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症状识别与防治

常 ( 尹献明 马延忠 山 东省 滨 州 市 沾
初 无明显 的边 缘 ,水 渍状暗 绿色 ,后 迅 耕 培 土促进烟 株早生快 长 ,提高 烟株 自 速扩 大 ,中央呈黑褐 色 ,隐约有轮纹 形 身 的抗 病能力 ,而且能 使烟株感病 阶段 如 “ 膏 药状 ” ,因此有 的地 方烟农称之 避 过高 温多雨季 节 ,以减轻 病菌危 害。
的侵染循 环主要靠 带病菌 的土壤肥 料 、
制 黑胫病 有较 好的效 果 。使 用2 5 %乙锰
流水 、风雨和人 工操作失 当等原 因传播 时 ,每 6 6 7 平方 米 ( 1 亩 )用药5 0 0 ~6 0 0
~4 次使用 。在 移栽 后7 天 蔓 延 ,特 别 是 在 大 雨后 高 温天 气 条 件 克 粉剂 ,分 3 下 ,如 不及时排 除烟 田积水 ,就容 易造 用5 o o 倍液 ( 1 2 0 克对 水6 O 千克 )浇施 , 成黑胫病 的大发 生。高温 高湿是病 害发 每株浇药液5 0 克 。在 团颗期前后 ,用3 0 0
为 “ 黑膏药 ”。 中部 发病后 经主脉到 叶 疏通烟 田排灌 系统 ,不 使田间积 水 ,施 基 ,再蔓 延到茎部 ,从而造 成茎 中部腐 肥时不 施带病 菌的肥料 。若发现 病株 , 烂 ,故有 的烟农称此病谓之 “ 腰漏”。
二 、 发病 规律
须及 时在晴天 清除底部 病叶或残 株 ,并
黑胫病 是烟草 的主要病 害之一 ,在 潮湿地 区环境 条件 下 ,病部 表面 长出一 南方 烟草生 产 区发生普遍 ,近些 年在烟 层稀疏 的 白毛 ,此为病 原菌 的菌丝体 , 区发 病率呈上 升趋 势 。一般 年份 发病率 剖视病 茎 ,髓 部呈黑褐 色 ,干缩成碟 片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

中危 害最 严 重 的 病 害 之 一 , 该 病 在 我 国各 产 烟省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发生 . 且危 害较 为普 遍 和 严 重 。近 年 来 由 于 连作 烟 田 面 积扩 大 以及 连 作 年 限 的 增 长 . 不 少 地 方 烟草 黑胫 病有 加重 流 行 的 趋势 . 给烟 农 造 成很 大 的损 失 。 本 病 自苗 期 到 大 田 均 可 发 生 .但 一 般 以 大 田为 害 最 严
植。
死, 故又有“ 烂腰 ” 之称 ; 有 时 茎 部 不呈 现 病 斑 , 而 发生 枯 萎 死
亡, 拔 起病 株则 见 主 根 及 支 根 变黑 腐 烂 。 病 株 叶 片 自下 而 上 萎 蔫 发 黄 , 纵剖病茎 , 髓 部呈 黑 褐 色 , 干缩 成 竹 笋 节 状 . 期 间 有 白 色稀 疏 棉 絮 状 的 菌 丝 体 多 雨 潮 湿时病组织表面均生白霉。 在 多 雨 潮 湿 或 低洼 积 水 的 烟 田 , 烟 株 下 部 的 叶 片 常 发 生 近 圆形 、 暗 褐色 或 黑 褐 色 大 块 病 斑 , 直径可达 3 厘 米以上。 在病 斑 上 隐 约 可 见 浓 淡 相 间 的 轮 纹 , 周 围呈 水 渍 状 。 干燥时 , 病斑扩展较慢 , 中心 碎 裂 。 甚至脱 落。如病斑扩展到中脉 , 不 久 即 可 通 过 中 脉 蔓延 到 茎 部 。 以致 “ 烂腰” 。 高湿环境下 , 病 斑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
吣本力
建 阳 市 种 畜草 种 场
烟草黑 胫病 (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n i c o t i a n a B r e d a d e H a a n ) 俗 名烂 腰 、 瘟兜 . 是烟草的毁灭性病 害 , 同 时也 是 世 界 烟 草 生 产
烟叶生产病害情况汇报

烟叶生产病害情况汇报烟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严重影响着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烟叶生产病害的情况,特进行以下汇报。
一、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烟草黑胫霉引起的。
该病害在我国烟区普遍存在,且易于发生和传播。
主要危害烟草的根部和地下茎,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影响烟叶的质量和产量。
二、烟草霜霉病。
烟草霜霉病是由烟草霜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烟草的叶片和茎部。
该病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于发生,且传播速度较快。
植株受害后,叶片出现黄斑、褐斑,甚至腐烂,严重影响烟叶的质量和产量。
三、烟草根结线虫病。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由烟草根结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烟草的根系。
该病害在土壤中广泛分布,且对烟草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植株受害后,根系出现肿胀、变形,导致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四、烟草烟粉虱。
烟草烟粉虱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烟草的叶片。
该害虫在烟区普遍分布,且以吸食叶片汁液为害。
植株受害后,叶片出现黄化、卷曲,严重影响烟叶的品质和产量。
五、烟草晚疫病。
烟草晚疫病是由烟草晚疫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烟草的叶片和茎部。
该病害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于发生,且传播速度较快。
植株受害后,叶片和茎部出现水浸状斑点,严重影响烟叶的质量和产量。
综上所述,烟叶生产病害对烟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控烟叶生产病害,我们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烟叶的抗病能力,确保烟叶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烟农朋友们共同努力,共同为烟叶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烟草黑胫病

2、生理特性
黑胫病菌为半水生,喜欢高湿高温的兼 性寄生菌,这是起发生在热带0℃。光线对其有 抑制萌发作用。
三、症状
烟草黑胫病多发生于成株期,少数苗 床期发生。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污黑色 病斑,或从底叶发病沿叶柄蔓延至幼茎, 引致幼苗猝倒。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白色菌 丝,幼苗成片死亡。茎秆染病,茎基部初 呈水渍状黑斑,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绕 茎一周时,植株萎蔫死亡。纵剖病茎,可 见髓部黑褐色坏死并干缩呈“笋节”状, “节”间长满白色絮状菌丝。叶片染病, 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大为中央黄 褐色坏死、边缘不清晰隐约有轮纹呈“膏 药”状黑斑。潮湿条件表面也生白色绒毛 状物。
Q1、如何区别烟草黑胫病与根黑腐病?
