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 掌握唐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 理解并欣赏唐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唐代诗歌、散文等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唐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 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唐代音乐、诗歌朗诵等视频,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二)讲授新课1. 唐代诗歌- 介绍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山水田园诗等。
- 分析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唐代散文- 介绍唐代散文的主要流派:骈文、散文等。
- 分析唐代散文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等。
- 以韩愈的《师说》为例,讲解散文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唐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学生阅读唐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唐代文学的作品赏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冯天江:大学语文第四讲:唐代文学

全诗总结
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 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 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 厚的友情。诗的四联均紧扣“离别” 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 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 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 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陈 子 昂
在“四杰”针砭的基础上开出治病良 方 (一)理论主张:复古以革新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代 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 发展确立正确方向。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 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 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 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1、孤独的慨叹 2、生之短促的感喟 3、怀才不遇的哀伤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张 若 虚
张若虚
(1)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 为“吴中四士” (2)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3)《春江花月夜》追求兴象玲 珑的诗境,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成 功的经验
作品译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之地拱卫着都 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 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与你都充满着离 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 官的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中有了 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不要在分 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 巾。
思考:
(1)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 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围绕这个意象梳 理出诗的结构。 (2)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月:升起—高照--西斜—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 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唐代文学授课大纲

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一)唐诗的重大发展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1)诗歌创作成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2)宫廷文学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庶族文学所代替。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1)强烈追求“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烈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向上的气魄,即“盛唐气象”。
(2)反映人民生活疾苦,针砭时弊,对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力量。
宋代学者洪迈《容斋随笔》:“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词寄咏,略无隐避。
如白乐天《长恨歌》及讽喻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
……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的多样化。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1)诗体的完备。
(2)诗歌意境的开拓与创造。
A、“风骨”与“兴象”的审美追求。
B、“盛唐之音”的美学境界。
(3)艺术技巧更趋成熟。
A、逆挽法。
B、更熟练地运用艺术的辩证法来抒情写物。
C、通过打破时空界线营造意境。
(二)小说、词、散文的发展与成熟。
1、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开始受志怪的影响很显著,以后渐渐脱离了六朝志怪那种记录奇异传闻的性质,而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标志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它的极盛时期是在中唐。
2、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罗列的歌楼妓馆,是歌妓们演唱的小曲,所配合的音乐是唐代新兴的燕乐。
为了适应乐曲的需要,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的文字格式。
中唐以后,有些著名的文人也参与了词的写作,到了晚唐,则出现温庭筠这样大量写作词的文人。
五代十国时期,文人词已经很兴盛。
3、散文:“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一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二是一种文体改革运动。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较为宽松的政治背景(1)地主阶级的庶族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
(2)统治者思想较为开明且爱好文艺。
2、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1)《资治通鉴》卷216(唐鉴卷327)载:开元25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资,桑麻翳野”(2)鲁迅:“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唐代文学概述”。
详细内容包括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
2. 熟悉唐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理解各类文学形式的审美特点。
3. 领悟唐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掌握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诗《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唐代文学的魅力,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4. 例题讲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杜甫的《春望》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文学流派的理解仍需加强,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唐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3. 例题讲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杜甫的《春望》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5. 作业设计:分析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一、唐代文学流派及其审美特点唐代文学流派纷呈,主要包括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现实主义诗派等。
大学语文唐诗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 理解唐诗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唐诗进行深入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行唐诗鉴赏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繁荣及其特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唐诗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什么?”(二)文本解读1.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诗歌的形象:- 月亮:诗人思念家乡的象征。
- 故乡:诗人心中永恒的牵挂。
3. 分析诗歌的情感:- 思乡之情: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孤寂之情: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4. 分析诗歌的语言:- 简洁明快: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 寓情于景:通过月亮、故乡等意象,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分组讨论:- 《静夜思》中的哪些意象让你印象深刻?-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诗作,感受其诗歌风格。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唐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从唐诗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唐诗鉴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2. 课外阅读:《唐诗三百首》、《李太白全集》等3. 网络资源:唐诗相关网站、博客等。
大学语文_唐诗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唐诗的基本特点,包括格律、意象、情感等。
3. 通过对唐诗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唐诗的基本特点。
2. 典型唐诗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对唐诗格律的理解。
2. 对唐诗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板书。
2. 唐诗作品集。
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诗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二、唐诗的历史背景1. 讲解唐朝的历史概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分析唐朝社会风气和人文精神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三、唐诗的基本特点1. 格律:讲解唐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特点。
2. 意象:分析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如山水、花鸟、边塞等。
3. 情感:探讨唐诗中表达的情感,如豪放、婉约、忧国忧民等。
四、典型唐诗作品鉴赏1. 选择一首唐诗作品,如杜甫的《春望》。
