需求。

mn13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mn13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mn13 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本文研究了 mn13 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热处理方法、加热温度、保温
时间、淬火温度等方面,以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mn13 高锰钢是一种常用的弹簧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机
械性能。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性能,热处理工艺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弹簧的主要热处理工艺是淬火中温回火,以达到最好的弹性极限。

对于刀片等需要良好力学性能的制品,选择的热处理工艺是淬火高温回火,也称为调质处理。

在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如果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钢的晶粒粗大、变形或开裂等问题。

因此,具体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需要参考热处理手册,根据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淬火是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快速冷却来使钢的组织发生变化,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温度的选择取决于钢的类型和所需性能。

对于 mn13 高锰钢,通常选择的淬火温度范围在 400-500°C 之间。

在淬火后,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降低钢的硬度和提高其弹性极限。

回火温度的选择同样取决于钢的类型和所需性能。

对于 mn13 高锰钢,通常选择的回火温度范围在 200-300°C 之间。

总之,mn13 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需要根据具体制品的需要进行
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质量。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优化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优化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优化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优化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内部的晶粒结构和相组成,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使材料更加适用于特定的工程应用。

首先,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在高温下,材料内部的晶粒会长大,有序排列,从而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例如,钢材经过淬火处理后,会形成硬脆的马氏体组织,使其强度大大提高。

此外,通过适当调整退火工艺,可以得到细小而均匀的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

其次,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

通过增加材料的固溶体和析出相,或者通过形成纤维、颗粒状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硬度。

例如,铝合金通过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可以得到细小的析出相,从而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热处理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通过适当的固溶处理和沉淀硬化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粒结构,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或阻挡层,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和沉淀硬化处理后,可以形成致密的铬氧化膜,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最后,热处理工艺还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

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组成,以使其在特定的工程应用中达到最佳性能。

例如,对于高速切削工具材料,通过多道退火和淬火处理,可以得到细小而均匀的碳化物晶粒,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成分、加热和冷却速率、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不同的材料和应用要求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总结起来,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并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

因此,热处理工艺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继续写相关内容除了提高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热处理工艺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导热性、电导率等性能,实现对材料性能的优化。

热处理工艺对钢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性能的影响摘要:模具钢是用来制作机械零件、塑料制品等模具的钢铁材料。

近年成型模具钢主要向耐蚀型、镜面加工型、易切削型及非调质预硬型等方向发展,热处理工艺则是决定成型模具钢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工艺所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作者对热处理过程进行仿真数值模拟,为制定和优化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基于热处理工艺对钢性能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热处理工艺;钢性能;影响引言针对金属的热处理就是根据金属或合金在固态状态下的组织进行转变调整,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保温一段时间后以相对合适的方式冷却金属材料。

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材料内部组织发生变化,材料性能得以优化。

就钢组织材料而言,它的内部组织结构会发生以下几种变化:第一,钢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延长了它的使用时间;第二,消除了钢在热加工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同时可满足晶粒细化、组织均匀性提升要求;第三,可辅助机械零件加工工作优化展开;第四,确保工件表面的抗磨损与耐腐蚀性能提升,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1模具材料的使用性能选用标准模具材料使用性能是模具完成指定功能的必要条件,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根据模具是否能满足工作条件和避免失效的标准来判断的,主要体现在对模具材料强度、硬度、韧度、耐磨以及抗疲劳性能的要求。

物理性能是金属材料在重力、电磁场和热力(温度)等物理因素作用下,材料所表现的性能或固有属性,主要体现在对模具材料导热性和热膨胀性的要求。

化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抵抗其周围介质侵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模具材料化学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

2最终热处理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最终热处理是保证模具工作零件性能的中心环节,一般应安排在精加工阶段前后。

(1)淬火,淬火是将模具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根据模具钢种和模具零件的热处理技术要求进行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模具钢淬火的三要素是: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

热处理工艺对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在钢铁材料的加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调整晶粒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近年来,人们对热处理工艺在钢铁材料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热处理工艺对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处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温度,可以促使钢铁材料产生细小的晶粒。

细小晶粒的存在形成了大量的晶界,晶界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此外,晶界也可以作为原子的扩散路径,促进了晶界扩散和合金元素的弥散作用。

这样,纳米晶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可以同时兼顾。

其次,热处理工艺对钢铁材料强度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钢铁材料产生所需的相变和组织结构。

例如,淬火和回火工艺可以使钢铁材料产生马氏体和混合组织,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