一、症状不同 1.烟草黑胫病主要在移裁后发病。成株期发病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黑斑,病株叶片发黄、调萎。纵剖病茎 可见髓部呈黑褐色,干缩成“笋节”状,其间长有棉絮状菌丝体。 2.烟草根黑腐病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症状主要发生于烟株根系上,使根呈特异性的黑色腐烂。病菌 从根茎部侵入,染病侧根的根尖变黑,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色黄褐,将发病较重的植株拔起后, 可见整株根系变黑褐、坏死。 二、病原不同 1.烟草黑胫病病原是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型。孢囊梗与菌丝相似,无色、从气孔伸出,顶生或侧生孢子囊, 孢子囊呈梨形或棚圆形,白色至灰白色,顶端有一乳头状突起。 2.烟草根黑腐病病原是基生根串株霉菌。菌丝初为无色透明,后变褐色、具分啊,病菌产生两型孢子, 即外生厚恒孢子和内生分生孢子。 三、防治方法不同 1.烟草黑胫病在云南烟区较为常见,是烤烟生产重点防治病害。可采用轮作、选用抗性品种和药物控制。 当田间发病率达1%时,用50%烯酰吗啉1:1000 倍液或 58%甲霜·锰锌1:500倍液喷淋烟株茎基部,或每株 灌药液100~200毫升,每隔7~10天1次,共进行2~3次。 2.烟草根黑腐病在云南烟区较为少见,是零星病害。该病在烤烟生产中较少进行防控,如个别田块发病, 可在发病初期,浇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 100~200毫升。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烟草黑胫病是引起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烟草赤蘚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
黑胫病主要通过寄主植物叶表皮上的伤口和阴雨天气传播,其中高温高湿是烟草黑胫菌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侵入:病原菌通过感染部位进入植物内部,主要通过寄主叶表皮上的伤口侵入,如刈割伤、昆虫叮咬伤等。
2. 植物免疫反应:植物感染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入。
这些免疫反应包括产生抗菌物质、增强细胞壁的抗打破能力等。
3. 烟草黑胫菌的侵染和繁殖:病原菌在寄主植物内部侵染并繁殖,破坏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植物出现病状。
1. 清除病害源:定期清除病株、杂草以及病菌感染的植物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源。
2. 改善栽培环境: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温度,维持适宜的空气循环,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3. 使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4. 施用化学药剂: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如铜剂、菌灵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
5.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健康程度,减少病害发生。
6. 科学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排水、定期修剪、适时采摘等,提高植物的耐病性。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包括清除病害源、改善栽培环境、使用抗病品种、施用化学药剂、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等,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
随着对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手段的出现。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1. 引言1.1 烟草黑胫病概述烟草黑胫病是一种常见的烟草病害,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对烟草种植造成严重的危害。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特点是在烟草叶片上形成黑色斑点,逐渐蔓延并导致叶片坏死。
这不仅影响了烟草的品质和产量,还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烟草黑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土传两种方式。
在潮湿的环境下,真菌会迅速繁殖并侵染烟草植株,加剧病害的发展。
病原真菌还会在烟草植株残体和种子上长时间存活,为病害的再次发作提供了条件。
为了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农民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烟田通风和排水良好,及时清除病变叶片和烟草残体,避免病原真菌的传播。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也是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烟草黑胫病的认识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烟草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加收益提供技术支持。
2. 正文2.1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烟草黑胫病是由真菌类病原体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烟草的根部和地下茎部。
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侵入:烟草黑胫病的发病过程首先是病原菌通过伤口或根部吸收器官侵入植株,损害其正常功能。
病原菌在植株内部迅速繁殖,导致病变的扩散和加重。
2. 植物抗性: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还与植物本身的抗病性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植株的遗传背景和生长环境都会影响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气候环境:烟草黑胫病的发病还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2.2 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遗传改良、农艺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
在遗传改良方面,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烟草黑胫病的首要措施。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烟草黑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烟草产区。
