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解释。

首先,唐代的政治稳定是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唐朝建立初期,唐太宗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明堂、考试制度、州县制度等,使得政府组织得以完善,政治秩序得到维护。

随着唐朝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文学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唐太宗、唐高宗等朝廷对文臣的重用和奖赏,使得文化界的人才蔚然成风,各个领域的精英都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和宽容的环境,使得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文学创作。

其次,社会繁荣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得以大规模发展,社会经济繁荣。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整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增加。

这种繁荣不仅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这种社会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读者群体。

第三,唐朝的经济发展为文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经济兴盛使得城市繁荣起来,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

商业繁荣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优厚的待遇。

这种物质保障使得文学创作得以持续进行。

第四,文化交流也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西域和中亚的文化在唐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这种文化的交流使得唐朝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丰富。

比如,隋唐以来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教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这种影响表现在唐代诗歌中特别明显。

此外,唐代还吸收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

文化交流使得唐代文学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不同的文学流派相互融合,文学繁荣得以进一步发展。

总之,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使得唐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以其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

从初唐至盛唐,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以及众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本文将从文学、绘画、音乐和哲学等方面来探讨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一、文学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文学创作达到了极其辉煌的阶段。

唐朝的诗歌最为著名,杜甫,王维,李白等一批文人墨客,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细的艺术表达,创作出无数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例如,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静夜思》等,都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

除了诗歌,唐朝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最重要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注重真实性和感染力。

他们的作品以议论文为主,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绘画唐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唐朝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流派,形成了浓郁的风格特色。

其中,王羲之是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两种字体为主,以其豪放大气的笔画、形态优美的构图和和谐的结构,成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典范。

至于绘画作品,王维则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以婉约浪漫、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给人以启迪和遐思。

三、音乐唐代的音乐也非常繁荣,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要形式。

宫廷音乐以琵琶、箫、笛等乐器为主,表达了一种宫廷文化的风采。

而民间音乐则更贴近人民群众,以歌舞形式广泛流传。

其中,音乐家李白受到当时宫廷音乐的熏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音乐曲目,为唐代音乐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音乐作品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和传颂。

四、哲学唐朝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哲学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文化。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翻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唐朝无疑像一颗明珠一样吸引着后人的眼球,唐朝文学更是缔造了中国诗歌的神话。

千百年来,唐诗在无数代中国人的传承中保留了下来,至今魅力不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唐朝文学的繁荣我们有目共睹,它之所以繁荣,究其根本还得从经济说起。

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生产力的增强,外加土地制度、经济制度的革新,为经济平稳增长保驾护航。

大一统的安定社会与唐王朝的宽松经济政策,使得唐朝商业大繁荣,各国商人往来频繁,全国涌现出大量的商业都市。

在这些都市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在生活必需品的满足下,人们在精神食粮上亦有了新的要求。

于是文学生产者与文学享受者共同缔造了唐朝的文学世界。

政治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唐朝结束了隋末的争分乱世,统一南北,安定四方,为百姓生产生活创造了的安定的社会环境。

唐初的清明政治使长期战乱后的大唐有了喘息的时间,在一段的修养生息中,经济迅猛恢复。

而且,唐初的开明君主唐太宗爱民如子,深得人心,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颁布合理的土地制度,改革对商业的限制,促使工商业空前繁荣,创造了贞观盛世。

之后,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篡权并没有是唐朝的政治出现大的动乱,反而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带到它最繁盛的时期。

继而,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德,重视吏治,鼓励生产,将盛唐延续。

这样的繁盛必然会促使文化需求的更新和文化创造的繁荣。

唐朝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了唐代文学的繁盛。

由于科举制的文学性限制,它的延续为唐朝的选官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打通了封建时期长期以来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让贫民百姓有了走上仕途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的创造与分享中来。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在文学格式上的不断探索和革新为唐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使得唐诗的韵律感更强,内容更加充实深刻,更贴近普通劳动人民,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其次,唐朝君主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关于盛唐兴盛的论文150字