而时效工艺则可以通过析出硬化作用,引入纳米尺度的强化相,使材料的强度得到再一次提升。

此外,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调整加热和冷却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强度。

最后,热处理工艺在钢铁材料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控制纳米晶材料的稳定性仍是一个难题。

由于纳米晶材料的晶界能量较高,容易发生晶界迁移和晶粒长大,从而失去纳米尺度的效果。

其次,新材料的开发和适用性评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合金材料被开发出来,但如何将这些新材料应用于现有的热处理工艺中,仍面临挑战。

此外,热处理工艺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也需要加以关注和处理。

总之,热处理工艺在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实现钢铁材料结构的调控和性能的优化。

然而,热处理工艺在纳米化处理和强度提升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处理工艺将为钢铁材料的纳米化和强度提升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随着工业发展的步伐,金属材料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热处理工艺作为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于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的方式,使金属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经历一系列相变和组织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组织结构。

具体而言,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晶粒尺寸的变化晶粒尺寸是金属材料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参数,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晶界的特性改变晶体尺寸,从而控制晶粒的尺寸。

例如,高温下快速冷却可以促进晶粒的细化,而长时间保温则有利于晶粒的长大。

2. 组织结构的变化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除了晶粒尺寸外,还包括晶界分布、相的含量和分布等多个方面。

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的方式,使材料经历相应的相变和组织变化,从而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

例如,热处理可以促进晶界的清晰化,在不同的温度下调节相的比例,从而得到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

3. 残余应力的消除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会对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促进残余应力的释放和消除,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二、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具体而言,热处理工艺对于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度和硬度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得到更为细致和均匀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例如,通过快速冷却可以促进晶粒细化,增强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

2. 韧性和延展性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与其晶界分布和相的含量有很大关系,热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晶界的特性和改变相的比例,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钢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钢材是一种经过熔炼、铸造或轧制后制成的金属材料,它在工业制品中应用广泛,如汽车、建筑、机械等领域。

然而,没有合适的热处理工艺,钢材的性能无法达到各种工业应用的要求。

因此,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备受关注。

一、热处理工艺对钢材微观组织的影响钢材的性能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而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

热处理工艺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钢材的晶体结构、相量结构和碳含量等。

正火可以改善钢材表面的硬度,从而提高钢材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淬火可以使钢材达到最大的强度,但会导致钢材易于断裂。

回火可以降低钢材的脆性和残余应力,使其更加韧性和耐久性,但同时会降低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二、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钢材所表现出的塑性、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

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钢材的机械性能可以得到改善或降低。

例如,正火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淬火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磨性,回火可以降低钢材的脆性和改善其韧性和耐久性。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的机械性能更加稳定和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三、热处理工艺对钢材化学性质的影响钢材化学性质是指钢材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细化程度以及钢材中含有的杂质及其含量。

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钢材的化学性质,从而影响钢材的耐腐蚀性、脆性、裂纹敏感性、磁性等性质。

例如,高温淬火可以使钢材中的铁素体转化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但是,过高的淬火温度和时间会导致钢材中的贝氏体含量增加,使其易于出现脆裂现象。

