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八版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了解语文文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文学常识概述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表达形式,它通过语言来描绘和表现人类的内心感受、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它是一种对现实的再现和诠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1. 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艺体裁,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可以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2.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感的文学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等。

3. 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叙事方式来表达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4. 戏剧戏剧是一种具有舞台表演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历史剧等。

三、古代文学名著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文学名著,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命运展开叙事,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沉沦。

2. 《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起义斗争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英勇正义的斗争者形象,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抗争斗争的意志。

3.《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通过描述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之路,告诉人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和艰难性。

大学语文知识点整理

大学语文知识点整理

大学语文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7)之前的文学。

▲《山海经》保存神话最多,也最接近原始状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商末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源。

《诗经》在内容上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尚书》是记载商周史料的汇编。

后世称为“书经”,儒家“五经之一”,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为先秦文学叙事散文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庄子》的文学价值在先秦散文中最高,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色彩和浪漫气息的一部著作,尤其是它的奇幻的浪漫主义,被称为“千古奇书”。

▲屈原以其独特的精力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楚辞文学辉煌灿烂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第二章秦汉文学▲汉乐府代表作《有所思》有所思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②君,双珠玳瑁簪③。

用玉绍缭④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⑤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⑥!鸡鸣狗吠⑦,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⑧!秋风肃肃晨风飔⑨,东方须臾高⑩知之!词句注释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②何用:何以。

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③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

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⑦鸡鸣狗吠:即“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

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知多少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知多少

语文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大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从民歌营养中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过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赋是战国后期发展成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代,故名汉赋。

分骚赋、大赋、小赋三种。

骚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枚乘的《七发》。

小赋代表作有杨雄的《酒赋》、张衡的《归田赋》。

5、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这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

6、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7、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8、东晋陶渊明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9、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在南方长江流域,内容多是情歌,其中长篇抒情诗《西洲曲》艺术性最高。

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牧歌、战歌、情歌等,其中长篇叙述诗《木兰诗》成就最高,其他名篇有《敕勒歌》。

1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1、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迅速而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以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为对象的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陆机的《文赋》,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古代文章总集萧统的《文选》。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文学常‎识整理‎(含必讲‎篇目和‎自学篇‎目)蒹葭《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共存诗‎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用于宗‎庙祭祀‎。

3、在内容‎上,《诗经》从各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周‎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尚‎等,其中不‎少民间‎创作还‎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反映了‎下层人‎民所遭‎受的痛‎苦。

4、在艺术‎上,《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杂二‎言至八‎言不等‎,常用重‎章叠句‎,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并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触物兴‎词。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古诗十‎九首》是由梁‎朝萧统‎编的东‎汉中后‎期的作‎者姓名‎不详且‎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的集。

2、《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九首诗‎为中下‎层文人‎所作,本来没‎有题目‎,后人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3、《古诗十‎九首》主要是‎反映了‎当时中‎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多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和文‎人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哀愁。

4、《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善于融‎情入境‎,借景抒‎情;运用比‎兴手法‎,含蓄蕴‎藉;选择一‎些生活‎细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感情,使抒情‎诗带有‎叙事成‎分;其语言‎明白晓‎畅,浅近自‎然,精炼丰‎富,情味隽‎永。

5、《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誉其‎为“五言之‎冠冕”。

6、本诗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描写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男女离‎别的相‎思之情‎,看似落‎笔天上‎,实则情‎注人间‎,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含蓄地‎抒写出‎人神共‎通的一‎种既甜‎蜜又痛‎苦的男‎女相思‎之情短歌行‎曹操1、曹操,字孟德‎,沛国人‎。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从民歌营养中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过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赋是战国后期发展成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代,故名汉赋。

分骚赋、大赋、小赋三种。

骚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枚乘的《七发》。

小赋代表作有杨雄的《酒赋》、张衡的《归田赋》。

5、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这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

6、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7、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8、东晋陶渊明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9、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在南方长江流域,内容多是情歌,其中长篇抒情诗《西洲曲》艺术性最高。

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牧歌、战歌、情歌等,其中长篇叙述诗《木兰诗》成就最高,其他名篇有《敕勒歌》。

1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1、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迅速而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以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为对象的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陆机的《文赋》,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古代文章总集萧统的《文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篇目复习一、北征1、文常: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该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宰相被小人诬谤而论罪,杜甫上疏为其辩罪,触怒肃宗。