关于盛唐兴盛的论文150字

关于盛唐兴盛的论文150字
案例一:
唐朝,一个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其空前的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太平,造就了盛唐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令人振奋,更令世界神往。

唐朝文化的辉煌灿烂,独树一帜,创造了中华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为后世留下了熠如繁星的宝贵文化财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离不开佛教、道教和儒学这三大文化体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三教就呈现出鼎足而立的局面。

案例二:
唐朝统治者因各自的政治需求不同,使得宗教的地位前后也有所不同。

唐朝开国之初,道教首先得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在唐高宗时期,道教更极受推崇,唐高宗曾亲自下诏规定所有学院均要学习《道德经》。

同样唐玄宗也尤为推崇道教,尊称老子为太圣祖,设立玄学,大肆弘扬《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道教书籍。

在唐朝统治者的不断推动和扶植之下,道教在唐代的发展速度极快,影响也极其深远。

案例三: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词歌赋,文学纷呈,千姿百态,盛极一时。

唐代的诗歌更是中华千古之绝唱,其文学成就冠绝古今,
可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后世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文学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各地商业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字的发展。

而唐朝统治者在文学方面的大力倡导,使得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应运而生。

唐代盛唐文化与文学的兴盛

唐代盛唐文化与文学的兴盛

唐代盛唐文化与文学的兴盛1. 引言1.1 概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璀璨时期,盛唐文化与文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并且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出现。

他们以优秀的作品充盈着整个唐朝文坛,使得当时的文学成为后世崇敬和追求的对象。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盛唐文化与文学的兴盛。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会着重介绍盛唐时期社会背景。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学成就。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评估盛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展示盛唐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状况,重点关注盛唐文学创作,并探究其对后世产生影响与传承的意义。

通过对盛唐文化与文学兴盛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展示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的机会。

2. 盛唐文化的兴盛2.1 社会背景在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这为盛唐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玄宗时期(712年-755年)更是达到了文化繁荣的高峰。

首先,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迅速。

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在稳定的供应下人口得以增长。

手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陶瓷、丝织品等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广泛流传于各个阶层之中。

此外,商业贸易兴旺,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

这些繁荣的经济活动为文化艺术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

其次,盛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并倡导开明政策。

通过改革与刷新政府机构和体制,建立起完整有效的中央集权体制,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此外,唐代还提倡文风武备,推崇文化教育。

这种政治环境为文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2.2 文化繁荣在盛唐时期,文化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赞美。

唐朝皇帝对文化艺术的支持以及政府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使得盛唐文化得以兴盛。

论唐诗的繁荣

论唐诗的繁荣

唐诗的繁荣发展探析摘要:唐诗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大家庭里璀璨的精华部分,唐诗在唐朝取得辉煌成就,在当代,仍为人们所称道。

本文通过介绍唐代背景引出唐诗发展情况的简述,最后介绍唐诗的分类和影响,总结唐诗繁荣发展的整个历程。

关键词:唐朝;诗歌;繁荣发展一、唐代背景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经济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

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2)农业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

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

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

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

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

天宝年间,单是耕地面积就达到八百五十万顷之多,粮食产量也自然是达到不可估量的境界,数据记载,直至天宝八年,官仓的存粮就已达到九千六百万石。

至唐朝后期,大量人口南移,土地大量开垦,大修水利,致使南方的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升。

(3)手工业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

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

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

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

此外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

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著名的文人诞生。

本文将对唐代文学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和贡献。

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唐代的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持续了近300年。

这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唐代文学特点唐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

以下是几个唐代文学的特点:1. 诗歌创作: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严谨的结构、清新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而受到广泛赞赏。

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和王之涣等,他们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2. 散文写作:唐代的散文风格多样,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