2. 分析诗歌的格律、意象和情感。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唐诗的鉴赏心得。
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三、课堂讨论1. 主题:唐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唐诗的意义。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唐诗的基本特点?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唐诗作品的鉴赏?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并写下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领会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提高对长篇叙事诗的鉴赏能力。
4. 初步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拓展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唐诗的艺术风格、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诗的艺术风格。
3.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讲解:分析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主题及艺术成就,结合具体诗篇进行讲解。
4. 白居易《长恨歌》讲解:介绍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解读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5. 唐代传奇小说概述:简要介绍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唐诗发展脉络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白居易《长恨歌》唐代传奇小说2.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李白:豪放、奔放、意境高远杜甫:沉郁、严肃、关注现实3. 白居易《长恨歌》结构:起承转合主题:爱情、历史、人生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将进酒》与杜甫《登高》的诗歌创作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分析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2. 答案:(1)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杜甫的《登高》则以沉郁、严肃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爱情、历史和人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大学语文唐宋文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时期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唐宋八大家的主要文学成就和作品风格。
3. 深入理解唐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文学成就和作品风格。
2. 典型作品如《师说》、《醉翁亭记》、《赤壁赋》等。
教学难点:1. 对唐宋文学深刻内涵的理解。
2. 分析唐宋文学在历史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述唐宋时期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唐宋文学的特点。
二、讲解唐宋八大家1. 介绍唐宋八大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分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学风格和代表作品。
三、分析典型作品1. 以《师说》为例,讲解韩愈的散文风格和文学价值。
2. 以《醉翁亭记》为例,讲解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和文学价值。
3. 以《赤壁赋》为例,讲解苏轼的散文风格和文学价值。
四、课堂讨论1. 分析唐宋文学在历史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2. 探讨唐宋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唐宋八大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回顾典型作品的文学价值和风格。
二、深入讲解经典作品1. 以《师说》为例,深入分析韩愈的文学思想和散文风格。
2. 以《醉翁亭记》为例,深入分析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散文风格。
3. 以《赤壁赋》为例,深入分析苏轼的文学思想和散文风格。
三、课堂讨论1. 分析唐宋文学在历史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2. 探讨唐宋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四、总结1. 总结唐宋时期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2. 强调唐宋文学在中华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文学成就和作品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
2. 学生能深入理解唐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二)盛唐 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
峰 其中,有两股诗风影响巨大,成就斐然: 一是浪漫主义;二是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1、浪漫主义 (1)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除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多样而外,唐 文学在多方面都有所成就。古文运动在这时 期取得了胜利,传奇小说也发展到了全盛的 时期。变文等通俗民间文学也有更大的发展, 从民间诞生的词,也逐渐转入文人手中成为 新的诗歌形式。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二)传奇小说 代传奇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到了
中唐时期,作者增多,创作达到了极盛阶段。 由于城市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复杂,作品也 更多地表现社会现实生活,志怪的色彩渐渐 淡薄。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1、隋唐时代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为 文学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文学本身不 断发展的结果。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唐代的诗歌经历里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四个阶段。 (一)初唐
唐代文学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概述 文本选读
过渡页
>>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 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 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 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边塞诗派,这 是浪漫主义中一个重要流派。
(2)山水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 山水诗派,作品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 生活为主,思想虽然不高,但艺术上很有成 就。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3)李白:他写出许多热烈追求光明理想, 猛烈抨击黑暗现实,极度蔑视腐朽无能的权 贵人物,勇敢冲击封建礼教制度的光辉诗篇,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他的诗风壮浪纵恣, 摆脱拘束,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不愧是屈 原以后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刘禹锡的学习巴楚民歌,柳宗元的借山 水以抒幽愤,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 Nhomakorabea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四)晚唐 晚唐诗歌,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风格
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杜牧、李商隐的诗歌, 在艺术上有一些新的发展,但无论写忧国忧 民,或写爱情生活,都有相当浓厚的感伤情 调。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四)文人词 中唐时代开始有文人词出现。到晚唐时
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文人词,内容偏于艳 情,成就不大,但艺术上有独创性,影响较 深远。五代十国时期,词的创作成就有新的 发展。后蜀在温庭筠直接影响下,出现了花 间派词人。
情节的委曲细腻,人物的生动鲜明,也 大大超过了初盛唐时期。这是我国短篇小说 达到成熟的标志。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三)变文 这种讲唱文学,初盛唐已经存在,中晚唐
更为盛行。除讲唱结合的变文外,还有只唱 不讲的词文,以及只讲不唱的话本。这些通 俗讲唱的文学,故事情节多想象夸张,语言 多铺排渲染,艺术比较粗糙。但对后来的白 话小说、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唐初诗歌,并没有随着政治经济的统一 繁荣而迅速转变,相反地齐梁诗风凭借着帝 王的势力还继续统治着诗坛。唐代诗风转变 的关键,在于代表中下层地主阶级利益的新 起诗人和宫廷诗人展开了斗争。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武后时代,陈子昂更高地举起了诗歌革 新的旗帜,有破有立,提出了在复古中实现 革新的主张。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 齐梁浮艳习气,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上存 在的种种矛盾,显示了刚健的风骨,终于改 变了齐梁诗风统治的局面,端正了唐诗发展 的方向。
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海涵地负的艺术 才力,“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毫发无 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中国现实 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三)中唐 中唐时期在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的形势下,
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 的局面。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2、现实主义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在唐代社会
由盛而衰的时代。在天宝年间,他已经密切 注意社会的种种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专 横骄奢、穷兵黩武以及贫富对立的黑暗现实。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中唐时代,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等更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 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中唐时代诗歌的风格流派比盛唐更多了: 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李益、卢纶的边 塞诗,都是盛唐诗风的余响。
韩愈、孟郊以横放杰出的诗笔,开创了 奇险生新的新风格。青年诗人李贺,以浓丽 的色彩,出人意表的想象,写出了精神上的 种种苦闷和追求。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一)散文 韩愈在文章上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主
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并得到了柳宗 元等人的支持,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形成了 规模宏大的古文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唐代文学 兴盛的原因
二、唐代诗歌
三、其他文学 成就
韩、柳二人写了不少传记、杂文、寓言、 游记之类的文学散文,以深厚的功力,独特 的风格,锤炼精粹的语言,显示了散文在艺 术表现上的优越性,终于使骈文在文坛上失 去了统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