该病害可导致烟草植株死亡,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传播,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温度、pH值、肥料等因素有关。
其中,土壤湿度过高是促进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烟草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土壤湿度。
此外,不同品种的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因此选育抗病品种也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诊断烟草黑胫病,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方法,包括病菌分离、分子检测等。
其中,分子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抗病基因工程等手段来提高烟草的抗病性也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防治策略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化学防治主要使用杀菌剂,但需要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或培养抗病菌株来提高土壤的抗病性,具有环保和长效等优点,是未来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重要方向之一。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例如,对于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以制定更加精确的防治策略。
此外,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结合生物技术等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也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产业的重要威胁之一,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烟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对烟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烟草黑胫病怎么防治

烟草黑胫病又叫烟草黑根、黑杆疯,是由烟草疫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烟草上重要土传真菌病害。
主要侵染烟草的根和茎基部,在其上形成黑色凹陷的病斑,故称“黑胫病”。
苗床期一般发生较少,主要为害大田期的烟株。
症状因烟株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烟草黑胫病遍布全世界,特别是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发生较严重,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烟草黑胫病的危害。
[4] 中国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中旬,黄淮地区5月出现症状。
降雨及田间土壤湿度是烟草黑胫病流行的关键性因素,在适温条件下,雨后相对湿度80%以上保持3-5天,病害即可流行。
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首先需要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大力推广高起垄、高培土技术,烟田要求平整,防止积水。
育苗时苗床用20%地菌灵(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0克/平方米,拌10-12千克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
移栽前苗床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
移栽时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350-400克/亩穴施。
最后在发病期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侵染烟草的根和茎基部,在其上形成黑色凹陷的病斑,故称“黑胫病”。
苗床期一般发生较少,主要为害大田期的烟株。
症状因烟株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对于一般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来说,苗期对烟草黑胫病是非常感病的。
幼苗首先在近土表的茎基部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的病斑或底叶受到侵染,再沿叶柄扩展到茎上,常引起“猝倒”症状。
但与由腐霉属(Pythium)引起的烟草猝倒病不同的是,在苗床期,烟草黑胫病的病苗的部分或全部根系受侵染腐烂变黑,而烟草猝倒病在发病前、中期根系较少受到侵染。
当气温较低时,幼苗虽可以受到烟草黑胫病菌侵染,但往往不表现症状,这些受侵染而尚未表现症状的烟苗移栽到大田,不仅成活率很低,同时也是大田初侵染菌源之。
旺长期症状:这个时期病菌主要侵染部位是根系及茎的地下部分。
因此,首先看到的症状是烟株的叶片突然萎蔫下垂,几天后叶片变黄枯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斑稍大后,其表面产生深褐色到近黑色的霉状物,这就是病原菌的分 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烟草赤星病症状
二、病原物(pathogen)
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 ,属半知菌真菌。菌丝透明有分隔,褐色的分生孢子 ,在叶面突起的分生孢于梗上成串形成。孢子梗聚集 成堆,接近孢子梗的分生孢子较大,倒棒锤形,长圆 筒形,多胞,有时微曲;在孢子链末端的孢子较小, 椭圆形或豆形,两个细胞。分生孢子的大小,因年龄 和产生孢子的长短而不同。
(3)、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 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
花叶症:由PVY的普通株系侵染所致。植株发病初期,叶片出现“ 明脉”,后网脉脉间颜色变浅,形成系统斑驳。
脉坏死症:由PVY的脉坏死株系侵染所致。病株叶脉变暗褐色至黑 色坏死,叶片呈污黄褐色,有时坏死部分延伸至主脉和茎的韧皮部,病 株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变褐,数量减少。有些品种表现病叶皱缩,向内 弯曲,重病株枯死,失去烘烤价值。
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现已 遍布世界各产烟国。该病在温带﹑亚热带和热 带发生较重。一般发病率为10%--15%,重者 达30%以上。
主要危害大田,1在.症苗状床期发生相对较轻。
发病部位以茎基部为主,根部和叶片也可受害.