四、热处理工艺对钢材的应用热处理工艺在钢材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例如,热处理工艺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使汽车零部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汽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建筑材料具有更高的韧性和抗震性,提高建筑物的抗压和承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2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1 No. 2 2009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 2009 doi: 10.3969/j.issn.1672-6146.2009.02.022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谢袁飞(湘南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r、Mo、Ti、Al、Ca、RE 新型高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高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低温等温预处理温度为580 ℃,保温3 h;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为1 040~1 050 ℃, 保温3 h. 可以改善高锰钢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使σb=954 MPa , σs=507 Mpa,δ=46.8%,αK=338 J/cm2,HBS219. 新型高锰钢履带板装车寿命考核结果,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 200 Km提高到7 000 Km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关键词:高锰钢;合金元素;热处理;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F 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46(2009)02-0072-02高锰钢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耐磨钢种(1.00%-1.40%C,11.50%-14.50%Mn). 在冲击条件下,不仅具有足够的韧性,而且兼有良好的加工硬化作用,因此在抗冲击磨料磨损的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1]. 一些研究者及生产厂家对高锰钢进行了合金化处理,形成了改性高锰钢,如单独或复合加入Cr、Mo等,改善高锰钢的屈服强度、奥氏体加工硬化、晶粒度细化、弥散强化等[2-3]. 但这些元素的加入必须改变热处理的温度,严格其工艺,方可达到设计的需要. 本课题组经多年的研究,对坦克履带板采用新型高锰钢,并改进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及性能测定、跟踪厂家使用情况,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经济效益.1 试验设备及方法采用工频电炉熔化钢液,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为1.12~1.20C, 12.48~12.80 Mn, 0.37~0.50Si, ≤0.045 S, 0.064~0.074 P,0.89~1.01Cr,0.47~0.53Mo,微量Ti、Al、Ca、RE. 出炉温度为 1 500~1 550 ℃;浇注温度为1 400~1 420 ℃.试样尺寸分别为:冲击试样10 mm×10 mm×50 mm,抗拉强度试样Φ10 mm×50 mm,梅花试样. 低温等温预处理温度的优选,在560~720 ℃范围内,每隔20 ℃进行一次等温(保温3 h)处理的研究. 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的优选,在980~1 160 ℃范围内,每隔20 ℃进行一次等温(保温3 h)处理的研究. 低温等温预处理温度580 ℃,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1 040~1 050 ℃,水温为20~40 ℃. 利用试验机测σb、σs值;利用液压冲击机测定αK值;利用硬度仪测HBS值. 设计的力学性能为σb>170 MPa,σs>250 MPa,δ>15%,αK>60 J/cm2,HBS≤220.2 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2.1 低温等温处理温度的优选在560~720 ℃范围内,每隔20 ℃进行一次等温(保温3 h),空泠试验. 在一系列的金相组织图片中,选出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新型ZGMn13 700 ℃和720 ℃的低温等温的金相组织. 图1基本体为奥氏体+珠光体,晶粒度为3级,HBS240,碳化物数量明显减小,晶内出现细针状,在少数晶界上消失. 图2基本体为奥氏体,晶粒度为1~2级,HBS229,碳化物针状分布在晶内,晶界有少量雪花状. 由此确定了新型高锰钢的γ→α相变温度范围为700~720 ℃. 在此选用580 ℃为低温等温预处理的温度,是在γ→α相变温度以下,考虑测温仪表的误差不致于达到或超过此相变温度.图1 700℃等温处理新型图2 720℃等温处理新型ZGMn13金相组织 100X ZGMn13金相组织 100X2.2 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的优选对高锰钢的水韧处理加热温度,在980~1 160 ℃范围内,每隔20 ℃进行一次等温(保温3 h),空第2期 谢袁飞 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3泠试验. 在一系列的金相组织图片中,选出了图3,图3为1 040 ℃水韧处理加热温度的新型ZGMn13金相组织. 图3基本体为奥氏体,晶粒度为3级,HBS201,碳化物消失. 水韧处理加热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和残余碳化物含量的多少. 由此,确定了新型ZGMn13的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为1 040~1 050 ℃.图3 1040℃水韧处理加热未水冷的 新型ZGMn13金相组织 100X2.3 新型高锰钢热处理工艺新型高锰钢热处理工艺是580 ℃×3 h →1 040~ 1 050 ℃×3 h →水冷,水温为20~40 ℃. 图4 为水韧处理后的新型ZGMn13金相组织. 图4基本体为奥氏体,局部有滑移线,晶粒度为3~4级,HBS219,碳化物消失.图4 水韧处理后的新型ZGMn13金相组织 100X3 试验结果及分析新型高锰钢热处理工艺是在580 ℃×3 h →1 040 ~ 1 050℃×3 h →水冷,水温为20~40 ℃. 水韧处理后获取的试样的金相组织见图4,其力学性能为σb =954 MPa ,σs =507 Mpa ,δ=46.8%,αK =338 J/cm 2,HBS219.本研究中,在高锰钢中加入合金元素Cr 、Mo 、Ti 、Al 、Ca 、RE ,改善高锰钢的力学性能,提高使用寿命.Cr 元素在高锰钢中即可固溶于铁素体中,提高钢的渗透性,又可与钢中C 元素结合成碳化物,使其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塑性. Mo 元素在高锰钢中可固溶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形成碳化物,并弥散析出产生沉淀强化作用;当Cr 与Mo 配合作用时,可降低回火脆性[3-4]. Ti 与钢中的氮形成TiN 均匀地分布在奥氏体晶粒内部,TiN 的熔点很高,起结晶核心作用,细化晶粒,使钢强韧化. Al 、Ca 有脱氧的作用. 稀土元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稀土氧化物的生成自由能为最低,它在钢液中首先形成稀土氧化物,因此,稀土是一种很强的脱氧剂,有细化晶粒作用[4-5].图4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并有弥散的碳化物分布;对应的水韧温度为1 040 ℃,提高水韧处理温度使Cr 、Mo 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能充分析出,奥氏体转变完全[6].新型高锰钢履带板装车寿命考核结果,证明具有优异的抗断裂性能,抗磨性能及抗蚀性能. 