唐代的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而著称。

3. 辞章文学:辞章文学是唐代的一种特色文学形式,具有华丽辞藻和宏伟壮丽的特点。

辞章文学在政治和礼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后世文学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文学的贡献唐代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贡献:1. 形成经典:许多唐代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传承与创新:唐代文学对前代文学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在诗歌、散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3. 文化影响:唐代文学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还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东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结论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丰富多样的作品和杰出的文人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唐代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演变过程。

---> 格式说明:本文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唐代文学的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特点和贡献。

通过这篇论文,读者可以对唐代文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建立后,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

在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繁荣。

大量的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使得各地文化融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和风格。

同时,由于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文人得到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激励。

唐代还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佛教思想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兴起为文人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作素材,诗人们常以佛教禅理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禅意诗歌。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王勃、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文人以才情横溢、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为特点,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

综上所述,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佛教思想的传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摘要:作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唐朝文学绝代兴盛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唐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

第一、唐朝文学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决定的。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一定程度上给唐朝奠定了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

隋唐鼎革之后,唐朝统治者逐步采取措施削弱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垄断中国政治和社会治理以及话语权的士族地主势力,特别是女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对关陇世家大族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清除了原有既得利益阶层,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和平民的晋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趋于活跃,造就了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

再加上唐王朝统治者逐步完善了科举制,鼓励身处下位的庶族地主和平民通过努力读书求取功名利禄,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对唐朝文学的繁荣起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二、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基础。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李唐王朝很多帝王都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比如唐太宗对租庸调制度的改良,武则天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重视、唐玄宗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仁政的继承和合理调整,都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繁荣。

富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优游岁月、从容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第三、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国民精神强劲健康,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自秦朝开始逐步形成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国家。

后来,虽然出现统一和分裂割据交替出现的局面,但自秦以降,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西晋之后,中国经历了东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的大历史时期,到公元589年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朝时期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

盛唐时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文明的大帝国,对周边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极大增强了唐朝士人在文学创作和革新上的自信,对繁荣唐朝文学提供了优良的内外环境。

第四、唐朝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灵活务实,远不像后来明清时期腐朽的八股文那样死板枯燥。

唐朝科举注重考诗赋和时务策,这对提高整个知识阶层的真才实学和创造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也为了给疆域辽阔的唐帝国培养和储备新鲜血液,采取措施削弱士族门阀的垄断势力,广开科举考试。

唐朝时期,科举成
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主要途径:“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对样式灵活的诗赋和时务策的重视,极大繁荣了唐朝的文学和诗歌创作。

第五、唐朝政治清明,重视文教,政治和舆论环境宽松,是推动文学艺术高峰出现的大环境。

思想的解放是保证健康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

唐朝统治者大都宽宏大度,勇于虚怀纳谏。

唐朝开国君主高祖李渊和世宗李世民出生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李世民具有极高的文学、书法等艺术修养,这些素养让他们和朱元璋这类以造反起家的帝王比较起来,在气度上更雍容华贵,宽宏大度。

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

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

”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

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第六、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的民族关系和活跃的对外交流交往也丰富了文学和诗歌创作的素材。

唐朝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友好和睦为主流,但也间杂着时断时续的战争,既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和亲,也有唐朝和东西突厥、吐蕃旷日持久的战争。

为加强对边疆的防守,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
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其中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五为代表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表明了诗人对征战沙场、杀敌立功的渴望。

边塞的征戍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唐朝诗人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第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汉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

唐朝时期,朝鲜(新罗)、日本等对唐朝高度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非常钦慕,派出大量遣唐使、留学生或留学僧等来中国学习、交流,其中留下姓名的就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等。

唐朝的文人学士和不远万里来华学习取经的国际友人们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和诗词唱和,比如李白那首著名的《哭晁卿衡》就是为他朋友晁衡(日本名字阿倍仲麻吕)而作的:“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同时,据史书和唐诗记载,当时有很多波斯人前来中国经商、留学等,“醉入胡姬酒肆中”就是当时唐朝和波斯密切关系的真实写照。

作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
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参考书目:
[1] 《新唐书》,<宋>欧阳修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国文学史》,台静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3]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