被解救后,遭唐肃宗遣归,离凤翔探家。

2、写作特点:(1)夹叙夹议,以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挚的情感和亲身经历结合,把长诗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2)细节描写生动细致,使人物形象鲜活(3)措辞老成凝重(4)风调沉郁顿挫3、思想感情:(1)战乱中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见到家人饥寒交迫之苦所困扰时的悲痛,情感复杂(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3)表达了诗人对陈玄礼将军铲除奸臣小人、救国家于危难中的赞颂和感激(4)写出百姓对平叛的期待以及诗人自己对帝业延续、国家复兴的企盼;鼓励唐肃宗早日收复长安,中兴唐朝,重振唐太宗创造的伟大基业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文常: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豪放词派主要代表。

善于用典,“以文为词”。

把爱国报复和满腔忧愤注入作品,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

《稼轩长短句》。

2、写作特点:三个典故叠用——借张翰弃官归乡表达思乡之情;借许汜为刘备所羞表达不谋私利;借桓温感叹表达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3、思想感情:英雄失意、功业难成而又无人理解郁愤之情。

三、民贵君轻·《孟子》1、文常: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形势动荡。

思想文化领域“九流互作、百家争鸣”。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孔子后先秦儒家报表人物,人称“亚圣”。

《孟子》由孟子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编撰2、写作特点:语言流畅,文采斐然,善用比喻,说理深刻,给人以剧谈雄辩之感。

3、思想感情:(1)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挥霍、无视人民利益(2)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3)强调人民生存权,保证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4)主政者设身处地为民着想,把民本思想提高到一个相当自觉的政治道德境界。

四、冯谖客孟尝君1、文常:《战国策》又名《国事》、《国策》和《长书》,国别体杂史著作。

成书于秦代,经西汉刘向编订而成。

全书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

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难的言行。

亦是优秀的散文集,善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本文选自《齐策四》。

冯谖为齐国游说之士,为孟尝君门客。

孟尝君为齐国贵族,姓田名文;以好养门客而著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2、写作特点:(1)欲扬先抑、层层深入——开篇写“无好”、“无能”,而后写其自告奋勇为孟尝君收债,营就“三窟”,展示其见识和才能。

(2)情节设置一波三折3、思想感情:(性格特点)通过写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过程,展现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和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并以此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五、君子和而不同·《论语》1、文常:即《论语》文常2、写作特点:言约意丰,内蕴深刻。

3、思想感情:(1)思想认识:君子应“和而不同”,正确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承认多元共存、多元并立,以求取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不应像小人那样“同而不和”无视矛盾客观性,屈从专制,压抑不同意见,而把社会政治引向危机。

(2)道德品格:君子应在讲求道义的基础上谋取普遍团结与长期和谐,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不应像小人一般,为利驱使而朋比为奸,追求少数人的一时利益,不能容人,屈于权势。

六、晏子对齐侯问1、文常:《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或《春秋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是历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对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记录尤为详实。

亦是优秀的文学著作,记叙线索清晰明了,笔法多有变化,语言明快流畅;描写战争重视交代前因后果,从而揭示胜负的必然性;叙事重视对人物言行和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和深入揭示。

晏子,即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齐候指齐景公。

2、写作特点:以厨师和羹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主旨,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感知和接受,也使论点显得精辟透彻,富有哲理启迪。

3、思想感情:(1)“和”——不是混淆是非、谄媚附和,而是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

君臣之间应该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的理想状态。

(2)“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和发表。

像梁丘据那样谄谀附和,既显臣僚人品低下,也易于助长君王专职思想。

七、容忍与自由1、文常胡适,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

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

1917年留美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宣扬民主科学,以《文学改良刍议》《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文章,率先从事白话新诗与文学史写作,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

著作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等。

2、写作特点:旁征博引,由讲历史到讲亲身感受,反复论证,明白清楚,剀切详明。

3、思想感情:容忍是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特别是在思想学术领域,非此即彼的态度应该纠正,当下多元化、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唯有通过平等善意的沟通、交流、讨论以得到互补、调整和改良,才有助于思想学术人类社会在和平与发展中迅速获得更大进步;只有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知识,调动尽可能多的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增加社会凝聚力,才能创造相互促进、利于创造的良好环境。