苗床期发病,一般先从苗床低洼处或边缘开 始.
发病幼苗茎基部黑斑→全株腐烂→布满白 色霉状物
烟草赤星病
一、症状(symptom)
赤星病(褐斑病)下部叶片先出现病斑,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但在 亮而薄的叶片上斑点颜色较淡。稍后病斑边缘被一条狭窄的鲜黄组织包围 ,特别被害叶片尚是深绿色时,边缘更明显。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到1~2.5 厘米,这时在坏死组织内出现同心轮纹环绕病斑的鲜黄晕环。在适宜的条 件下,大病斑可合并使全叶成为碎片。
成株期先茎基部黑斑→向上扩展→病株叶 片自下而上变黄→茎内褐色,干缩成碟片状,有白 色霉状物.
烟草黑胫病叶片症状
烟草黑胫病茎部症状
烟草黑胫病茎基产生的黑斑
烟草黑胫病髓部呈笋节状坏死
2.病 原
❖ 寄生疫霉烟草变种.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3.病害循环
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这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 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V 、PVY等3种病毒。
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 长被抑制,叶小、畸形,减产幅度可达20%~80%。
3.合理密植。结合当地情况,适当调整株行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 件,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赤星病的发生。
4.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5.合理施肥,重施基肥。除氮肥外应同时适当施用钾、磷肥,最好能 在移栽时一次施下,要控制化肥(氮素)用量,及时落黄,提早成熟。 6.大田药剂防治赤星病,用50%纹枯无论500~800倍液。
4.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 辅之以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以禾本科或甘薯轮作较好);提倡 超高垄栽培;适时早育苗早移栽
3.药剂防治
( 25%甲霜灵,每公顷用药750g与干细土拌匀,移栽时穴 施,或95%敌克松5.2-6kg穴施等.烟株培土后,发病初期可往茎基 部喷施下列杀菌剂:58%苗多米尔-锰锌﹑72.2%普力克﹑72% 赛露﹑64%杀毒矾﹑40%甲霜铜等.隔10-15d喷1次,连续2-3次.)
四、采防用综治合防(治c措o施n,t以ro选l择)抗病品种、栽培措施的防治方法为主,
以药剂防治为辅。 1.改进栽培制度,错开烟草感病阶段与高温多雨季节。 2.适时采烤,及时采收成熟烟片,既可减少侵染的场所,又可减少菌
量的累积,并降低株行间温、湿度,这是降低赤星病侵染为害和减轻为 害程度的简便措施。
(2)、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 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 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 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 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 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
3.侵染循环及发病的因素(disease cycle and epidemic factor)
病原在烟茎、病株残余和已死杂草上越冬,第二年 产生孢子侵染烟株下部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由风 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高湿度和经常降雨有利于发病。而 烟株的感病阶段的雨量,又是决定流行的因素,雨量大,降 雨次数多,田间湿度大,常常导致大流行。土壤中缺钾、缺 磷常导致烟株感病,因此,凡显出缺钾症状的烟株,赤星病 也较严重。另外,氮肥偏施过多病也会加重。
病毒病发生后,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 减小,品质变劣。
1.症状: (1)、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TMV)
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 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 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
“花叶”有两种类型:一是轻型“花叶”,仅在叶片的局 部或叶尖呈现黄绿、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株形矮化不 明显;另一种是重型“花叶”,叶片除表现“花叶”外,病叶 边缘有时向背面卷曲,叶基松散,厚薄不均,甚至皱缩、扭曲 呈畸形,有缺刻,严重时叶尖呈鼠尾状或带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 或未腐熟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残留在地表的病组织﹑堆放的烟草秸秆或病田 土中的厚垣孢子借雨水主灌溉水进行传播,通过伤口 或直接侵入寄主.移栽带病的烟苗﹑施用带菌粪肥等 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受初侵染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 孢子囊或游动孢子经风﹑雨传播后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株死亡后,病原菌又随病株残体在土壤及粪肥中越 冬成为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