在使用中无断裂现象,经过7 000 km 车辆行程的考验仍在继续使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4 结语1) 在高锰钢中加入合金元素Cr 、Mo 、Ti 、Al 、Ca 、RE ,改善高锰钢的力学性能,提高使用寿命.2) 确定580 ℃为低温等温预处理的温度. 3) 确定1 040~1 050 ℃为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4) 根据上述低温等温预处理和高温水韧处理加热温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生产实际中的热处理工艺是580 ℃×3 h →1 040~1 050 ℃×3 h →水冷,水温为20~40 ℃.5) 提高了新型高锰钢的力学性能,提高了履带板的使用寿命.参考文献:[1] 马广清, 于文馨, 符莉, 等. 水韧处理工艺对合金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铸造, 2004(4): 303-309.[2] 哈德菲尔 R A. 高锰钢[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61.[3] 李绪业. 履带板用高锰钢强韧化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1992, 19(2): 32-36.[4] 孔海旺. 高锰钢中奥氏体的加工硬化机理[J]. 铸造设备研究, 2003(2): 39-40.[5] 李树江. 稀土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J]. 稀土, 2000, 21(1): 58-62. (下转第82页)82 湖 南 文 理 学 院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9年的无线通信.参考文献:[1] 倪志, 李道木. 一种分布式多入多出(MIMO)信道的容量研究[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4, 9(2): 22-26.[2] 李汉强, 郭伟, 郑辉. 分布式天线系统MIMO信道容量分析[J]. 通信学报, 2005, 26(8): 134-138.[3] 邱德润, 王南兰. 传统蜂窝系统覆盖半径与前向容量的提高[J]. 通信学报, 2006, 27(4): 114-118.[4] 陶小峰, 吴春丽, 许晓东. 一种广义分布式多小区架构——群小区[J]. 中兴通讯技术, 2006, 12(2): 6-9.[5] 张平. 基于多天线架构的智能群切换系统[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4, 12: 1-11.[6] Tao Xiao feng. Novel Cell Infrastructure and Handover Mode[C]. Switzerland: The 9th WWRF Conference Contribu- tion, 2003.[7] Tao Xiao feng, Dai Zuo jun, Tang Chao, et al. CapacityAnalyses for a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Architec- ture for Beyond 3G Systems[C]. Piscataway N J,U SA : IEEE[A]. Sweden: Proceedings of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5, 15: 3193- 3196.[8] Tao Xiao feng, Ni Li, Dai Zuo jun, et al. Intelligent GroupHandover Mode in Multicell Infrastructure[C]. Proceedings of 14th IEEE Conference on Personal[A].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Beijing: China.Piscataw ay, N J,U SA :IEEE, 2003: 351-354.[9] 钱远盛. W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研究[J]. 广东通信技术, 2005, 10: 41-46.The intelligent cell study based on thedistributed MIMO systemQIU De-run(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 Hunan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Abstracts: When the number of wireless user is increa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istrict can not be more partitioned, distributed MIMO system-based an intelligent cell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tactics of group handover. Recombining and handover of intelligent cell, wireless access and channel alloca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telligent cell can serve more users with an upper communication speed, which is propitiou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dense consumer district.Key words: distributed MIMO system; intelligent cell; power control; channel assignment收稿日期:2009-06-05作者简介:邱德润(1947-), 男, 教授, 研究方向为分布式MIMO系统与智能控制.(责任编校:刘刚毅)(上接第73页)[6]李隆盛. 铸钢及其熔炼[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Heat treatment process how to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new high manganese steelXIE Yuan-fei(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Abstract: That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how to impact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w high manganese steel included Cr, Mo, Ti, Al, Ca, RE has been research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w high manganese steel. It Can improv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manganese steel by means of Isothermal low-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580 ℃, insulating 3 h; tough to deal with high-temperature heating water temperature of 1 040-1 050 ℃, insulating 3 h, and σb= 954 MPa, σs=507 Mpa,δ=46.8%,αK=338 J/cm2,HBS219 can be attained. The life test results of new type high-manganese steel used for the track plate of tank, life from 3 200km to more than 7 000km,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High Manganese Steel; Alloy Elements; Heat Tre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收稿日期:2009-05-10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JJ5067)作者简介:谢袁飞(1956-), 男,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责任编校:谭长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