八、孔子论修身·《论语》1、文常:《论语》文常2、写作特点:充满真知灼见,内涵深刻;言简意赅,言约意丰3、思想感情:(1)增进学业——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学习知识和思考辨析两者结合(2)修养人格——要从善如流,见贤思齐;要以身作则,能经得住考验;要时时刻刻维护仁义,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九、以修身为本·《大学》1、文常:《大学》为儒家经典之一,原存录于西汉《礼记》,宋朝时被程颢、程颐抽出,后朱熹将《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大学指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之理,与偏重古训和文字音义的小学相对。

2、写作特点:无3、思想感情:本文提出大学之道,阐明了修身的途径和重要性。

修身要从“格物”入手,由格物而“致知”、“诚意”、“正心”,循序渐进,以至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好学·力行·知耻1、文常:《中庸》存录于西汉《礼记》,相传为战国孔伋所著。

为“四书”之一2、写作特点:无3、思想感情:论述了如何获取知识、实行儒道以达到“诚”的道德境界,认为人应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并把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看成是经世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对孔孟的思想作了重要阐述和补充。

十一、春江花月夜1、文常:作者张若虚,初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

2、写作特点:(1)绘景出色,以月光统摄群象,描绘出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象,画面清丽,意趣盎然。

(2)情景交融,将思妇的离怀别愁和诗人对“美景常在而人生不再、明月常圆而人情难园”的感叹融入景色(3)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结构也有特色。

诗人以明月初生到坠落的过称谓线索,又将以月亮为主题的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贯穿全文,使全诗浑然一体。

3、思想感情:(1)表达对青春苦短的伤感,亦表达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和对“人生代代无穷己”的欣慰(2)表达对夫妇离别的哀愁,亦通过描写悠悠相思中的脉脉温情,表达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3)通过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表达了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十二、临江仙1、文常: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

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晏”。

其词婉转低回,多盛衰之感。

其人真率耿介,孤傲疏狂,落拓一生。

临江仙为唐时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2、写作特点:(1)结构上,抚今追昔,上下贯通。

(2)语言艺术上,对偶工整,意境浑融;上片用语细密含蓄,下片则转为疏宕俊逸;结尾用虚笔,耐人寻味,3、思想感情:感怀旧人,表达对歌女小蘋的思念、作者如今的孤独寂寥愁和愁苦,以及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十三、吃饭1、文常:作者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军,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小说和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独特风格。

2、写作特点:笔调犀利,语言幽默;旁征博引,文风行云流水;充满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生活哲理和人情世态交融一体,深刻思辨和丰富联想模切结合;由小及大,以日常生活阐述真理。

3、思想感情:作者以吃饭为题,巧设比喻,透过吃饭中名与实的背离、主与次的颠倒、目的与手段的相互掩饰,揭露人们隐藏于吃饭背后的世态人心,以嘲讽世情时弊。

(1)名为吃饭,实为吃菜;舌头代替肠胃,辨味代替充饥。

(2)将吃饭变为享受(3)将吃饭变成“请饭”,运用于社交场合,成为增进朋友感情,减少仇敌毁谤的交际手段十四、别赋1、文常:江淹,字文通,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江文通集》2、写作特点:(1) 眉目清晰,次序井然;首尾呼应,主旨突出。

(2) 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3)文风骈俪整饬,清新流丽。

3、思想感情:以七种有代表性的离别愁绪,反映出南北朝时战乱频仍、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十五、湘夫人1、文常: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著有《离骚》《九章》《九歌》本诗选自《九歌》,湘夫人为传说中湘水神湘君的配偶。

2、写作特点:情感深沉,如泣如诉,语言华赡,意象丰富;多用比喻3、思想感情:以湘君口味,抒发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以此表达了对纯洁爱情的渴望,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得追求。

十六、李将军列传1、文常: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西汉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史记》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书之首。

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2、写作特点:(1)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颇具匠心。

四个典型战例与李广的奇闻逸事穿插描写,使人物形象丰富、文章行文张弛交错。

(2)多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人物性格、展现李广形象(3)多通过战争场景描写,侧面刻画人物性格3、思想感情:表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等优良品德,表达作者他的有种敬仰和钦佩。

同时也以李广的不幸遭遇,揭露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黑暗无道,表达作者的同情十七、纪念傅雷1、文常: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是中国最早“新感觉派”的代表,著有《施蛰存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